宰执天下(校对)第9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3/1757

  “子厚兄,小弟要写也是辞表。这事还是劳动子厚兄你了。”
  “……还以为能早些睡呢。”章惇看了看韩冈,摇摇头,“原本两府之中,就只有玉昆你和韩子华相公,现在玉昆你再一走,可就只剩子华相公一位了。”
  “别把郭仲通忘了。”韩冈笑道。
  章惇又摇摇头,郭逵怎么看都不可能算进来,“就算把郭逵都算进来,接下来,还不是一样要走。”
  “嗯。说得也是。”韩冈叹了一声。北人和南人的争议,的确很麻烦。
  韩冈是两府之中,除韩绛之外,硕果仅存的北人。他再一走,就只剩下年届七旬的韩绛。怎么看都说不过去。
  蔡确、曾布、吕惠卿、章惇都是南方人,张璪是滁州全椒人,虽在江北,其实也是南方。其中三个还是福建出身。按有些北方士大夫的说法,闽与蜀,都是腹中有虫,不可深交。
  对于籍贯太过偏重一方的两府成员,不少北方出身的官员都很看不惯。地域上的分歧,也只是近年来,才被党派之争所压倒。但鸿沟依旧,也不见缩减。
  “说不定洛阳那边会为你叫屈呢。”章惇笑道。
  “可能吗?”
  “怎么不可能?要升官,同乡总是好说话一点。”
  韩冈还想摇头,但回想一下最近洛阳那边对气学突然而来的热情,倒也只能苦笑了。
  不要以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笑谈,只要出了一名宰相,同籍的官员、士子都能得到过去所享受不到的好处。从升迁的机会,到打秋风的成功率,都会有一个极大的飞升。
  本来闽人在科举上已经大出风头,每一科的进士,总有近十分之一出身福建,现在连两府宰执都是福建人占了很大比例,而且年纪都不大,有的是时间去打造自己的班底,将同乡、亲友一个个提拔上来。想想未来的官场上遍地闽人,许多北方士大夫就不寒而栗。
  有更加面目可憎的一群福建子在那边做对比,相对而言,韩冈在洛阳元老们的心目中的形象就好了许多。
  毕竟随着以南方人为主的新党渐渐得势,南方出身的进士晋升的速度就越来越快。而旧党一方,元老虽多,可离开朝堂这么多年,在地方人事上所积累的关系也差不多都断了。再过些年,南方进士十年就能走完的路,北方进士要走二十年,到时候,国策国政都听南方的话了。
  而韩冈这个籍贯京东,出身关西的新生代,就算是王安石的女婿,可终究是北方出身的士大夫仅存的希望了。
  不就是气学嘛。总比新学看得顺眼。当真以为文及甫去造什么天火灶,只是在玩不成?
  “算了,不说这个了。”章惇像是没了兴致,“愚兄先去睡,过一会儿来替玉昆你。”他说着望了望窗外,“这一夜,也算是过去了。”
  一宿无话。
  韩冈和章惇,轮流睡了一觉。
  次日晨起,新帝赵煦领百官,朝见太上皇和太上皇后。
  等到各项典礼结束,两府宰执汇聚在崇政殿的东阁,等待皇后到来。
  得到了对昨夜的宫中异动的通报,宰辅们都提高了警惕。
  只要能稳定宫禁,区区官职,宰辅们没有一个会吝啬,蔡确很痛快地点头,“王中正可以升留后。河西节度或陇右节度。”
  “就河西吧。”韩绛拍板,“河西节度留后。”
  王中正的事定下来后,很快就被放在了一边,宫中的班直侍卫,以及入内内侍省的几个重要的职位,则必须尽快加以调整。
  宫中光靠王中正一人是不够的,但有名望有能力的大貂珰,向皇后手中很少。她身边的那些人,就是有能力,也缺了在外面积累的资历。短时间内,安排不到高位上。
  “皇后身边得用的就一个冯世宁,其他都不行。”
  “冯世宁的资历也浅。”章惇提议:“可以调回李宪和李祥。具体差事,请太上皇后安排。”
  李宪的名字,诸宰辅都知道。可李祥的名字,听过的人不多。
  “甘凉路走马承受?在熙河路做过的?”薛向想了起来,又看了看韩冈。
  韩冈摇摇头。他跟李祥没有接触。那是在他离开熙河之后,才前去就任的。但李祥跟韩冈的老父韩千六关系甚佳,每到节庆都会派人登门问候。
  “熙宁八年才调去的。”章惇帮韩冈解释了一句。
  “先调回来再说。”韩绛说到。
  “程昉呢?”曾布问道。
  “不行。”韩绛和章惇同时否定。
  程昉与李宪、李祥不同,他是修水利出身,得罪的士大夫太多。而李宪、李祥,包括王中正,都是从边功晋身,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自己的提议,同时被两名宰相否定,曾布脸色有些不好看,瞅瞅韩冈,转开话题问道:“玉昆,你的火器局怎么样了?真的有用。”
  “当然没问题。不论是水还是火药,气化后,都会膨胀千倍以上,这就是鞭炮能爆开外面的纸壳,锅烧开之后,能顶开盖子的原因。”
  “玉昆,这不是上课。”章惇笑着阻止。
  “好吧。”韩冈知道,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的回答,“韩冈所设计的新式火器,威力远在霹雳砲之上,属于军国重器。必须严加管理,以防泄密。”
  “一个指挥够不够?”
  韩冈点点头:“足够了。”
  也许在韩绛他们看来,只是为了稳定皇宫的手段。但在韩冈眼里,这在军事上,是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八)
  皇后并没有给宰辅们太多议论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崇政殿中,还带着六岁的皇帝。
  这是理所当然的。
  赵煦已经不是赵佣,不再是皇太子,而是君临亿万子民、坐拥万里疆土、手握百万雄师的大宋帝国的皇帝。
  当他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向皇后垂帘听政,代替的是卧病在床的丈夫,赵佣可以出现在朝会和崇政殿中,也可以不出现。但现在他已经是皇帝了,太上皇后垂帘听政,是替年仅六岁的赵煦执掌国政。既然赵煦可以行动,那么他就必须出现在他应该出现的场合中。
  向皇后和赵煦,先后坐了下来。
  殿中的臣子们,也向从能力到年龄都远远不足以与他们相提并论的两位至尊,低头行礼。
  隔了帘幕,向皇后没发现那个最让她敬畏的身影。
  “今天果然没有来。”她低声咕哝着,压力消减,一股安心感涌上心头。
  王安石当然来了。早上的时候,赵煦率领群臣朝觐太上皇赵顼的时候,王安石就站在最前面。但朝会一结束,他就直接回去了。并不打算再参加之后的会议。
  但韩冈却是来了。不过他最新的一份辞表也递了上来,从明天开始,肯定就不会再参加崇政殿议事。
  “韩枢密。”
  第一个被皇后点起,韩冈挺意外:“臣在。”
  “今天是枢密的生辰吧。”
  “母难之日,韩冈何德何能,竟劳烦殿下垂问。”
  “嗯。”向皇后就这么一下结束了话题。
  这种话说一半的方式,让韩冈不由皱眉。见鬼,他讨厌惊喜。
  向皇后很快就开口说起另外一件事,“今日王平章递上辞表,另外还有一封奏章,称愿为吕嘉问作保,支持他继续担任三司使一职。”
  这倒是在韩冈的意料之中,几种可能性他都有考虑,这一种是最大的。
  王安石终究不可能完全放弃他的班底。
  不支持吕惠卿是没有办法。就凭王安石他一个,在京中的宰辅里面已是孤掌难鸣。原本可能会支持吕惠卿回京的宰辅,因为内禅之事,已经完全放弃了之前的立场,与蔡确、曾布携起手来,不会让威胁性最大的吕惠卿回朝。
  就是太上皇后,也不想看到一个没有共同经历的宰相或者枢密使。谁能保证他会站在哪一方?
  所以王安石放弃了。形势不允许他再耗费不多的政治资源,去追逐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但王安石有足够的实力,去保住吕嘉问的三司使。
  何况王安石要是不那么做,他的嫡系,在朝堂高层中就不复存在了。
  就像韩冈能用自己,把吕惠卿一并扯下来。王安石的临退一言,也同样有着极大的威力。其余宰辅,都不会为了沈括,去阻止王安石的提议。
  章惇投过来的眼神很明确。
  你们自家人的问题,回去自家解决。
  不是韩冈与章惇心有灵犀,而是章惇幸灾乐祸的神情,实在太明显了。
  就是章惇,也绝不可能站出来支持韩冈。三司使固然重要,但要是把打算退休的王安石再惹出来,那就得不偿失了。
  韩冈摇摇头,这对他来说是小事而已。他只要有人能够实践他的理论,以及从理论延伸出来的策略就够了,如果吕嘉问能这么做,他也不会去强行支持沈括回京。
  “臣斗胆请问陛下、殿下,不知王平章对于现在的国家财计有什么说法?百官、三军的犒赏,拖不了太长时间。”
  “吾也说过了,吕嘉问若不能安定京中人心,吾也不能留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3/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