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1757

  此一句,是关学的根本大节。吕大钧这位首徒,其实是张载的同年友。与其说是弟子,不如说是师友。多年来共同揣摩儒家大道,自家的学术,他最为通透。吕大钧能第一个说得出来,也是情理中事。
  头一句一出,第二句便紧跟着出来。
  “应为生民立命【注1】!”
  苏昞站了起来,他是邠州武功人。他在张载门下传习日久,自然也能轻易的总结出这一句,“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为儒者,奉天子而理天下,应为生民立命。”
  “此一也。”张载点了点头。
  吕大钧和苏昞说得很完美,将张载的天人合道之说已经归纳得大半,西铭一篇,根基就在这两句上。但众弟子见张载的态度,明白这个问题并没有结束。
  “须为往圣继绝学!”
  前面的吕大钧和苏昞为张载的众弟子归纳出了关学大纲的前两句,半刻的静默之后,在厅堂一角,又有人续上一句。
  众人看过去,却是范育。
  “汉儒崇章句,唐儒耽佛老。不知天地之大,孜孜于章句之间,惑溺于外道之中,而孔孟之道不之传也。须为往圣继绝学。传习圣人之学,承袭儒门道统!”
  范育朗声说着,旁边的李复崇拜地抬头望着他。
  张载带出了一点笑意,鼓励地也对范育点了点头,“此亦一也。”
  近百弟子与李复一样,崇慕地看着吕、苏、范三人。能在这个场合让张载满意,说明他们已经可以继承关学的衣钵。禅宗六祖慧能,一个扫地僧,可不就是靠着一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压倒了禅门大弟子神秀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从而在五祖弘忍手中得了禅宗的道统?
  阐明大道,数句足矣。
  但张载还是有些不满意。他看看在座的一众弟子,心中暗叹,思孟源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没有在前面的三句中总结出来。他少年习弓马,读兵书,其门下亦多有素习兵事者。儒门六艺,御射二术侧身其中,试问儒者如何不谈兵?为生民立命也不是靠着“民胞物与”四个字就够的。
  “犹未足也……”张载慢慢摇头。
  堂中一片安静。
  接受过张载教诲的弟子们,其实都隐隐知道张载的心意。但他们却无法组织出一句,能与前三句相抗衡的心得出来。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张载鼓励弟子要“大其心”,不是自谓高过一切的狂妄,而是以己心合天地之道,所谓“义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动静合一存乎神,阴阳合一存乎道,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现在出来的这三句,已经说透了儒者当如何立于天地之间,如何对待生民,如何传承道统。
  只是,现在所剩下的最后提纲挈领的一句,又该是什么?
  众人苦思冥想,观其神色间,或有所得,但却没有一个能成句的。
  今日先生谆谆教诲,诱导众学生将他所传授的道理总结归纳,关学的纲领就在四句当中。前面已得三句,吕大临认为总结全篇的最后一句,就当留于自己。而他也觉得这一句已经呼之欲出,只是却在嘴边顿住。呼吸都有些艰难起来,仿佛被蒙在布袋中一般憋闷。他咯咯地咬着牙,就是憋不出一个字来。
  “当为万世开太平!”
  不知从何处传来的声音,如同清风吹散了吕大临心头的憋闷,晨钟暮鼓一般让他恍然过来。
  “对!就是这个!”
  声音一出口,吕大临便一下惊觉,“最后一句是谁说的!?”
  疑惑尚在头脑中转着,就在堂内聚集的众弟子身后,也即是大门之外,依然是方才的那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
  “为儒者,当为万世开太平!”
  注1:世传的横渠四句有两个版本。“为生民立命”这一句,另作“为生民立道”。本文取前者,流传较广,同时押韵。
第八章
四句千古传(上)
  “为儒者,当为万世开太平!”
  振聋发聩的一句从身后传来,惹得厅中的学子们人人向后张望过去。
  只见着在正厅门外,一人驻足矗立。逆着光,让人看不清他的相貌年岁,只能看得出他身材高大健硕,不似普通的士子,却仿佛一名冲锋陷阵的勇将。
  “是谁?!”
  近百人的头脑中疑问丛生。
  此一句,不但将儒者的最终目标为之点明,还与前三句相互呼应。能接上这提纲挈领的第四句,可见是对横渠之学已是融会贯通。
  “究竟是谁?”
  厅中大部分学子还没有弄清楚突然冒出来的这一位究竟是何方人氏,疑惑还未有解清,门外的那人已经跨步进厅。脚步不停,口中亦不停,一步一句:
  “上辅君王,下安黎民,外服夷狄,内平贼寇,开万世太平之基业。此数事,非儒者谁人可当?!”
  铿锵有力的声音中,潜藏着几分激昂,充满着鼓舞人心的力道。
  来人走进厅中,厅内的人们终于看清了他的相貌,亦是眼前一亮。
  大约只有二十出头,年轻得过分,双眉平直,鼻梁挺秀,眼中神光内敛,却隐含威严。肤色略黑,是常年风吹日晒后的痕迹,与一般在家中苦读的士子截然不同。身着普通的儒生外出游学的行装,可几步走来,举手投足中表现出来的气质,却明显地只有身居高位之人才能拥有,与他的年纪对不上号。
  年龄与气度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来人的身份已经呼之欲出。横渠门下弟子众多,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的,数来数去,也只有一人。
  许多人都惊喜得站了起来,其中就有弟子中年岁最长的吕大忠。
  “当为万世开太平!”
  来人一边说着,一边穿过纷纷避让开来的学子,一路走到同样起身相迎的张载面前,他跪下来大礼参拜:“韩冈拜见先生!”
  “果然他就是韩冈!”
  “难怪!”
  原本韩冈在张载门下弟子的心目中,已经是一个让人赞叹不已的同门。在发明创见上,医疗制度,军棋沙盘,还有被天子命名的霹雳砲,加上让张载都受到启发的格物之说,都可以看出韩冈的才学。而经世济用的手腕上,又有辅佐王韶得成开疆拓土的功业,非等闲士子可以。
  在张载门下,很有些人都把韩冈视作未来的名臣。日后光大横渠门楣,非此人莫属。
  而今日韩冈的出现,如同奇峰突出,一句话就坐实了他张载门下杰出弟子的身份。几可与吕大钧、苏昞和范育这些久随张载的师兄们平起平坐。
  “好!好!好!”
  张载开怀大笑,亲手将韩冈扶了起来。
  为万世开太平。
  韩冈的这一句,正说到了关节上!
  张载抬头看着自己门下最为出色的弟子中的一人,欣慰地点头赞着,“这数载玉昆你在熙湟助王子相威服青唐,收编众羌,安抚熙河之局既定,围攻党项之势将成,此一句非你不得言!”
  儒家讲究着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处不讲究着这内外四字,太平盛世也并非只靠武力便能得来。但对于饱受党项贼虏侵扰的关西来说,外服夷狄才是开太平的前提。
  韩冈拱手行礼,谢过张载的赞许。
  张载站上前,对着众弟子道:“班固有言: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此一段……误矣!”
  李复脸一红,听着张载继续道:
  “儒者立于天地之间,格万物而体至理,习大道而治天下,岂是此数言可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行此四事者方可为儒!”
  在今天的这一场特别的讲会上,张载欣慰地了解到了他的学术可谓是后继有人。吕、苏、范几个大弟子不算,年轻一辈中,也出韩冈这般难得一见的人才。
  而且这几人都已经将关学所传融会贯通,给出的答案比他预计得还要出色。心怀大畅,张载讲学的时间也便比平日还要长了许多,不但宣讲,而且还不住解答学生们的疑问,直到日影西斜。
  一声玉罄响,今日的讲学结束。对着已经喉咙沙哑的张载,吕大钧领着众弟子向他恭恭敬敬地拜谢下去:“谢先生传道!”
  ……
  学生们带着好奇的目光离开了,各自回书院中的房间去了。
  虽然他们还想跟韩冈结交一番,但很明显张载要与韩冈先说说话。
  被张载单独留了下来,就在正厅之中。韩冈用眼角余光打量着这一间可比得上中等寺庙大雄宝殿的建筑,高丈许,横阔皆有数丈,中有八根大柱支撑,容纳下方才的近百名学生,并不显得拥挤。只是几乎没有纹饰,仅仅上了一遍漆——毕竟还是要省钱。
  在大厅左右双牅上,果然篆刻着《钉顽》《砭愚》二篇。这两篇是关学的关节要目,大纲一般的文字,韩冈都已经能背熟了。要想了解张载的学术观点,就得从这里入手。
  见到韩冈在望着这座厅室,张载微笑道,“这一书院,多得玉昆之力。若不是玉昆你,也修不了如此堂皇之地。”
  韩冈立刻站起来,垂手而立,“不敢。先生对于韩冈的教诲,难以报之万一。一点身外之物,当不起先生的谢。”
  张载笑着示意韩冈重新坐下,“不必如此多礼。”他顿一顿,“玉昆,你今次过横渠,可是为了要上京科举?”
  “学生正是要去京城考个进士出来,日后若能有所成就,也可为先生之学做个护法。”韩冈对自己的野心并不讳言。张载是君子,却绝非可以欺之以方。以师徒之亲,有话直说便可。
  “若玉昆你当真能建功立业,那也是大善。若无朝堂上的支持,关学一脉,传承不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