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7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6/1757

  一家四口,提前一步爬上了院中的枣树。
  水越涨越高,飞快地淹过了门槛、淹过了窗户,把整个门户吞没,一点点地覆盖了屋顶。
  围墙一段接着一段的垮塌,没入水底。
  在他们眼中,鳞次栉比的村庄,很快就只剩下屋脊忽隐忽现。
  妻子脚下一滑,手没抓稳,一下落入水中。只见浪花一卷,人就没了踪影。
  “娘!娘!”两个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
  丈夫把儿女往树梢上推,并不粗壮的树桠已经摇摇欲坠,他咬咬牙,“爹去找你们娘,你们就在树上,大姐抱紧你兄弟,抓紧了。”
  他放开手,一下被水冲远,挣扎着露出头,“别放手!千万别放手!”
  ……
  黄河的另一边,一个少年正哧溜一下从大堤顶端滑下来,走过一段小道,再晃晃悠悠穿过一段田埂,快天亮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中。
  他的父亲刚刚起来,“堤上怎么样了?”
  “水退了。”
  “这么快,水位多少?”
  少年家是佃户。
  侍奉的地主家中有四百三十多亩地,三家佃户和六个长工为他耕种。
  地主最引以为傲的是他自然学会预备会员的身份。作为家在黄河边的会员,被派了一个日常记录黄河水位的工作。早晚两次上堤记录,黄河汛期,更是又加了一个巡视堤岸的差事。
  而他把这两项工作,交给了自家的佃户中,认识几个字的一个。
  而佃户要忙着农活,便把夜间巡视堤岸和检查水位的责任,交给了自己的小儿子。
  贪玩的少年对于得到夜间出入家门的权力十分开心,但一夜大半时间都用来与小兄弟们一起在快要收割的高粱地里捕捉鹧鸪,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匆匆到堤坝上瞄了一眼。
  然后他发现水退了。
  水位比昨天看到的脚下不远处翻滚的洪水低了近一丈下去。
  如果水没有退,少年还能有一个晚上的自由时光,但现在水已经退了,他只能失望的跑回家去,告诉他的父亲。
  “呃……低了好多,有一丈吧。”
  “胡说八道。”佃户上下一打量,就一巴掌刷在儿子后脑勺上,“跟张家二小子去地里玩的吧,叶子还在身上。还敢骗你老子!皮痒了是?!”
  也不听儿子解释,扯着他的衣领子,一路骂骂咧咧,往大堤上走。
  堤坝上只瞄了一眼,看见脚下半露的河堤,他就叫了一声苦,连滚带爬地跑了下来。
  佃户在黄河边住了四十年,他能分得清楚,水位下降,到底是洪峰过去,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也顾不得错怪了自己儿子,直奔向自家的佃主。
  片刻之后,一个矮胖子骑着马赶来。
  手脚并用的爬上堤坝,愣愣的呆立了一刻钟,看着指示水位的标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节节地从水下暴露出来。
  “破堤了,破堤了。”
  这一天,黄河大堤开封段曹村埽下游十七个观测点先后上报,本段水位急剧下降。
  这一天,三山浮桥上报,北岸水漫,不知边际。
  这一天,黄河决堤,水漫大名,河南地与河北的联络,全线中断。
  一封封金牌急脚飞报京城。
  河北大军,音讯全无。
第三百一十八章
无妄(上)
  雪片一般急报送入都堂。
  一份份的又从都堂转到宰执们的手中。
  黄河决堤的位置已经确认,不是南岸崩塌,开封可保无虞,让两府诸公安心不少,但北岸破堤,泛滥的洪水直抵大名,截断了中枢与前线的联系,京城中不免人心惶惶起来。
  “如有人在公然散布谣言,别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不用客气,送去孟津筛沙子也好,送去大名修堤也好,都可以。”
  “这时候,不能有任何放纵。宁可错抓几个,也不要遗漏了危险。”
  警察总局副提举,在黄裳身边唯唯诺诺,一个劲地点头。
  “好了,我知道你一向勤谨,做事有章法,不过多嘱咐几句,照常做事,记住我的话就行。”
  打发了值夜的副提举,黄裳身边又变得静悄悄。身前身后的亲随护卫,都在沉默地走着。一队队警察,巡视在道路上。路口都设置了鹿角栅栏,普通人除了急诊或婚丧嫁娶,都必须等到五更天之后才能放行。
  这是宵禁。
  京师内城的宵禁,并不是因为洪水暴发才开始。在章惇率军出征时,宵禁就开始了。
  违反宵禁令的路人,全送到各厢的警察分局看押起来。一开始挺多,这几日逐渐少了。但反弹也很大,警察总局抵抗不住,黄裳知道他们的难处,方才遇上了顺便就给他们一点支持。
  一队人马这时追了上来,领头一人穿过护卫的队列,没人拦着他,就这么挤到黄裳的身边。
  黄裳抄着手,望着空寂的街道,“真安静啊。都不像京城了。”
  深夜的京师,一向是喧闹的。汴水上有装卸货的工人,州桥夜市中有谈天说地的老饕,鬼市子里有捡便宜的主妇,甜水巷处还有往来的酒徒嫖客,以及钻进瓦子通宵达旦的赌客。城墙外,还有一群一群等着入城的牲畜家禽,哼哼叫着,绵绵叫着,嘎嘎叫着。
  “无事最好。”李信依然少言寡语。
  黄裳笑了笑,“幸好玉昆相公放了你在京城。换成是王舜臣、赵隆,我可就要头疼了。”
  “都走了,京师里总得留人。”
  “为了能赶上这一战,一个两个都哭喊着要出征。生怕错过这一次,就没有日后了。”
  李信露出一丝怅然,“毕竟是辽国。”
  看到李信已经换上了出行的外袍,黄裳问,“这就准备走吗。”
  近黄昏的时候,都堂内部交流了一下,决定派人,几方权衡,最终决定派出一文一武,文官主持救灾,武官则指挥兵马,重修堤坝道路,并剿除盗贼。当然,当务之急,还是联络上前线并打通补给线。
  文官直接就是大名知府,武官这里,选了李信。
  “都堂下令,哪敢拖延?”黄裳轻轻点头,武将中,还是以李信最是省心。
  “尽快恢复交通,联系上行辕。还有,仔细察看堤坝,确认是否是人为。”
  黄裳并不担心这一场洪水会让此番出征功败垂成。
  过去还没有铁路的时候打仗,从前线到京师,消息要走个二三十天。中间有个什么波折,就是半个月音信不通。现在也就耽搁个四五天,并不影响太多。
  章惇出征之前,预案做了一个又一个。
  粮草都没人担心。从开战前,朝廷就把军粮运输完全委托给福建商会。三分之一走铁路,剩下的从海上运输。章惇出事,福建商会拼了性命都会把粮食送过去的。开战前,枢密院还在沧州囤积了三百万石粮食。
  更有沿海的铁路,虽然不是干线,运力也小,从路程上还兜了个大圈子,但至少能支撑前线一定比例的军需。
  黄河决堤也有预案。正是担心黄河泛滥对后勤的影响,才将开战时间,选在了入秋后的七月。也就是预案中,黄河决口的位置是在南岸,这一回北岸堤破,让一多半准备做了无用功,但终究还是有一半的准备还能派上用场。
  只要河北、京畿全力动员起来,能够很快把这一场洪水平息下去。
  而现在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一次决堤的原因。
  “参政还是觉得是有人作祟?”
  “都八月入秋,哪来的洪水?”
  世人都知道秋汛,但历年来黄河水患,几乎是在夏季达到最高点。决堤也多在夏时。秋天决堤的情况极少见。尤其是黄河大堤整修之后,稳定了干流流向,已经多年来没有过决堤的记录了。
  黄裳已经收到自然学会传来的消息。
  汛期开始后,南岸一日一传讯,向京师报平安。各地记录点的水位数据,三日一汇总,一同发往京师。
  “秋汛开始后,开封段的水位都在警戒水位以上,但只是超过了一点,并没有达到近年来夏汛的最高水位。四天前今年第六号洪峰进入开封段后,并没有新的洪峰。这堤坝到底是如何破的?”
  李信在河北驻扎过,知道一点河北黄河大堤的情况,“北岸金堤当年就没有修好。”
  “希望就这么简单。你太太平平地把洪水堵回去,前面章相公也太太平平地把辽国灭了。”黄裳疲惫的,“等这一仗打完,我就回去编纂道藏。在京城里过一年,人能老两岁。我还想多活几年。”
  “祝参政心想事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6/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