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7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7/1757

  韩冈远在关西,京城里发生的事,他倒是能洗干净自己,但他也不可能站干岸看热闹。
  莫名其妙就消化道出血,又不是劳累过度,饮食不协,很快就被怀疑是有人作祟。
  出事之后,皇城司和开封府,以及章惇,韩冈两人手上的私人力量,就被发动起来,调查给太子下毒的凶手。
  章惇还没回去,给韩冈秘密报告就回来了。
  其中并没有任何政治上的因素,只是有个想做皇帝的蠢货,以为现在的太子死了,他就能取而代之。
  是与太子一同养在宫中的另一位宗室下的手。
  看见太子迟迟不能登基,就动了不该有的心思。
  才十岁出头的年纪,竟然就能说服他的亲生父亲,收买了在宫中认识的内侍。给太子下的药。
  这还真是个天才。要是他上位了,还不知会闹出什么事儿来。
  但今天,第二份报告回来。
  剧情大转折,是太子身边人看到太子重病,担心储位有变,故而构陷排在最前的受益者。即使太子没那个福分,也不能让对头上位。至于前面的供状,是屈打成招的结果。
  章惇因而大怒,下令清洗东宫。
  韩铉过来的时候,韩冈正把给章惇的信装入信封。
  用蜡封口,韩冈将信交给韩铉。
  “你代为父去京里一趟,把信交给章子厚。完事后,再去见一下黄勉仲,看看他还有什么话要带给为父。”
  “阿爹,何不让三哥去?他一直在家里看书,真的会变书呆子。”韩铉不愿干跑腿的活,即使去开封,也没有什么意思。
  “不想去?”韩冈问。
  韩铉嬉笑道,“去了就不能再阿爹身边随时聆听教诲了。”
  韩冈说,“行啊,那为父身边接来迎送的差事,就交给四哥你了。”
  韩铉委委屈屈的,“也该三哥跑跑腿了。”
  韩冈不理会韩铉扮痴扮楞,“你听好了。如果章子厚问起来,宫里面的案子该如何处理,你就跟他说,要处置这等妄人,其实不必要费什么心思。依法惩处就可以了。剩下的章子厚自然会明白。”
  “那些帝党就放过了?其实现在正是好机会。能一口气斩尽杀绝。”韩铉提议道。
  韩冈指着韩铉,“你是唯恐天下不乱。”
  “孩儿只是希望京城能够干净一点,这样章相公和宫中的关系就能好上一些。”
  章惇的举动,太后和皇后那边,心理上可能有点过不去。而且这件事说不准会加深宫中和都堂之间的裂隙。
  京城里面从来不缺向这方向努力的有心人。以保扶赵氏为名义聚集起来的团伙,在各地都有一点势力。皇帝的死,太子的病,都是可以被用来攻击都堂的借口。
  社会高速发展,赶不上这变化的人数目繁多,聚集起来发泄对社会的怨气,也不免给自己找一个大义的名分。他们就像草原上的杂草,就算烧光了上层的,泥土下面的根系依然缠绕繁衍。
  “清除是清除不掉的。”韩冈摇头,“现在怎么做都除不了根。”
  人们很容易把自身的不足和生活上的困境,归结于外界,而忽略自身的原因。
  自己穷,是有奸商把钱都赚走了。自己不能做官,是因为奸臣控制朝廷。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他们的想法并没有错。
  如今贫富差距变大,超级富豪富可敌国不是形容词。而跟不上时代的、以至于社会等级跌落的旧上层又有很多。因而引发的社会矛盾的确不少。
  这就是所谓的保皇党,在现阶段无法根除的原因。就像地里的霉菌,只要有合适的土壤,自然就会滋生起来。
  “不过他们人数太少,”韩冈继续说,“破落的大户,不得志的读书人,升不上去的小官,就是他们的主力,全天下的都算进来,一百万有没有?普通人能有两三个亿。只要把普通人安顿好,走马灯的换皇帝都没问题。”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普通人,他们的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不断扩张带来的战争红利,保证了他们的生存。想揭竿而起不难,哪里都能找到机会,但想要看到天下响应,那就做梦了。
  韩铉接过信,跟韩冈说,“儿子明白了,会把阿爹的想法说给章相公和黄参政的。不过……”
  “不过什么?”
  韩铉怯生生地问你,“等儿子回来,能不能让儿子去一趟河东?”
  “为何?”
  “战事就要开始了,儿子想去看看。”
  韩冈不介意让自己的儿子多长长见识,“等你回来,让你去大同。那时候,多半大同已经拿下来了。”
  “这么快?”韩铉讶然。
  “因为辽国跟不上了。”
  在一个超级工业大国身边,玩工业转型?也许一开始会有点成效,但最后,除了军事工业,剩下的工业都会完蛋,甚至比转型之前还要惨。
  这是东施效颦的结果。
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
  韩钟调整了一下望远镜的焦距,十数里外的景象就被拉近到了眼前。
  说眼前的确有些夸张了,但是由晨光光学的大工张质亲手磨制的镜片,足以让远方那道水泥砌起的灰色墙体,填满韩钟的视野。
  那是大同府的城墙。
  大同府为辽国西京,控扼要冲,北通上京,东接幽燕,为大辽根本重地。
  十几年来,大宋如日中天,而辽国国势日衰,高丽日本接连丢失,但投入到大同府中的资源反而与日俱增。
  围绕着大同府城,辽国陆续修起大小堡垒七十余座,干沟壕河数千条。最后形成了一条绵延百里,横亘大同盆地中段的筑垒地域。
  韩钟昨天带着他心爱的望远镜,登上了观察哨的热气飞船。
  从百丈高处俯望,绿意盎然的大同盆地,正被一道浑黄的浊迹一切两半。
  韩钟今天一样带着他的望远镜。
  早年关于研究天象的禁令早已被废除,如今天下间的士子,都希望拥有一架望远镜来观察天文星象。
  自然学会更是筹集的大笔资金,用了八年的时间在金陵蒋山和陕西骊山修建了两座天文台。
  两座天文台中作为镇馆之宝的两台十五寸口径的大型天文望远镜,其镜片正是由张质父子亲手磨制。修建天文台的主体建筑,其实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剩下的三年是等待镜片磨制完毕。
  可算是国宝级匠人的张质,能在忙碌之余,抽空磨制手持望远镜的镜片,完全是看在韩钟父亲的面子上。
  即使是韩钟在得到这具望远镜之后,也是小心珍藏,用绒布袋子装好放在身边,唯恐在哪里磕碰到。使用时更是会带着手套。
  视线上移,出现在镜头中的是大同城防最高处的两座炮垒,驻扎在里面是大辽新封的六位大元帅中的两位。
  十一寸的口径,三丈八尺的炮身,两万四千斤的重量,能够把两百斤的炮弹丢到十里之外,完全配得上神威定远安济大元帅和神武平虏安顺大元帅这两个威武的名号。
  用来妆点门面,做个好摆件,完全是绰绰有余了。
  两位大元帅之下,还有诸多元帅将军校尉,林林总总,总共六百多门轻重火炮。共同撑起大同防线的门面。
  除此之外,还有辽人视之为扭转战局的利器的火箭。火箭在战场上有过实际,辽人将其看得很重,尽管火箭由于精准度并不高的原因,只能用数量来代替质量,其需要投入的成本,即使大宋这里也觉得难以承受,但辽国几乎拼尽了全力,硬是给大同方面送来了六千余枚火箭。
  辽国几乎是倾家荡产的架势,打造了大同防线。与其说是要跟大宋一较高下,不如说是吓阻。
  在不利于契丹铁骑纵横奔驰的群山中,以坚固的寨堡防线,阻止大宋的野心。而以广阔的河北平原,作为进攻的方向,这是十年来辽国的战略规划。
  可是当大辽皇帝,以举国之力御驾亲征的情况下依然顿兵于边境小城,甚至可以说惨败而归之后,辽国的战略方针就此从进攻转为防守,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到防御中,不仅是河东,甚至还有河北。
  在这其中,韩钟能感觉到一股溺水者拼尽全力想抓住一根稻草的绝望。
  只凭这一点韩钟可以说一句,辽国真的完了。
  “二郎!二郎!耶律宏业已经自缚出城。”韩钟的贴身亲卫一路小跑着上来,也顾不得喘气,恨不得用最大的嗓门,把这惊人的消息,传告给所有人知晓。
  韩钟将望远镜指向另一个方向。
  城墙下,城门前,如同蚂蚁一般的虚影,比起城头上的巨炮,要模糊上许多。那是开城出降的守军。
  辽国用了十年时间,投入了亿万资金,驱使数十万民夫,方才打造出了这么一座金汤城池。
  然后什么用场都没派上,就被双手奉上,送到了敌人手中。
  “两百载社稷一朝倾覆,三万里江山水磨风销。”
  韩钟轻声漫吟。他最后看了一眼从大同城中蠕蠕而出的行列,完全想象不出,那是曾经让大宋君臣和亿万子民都无法安寝的契丹铁骑的身影。
  收起望远镜,从望楼上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7/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