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4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9/1757

  所有侍者都退了出去。
  空寂无人的帐篷里,耶律乙辛无力地靠在厚重的白虎皮软垫中,年事已高的身躯更形衰弱,仿佛嵌了进去。
  自己还能支持多久?
  宋人没有大张旗鼓,但大辽越来越离不开宋人。开办工厂,修筑铁路,不断开疆拓土,看起来大辽是蒸蒸日上,可本质上却毫无起色。
  国势越拉越远,只能期待宋国内部出乱子。
  如果不是宋国的宰相们各具私心,如果不是宋国的皇帝不得不冲龄即位,其实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轻易地压倒大辽。
  幸好宋人自废武功。
  大议会可让皇帝垂拱而治,士大夫共治天下。
  从天下万州中选出德隆望重的代表,作为议员共聚京师,组成大议会挑选宰相、重臣。
  宰相虽有权柄,大政独揽,但也只能以五年为期,最多更不能超过十年。
  不会出现篡位的权相,也不会让一个不胜任的宰相在朝堂做到第六年。
  听起来一切都那么好,简直没有弊病。充分满足了汉人士大夫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思。
  可直到太祖皇帝废除了八部公推大汗的世选,才将契丹送上了千百年来的最顶峰,造就了东西万里的大帝国。
  连同一个祖先、相互又不断联姻的亲戚都能为了一个汗位反目成仇,来自天南海北,相距上万里,口音都不相通的,决定的还是宋国的执掌者,能坐在一起好好说句话都是件难事,哪里可能和和气气,秉持公心地选一位合格的宰相出来?好一点的党同伐异,差一点的就是内乱之始。
  在儿子的面前,耶律乙辛说得那么肯定,斩钉截铁。但是现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他却无法像之前那般确定。
  韩冈改变了天下,厚生制度、军器制度,格物之说,无不成果斐然,影响了亿万人,当他推出了大议会,结果当真会是鸡飞蛋打吗?
  耶律乙辛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
第三十一章
虚实(十一)
  会议的气氛很是沉闷。
  大宋在辽国的商人,大批地被捕入狱,财物也大量被没收。其中有许多人,都跟议政重臣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议政们的态度,竟然不是愤怒,只是沉闷。如果是外人看来,这就很有些奇怪了。
  但作为当事人,却没有任何值得惊讶的地方。
  因为两位宰相,到现在都没有表态,气氛当然激烈不起来。
  “损失很大啊。”章惇拿着新出的铅笔——他实在不清楚,为什么根本就没有铅,为什么韩冈硬是要命名作铅笔——在册子上点着,“至少三百万贯。怎么会这么多?”
  有了章惇开口,气氛算是一松。
  方才还如蛤蜊一样,死不开口,转眼就开始踊跃发言了。
  “这不是铁路修通了。在国境上装卸货,还不如直接运到析津府方便。”
  “在析津府买进卖出,据说利润比石子铺榷场要高出三成。”
  “眼里就只有钱了,命都不顾了。”
  “谁能知道耶律乙辛会发狠?”
  “大概是耶律乙辛忍不住了。”
  “诈病欺人,这还是皇帝该做的事?”
  耶律乙辛是当真伤了。韩冈低头看着报告,更详细的情报已经放在了两位宰相的桌上,只是这点小事,就没必要更正了。
  “耶律乙辛这么做,两三年内,没人敢去辽国境内做买卖了。”
  “他都火烧眉毛了,哪会考虑那么多?”
  这一次,换作韩冈敲了敲桌子,把飞出去的话题拉了回来,“风凉话就少说吧,先弄清楚整件事,再讨论一下怎么办。”
  “玉昆说得对。”章惇也发话,“没用的风凉话就别说了。景叔,辽国对我皇宋商人的搜捕,规模到底有多大?”
  “从现在得到的消息来看……”游师雄道,铁路总局被戏称为小都堂,就是因为政、军、工、漕、刑,以及情报搜集,什么事都能插上一脚,尤其是与铁路相关的信息,比枢密院还要快速、精确,“辽人对商会的搜捕,主要还局限在析津府和捺钵附近,而许多不在这一区域的商人已经在返回河北。不过……”他抬头看了看圆桌旁的同僚,“许多人都是直接放弃了自身所携带的货物,总体损失要远远超过三百万贯。”
  “这生意做得太吃亏了!”李承之偏过头对韩冈道,“赚没赚多少,一丢都是几百上千万贯。”
  韩冈低声道,“与辽人打交道,的确要冒风险,但不与辽人打交道又太可惜。不说那些特产了,谁知道收复幽燕的机会什么时候来呢?”
  有句话韩冈没说。要不是耶律乙辛下手快,在辽国境内乱窜的大宋商人,迟早能将辽国的老底给掀开来。
  辽国牧场里面的牛羊马,日本的金银矿,白山黑水中的木材,甚至人口,都是大宋所需要的。
  同时,繁荣的贸易,使得宋人能够自由进出辽国,反过来难度稍大一点,但也只是难度稍大。
  比起过去两国之间还有兄弟之约的时候,在东京街头上看见契丹人的几率反而更高了许多。
  当然他们不会仅仅是做生意,相互之间刺探、收买,都是不用说的。
  相对而言,大宋的优势更大一点。国力上的差距,两国的上层都看得很清楚,辽国能够自恃的,不过是过去百多年一直压着大宋的历史罢了。
  因而与大宋一边有着私下往来的很多,耶律乙辛得国不正,就是这些人为自己寻到的最好的理由。
  “玉昆!”章惇提声问韩冈,“你说该怎么办?”
  韩冈毫不犹豫,“人命关天,先保住人命。”他反问章惇,“子厚兄你的意思呢?”
  章惇道,“得搜捕辽国在京师的细作。”
  韩冈点头,“对等报复这是必要的。勉仲,这件事就交给开封府了。”他又对章惇解释道,“可以拿这些细作把我们的人交换回来。”
  章惇沉吟起来,“那就要派人去跟辽人交涉一下了。”
  “派谁去?”张璪问,“……以什么名目?”
  自从耶律乙辛篡位之后,大宋与辽国没有正式的官方外交。而且大宋一直拒不承认耶律乙辛的皇帝之位。
  即便商贸往来,即便连铁路也连了起来,即便都堂私下里与耶律乙辛也偶有沟通,但官面上,不会有任何妥协。
  主持与辽国商贸往来的,是一个没有名目的行会,但决定了输送辽国的商品的价格。倾销铁器,倾销丝绸,倾销瓷器,倾销棉布,倾销玻璃器皿,倾销一切能够赚钱的工业品。只要有利润,除了兵器之外,什么都能卖。私下里许多议政重臣都参与其中,但这也是不能拿到光天化日之下来说明的。
  “使臣待会儿再定,名目也好说。”章惇问,“被辽人劫走的财物怎么办?”
  立刻就有人回道:“肯定得让辽国交还!”
  “如果辽国不肯交还呢?”章惇再问。
  没人敢立刻回答了。
  那就意味着,朝廷如果不想成为笑柄,就必须做出更加强硬的反应。
  这个决定,只有宰相才够资格说出来。
  厅中数十道视线都聚集到韩冈的身上。既然是章惇问得的,就该他回答。
  “以我之见,如果辽人不肯交还无故扣押的国人,同时不愿赔偿国人的损失,应该向其宣战!”
  韩冈的话,惹起了今天会议以来最大的一片声浪。
  “相公是要攻辽?!”熊本第一个叫了起来。
  韩冈更正,“前提是辽国不愿意释放无辜国人,并赔偿他们的损失。”
  这是借口。
  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辽人的行动中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但每一位议政都不会认为以此为由,与辽人交战,是出自于韩冈的本心,而不是权谋。
  借口这东西,想找总能找得到。虽然不至于编一个辽宣宗遗腹子,但随便找个辽国的宗室子弟,扶持他回去复国,也是相当容易的借口。
  眼下的这一个,比不上为兄弟之邦复国更有号召力,更加名正言顺,但只是作为开战借口而已,哪里需要那么多计较。
  “虽然辽国的局势没有变成我们希望的那一种,但不论打不打,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蛮夷都是畏威而不怀德,你不去做出要打的样子,他们就不会把你说的话当真。和平不到绝望的时候,我们也不当诉之于战争。但如果当真开战,这一切的起因,完全是来自辽人不改其强盗本性的缘故。”
  听到韩冈的发言,所有人都觉得,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不过如果当真要开战,有一个问题必须先行确认。
  “敢问相公,攻打辽国,到底能不能赢。”
  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只有一个让人信服的肯定答案,才能得到议政们的认可。
  “想必这些年北境的变化,诸位都应该看得清楚。可以这么说,现在只凭河东、河北两地驻军,就可以对抗辽国不落下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9/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