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1/1757

  如果韩冈愿意支持,自己是肯定能够担任宰相的。
  只是一想到了韩冈,那熟悉的微笑便浮在眼前。易于亲近又诚挚可靠的为人下,是对敌人毫不留情、犹如寒冬一般冷酷的性格。
  仿佛一盆冰水淋头,沈括猛然间就警醒过来,一阵寒意掠过全身,真要与韩冈决裂,自己在朝中根本无法立足。
  他狐疑地抬头看了幕僚一眼,然后恍若无事地撑着扶手站起身,“不能再耽搁了,早点回去复命,早点回家休息。”
  只是心底里,已经把今天的事情给记了下来。
  “要好好查一查了。”他想着。
  半个时辰之后,沈括便抵达了韩冈的家中。
  韩冈就在书房里接待了回来复命的枢密副使。
  看着清减了几分的沈括,韩冈道:“这几日,存中可是辛苦了。”
  沈括换上了一副轻松亲近的口气,笑道:“若相公知我辛苦,日后还是另遣他人来主持。”
  “除了存中,哪里还能找得到其他人能代替?”
  韩冈也觉得很无奈。
  随着工业的发展,各行各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外行人进来,摸不着头脑还是小事,更怕是不懂装懂,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必须要用专才来管理。
  以现在的铁路系统,就是韩冈自己出马,也比不上常年主持铁路一应事务的沈括。而安排给沈括做副手的方兴,能力差了一筹,出身和地位,也都不足以取代他。只能期待再过几年,有人能够脱颖而出了。
  “天下之大,如括者车载斗量,可当不起相公这番话。”
  夸奖、谦虚来回几轮,终于回到正题。
  “这一回还是第一次在临战时大规模、长距离地运送兵马,也算是难得的经验了。不知这几天下来,存中你有什么想法?”
  韩冈的问题,也正是沈括这几天所考虑的:“以铁路的情况,其实可以更早完成,或是运送更多的兵马。只是一来人不精熟,东京车站上下都没能做到最好,事故和意外过多……二来,就是钟表的问题了。”
  “是标准时?”
  “就是相公前次所说的标准时。”
  铁路运营,与时间息息相关。时间越准,发车的间隙就能越短,相应的就提高了运力。
  所以即使没有韩冈提醒,苏颂和沈括都觉得需要开发更加精准的时钟,以应付日渐扩大的铁路运行图。
  刨开西域,中原主体至少得有一个统一准确的时间,否则根本运行不了大规模的路线图。路网规模越大,混乱也就会越大。
  现在已经有了座钟,其中的良品,一天误差不会超过五分钟,可日积月累,误差会变得越来越大。
  故而卖到全国各地的座钟,都是以当地日晷来作为标准时间的依据,通常都是在正午十二点,进行时间的校对。
  东京城中上万台座钟,其依据的标准时间,就是来自于钦天监的日晷,再由日晷附近的号炮将信号放出。
  “有了标准时,才能有准确的时间。时间越精准,这铁路运行就越稳定越安全。”
  韩冈点了点头,这可算是真知灼见,但朝廷里面,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的,其实也就那么十来人,沈括便是其中之一。
  “但时区的问题同样重要。”沈括话锋一转,“莱州日出的时候,开封天还黑着,长安才交四更,西域的迪化,甚至还是三更半夜。”
  大地球形的概念已经成为主流,尽管还有许多人坚持天圆地方,可多少次氢气飞船飞空实验中,都证明了大地是确凿无疑的圆形。但时差的问题,就成为困扰气学士人的一大难题。
  在理论上,因为韩冈和苏颂的共同提议,朝廷发文,将地球划分二十四个小时区,大宋本土,皆以通过东京城中轴线的子午线为标准时间,也就是所谓的本初子午线。不过实际上,这本初子午线,并没有进行精准测量,现有的器具都还不能做到精准的定位。
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
  本初子午线确定了,时区也在理论上划定了。
  可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想要设定一个标准时间,甚至不要那种精确到秒,只要能够精确到分钟,依然只是纸面上的幻想。
  “以前不是讨论过吗?就只有两个办法吧。”韩冈道。
  这个问题,此前在确定本初子午线时就已经讨论过了。
  一个办法就是制造出最为精确的钟表,几天甚至一个月的误差都在五分钟甚至十分钟之内,同时还不会受到震动的影响,在东京这边校对好之后,运到测量地,对比当地正午与标准时间的差别,就能算出当地的经度,这也是日后航海测量经纬度的手法。
  另一个就是出现一种能够远比列车速度更快的传递信息的手段,能在数分钟之内传递标准时间的信息——也就是电报。
  “看来只有等相公所说的电报出来才能做到了。”
  “还是等座钟技术更进一步吧。”韩冈对第二种方法并不抱希望。
  只要能有电报,到底是有线,还是无线,韩冈都不介意。可惜的是,以现今的技术条件,根本无从建起。
  有线电,无线电,短时间内,韩冈都看不到实现的可能。改进座钟还更可行一点。
  “将作监和军器监不是有好几处在造发电机和电报机吗?”
  韩冈摇头,“进度比蒸汽机上船还要慢。”
  尽管以如今精炼铜的纯度,以及加工水平,工业化的拉丝并非难事——至少比拉铁丝要简单一些。再往下,难度就上了一个等级。
  无论是发电机还是电池,当然最重要的电报机,同样是需要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准再跳上好几个台阶才能实现。
  电的简单定义,韩冈是揠苗助长地发表出来的。生物电、发电机、电磁铁,电池,电报,相关的论文,《自然》上刊载了许多。即便没有数学证明,没有经过论证的公式,在可见的未来,还会让轻理论重技术的风气更加加强,但只要韩冈还记得一点,他都拿了出来。
  因为他很清楚,想要揠苗助长还能有收获,那就得全心全意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不能有半点藏私。至于得到数学证明的定理,就像严密证明的万有引力定理一样,定下一个高高的赏格,交给后来人好了。不是韩冈不负责任,而是太清楚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在一系列论文的指引下,水果电池、伏打电池,已经在许多爱好者的实验室中得到了实现。更有无数青蛙、蛤蟆,乃至鱼、蛇等动物遭了殃,成了显摆用的试验品。
  而在朝廷和雍秦商会所资助的大型实验室,铅酸电池、永磁铁发电机,都有好几个小组在攻关。只不过,就与蒸汽机一样,还需要时间,需要大量的时间。
  “蒸汽机上船应该快了吧。”沈括略带着几分惊讶,“东风三型都快造好了,船上那么大,能放下蒸汽机,剩下还有什么难处?”
  “最难地方就是传动,想想要浇铸多大的铁件?可比机车难多了。”
  蒸汽机和蒸汽机上车的实验,朝廷先后投入了上百万贯,如今东风三型机车,正在试运行中。外观上,几乎是一步登天,基本上就来自韩冈对前生的记忆。
  蒸汽机车具体的内部结构,韩冈一无所知。可怎么通过传动杆驱动车轮,包括蒸汽锅炉的位置,甚至还有炉膛怎么在进煤的同时保证防火,韩冈的记忆中还是能找到不少有用的东西。但有关蒸汽船的记忆就没有多少了,怎么驱动螺旋桨更是没有,而韩冈,也并不打算先造传动结构简单一点的明轮船。
  沈括点点头,具体情况不用多问了,内行人,听了一句就够了。这蒸汽船,有得等了。
  琥珀色的凉汤在杯中荡漾生光,之前也仅只是寒暄而已。再如何重视各种机器开发,在这个时候分心,也是不合时宜的。还有更重要的话要说。
  喝过一口凉汤,沈括放下了茶盏,侧过身子,正对韩冈,比之前的聊天更加郑重十倍,“还有一事,要禀报相公。确如相公所料,沈括身边的确有人心怀叵测。”
  韩冈脸上了无异色,也没有开口询问。
  沈括也不知他到底是早就知道,还是心思坚定难以动摇。不过就连自己的副手都是韩冈曾经的幕僚,上上下下大小事,韩冈就算知道也不足为奇。
  叹了一声,似惋惜,似痛恨,沈括道:“是下官身边得用多年的一个幕宾。”看了看韩冈,他又补充,“不过他这些天都跟在下官身边,并没有外出,也应该没有与文潞公有何联系。”
  韩冈轻轻笑了两声,“现在外面要是还有人能与潞国公联络上,那我可就要让人打上开封府了。”
  文彦博的府邸都被围了,家里吃喝都是朝廷下拨的,几百对眼睛盯着,怎么可能与外界勾连上?
  韩冈的笑声中,沈括却更加凝重,“相公,依括之见。早前所议,不宜再拖,免得变生肘腋。”
  韩冈抬了抬修长的双眉,以示问询。
  沈括沉声道:“沈括帐下,有三名小使臣这几日多次外出,行踪难知。虽难说其有与贼勾连之事,却也不能不加提防。”
  “存中此言却是正合我意,的确是不宜再拖了。”韩冈终于有了一个肯定的回应,“事不宜迟,我这就遣人去知会子容与子厚,今天晚上,两府找个地方聚一聚。”他带着依稀笑意,“也差不多该收网了,潞国公这几日睡得太安心,不能让把我等给小瞧了。”
  ……
  府外的人群渐渐稀落了下来,投进府中的石块,也由多渐少。
  文府上下,从一开始的愤恨,再到之后的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到现在,已经变得麻木。
  只有文彦博好吃好睡,反而更加红光满面。
  文及甫刚进来,文彦博刚刚午睡起身,一名婢女正在为老国公梳理着满头白发。
  文及甫垂手请安,“大人可睡好了?”
  文彦博哼了一声,“只有你们睡不好,为父哪有睡不好过?”
  文及甫忙赔上笑脸:“幸好有大人在,不然仓促遇事,儿子肯定会乱了阵脚。”
  文彦博又哼了一声,声音更大了一点,很是不屑。摆手让婢女退下,他冷声道:“咬狗不叫,叫狗不咬,”这两句原版出自《九域》,却被他信手借来,“韩冈叫得如此之欢,你们怕个什么?”
  韩冈要是什么都不说,直接派了兵来,文彦博还真得向他低低头,但堂堂宰相只能在私家小报上骂娘,却什么都没做。
  最早文彦博还以为韩冈是以此为檄文,接下来会连下狠手,可是除了一点小麻烦之外,什么都没有。那还有什么好怕的?
  就像是站得远处吠叫的野犬,吓唬人都难做到,更不用说有半点杀伤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1/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