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2/1757

  王中正说话时都闭着眼睛,但刚刚翻了身的破落户知道,这话是对自己说的。
  原本就如虾一般弓着腰背的新管库,几乎把腰对折了,“太尉放心,小的这些天就不睡了,一定尽快将太尉的吩咐给办好。”
  “还有你们。全都给我把手缩回来一点。不要想着有人可以顶罪了,就能放心大胆地伸手。就算我不看着,相公和议政们都是会盯着。伸手之前,先把家小安顿好,免得日后没了着落。”
  王中正说得杀气腾腾,惊得一众人等指天誓日,皆以身家性命发誓,绝不会监守自盗,重蹈前人覆辙。
  王中正只是点头,根本就不信。
  抄家的时候,就是发家的时候——因为罪臣的话是做不得证据的,负责抄家的官员说抄了多少就抄了多少,至于罪臣说自己家里有多少多少,只是攀诬的胡话而已。
  这一回的情况也是一般。现在有了最好的替罪羊,有几个人能忍得住?反正最后还有那两个前任库房管勾兜底,所有的亏空都有他们和他们的党羽给人担下来,正好可以大捞特捞。
  可惜这绝对是往刀口上撞。眼下正是天下大变的时候,那些惯例、故事,现在都做不得数了。
  外面正愁没办法插手进宫里面,要是议政们打算拿此事作伐,身上多个一文钱都是罪。不把宫里面从上到下洗个干净,那些文官不会善罢甘休。
  王中正都不敢去赌韩冈的人品,更不用说去相信其他宰执和议政。
  站起身,王中正瞥了他们一眼,连一句话都懒得再多说。等过一阵子,这里面少说还有一半要去陪已经被收监的前任。
  对于他们的命运,王中正无意去理会,是生是死,全看他们自己。
  半个时辰之后,王中正已经站在了向太后的面前。
  “太后的气色今天又好了许多了……”
  太后没有化妆,甚至没有什么饰品,穿着也是朴素的衣袍,但良好的气色比任何衣饰和妆容都让人感觉到她体内的活力。
  之前的一段时间,见人时始终盖在她脸上的那一层厚厚的粉,只让人感到尸体一样的冰冷。
  太后也很喜欢听王中正这么说,笑得也开心,“这些话,天天有人说。你们说得顺口,吾听得顺耳。真的假的也不清楚。”
  王中正张口欲辩,太后自顾自地说话,“不去想朝事后,吾省了不少心,自己感觉也的确轻松不少。内库的事,吾也不操心了。等点验清楚,就把账本交给相公们。监守自盗的人,该如何处置,也让相公们去考虑。”
  王中正一时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太后就像是倒粪一样,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事权都丢出去。
  王中正曾听说过,有许多宰辅重臣,在朝堂时候,纵是年高亦是不让少年,白日处理朝事,晚上走马青楼、醉卧花丛,第二天却依然精神抖擞,等他致仕后,却没两年就垮了。
  太后现在却的确比前些日子健康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不同人有不同的情况,王中正只能这么想。
  放下了国事,如同卸下了千钧重担,肩膀上不必再承担一个国家的负担。头顶上又已经没有了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帝能压着她,宰相们则都对她毕恭毕敬,真要说其来,这世上没有谁能比她活得更快活,更轻松了。
  “圣瑞宫那边去过了没有?”太后问道。
  就跟皇帝被关起来反省一样,朱太妃也被禁足于她的宫中。
  “太妃也安好,这些日子,一直都在抄写佛经。”
  佛经是在抄,但一天最多几个字,又时常不见动笔,完成的时间遥遥不见终日。
  在王中正看来,圣瑞宫的主人,眼下已经离发疯不远了。曾经让先帝沉迷的那个女人,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王中正前几日去探望时,就感觉朱太妃举止大异从前,对他的到访视而不见,就坐在那边望着外面。
  “她能想通了就好。”向太后也无意关心那位自以为是的旧日敌人,“官家大婚也没几天了,你们到底筹办到哪一步了?别忙着大议会,到最后把官家给忘了。”
  “太后放心,相公们肯定不会忘的。要是还不放心,待明日相公们进宫来问安时,再问一问。”
  “嗯,也好。”
  太后点了点头,王中正就松了口气。
  的确,天子大婚已经没有几个月前那般勾动人心。
  没有手中的权力,皇帝不过是块神主牌,放着好看而已,涂金涂银还是涂漆,只看拿着神主牌的人怎么想。
  王中正知道宰相们打算怎么办,但他可不打算揽事上身。
  不过只要太后说一句,相公们肯定会按照太后的心意来。
  皇帝大婚的筹备时间不算短了,以大宋的国力,就是学隋炀帝,给城中花木都扎上假花,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太后一句话,把内库中那些朽烂的丝绢都利用上,一夜之间就能让京师繁花似锦,从暮春初夏的时节,回到一个月前百花初绽的时候。
  正想着,突然又听太后问道:“这一次清库,有多少绢帛朽坏?”
  也更随性了,王中正心道。话题跳来跳去,前面说不管,现在又开始问了。
  “还没有细点,但至少百万匹。”
  “这么多!……民脂民膏,都白白浪费了啊。”太后惋惜地说道,“这一回都要清出来,日后库房要时常打理,切不能再这般浪费了。”
  王中正答应着,又听太后问道,“这些朽坏的丝绢打算怎么处理。”
  “依常例,下发军中。”
  “就跟那些陈米一样?”
  王中正忙道:“回太后,布帛会下发,但陈米依例是要拿去酿酒的。”
  太后哼了一声,“别以为吾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做的。”
  王中正不敢说了。
  库存陈米,以法度应该是拿去酿酒,但很多州官都觉得与其酿酒,还不如发给士兵。可以淘换一下新货,充实宦囊,也可以让账册上面的数字变得好看一点,这就只看个人的私心公心了。
  但不管公心私心,那些已经烂得发霉发黑的陈米和朽烂的丝绢都是成了赤佬们的俸料,赤佬家小的口粮。
  黑色的米,多孔的绢,这是许多厢兵和下位禁军所享受到的待遇——至于上位禁军,他们的俸禄是跟战斗力成正比的,朝廷再克扣都不会克扣到他们头上。
  “也不要尽发些破烂货给军中,官家要大婚了,给官家积点德,也好早些诞下皇子。”
  “是。臣待会儿出去就把懿旨去转达给相公们。”
  “也别拿去给官家大婚时用!”太后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又道,“王中正,这件事你要去盯着。”
  王中正连忙道,“还请太后放心,事情绝不至于如此。”
  朝廷给天子大婚拨出了接近一百万贯的财货,尽管这笔钱,足以养得起两万上位禁军一年,可还是不够。最后还是要从内库中掏钱。但不管怎么嫌浪费,朝廷也决不至于把天子的婚礼办得寒酸凄惨。
  太后却不信,“别以为吾不知道下面是什么样,谁出了头,立刻身边就来了一群趋炎附势的,一旦倒了台,顿时就树倒猢狲散。相公们或许不会克扣,可下面的人,一个个势利眼,看到现在的官家,哪个会多费一份心思?好歹还是皇帝,再如何不成器,也是大宋的脸面。小门小户嫁娶,都要竭尽家财,皇帝纳后,太寒酸也不成样。还有王平章的脸面要照顾。”
  王中正苦笑着,点头称是,“明天相公们入觐,太后可以再叮嘱一番,几位相公定然不敢疏忽。”
  “不过这些日子,都是相公们入觐,命妇里面也没个人进来陪陪话的,这日子,却有些闷了。”
  “太后想让谁来陪着说说话,只要说一句,谁还能不来?”王中正试探得问,“太后若是想,臣这就让人去请新安郡夫人进宫来。”
  新安郡夫人是向太后的亲妹妹,要陪病人说话,自然是亲近的人最好,但向太后却道:“还是让齐国夫人进宫来吧。”
  齐国夫人。
  那可是韩冈的夫人,王安石的女儿。
  “齐国夫人是好脾性的,会做人,又会处事,家里面也和睦,从她身上看,王相公的家教自是一等一的。看到她,就想到皇后了。等皇后进宫来,也能有个陪着说话的。”
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三)
  “相公,到了。”
  马车停了,透过窗户,冯京看到了文府的大门。
  尽管只是一座留在京城的别业,可是在文彦博抵京入住之后,已经热闹得堪比宰辅。
  冯京并不认识这座宅邸,文彦博当年还在京师的时候,府邸都是官宅。不过只看从门前一直停靠到两侧巷口的车马,冯京就不会错认。
  只是冯京心中不免有些酸意,他的落脚之地,可没那么多客人。
  冯京在文彦博面前是晚辈——文彦博比他的岳父富弼还要年长一点,文彦博当政的时候,冯京也只是一个小辈。
  他等闲不愿意过来拜访文彦博,平白矮上一辈不说。
  他这一回进京,是当真存了借机翻身的想法。以他前任宰相、三朝元老的身份,不会缺人投靠。
  但冯京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
  上门的人不少,的确是一如所料的郁郁不得志之辈,但也几乎都是一些的无用之人。
  身居要职的官员,没有哪个愿意过来烧他这个冷灶。
  真正有才干、又不得志的,也同样不愿过来烧他这个冷灶。
  倒是文彦博,当今硕果仅存的仁宗朝的宰相了,声望之高,不输王安石。登门造访者,络绎不绝,甚至议政重臣,都有几人上门去拜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2/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