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2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7/1757

  围观的官兵,基本上都是除了鸡鸭之外,没见过血淋淋的杀生场面。北方时常会围观刑场,南方却不多见。就在身边看见活生生的人被砍下首级,好些个士兵都吓软了脚。
  宗泽虽为南人,但类似的场面还是见过不少,他倒是惊讶起景诚的这几位并不起眼的亲兵来。
  一刀断首,刀法如此利落,非是积年的刽子手或是久经战阵的老卒不可为。宗泽用心打量起这几位亲兵,一个个相貌沧桑,皆是有别于南人的精悍。
  “拿弓来。”
  在一旁,景诚命人拿来了弓箭。借着一点亮光,对准还在城下的几名贼人,他张弓搭箭。
  一声弦鸣,宗泽惊讶转头,只看见景诚持弓而立,城下一声惨叫悠悠传来。
  “再来!”
  景诚大喝,接箭张弓再射,又是一声惨叫窜起。
  一柄长弓连张连射,惨叫声此起彼伏。景诚一箭一人,五箭之后,城下又重新陷入了黑暗之中。
  宗泽鼓掌赞道,“好箭术,家学渊源,果然了得。”
  “微末之技,不足挂齿。”景诚面无得色。
  他的祖父景泰,是少见的文进士转武职的例子。
  大宋文武殊途,朝廷中有文不换武的说法。文臣愿意领兵,但没人愿意转为武职。
  当年党项叛乱,范仲淹、庞籍、韩琦等重臣前往前线镇守,仁宗皇帝便打算将他们转为武职,可以更名正言顺地领军。
  但范仲淹和庞籍都找了借口拒绝了,而韩琦虽是接了圣旨,可还是委委屈屈地上奏表说,“虽众人之论谓匪美迁,在拙者之诚独无过望,盖以寇仇未殄,兵调方兴,宵旰贻忧,庙堂精虑,使白衣而奋命尚所甘心”——虽然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命,但因为敌未灭,战方酣,天子和朝廷也夙夜谋划,他也只能起一起表率作用,以激励人心。韩琦在奏章中便是这么一副相忍为国的姿态。
  要么直接拒绝,要么便是满腔幽怨,故而不久之后,对臣子一向宽容的仁宗皇帝,便收回了这道诏命。
  相较而言,景泰老老实实地从进士转武职,在重文贱武的朝堂上,真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了。
  但景家也由此转成了将门,从此离开了士大夫的行列,所得所失,只看景诚费尽心力去考进士这一事,便可知端的。
  就宗泽所知,其实种家也有让自己子弟转换身份的想法,可惜种家实在没有有望皇榜的读书种子,即使其中有一个还算聪明的,拜在了当世大儒门下,与当朝宰相同窗共学,也只挣到了一个诸科出身,如今还回到了继承家业的旧路上。
  经过了一番努力,终于从将门挣扎出来,重新回到了文官的队列中,景诚很少愿意提及自家的累累军功。中进士后,枪棒功夫也放下了。不过文官习练射术,却是如今风气,他便一直在练习。也幸亏如此,否则也没有方才的连珠箭。只是方才一展射术,神情依然淡淡,不见喜色。
  景诚的反应虽是寡淡,可周围的官兵早已看得目瞪口呆。
  火器还没有在南方军中普及,弓弩依然是军中校演的重点。
  景诚的箭术放在北方军中或许只是不错,但在南方,却已经是神乎其技了。
  一名年轻的士兵兴奋得涨红了脸,振臂高呼:“通判威武!”
  一名老卒眼神中充满了敬慕:“通判威武!”
  一名跟着长官上城的小吏挥舞起细弱的臂膀,尖声高叫:“通判威武!”
  几名亲兵相互交换了眼色,长枪开始一下一下地杵着地面,极富韵律地应和起来,“通判威武!皇宋万胜!”
  南门城头上的士兵,一个一个加入进来,开始杵动他们的长枪,开始挥动起他们的臂膀,“通判威武!皇宋完胜!”
  上百条长枪齐齐起落,他们心潮澎湃,他们意志如钢,“通判威武!皇宋完胜!”
  咚咚的跺地声中,城头上,越来越多的士兵加入到呼喊的行列。从南门城头,沿着城墙,向东西两侧延伸过去:
  “通判威武!!皇宋完胜!!”
  “通判威武!!!皇宋完胜!!!”
  片刻之后,已是全城齐呼。景诚方才炫耀的箭术遍传城中,虽然贼人尚在,城中的士气已经截然不同。
  宗泽暗暗一叹。
  若是有三百精兵,借着方才的一股锐气,就能杀出城去。城外的乌合之众,乍闻城中高呼,必然心怀犹疑,决然抵挡不了此时的袭击。
  只可惜,城中守军亦是乌合之众,多少人连神臂弓都拉不动,上弦的机器不仅数量稀少,还都是坏的。
  “五郎。”亲兵中最老成的一位悄然走上来,附在景诚耳边说了一通话。
  宗泽见状,避嫌地让出了几步。
  就见景诚的眉头越皱越紧,最后对那亲兵问道,“可有把握?”
  亲兵低声道:“六七成总是有的。实在不行,也能退回来,不怕贼人追。”
  犹豫了半刻,景诚眉头舒展开,点了头,“也罢,就这么办吧。”
  让亲兵下去准备,景诚走回到宗泽身边。
  宗泽轻声问,“何事?”
  “我打算命人出城去冲一冲。明教妖贼刚刚起事,人心尚未归附,城外贼众心中定然不稳,若猝然受袭,必然大乱。”
  “可有把握?”
  “我那几位家丁,几乎都是跟着先祖、先父和先叔父上过阵的,无不是弓马娴熟,武艺出众,把握不可能十足,但七八成还是有的。”
  宗泽略一思忖,便拱手一礼,“既如此,小弟便祝兄长旗开得胜。”
  得了宗泽首肯,景诚随即召集城中众官,将计划和盘托出。
  方才景诚引弓杀人,着实将底下的一众官吏给镇住了。现在他说要派兵出去冲杀一番,竟然没有一人出来反对,绝大多数都表示赞成。
  在这个节骨眼上,本就没人还能顾着争权夺利,景诚这位将门世家出身的通判,此时又表现出了过人的武艺,哪个不把希望放在他身上?生杀予夺的指挥大权顺利地给景诚拿到了手中。
  宗泽本来还打算用自己的钦差身份来帮景诚一把,现在既然不用他多事,宗泽便退避一旁,看着景诚指派。
  就在城楼上,景诚将任务一一分派下去。
  半个时辰之后,百名应募而来的敢死之士,业已穿戴整齐,由景诚的八位家丁领着,排列在城门后的小广场上。
  这些勇士一个个身上都披挂了铁甲,外面还套了一件甲衣,用来防止胸甲上的反光,头盔上的盔缨则换成了一簇笔挺的白鹅毛,用来识别身份。
  景诚一身铁甲,手扶腰间长剑,笔直地挺立于他们面前。
  在景诚身侧,是整整一箱新出的银钱,又用牛拉了整整一车绢帛。加起来近万贯,全是从城中大户手中募捐出来的犒赏。
  宗泽立于城头,向下俯望。
  只看见景诚不知说了什么,百名勇士一起高呼了起来。又见景诚捧着酒坛上前,亲自给每一人都斟上了一碗烈酒。
  不愧是名将世家。宗泽不禁叹息。
  相隔百步,当上百人同时饮下烈酒,摔碎酒碗的时候,宗泽犹能感觉到在那里,士气沸腾,战意如火如荼。
  东门城墙处猛然灯火尽灭,片刻后方才又亮起,而那队勇士,则悄悄地从南面城上陲了下去。
  景诚回到城头上,走到宗泽身边,一言不发,静静地望着城外。
  宗泽也没了说话的兴致,一同望向星火满点的夜色中。
  寂静中,平静的夜幕忽地起了一片涟漪,星星点点的火光忽然间在边角处黑了一片,然后喊杀声便传上了城头。
  一支支火炬落地,一丛丛篝火熄灭,区区百人的队伍,在城外的贼军中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
  景诚回头城内,千余士兵已经在城门后列队等候。虽说此辈多不堪用,但借着胜势,赶敌军,已经绰绰有余。
  景诚举起掌中长剑,奋声高喝,“出兵!”
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五)
  润州夜战,官军一战而胜。逆乱润州的明教妖贼旋起旋灭,近两千贼众授首,而官军损伤仅仅八人。
  自号圣公的妖贼渠首——卫康的首级,也在润州夜战的三日后,连同他的两个儿子一个侄子的脑袋,被一位保正一并送到了州衙中。他们是在化妆逃窜的过程中被村人发现,然后被当地的保正率众击毙。
  在卫康之后又陆陆续续地有明教贼众自行归案,或是被械送官府,待五六日后,已经没有几份相应的报告了。
  至此,方可说此役已是大获全胜。
  明教妖贼起事不过两日,肆虐范围也仅仅是丹徒一县,但县中伤亡不可胜计。数以千计的乡民被劫掠、被裹挟。战乱至后,丹徒县中门前挂上白布幡的家庭,十之七八。
  除此之外,财产损失也极为惊人。之前丝厂被烧的尤、陆两家,这一回更是满门被烧杀一空。其余大户,除了一个以乐善好施闻名乡里的李家被贼人放过,只要处在乱贼经过的路径上,没有一家能逃过一劫。
  丹徒县内的十余家生产丝织、陶瓷、玻璃的工厂,皆毁于一旦。甚至那些只雇佣三五人,仅仅为同村村民服务的油坊、磨坊,也全都被乱贼捣毁。
  如此惨烈的伤亡,如此巨大的损失,责任自然是落在知州杨绘的头上。而立下平乱之功的景诚,不管此番变乱他之前要付多少责任,如今有军功在手,又有铁打的靠山,已经被视为即将飞黄腾达的热门马。
  因此即使就在平乱后的第二天,杨绘从州衙后院中走出来,试图亡羊补牢,挽回一些局面,也被景诚连同州中官员一起顶了回去。可想而知,州中的官员会将多少责任推到杨绘的身上。
  接下来的五天里,景诚忙碌于抚恤百姓,计点伤亡和损失,宗泽则等到了泗州来的援军。他们将会暂驻在润州,宗泽也会留居几日,等待朝廷那边新的命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7/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