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9/1757

  一千零二十四。
  一千零二十五。
  徐玑低着头,数着脚下的步子。
  走过了崇政殿前宽大的青石板,穿过了庆寿宫前细密的小砖路,福宁殿和庆寿殿宫墙相夹的小路,刚刚进过翻修,全部是青色的雕花方砖。木底的官靴走上去,就跟踏上殿宇中的金砖一样,笃笃的脚步声回响在两侧的宫墙之间。
  黑色的锦缎鞋面上还有一条缝补过的痕迹,不过除非已经知道或是靠得近了才能看得出来,否则就是一双八成新的好鞋子。
  黑色鞋面左右左右的出现在视野中,徐玑心中泛着淡淡的暖意。自己老妻巧手织补,又省了一双官靴的钱。
  说起来,自过年后,家里就没裁过新衣。换季后朝廷发下的衣料,都拿去换了钱物。妻儿身上的衣服全都是旧的。
  已经是翰林医官,隔三岔五就能入宫,在医院和太医局中能拿两份俸禄,还有诊金的分账,可徐玑这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要是没铁路就好了。
  徐玑忍不住怀念起几年前的日子。
  那时候,虽然还没有通过主任医师的考试,在太医局中得到官身,但身为西城医院最优秀的内科主治医师,徐玑的收入,可也是能让妻儿隔几日就是一身新衣,自己也能隔三岔五与同僚去甜水巷逛上一逛。
  可自从两年前开封通向陈州的铁路开通之后,徐家的生活水平陡然直落千丈。
  徐玑乡贯在陈州西华【今周口西华】,过去从西华上京一趟太难,一来一往半个月就没了,如今只要买票坐车,一天一夜就能抵京。故此亲戚乡邻便如潮水一般涌向京师,一年到头,徐家的客人都络绎不绝。
  现在家里面时常都住着几名乡人,吃穿用度都要徐玑来负担。
  尽管家中的生计已经很吃力了,但徐玑还是咬着牙坚持着。要是怠慢了,这些人回乡一说,他在乡里就没法儿见人了。
  “徐太医,走这边。”
  前面引路的小黄门正转向右方,走向一道小门,却发现徐玑没跟上来,惊讶地回头叫道。
  “啊……啊,走过了。”
  徐玑惊醒过来,方才心神恍惚,走了上百次的道路差点就走错了。点点头,回身急走两步,忙跟了上去。
  一千五百二十。
  一千五百二十一。
  耳畔变得吵闹。
  两边的士兵和内侍也多了起来。
  空气中更多了一股子桐油的味道。
  而宫中特有的那种连夏日的阳光都驱散不尽的阴冷,似乎也因为人气而消散了泰半。
  坤宁殿到了。
  尽管天子纳后连个消息都还没传出来,但空了好些年的坤宁宫,几年来第一次开始大规模的整修。
  工匠们在坤宁宫中整修殿宇,外面守着宽衣天武,又有内侍警惕地盯着那些士兵。
  每年朝廷都会专门拨出一笔款子,用于皇城的日常维护。但宫殿的翻修,则必须从内库拨款。
  宫门边堆放的砖石在阳光下泛着金属的光泽,徐玑瞥了一眼后,就收回了目光。
  这样的一块金砖,就能抵了他十天的俸禄。宫门前的这么一堆砖石,够他做上一辈子了。
  一千九百零三。
  一千九百零四。
  钉刨锯凿的噪音消失在身后,桐油气味也淡了下去。
  前面的小黄门停下了脚步,是今天的目的地睿思殿到了。
  小黄门上去回覆,徐玑等候在殿前。
  片刻之后,里面传出话来,让徐玑进殿。
  睿思殿规模不大,远小于天子的寝宫福宁殿。但这里本是先帝书房,比起福宁殿更让天子感到自在。
  徐玑已经来过此处多次,几乎每隔五日,他就要入宫一趟,为天子检查身体。
  得到这一重任,不仅身份地位就此不同,也让他得到了许多同僚的羡妒。
  但这依然是一份让他战战兢兢的工作。
  天子、太后、宰相,还有……
  “徐卿来了。”
  赵煦已经脱离了变声期,完全是长成之后的嗓音了。
  徐玑在天子略带放松的声音中谦恭行礼。
  “臣徐玑叩见陛下。”
  “好了,平身吧。赐徐卿座。”
  应该不是错觉,徐玑觉得,比起他的那些医术丝毫不逊色于自己的同僚们,天子更要看重自己。大概是因为自己最为谦恭,大多数时间都是低下头的缘故。
  “还是老样子?”
  待徐玑坐下,赵煦熟练伸出手腕,问道。
  天子的手腕纤细白皙,指掌细长。与其说是男生女相,还不如说是自幼体弱的缘故。
  “是,还是先号脉。”
  徐玑说着探出手指,轻轻按住手腕上尺关寸。
  感受着指尖上搏动,徐玑闭目不言,身边陡然静了下来,这就是给天子日常问诊时心情最平和的时刻了。
  片刻之后,换了一只手,又把了半日,徐玑点头睁眼,却没立刻放开手。
  “官家今天的精神不好,可是经筵上布置的功课太多了?”他信口问道。
  指端的脉搏陡然间有了变化。
  “是多了点。”
  赵煦故作平静地答道。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谎话。
  “陛下。不要太过劳累,尤其不得熬夜。若是做不完,便先放着,明日再做也可以。”
  “但今天功课最好今天做完。今日事,今日毕嘛。”
  “但陛下御体更重要。就是到太后、相公们的面前,臣也是得这么说。”
  赵煦没再多话,徐玑也放开了手。
  身边的内侍问道,“徐太医,官家今日脉象如何?”
  “脉象一切正常,只是血气稍弱而已。”
  手边已经摆好了日历和笔墨,徐玑提起笔,写了几个字。
  天子的身体情况,从这每天都要记录的日历中,便能搜索得到。日历之后,徐玑还有一份病历,以及写了字的部分,也是记满了赵煦每次问诊和日常用药的情况。
  早在韩冈还是提举厚生司的时候,他就开始在京中医院推行病历制度,京城高官显贵人人都有一份病史档案,如今更是普及到了官员们的子女身上,皇帝更是不可或缺。
  “官家的血气就补不回去?”
  “胎里痼疾,得常年累月的调养。不过陛下的血气,也只是比富贵人家的同龄人稍弱,比起贫寒之家,还是要胜过不少。”
  徐玑收起笔,一根干净的扁木条便递到了他的手中。
  “陛下请张口。”
  徐玑查看了赵煦的舌苔,又伸手飞快地扒拉了一下赵煦的双眼眼皮。
  “陛下恕罪。”徐玑说道。
  赵煦用力眨了两下眼睛,“每次都难受得紧。”
  徐玑说道:“但眼疾得从一开始就预防,防微杜渐,比病发后再治要简单得多。”
  “徐卿说得是,早就该防微杜渐。”
  徐玑赞过赵煦的英明,又问,“陛下这几日的胃口如何?”
  一本厚重的册子便摆到了徐玑的眼前。
  不同于日历,天子每日的饮食自有另外一份记录。徐玑也用不着看前面,只看最近的饮食记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9/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