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5/1757

  他举起瓶子,大声的对周围道:“大理寺和御史台那边的秘传学不来,但我这里还有些宝可以现一现。”
  一片捧场声中,晁三打开了瓶塞,浓浓的一股怪味便随着烟冒了出来,闻着像是酸,却与醋差得老远。
  一群人瞪大了眼睛,一瞬不瞬地看着晁三。
  晁三抬手从左禹衣服上扯下腰带,拿着一角放进瓶中,只浸了一浸,片刻后再拿出来,浸在瓶子里面的那一截已经不见了踪影。
  左禹干咽了口吐沫,他现在外袍给剥了,但里面的衣服可是棉布质地,连系腰的内带也是棉的,比丝绸结实得多,怎么这一下就不见了。
  只见晁三又不知从哪里摸出一块肉,像是猪肉的样子,也放进了瓶中。
  左禹定睛看着,那块放进瓶中去的肉,掉到里面后转眼就缩小变黑。
  这是什么戏法?
  左禹狐疑起来。总是感觉太像是在玩闹了。
  晁三冷哼了一声,“爷爷知道你会觉得这是在变戏法,不过爷爷今天教你一个乖,这叫做硫酸,在铁场用来洗铁锈。无物不能化,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要是刀枪在这里面放得久了,不仅是表面的锈没了,连里面的铁器可都会化光掉。要是人沾了,那就少了一块皮肉,时间长了,骨头也会化掉!这可是小韩相公书里写的东西,你们这些贼,就是不读书。”
  拷问一向是法司中最大的难题。
  三木之下,什么样的口供都能得到。可这样得到的口供,很难让人接受。就是在公堂审案的时候,通过酷刑得到的供词,事后翻案的可能性比正常情况要大得多。为了避免日后公事上的麻烦,亲民官和刑法官们,都不会过多的使用刑具。而想要熬鹰一般将口供熬出来,则都需要时间。
  作为一名皇城司中的老人,晁三过去只管探听消息,怎么拷问并非行家里手,不过他有个在铁场的妹夫。
  晁三不知道这硫酸是怎么造的,也没兴趣知道。但当他从自己在铁场做书吏的妹夫那边,听说有一种叫硫酸的东西,可以化去皮肉,甚至变骨为碳,立刻就记在心里了。尽管后来他妹夫又说了这硫酸原名绿矾油,过去贵比黄金,如今却便宜了,但晁三完全没听进去,而是给能腐肉蚀骨的功效吸引了。
  晁三如此说,左禹仍是有几分怀疑,但当他听到晁三说,“把他的裤子脱了,给那个东西浇上一点。”
  本来冻得僵硬的身子,竟急出了一身汗来。
  打也好,夹也好,但将胯下之物用药水给化了,那可是生不如死,他顿时拼死挣扎起来。
  “铁场里面都是好东西,明儿再弄个几百斤的锻锤来,这边敲着铁砧,那边把人往锤头下送,从脚开始,看看谁能坚持到腰上。”
  一边有人扯裤子,一边又听着晁三说得狠辣,左禹快要昏过去了,“我……我……我说!”
  ……
  一名身着襕衫的士子,打着一柄油纸伞,此时正脚步匆匆地经过无人的街道。
  一路上士子遇到两拨巡夜的士兵,但刚从大图书馆离开的河东秀才,只会有人感叹他的刻苦,没人会冒犯。
  在面对夜巡时,士子都是仰着头,爱答不理,只有到了没有人的街巷中,他才会放心地低笑起来。
  就连笑声中都带着北方的味道,只是没人听见。
  他其实只读过三年书,在辽国也不可能通过举试,但来到南国后,改穿了一身读书人的装束,却是让许多宋人都毕恭毕敬。
  他的任务就是搜集南朝的书,医药、农事等实用书籍,尤其是有关气学的,更是重中之重。
  这两日他也收到了上面的命令,要去搜集南朝禁中火炮的消息,越详细越好。
  可他根本就没去理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肯定还是在书里,只要找到了,就能交上去应付。
  当初他在新修的大图书馆中装模作样的时候,曾听见旁边有人在说,韩冈的著作说得都是道理,如果能看明白,就能印证到那些器物上。板甲、霹雳砲、飞船、种痘法,皆是从道理中来。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道和器之间,是相辅相成,而并非对立。
  放在辽国国中,恐怕没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士子其实也不懂,但说出这番话的人,过了不久便考中了状元,故而就被他铭记在心。
  时常泡在图书馆中,没人教授,学问没涨多少,可什么书有价值,什么书没价值,也算是能看明白了。雇人抄书,也不会浪费钱财。
  经过一座两层的小楼,书生向楼中张望了一下。正屋中没有光亮,看起来主人还没有回来。
  他脚步稍稍沉了一点,又快了少许。
  这两日风声很紧,他衷心地希望租了这间屋子的人能够平平安安。
  但他也没有回头再多看一眼,只是将身上的披风裹紧,快步向前走去。
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一)
  十个了。
  昨夜王厚说,辽人派了细作窥探军器监,试图从中谋取那几门大将军炮的底细,他带来的人正加紧搜捕。
  今天便收到了皇城司发来的公函,说是抓到了十名细作。
  这数量倒是出乎韩冈意料。
  不过这间谍的活计,就像是瓜和瓜蔓的关系,只要抓住其中一个瓜,就能扯着蔓子,将其他瓜一个个地给摘出来。
  韩冈并不怕辽国的细作能打探到什么,两国在工业上的差距,以及间谍本身的素质,注定了他们看不到真正宝贵的地方。就是朝堂之内,也没多少人了解到工业体系的重要性。
  就像被用作刑具的硫酸,化工产业的标志三酸两碱之一,可在皇城司众人眼中,不过是种可以用来吓唬人的东西。
  王厚方才过来当笑话说给韩冈听时,也完全没有意识到硫酸的意义。
  把化学药品当做刑具,这个想法是挺新潮的,不过要是他们能亲眼看一看掉进硫酸池中活人是什么样子,恐怕就不敢这么干了。
  当然,能将人淹进去的硫酸池还太遥远了,硫酸到现在为止还没能做到规模化的连续生产。但制备的原理,跟韩冈十几岁时学到的知识已经很吻合了。
  通过实验,人们已经知道,将硫磺燃烧,或是煅烧黄铁矿,会产生含硫烟雾,用提炼过的硫酸来吸收含硫烟雾效果比水更好,可以由此来制作更多的硫酸。
  有了硫酸,制备盐酸、硝酸便不再是梦想,乃至之后的纯碱、烧碱,也有了可能。
  化学工业,总算是有了点雏形。
  但有几个能看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会看重这一点?
  就算是放了辽国奸细去军器监和铁场绕上一圈,他们对硫酸不是视而不见,就是见到之后,敬而远之。
  去过军器监和铁场的朝中官员也不少了,可所有人只关心钢铁与火炮的产量,对其中的组织,以及各种副产品完全不在意。
  韩冈不觉得自己能比这个时代的英杰强出多少,他唯一可以自恃的,就是眼界。有近千年,由亿万人所垒砌的高台,站在上面,看得比此时的任何人都远。
  皇城司还在继续努力,试图从已经抓住的细作嘴里撬出更多的东西。
  韩绛在了解了内情之后,明确指示,要把辽国安排在京城中的内奸一网打尽,而对硫酸,就当个趣闻咂咂嘴便过去了。
  而韩冈在王厚离开后,继续处理政事。
  在京百司和监司州县,每日呈递上来的公函是个巨大的数字。
  东府中的三位宰执分工合作,大事协商,小事则各管一摊。人事主要是韩绛抓总,张璪、韩冈也占上一块。至于政务,韩绛放手得比较多,张璪和韩冈将之瓜分。偶尔对于没有划分清楚的部分,会有些争执。
  其中有一项是没人跟韩冈争夺的,就是厚生司、太医局系统。谁也不会跟韩冈争夺这个重要性在朝堂中已经排在前十的衙门。
  但韩冈在翻看厚生司递上来的奏章和呈文的时候,还是希望有人能为自己分担一点,或者厚生司中的主从官们,能多注意一下,不要事无巨细都发上来。
  就像今日,又有一人自称发明了伤寒疫苗,进京来献给朝廷。厚生司不敢怠慢,立刻具本奏闻。
  韩冈对此只是付之一笑,提笔批复。
  这些年来,有过不少人声称发明了新型疫苗,针对不同的病症,不过所有的疫苗都被证明了是错报,甚至是骗局。
  现在但凡有人献上疫苗,都要他自己先试一试,如果被感染后不得病,那就再进行动物实验。
  所以到目前为止,只有天花被确认是可以通过种痘来免疫。
  一些种痘后死亡的案例,经过排除,九成九以上,都是因为其他病症甚至意外。剩下被确认是因为天花而死的病例,则基本上是在种痘前就已经得病了。
  随着时间的过去,已经有两年,国中城镇中没有发生死亡人数达到两位数的天花疫情。而乡村,上报的疫情数量也越来越少。
  所有衙门中,保赤局的名声,在民间可说是最好的一个。而保赤局中的官吏和医生,在地方上,也远比州县官更有人望。厚生司的地位,就是依靠保赤局给天下士庶种痘而得来的,同时在运作上,一年也有一两万贯的收益,不需要朝廷补贴。
  短时间内,很难有第二种如牛痘一般功效显著的疫苗出现,厚生司要做的,就是将保赤局的工作深化下去,持之以恒。
  韩冈有把握,再过十年,天下各路的主要城镇中,不敢说可以消灭天花,至少能让天花这个病症只会出现个案,而不再成为肆虐一方的疫情。
  不过另一件事,韩冈就不能大笔一挥就批复下去,甚至都不方便一人来做决定。
  这是有关以太医局为主,同时厚生司参辅,出人出力设立医学的决定。
  仿效国子监与武学,设立医学,培养医疗人才,最后再安排考试,将医师培养正规化。
  这是韩冈的想法。
  师徒传承的医术,一直是世间流行的主流。还有一种,就是转业或兼职的士人,范仲淹就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很多士人读了几本医书,又揣摩一阵医理,再多搜集几张方子,就敢给人治病了。
  这样的培养方式,的确能出名医,但更多的还是庸医,决不可能与正规化的教育相提并论,上正轨后,每年就能有一批达到合格标准的医疗人员。
  尤其是外科技术,依靠旧式的师徒传承,技术能保住不退步都难。想想吧,三四个人在一个小屋子中围着一具尸体,不说能研究出什么,周围的邻居有几个不会出首举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5/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