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校对)第1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2/1757

  要是日后他做到宰相,西府多半就成了政事堂手下打杂的了。加上还有对韩冈言听计从的太后——
  “当如参政之言。”
  屏风后传来太后答应得干脆利落的声音。
  “第三,便是修筑砖石城墙,以备贼寇。”
  南方城市缺少城墙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雨水太多,黄土夯筑的墙体很容易被浸泡损坏,只有换成砖石包墙的城墙,才能够保证墙体长久的安全。
  但立刻就有两个反对声响起:
  “这不可行。”
  “只怕有骇物议。”
  章惇和张璪一先一后地开口。
  “朝廷猝然下诏修筑城墙,可知江南人心会乱至何等模样?!”章惇质问着。
  张璪也道:“辽人渡海而来,尚属猜测。却耗竭民力去修筑城墙,届时臣恐家国之忧不在外而在内。”
  韩冈摇头:“韩冈不知整修开封城墙如何会有骇物议?更不知为何会引起民乱?”
  “开封?!”
  “辽贼若渡海,只会是各路沿海军州先遇贼!”
  “如今石炭价廉量大,故而砖价大减,正好可以用来整修京城城墙,还可以于城周设立炮台,用以御敌。从此京师可以不畏外敌。”
  “善哉斯言。”张璪说道,“可这与防备海寇有何关系?”
  “整修京城所用的青砖,可交由南方各处州县招聚工匠烧制,再汇集至京师。”
  “参政的意思是,等开封府的城墙修好,那些工匠和砖窑正好可以继续用来修筑沿海军州的城墙?”
  “正是如此。”韩冈道,“辽人攻下倭国都城虽快,但平定其国中还需数年之久。等到二三年后,京师城墙修筑完成,沿海军州就不愁墙砖难以烧制了。那时候,可能会有贼人渡海而来的消息也必然在当地民间流传已久,朝廷的举措便不会惊扰到百姓。而且这么做,万一辽人不能稳定日本,也正好可以省下来这笔开支,免得花上冤枉钱。”
  韩冈的意见有很多值得商榷地方,不过加强开封城防、避免花冤枉钱两件事,其实就是政治正确,怎么说都不会有错。
  而韩冈实际上需要的是对炮台的结构和式样进行试验,与其在边境上实验,还不如在京城这个火炮永远都不会用来杀敌的地方来做实验,就算有问题,依然能拥有足够的威慑力。
  “陛下!”默然恭立一旁的王安石突然大声喝问,“臣不知倭国之事,要议论到何时?!”
  “平章?!”
  王安石发怒,让向太后为之一惊。
  章惇闻言,也是一怔。的确是耽搁太多时间了,弄得科举之后的议题恐怕要拖到明天再议。
  在日本方面的急报送抵京城前,今天崇政殿上预定的第一件事本来是科举。第二项议题,才是军事,也就是西南诸夷的问题。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太祖皇帝的这句话,就是行动的圭臬。
  而西南夷也一贯的不恭顺,时叛时降,让朝廷渐生不耐。
  让西军能够维持住战斗力,以西南夷为磨刀石。
  章惇预计他的提议不虞有人反对。这不仅是他本人的意见,更是他与韩冈、郭逵等帅臣的共识。
  能与辽军中的精锐互有攻守的,六十万禁军之中只有西军可以。
  在西军直接面对的目标被摧毁后,就算其中一部分可以转去河东,或是北上宁夏,西去西域,剩下的军力依然数量庞大。
  不可能让他们远赴西域,要维持住西军的实力,只有离国中稍近一点地方——比如西南夷,以及之后的大理。
  三千西军便能攻取西域,一两万西军想要胜过山中西南夷,也不是那样的难。但摆在禁军面前的第一道关卡,却是道路问题。
  在成都府路周边行军,就是在群山中兜圈子,必然会有人以此为由,来否定这项战略。
  要如何压倒他们,说服太后,便是章惇今天想要做的,只是被昨日的新消息给干扰到了。
  王安石在殿中大声喝问,“天下最为贵重的便是人。周公一饭三吐哺,何为?得人也。倭国,偏鄙小邦。科举,国之大事。如今省试在即,五千贡生云集京师。陛下不在意省试之事,不想着今年又有数百英睿之士被收入朝中,却挂念着远在万里之外的小邦,何也?”
  “差点忘了。”韩冈暗里自语。
  他并不是很关心这一科的进士科试。
  这一届的考生中,关西士子没几个出挑的。尤其是陇西出身的贡生,基本上就是陪读陪考,很多就是等待参加过几次考试,得到特奏名的资格。气学门下莫不如此。
  韩冈并没有地域的偏见,也颇有几个其他地方的应届士子曾经登过韩冈的家门。
  可惜如今的科举不是唐时,若能行卷宰辅衙,让当朝宰辅对呈上去的诗文感到满意,那么多半就能拿到一个进士头衔。
  但到了如今,科举越来越正规化。糊名、誊抄、锁院,一项项都是在针对考官徇私的手段。
  在现今,进士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了公平公正——那是连时代的局限性都算不上,千年之后,类似取巧的手段也是多如牛毛。终究越不了最后的关卡,而纵使位高权重,任凭哪一位朝臣,也不敢公然破坏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就是韩冈当年入京参加考试,已经做了王安石的女婿,考官又都是新党徒众,本人更是连天子都看重的新生代,但他为了一榜进士,也是绞尽了脑汁。
  所以他根本就没打算为哪位士子伸手,他更关心的是之后黄裳的制举考试。
  不过王安石现在发火,方才话最多的韩冈也不得不站出来。
  “平章请息怒。方才议论,不是在倭人,而是在辽国。若任由北虏肆虐,中国虽大,将摆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九)
  王安石没有为韩冈言辞所打动。
  “找不到书桌?北虏入寇可是在十余天后?”
  王安石的心情看起来很糟,韩冈猜测自己昨晚是不是把他给气到了,不过更有可能的是王安石想藉此警告新党中人,不要奢想能够平平安安地换边站。
  连女婿都能拉破脸来训斥,王安石的态度很快就会在朝堂中传开。那些想换船的新党中人,在作出决定之前都要想一想,会不会成为杀鸡儆猴的对象。
  既然岳父大人有着这样的想法,韩冈当然要配合。
  “知贡举的人选,也不是急在半个时辰之内。”
  韩冈说话的时候,并不似王安石那般冷硬。但两人之间的紧张气氛,仿佛暴风雨前的天空,黑沉沉地压着人心。
  夫妻间要吵架,筷子位置摆得不正都能成为导火索。新党、韩党当真要撕破脸,议事先后顺序当然也可以作为理由。
  “陛下!”章惇抢出班列,“日本之事,虽非紧要,可事关北虏,也不能轻忽视之,韩冈之议当可尽快施行。”
  章惇出面打了圆场,向太后立刻松了口气,“当然可以……”
  一听太后同意,章惇又接口道,“修造海舶,事在军器监。加强水师,增兵耽罗岛,事在枢密院。至于京师城墙增筑,砖石交由各地转运司,而如何增筑城墙,并修筑炮台,陛下可选一内侍提举,与开封府、火器局共议。”
  王安石、韩冈翁婿对骂的场面虽然有趣,但当真闹大了,就会将太后给扯出来。
  这个惯会拉偏架的裁判,章惇如何敢让她出场?
  原本会让朝堂争议半日的开封府整修城墙一事——包括从各地州县征收砖石的提议——在没有任何反对声中,轻易地得到了通过。
  不过整件事也不算太出格。韩冈对日本局面所提出来的三条意见,其实前两条早就得到了通过,现在不过是重复强调而已。至于第三条,本质上还是整修开封城墙。这种事,在政治上,是不会有错的。至于来自各地的砖石,朝廷只要给足钱,百姓自然会乐意。
  韩冈躬身向太后行礼,心中却在想:日后可以让下面的人提议,自己再在朝堂上助阵。没有到了参知政事,还要自己再冲锋陷阵的道理。贵为执政,下面总该有几个马前卒才对。
  日本之事暂时告一段落,在更新的情报传来之前,朝廷对此作出的决议就是一如既往,顺便再将开封城墙给修一修。
  乍听起来,两府里面的成员都是糊涂蛋,而作为提议者的韩冈更是糊涂得可以。不过从太后到诸宰辅,没人对这个决定还有心思多考虑,下一个议题,是迫在眉睫的元祐元年礼部试考官人选问题。王安石方才的愤怒,也可以说是为了接下来的争议来热场。
  因为一场宫变,使得原定的锁院之期被延误。加之许多官员被牵扯进蔡确大逆案中——不论他们是否当真是逆党,只要有嫌疑,朝廷就不可能安排他们为国取士——使得之前由蔡确主持定下的考官人选全都作了废。
  之后又因为韩冈提议以侍制以上官推举宰辅,所以考官名单一直悬而未决——朝廷要选择考官,至少得以一个两制官为知贡举。这在当时一心想要垄断入选名单的新党中,肯定不会答应宝贵的票数被分薄。就算为此拖延上一点时间,也有先帝大行、宰相谋叛之类的理由,没必要担心会为此惹来士林的非议。
  但时至今日,知贡举的人选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
  “诸位卿家,知贡举的人选,不知可有何提议?”向太后环顾殿中,问着下方的臣子们。
  知贡举的人选其实很好定,一切循例就可以了。
  又不是初次创新,这是自唐时开始,就延续了数百年的考试,有的是先例可以供后人参考。
  依照近年来的惯例,基本上都是由现任的翰林学士权知贡举,然后在三馆或知制诰、御史中,选两三人出来权同知贡举。再从国子监的教授、博士,以及前一科排在一甲二甲的进士中,选出一干人,作为初考官、覆考官,还有参详官、封弥官、编排官等等。
  而三衙也会挑选一名将领,率宫中禁卫护卫贡院,同时开封府也会派出府中兵将,共同封锁贡院内外。从考官进入贡院开始锁院,直到考试完毕,位于开宝寺附近的贡院,都是天底下禁卫最为森严的位置之一,不会比皇城稍差。
  不过一二十人的考官中,最为重要的还是作为考官之首的权知贡举。
  除了身份地位需要是玉堂华选——至少是堪比两制——此人还必须是文学出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2/17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