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第116部分在线阅读
正当赵瑜猜测着这几名贼首会去往何处,解答了他的疑问。巡守福建沿海的湄屿舰队俘获了一艘被劫海船,船上的贼人们声称正要投奔东海——正是方七佛、方百花、方亳和吕将一行。
而赵瑜一直都很关注的梁山宋江一众,却也有了消息。他们也准备投靠东海,但他们运气却不怎么样。在宋江准备去海州劫船出海时,却遭到了知州张叔夜亲率千余名当地弓手和巡司的伏击。惨败之下,梁山贼无计可施,以宋江为首,三十六名头领和残余的百多名喽罗便统统投了宋军。据说已经得了官封,被招安了。
想着招揽的投了官军,而想解决的却主动来投靠!
“世事难料啊!”赵瑜叹道。
第六十一章
门户(上)
大宋宣和三年二月廿九,辛亥。
基隆。
东海政务院,也称政事堂,是处理东海国中政务的中枢机构。其办公地点位于基隆堡之下,十余进院落,十几栋楼阁,百来间房屋所组成的建筑群。隔着宽达六十步的御道长安大街,与别称枢密院的总参谋部遥遥相望。虽然长安大街是东北西南走向,政务院位在西北,总参谋部处在东南,但依着大宋的习惯,政务院还是被称为东府,而总参谋部则是顶了枢密院西府的名头。
东府的首脑,依然是自立国时便担任相国的陈正汇。这位旧年的大宋囚官,如今在东海国中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随着东海国势蒸蒸日上,执掌国政的陈正汇的名声也是水涨船高。外人多将其比之管仲、乐毅,而东海国中,也认为其治国之才不让萧、房。
不过尽管名望日高,但陈正汇依然保持着谦虚勤谨的态度——赵瑜也不是那种能让朝中出现权臣的昏君——每日清晨上朝过后,若是赵瑜没有留下他入御书房议事,陈正汇便会准时回到自己办公地点,或是批阅永远不见减少的公文,或是接见过来汇报工作的下级官僚。
这一日,陈正汇如往常一般,在批阅公文的间隙中,听取着前日他派出去巡视岛上水利建设的巡官的工作汇报。但刚刚谈了没几句,却听到前院一阵人声嘈杂。
“去看看出了什么事!”陈正汇指使在门外服侍地堂吏去前院看个究竟。
当堂吏刚应声要出去。一人便转过照壁,走进院中。陈正汇定睛一看,忙起身出门降阶相迎。在东海国中,能让他这么做的只有一人——执掌东海军事的总参谋长赵文。
被打断了工作述职的几位巡官见赵文出现,都惊愕的发呆起来,好半天才想到要跟着陈正汇一起降阶相迎。
东西二府对掌国政,由于要避军政两班联手蒙蔽上聪的嫌疑。同时更因为作为军政长官的矜持,两府首脑极少去对方地地盘走动。枢密使不会去宰执所在的政事堂东府喝茶,而宰相参政们也不会跑到枢密院西府去聊天。
虽然东海立国未久,传统还没那么多,但这种王不见王地规矩,却承袭了下来。总参谋部中的军官们见过陈正汇的寥寥无几,而政事堂的官吏与赵文打过照面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但今天,赵文却拖着残腿。杀进了政事堂中。看守前院的门吏在后面紧追,却死活追不上瘸了一条腿的赵文,而作为陈正汇随班地几个近卫军士兵,却小心翼翼的跟在赵文后面,不敢拦,也不敢劝——尽管近卫军只需服从东海王一人,总参谋部的军令根本使唤不了他们,但近卫军官兵毕竟不能在近卫军中待一辈子。总要外放,那时他们的前途就都掌握在赵文手中,哪敢惹赵文一丁点不快。
“陈相公!”赵文板着脸与陈正汇见过礼,先挥退了院中的闲杂人等,无意寒暄,冷声问道:“你为何下令拘捕了来投奔我东海军的人?!”
“枢相说的是谁?”陈正汇不动声色。脸色平和的反问道。
装什么傻!赵文地怒气更甚:“就是刚刚从湄屿过来的那一队明教兵——方腊的余党!”
自那日被湄屿的巡海船堵上,方腊的次子方亳、亲妹方百花,族弟方七佛,军师吕将以及一众部属便被带到湄屿安歇。当赵文秉承赵瑜之意,派船把他们接回台湾,等待赵瑜接见时,港监衙门却横插一杠,就在码头上,派了衙役把一行人都捉进了狱中。
陪同随行的军官阻拦不住,便立刻飞报赵文。赵文遣人执公文去解救。却照样被堵了回来。一打听。才知道是陈正汇亲自下地命令。赵文一听,当场大发雷霆。陈正汇这么做无异是打他赵文的脸。怒火中烧,也不细问详情,便急匆匆的杀来政事堂。
“哦……”陈正汇闻言,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枢相说的是月前在福州外劫掠商船那群人啊!”
赵文脸色更难看了,他想不透陈正汇为何这么说。按照东海海商保护法,但凡劫掠东海船只、商人的贼寇,不论是何来历,都只有两条路,绞和斩!
‘陈正汇是想借事找我的麻烦,还是不喜欢二郎收留明教教众?’赵文一边思忖着,一边问道:“……他们劫的不是我东海的船罢?我没听说他们劫的那条船在海务司登记过!”
“船只没有,但人有。船长郑高有我东海户籍,按照海商法,我东海国人拥有或指挥地船只自动获得东海商船地身份,视同已在海务司注册国过的船只。方七佛一行既然劫了我东海地船只,自然要待罪受审,否则定会让外人以为我东海律法只是充门面、做样子的货色!”
赵文不禁皱起眉来,作为军事长官,军法他倒背如流,但普通的民法他却少有得知。不过陈正汇说得这么肯定,应是确有其事。“但那是大王要见的客人。”无奈之下,赵文搬出来赵瑜这尊大佛。
不过陈正汇不为所动:“大王有权赦其罪,但他们必须在海务司提点刑狱衙门里走过一遭再说。东海律法不是儿戏,就算是大王亲来,我也是这么说!难道枢相打算让罪嫌入军中?”
‘这话你当二郎面去讲,他杀人放火的事可没少做。’赵文反驳了一句,不过这句话也只能在肚子里打转。他心知既然陈正汇搬出了律法,那就算赵瑜亲至也决计讨不了好去。陈正汇更不会给他面子,“即是如此,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希望相公在审案时不要上刑,到时大王脸色不会好看。”
陈正汇道:“枢相放心,都安排得好好的,至少在定罪之前,不会让他们吃什么苦头!”
“那就好!”赵文拱了拱手。不再多话,就一扭头如他来时一般迅快地转身而去。
看着匆匆而退的赵文。陈正汇不禁露出一丝笑意。拘捕方七佛一行,是按照大宋律法行事,理所当然。但赵文过来却是意外之喜,能顺道打压一下军方,陈正汇自然乐见其成。这里可不是总参,贸然跑进敌人阵地,想全身而退可没那么容易。就算不刻意传播。等到明天,赵枢相被陈相公严词叱退的流言就会传遍基隆城中——无论哪个国家的首都,政治流言总是容易被传播开去的——赵文恐怕就会后悔不迭今日来过这里。
“二郎!”从政事堂回去后,午后时分,赵文又走进了赵瑜书房。
“是文兄弟啊!”赵瑜从摇椅上坐起身,被打断了午睡,显得睡眼惺忪:“什么事?”
赵文从手上的文件夹中抽出几份文件,递了上去。“这是从昌化刚刚发来的公文。请二郎看一看。”
赵瑜接过文件,没有翻看,只笑道:“我还以为你会跟我说方七佛地事呢,吃了个闷亏,心里不舒服罢?”
对于赵瑜的消息灵通,赵文并不以为意。没有这点手段,赵瑜也枉称东海王了:“陈相公说地有理,俺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那就好,幸好你能想得通,”赵瑜点头笑道。虽然东海算不上将相和,但陈赵两人到底算得上有公心,至少不会内斗到误事的地步。
“二郎。你会赦免他们吗?”
“……再说罢!”赵瑜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我不喜欢明教!虽然他们劫船时没有杀人,但如果他们铁了心要食菜侍魔,我想我还是会让他们流放到南洋孤岛一辈子。”
“连方百花一起?”赵文有些促狭的问道。他知道赵瑜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子。蔡婧外柔内刚。而陈秀娘更是英武非常,都是赵瑜最为欣赏的类型。赵瑜之所以没有大开后宫。一方面是因为事务繁忙,无心于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于时下的娇弱女性兴趣不大。但像方百花这等指挥过千军万马地女将军,肯定合赵瑜的胃口。
赵瑜笑着摇摇头,不理会赵文的戏言。低头翻了翻公文,“原来是增添援兵的申请书啊!”
“正是!麻逸、阇婆、勃泥诸国都已灭国。南洋地区就只剩下真腊和三佛齐这两个大国了。要想对付这两个国家,武弟的第四舰队还是有些吃力。”
“……武兄弟这一年多来的功劳不小,我给他的命令是一月三千奴工,而他给我的却是七万多精壮。也多亏了这些人,岛上地金矿、煤矿、铁矿都能加速开采,麻逸的铜矿、日本的金矿也都铺开了场面。这多亏了武兄弟和他的第四舰队!”
“但武弟那里的损失也不小。五千水军,战死、病死还有出了意外的,已经有近八百人,接近两成地死亡率。”
“只牺牲了八百人,就换来了这么大笔的收入,有人有钱,是大赚特赚啊!”没有外人,赵瑜的话说得肆无忌惮,“武兄弟做得当真漂亮。”
“还不是二郎你开创的战法的功劳!”赵文笑道。
赵瑜摇头道:“主要还是参谋部的筹划之功,才会一切如此顺利。”
赵武的灭国战法十分简单,基本上都是一击穿心的斩首战术,利用东海在海船和战力上的优势,先端掉各国的首都,等其国中乱起,再浑水摸鱼。这也是东海历来常用地做法。南洋诸国地都城多是建在海边、又或是河岸旁,赵武的第四舰队轻而易举地就能在其都城外登陆。从带兵上岸到攻下国都,没有一次超过三天。
从被灭亡的各国中,东海不但攫取了大量奴隶,也缴获了各国几百年积攒下来的财富。数万斤的黄金,数十万斤的白银,被铸成大块大块的金砖银砖,沉甸甸的运进东海储备局的金库中。而作为交换这些战利品的代价,一张张存单和金票也被发到每一个参与战时的士兵手里,一年多下来,就算是第四舰队最底层的列兵,都个个腰缠千多贯。
攻克了勃泥国都城之后,一个领兵占据勃泥国库的第四舰队军官,在给家人的信中这么写道:‘勃泥国的国库在我眼前敞开大门,无数的金银珠宝散落在我脚下。核桃大的珍珠、手指大的宝石,只有在梦幻中才会出现泛着彩光的珍宝,我一伸手便可以拿起一把,塞入怀里。只要我愿意,我立刻就能成为腰缠数十万贯的巨富。只是我是光荣的海军校尉,我无法作出损害第四舰队荣誉的举动,到最后,我只拿走了属于我那一份——仅仅只值八万三千贯的一份……’
第四舰队的大丰收让所有没份参与分赃的东海将领看红了眼,若不是赵武的身份不同,他们早一齐上书申请走马换将了。不过,经过一年多的肆虐蹂躏,环南洋地区的国家已经被榨取的只剩些渣子,虽然奴工还能按时供给,但财富已经不剩多少。所以赵武便把目光转向了南洋地区仅剩的没有遭受东海兵锋摧残的两个国家——真腊!三佛齐!
低头对着南洋全图,赵瑜说道:“……真腊和三佛齐可不好攻。不可能同时进攻,总得分出个主次。文兄弟,你觉得先对付哪一家。”
“真腊都城吴哥潜藏于丛林之中,而且他们对外人提防甚严,我们的商队现在只能在沿海港口停泊,不能深入内地,那里的地图至今仍然仅是粗略的草图。想要攻打,有些难度。”
真腊是后世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集合体,由于交趾衰落,现在的东南半岛便以其最为强盛。不过其兵力虽强,但以东海的实力也不需要放在心上,只是其都城的地理位置太好,不容易对付罢了。
“那就只能选三佛齐喽?!”
“正是三佛齐。这也是武弟的意见。”
“……但三佛齐也不好打!”
三佛齐控制着后世的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而在此时,这两地分别被称为金洲和黄金半岛,其名来自于苏门答腊岛上盛产的黄金,这也让东海国的强盗们垂涎三尺。
不过现在正是三佛齐最为强盛的时候,属国十五,兵力据说有十万之众,战象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这个交通要道,来往大宋和大食的海商都要入港缴税。若‘有不入其国者,必出师尽杀之’。其兵其民,皆是勇猛好战,身携镔铁打造的克力士剑,在大宋也是赫赫有名。
赵武虽然把目标定为三佛齐,但光靠他手上的那点兵,并不能确保一举占据其都城詹卑。詹卑城以砖筑城,周围数十里,居民二十余万,不是四五千人能压服得了。赵武初步估计,至少要出动一万兵才能顺利的将其国都镇压和劫掠。
“……至少要再给他五千援军才勉强够用。当年对付女真人也没用上一万人啊!”
“但三佛齐值得我们派这么多兵!”赵文一指海图,“三佛齐控制着海上门户凌牙门!只要能夺占此处,整个南洋就会成为我东海国的内海!彻底为我所掌控!”
‘凌牙门吗?!……还是叫新加坡比较好呢?’赵瑜看着赵文手指的地方,想着。
第六十二章
门户(下)
大宋宣和三年三月初一,丙申。
凌牙门。
一阵暴雨之后,厚重的铅云渐渐散去,炽烈的阳光从云层的缝隙中透射下来。在凌牙门扼守的满剌加(今马六甲)海峡入口处,条条光柱探入海中,如同座座宝光佛塔直上云霄。一座突出海面数丈、形如尖牙的峭石,正被一条光柱笼罩在其中。千万年来已被海水冲刷得圆润光滑的外壁,在阳光下,闪烁着七彩的光芒。
在尖牙峭石的里许之外,一支庞大的舰队正下了锚,停在海峡入口——暴雨让他们不敢贸然进入海峡,只能在入口外暂避——海峡水道并不算深,不过十丈左右,从船只上放下的千斤铁锚,牢牢扎入海底沙砾之中。就算是方才的那一阵狂风暴雨,舰队中的几十艘大小船只,也是纹丝不动。
暴雨过后,舰队中的每一艘海船之上,都能看到水手们在来回奔走,军官们在高声叫骂。经历了刚才的那场暴风骤雨,纵然船身未受损伤,但松掉的缆绳,散落的帆蓬,还有滚了满甲板的杂物,都要立刻收拾干净。大战在即,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在舰队最大的一艘海船甲板上,军官和水手也同样喧闹着。纷乱的噪音,比头顶上呱呱乱叫的几百只海鸥还要嘈杂。只有在船头处,艏桅下。尚有数步大小的一方净土。一名二十多岁地青年正站在那处,举着单筒望远镜,向海峡中张望着。
虽然一张圆脸还带着稚气,看起来甚至可以用生嫩来形容,但他的名字在南洋诸国中却能止住小儿啼哭,甚至比恶魔还要恐怖——东海派驻在南洋的总督,灭国十余。屠戮无数的名将——号为屠夫的赵武!
望远镜的镜头缓缓移动,泛着彩光的尖牙峭石跳入视野中。“那就是龙牙石吗?”赵武问道。
“回督帅地话!”随侍在赵武身后,一个军官恭声回道:“那个正是龙牙石。这凌牙门的名字就是因这颗龙牙而起地。”
凌牙门在此时的海商们嘴里,也有龙牙门的说法。其得名便是来自于海峡中的尖牙峭石。而所谓的门,即为海上要道的意思,‘水流峡中,两峰为门’。凌牙门之名因此而得。
“……不过也就我们汉人这么叫,这里的土著都是唤作淡马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