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轮回(校对)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192

  船主唠唠叨叨地走了。
  宗杭手里握着酒瓶子,看脚边那些垂死蹦跶的鱼,又看鱼鹰。
  这只可真壮,站得笃定,不动如山,喙部倒勾,两只眼珠子绿幽幽的,泛冷漠的亮。
  虽然不是那么可爱,聊胜于无,人生第一次偷渡,要共处几十个小时,还是应该搞好关系。
  宗杭跟它打招呼:“你好啊,我叫宗杭。”
  过了会,鱼鹰转了个身,回给他一个屁股。
第37章
  为了报复,宗杭给这鱼鹰取名“高冷之花”,每次给它投鱼或者喂它喝酒,都“阿花、阿花”地叫,心中充满阿Q式的自得:非给你起个乡土气息的名字,叫你瞧不起我!
  更气人的是,这鱼鹰养不熟,一般小猫小狗,喂上两次逗弄几次之后,即便不以身相许,看见你时,也会分外娇俏,这鱼鹰不,该吃吃,该喝喝,然后一如既往地瞧不上他。
  凭什么啊,凭你长得美么?
  宗杭反正闲着没事,360度地打量它:水鸟一般都长这样吧,一身黑羽,泛铜绿色的金属冷光,喙呈灰白色,如果非说有什么特别的,可能是翠绿色的眼珠下头,一块不大的白斑里露点橙黄,像鸡蛋白里掺点蛋黄。
  宗杭决定:分手的时候,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斗过鳄鱼的男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认输。
  ***
  水路全程都很顺畅,一人一鸟在老挝境内换乘大巴车,一起窝进了行李仓的最深处,在黑暗、颠簸、充斥各类奇怪味道的角落里静候着时间一点点过去。
  车子比船停得次数多,经常有人装卸行李,偶尔会有光从行李间的缝隙里透进来,光里掠过各色人等,有一次,宗杭还看到了背枪的,紧张地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好在有惊无险,下车之后,顺利跟蛇头汇合。
  蛇头面相朴素,老实巴交,跟影视里塑造的狰狞形象相去甚远,他示意宗杭提上鱼鹰笼子,跟着走就行。
  宗杭有点担心:“不会被抓到吗?”
  听说国内的边防可严了。
  那人说:“边境线这么长,再说了,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
  “会有地雷吗?”
  那人斜乜了他一眼,大概是觉得他问得蠢:“有小路,走过多少回了。”
  这一程穿林翻山,没想象中的那么惊险,像山林徒步,走走歇歇,有时候到地方,蛇头警惕地四下看看,撮了记鸟哨,林子深处就会有窸窣声响,紧接着钻出两个人来,加入这偷渡的队伍,一行人,从两三个,到五六个、七八个,在茂密的丛林间蛇形,无声无息。
  再然后,没有界牌,也没遭遇交火、喊话、慌不择路,从山坡上下到一条土路边时,蛇头说了句:“到了。”
  这就到了?已经到了中国的天空下了?
  宗杭震惊之余,四下打量,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把这条罪恶的小路给举报了,虽然他也偷渡了,但他将功补过,举报有功,这事应该也就不算污点了。
  同行的人很快鸟兽散,按规矩,互相不交谈,走的也四面八方,绝不同路。
  只宗杭和鱼鹰两个,蹲在路边等委托人认领,蛇头回收了笼子,抽着烟在对面陪等。
  他还有尾款要收。
  如此顺利,宗杭已然把“给点颜色看看”这事忘了个一干二净,真回顾总结的话,鱼鹰还该记上一功:多不容易啊,一个畜生,表现得跟偷渡老手似的,沉着冷静,关键时刻,从来没嘎嘎乱叫过。
  优秀!
  宗杭心里一轻松,把路边的花花草草拽了几根过来,笨拙地绕圈、打结,趁着鱼鹰没注意,套它脖子上了。
  本来还想再唠叨两句的,但易萧她们到得真快,一辆红色小面包由远及近,副驾驶车窗降下,井袖兴奋地朝他招手:“这,宗杭,这呢!”
  她从车窗里把钱递给蛇头。
  这车是包的,只载了她们三个,易萧遮头盖脸,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宗杭进来,她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能看出是井袖在打理一切,她一边催司机开车,一边回头向宗杭解释:“时间有点紧,你坐飞机不方便,咱们包车去江西。”
  她精神不错,回到国内,处处亲切,连带着精神都不那么压抑了。
  宗杭嗯了一声,把安全带扣上。
  车到尽头处拐弯,有辆摩托车迎面驶来。
  车手居然是个女的。
  乡野地方,摩托车代步居多,也不是没有女人骑摩托车的,但宗杭觉得,那些都称不上是车手:车手是身份的象征,要有身材、有架势、有技术才行。
  他目不转睛盯着看:那摩托车车速很快,车屁股后头一道黄土尘,几乎是和面包车擦过去的。
  路上的规矩,一般码子小的要让码子大的,摩托车居然不让面包车,司机有点不高兴,骂了句:“不要命了!”
  宗杭却“哇”了一声,还扭头去看:“技术真好。”
  不就是“嗖”一下就过去了么,技术好在哪了?井袖纳闷:“你怎么看出来的?”
  宗杭展示自己作为“内行”的优越感:“我也飚过车的。”
  井袖怀疑地看了他一眼。
  她觉得,宗杭飚的可能是碰碰车。
  ***
  易飒远远就看见了蛇头,还有路边蹲着的乌鬼。
  她近前停车,摘下帽盔,七月天,全国普遍高温,到哪儿都热得够呛。
  她拿手扇风。
  蛇头迟疑了一下:“易小姐?”
  “美金收吗?”
  “收。”
  易飒弹了筒美金过去,受鬼佬影响,她用钱喜欢卷成胶卷样的一筒一筒,觉得弹出去时潇洒帅气,但蛇头显然国人思维,拆开了一张张数过,还又捏又搓。
  易飒这才去看乌鬼。
  乌鬼迎着她的目光蔫蔫站着,脖子上还套了个花草环,好好一个凶禽,气质猛然塌落。
  这特么……哪个神经病多事?
  ***
  离“7.17”本来就剩不到两天了,还不能坐飞机,时间骤然金贵,从云南过去,至少穿三个省,还得日以继夜。
  傍晚在桂林吃米粉,司机让几人慢慢吃:自己有个哥们住这,他联系一下,最好能接上了一道走,路上两人换开,走夜路就不成问题了。
  不知道是不是米粉里加多了辣,宗杭有点不习惯,吃了半碗肚子就不舒服了。
  店面小,没洗手间,店老板指点他前门出去、街口拐弯,有个公共厕所。
  解决了身体不适出来,那辆红色小面的还没回,宗杭也不着急,沿着街面边逛边走,走过一爿店面时,蓦地又退回来。
  是家小杂货铺,桂林是旅游城市,很多杂货铺兼卖旅游纪念品,这店面门口立着明信片架,上头的图案也普通,桂林山水、阳朔竹筏什么的。
  宗杭盯着看了会,一颗心忽然砰砰跳。
  他进到店里,先要买手套,店主拿了双务工手套给他,他套上了试大小,又要了笔和带邮资的明信片。
  都是普通物件,店主漫不经心跟他结了钱。
  出门之后,宗杭拐进一条偏巷,明信片抵在墙上,拿左手歪歪扭扭写字。
  没写收信人,地址栏是家里。
  内容只两个字,平安。
  他没法跟家里联系,宗必胜那脾气,但凡有些确切消息,势必追根究底兴师动众。
  也做不到完全断音讯,童虹那钻牛角尖的性子,身体又不好,怕她撑不下去。
  他想给点似是而非但又引人遐想的信息。
  这明信片,他计划在下一个省的、某个偏僻地头的小邮筒里寄出去。
  他不碰这明信片,上头就不会留指纹。
  桂林的明信片,却不是在桂林寄出,很难查清来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19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