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间事(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90


我在想,如果有一个姑娘,在保护区时还很年轻,迫于种种压力,犯下了自己不能释怀的错,那么一切结束之后,她还会有勇气继续吗、会弥补吗,如何去弥补呢。
所以有了这篇文,四月间事。
其实算是给女主开了挂,很多她的前辈,比她年长、资深、更清白,像达莱尔、魏特琳,都过不了那道坎,希望用死亡来结束一切痛苦,她怎么过呢?
有时候写小说,会想当然,设置一方背负重重苦痛,遇到真爱的人,完成救赎。
但事实上,人生比小说复杂的多,不是所有救赎,都能用爱情解决,战甲一直都在,有时候要靠自己穿上。
就好像卢旺达事件最终有转机,不是因为国际社会重拳出击,而是图西人的爱国阵线打了回来,胡图族人觉得惶恐,害怕遭到报复,于是大规模逃往邻国——“跨越边界前,在路边丢下成堆成堆的砍刀、匕首、长矛”。
即便岑今没有遇到卫来,她也终究会让事情水落石出、让该报应的得报应。
卫来的出现,只不过是让结局更好而已。
卡隆是弱化了许多的卢旺达,没有真实事件那么绝望——死亡人数减到20万左右,不少国际组织和志愿者都留下来保护难民,建立了保护区,战后上帝之手要求对战犯追责,甚至可以有国家力量支持……
而前面说过,真实的卢旺达,大量战犯外逃,政府预测替死难者讨回公道要200年,很多重要战犯得到其它国家庇护,首当其冲的就是法国——卢旺达大屠杀二十周年纪念的时候,也就是2014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都曾亲自前去祭奠,但当时的卢旺达,明确拒绝法国总统前来,还曾威胁要断交。
所以文中的设置,热雷米一案发生在法国,上帝之手宣称对热雷米被杀案负责之后,法国警局就不再追责。
故事有了梗概之后,自己也几度犹豫。
一是,这主题是不是太政治和严肃了?毕竟我一个网络作者,不想写到坐牢。所以行文过程中,许多情节做了淡化,前期基本都是互动的日常,到文章的末尾,翻出过往,停在四月的最后一天。
二是,故事全部发生在很远的地方,北欧也好,东非也好,除了男女主是华裔,配角全是外国人,再涉及时政,距离我们现实生活太原,题材一定是很多人都不感兴趣的。记得故事刚开篇的时候,还有读者嚎啕说妈呀连地名都记不住。
三是,自己试写了一章,觉得文风变得好明显,写这样的文,难免译制腔,人物的说话风格,不可能像国内那样随意、俚语张口就来、有代入感。
四是,因为不是恐怖悬疑那种天马行空式的构想,你写的每一句话,都要有些根据,不能想什么是什么,就算卡隆这国家不存在,也得基本符合实际,而头疼的是,文中写到的这些国家,我都没去过。
只好查资料,看了四十多集的纪录片,翻了北欧各国的社会研究,非洲的独立史。查看国家是否禁酒、人种的性情如何,国家间有没有航线,贩运人口的船是不是真的有可能经过这一海域,红海的沙暴会持续多久,船在这样的沙暴里是不是安全。
包括一些新闻报道、旅者见闻,确认埃高的性服务合法,前几年穷的时候一次只要一美元,2013年左右好像涨到五美元多了,最后天狼星号获释,沙特人确实是从水上飞机空投赎金。
上述写出来,不是想炫耀自己多努力做工作,而是想说,如果你觉得情节夸张,请不要先急着质疑。比如一美元一次,那不是我为了夸大胡诌的;比如红海刮红色沙尘暴,好像太扯了,但那是真的地理现象;再比如你觉得不可能有这样的复仇者,但犹太人的复仇至今都在进行。
因为自己不是特别专业,在一些细节上可能有疏忽,感谢一些读者的指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尽量使得文章纰漏可以最少,情节走向可以合情合理。
……
好在一一克服,两个月的时间,还是写完了这一个月的故事。
原本就没计划写太长,也不想写太深,那些摊开的细节,太多苦难,写多了觉得像故意去消费,人性或者关怀,都是太大的课题,自觉没法驾驭,所以只是借了个大背景,重点还是故事。
文名是《四月间事》,前期都舒缓,因为背景残酷,尽量爱得无拘无束,所有的惊心动魄,都在六年前或者三年前发生过了,现在是最后一个月,计划中平静走向死亡的一个月。
男女主我都很喜欢,这里就不作太多评价了。
有人觉得男女主进展太快,我想,换了别的男女主,大概不会这么快,但这两个人可以。
很多人被问及如果生命进入倒计时,想做什么时,都会有一些放肆张狂的想法,岑今接受卫来,很难说最初到底是真的爱得死去活来还是有放肆一把的念头,而卫来本身就是走在人群之外,随心所欲,活得脱轨,万事不上心,但一旦真的上心,到了绝处,都不会松手。
尽管故事的末了,卫来几乎没钱——捐了一半出去,你以为另一半能买到公寓?真是三岁式的幼稚,岑今谈下来那么大一条船,一趟才50万美元呢。
而岑今大概比卫来还穷:之前报着必死的准备,身外之物都清理了,酬金也捐了,回赫尔辛基的路费,大概都是上帝之手给的。
这最穷的一对儿,但我一点都不担心他们的未来,虽然很多事情未尽,比如会不会结婚,比如岑今最终被判了什么结果、以后靠什么为生、卫来是不是真的卖口红去了——他们一定都会解决得很好的。
【六】
最后表达一下对读者的感谢,这样一个很偏的题材,也不是那么讨喜,感谢你们一路陪伴。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和平真好。股票大王巴菲特有一个“卵巢彩票”理论——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了一个好地方,就是抽中了卵巢彩票。
想想身在文明的和平国度,的确很幸运,那种非洲偏僻地区被行割礼的女孩,三五岁身体就遭到残害,有什么能力去主宰自己命运?十来岁被父亲卖了换骆驼,嫁给五六十岁的老头子——有人为了爱情伤心落泪的时候,她们连爱情是什么都不知道。
卢旺达大屠杀里,西方国家第一时间撤侨撤军虽然遭人诟病,但换一个角度想:在外的国民,遇到混乱,第一时间有强有力的国家政府来保护,也是件幸福的事。
有人说我改了风格,并不是改风格,只不过这个时候,正好想写这篇而已,有一个词叫“一期一会”,我的每一篇文,不管读者更喜欢哪篇,更爱哪种风格,更偏好哪种设置,都是一期一会,不会重复,也不会再写。
感谢这一期相会,你不喜欢,是你的权利,你喜欢了,是我们的缘分。
下期再聚,祝安。
番外暂时不写,也许以后会写。
下篇文有计划,今年内可能会动工,到时候再说。
【注】
如果想了解那段历史的详细情况,英国人马丁.梅雷迪思所着的《非洲国:五十年独立史》一书中,有个章节叫“墓穴尚未填满”,讲的就是卢旺达大屠杀,非常详尽。
有一部国内制作的纪录片,40分钟左右,叫《卢旺达100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搜来看一下,我觉得前后理得都比较清楚。
有一些电影,是反映那段历史的,比较着名的是《卢旺达饭店》,不过泪点低的读者可能看纪录片就可以了。
还有两部,《杀戮禁区》(讲述一所小学校里,比利时人撤军之后,两名外国人保护难民的故事)、《四月的某时》(讲的是普通卢旺达人,如何在屠杀后回望和生活),可观性个人觉得一般,我找来看,主要是为了了解当时的一些情况。
-------------------------------------------------------
☆本文由看帮网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勿用于商业行为,一切后果自负☆
☆看帮网-精品电子书☆
☆https://www.kanbang.cc☆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90   <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