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校对)第38部分在线阅读
因为这一点是举世皆然的,国内有,米国一样有。只不过在国内,这种脏活是各种国家经办的行业职称评审经办机构来做,而米国则是各类行业工会来做——米国的工会,可是一种异常强大的存在。
如果站在资本家和绝对自由市场经济拥趸的立场来看,朝廷的潜规则和工会对过气者的保护,对丛林法则和自然竞争的妨害程度并无二致。
实用新型不用见到实物,只要理论验证严密,就能过审。加上成果到手后单位给的赏金,所以往往比省级论文要塞的排版费划算很多。刷的人多了,这块的学术造假市场就大了。
但是到了发明和国家级论文之间,这种情况就逆转过来了。毕竟发明是要见到实物的,而一项发明级别的新技术,要想做出样品来,不管是机械件的也好,电路板也好,光是模具的开模费就好几万成本砸下去了。
就算不开批量定型的模,首模只做样品,成本也便宜不了多少,而且将来如果这个技术真有投产价值的话,还要再砸一次开模费。
林林总总加起来,光模具费就比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论文所需塞的潜规则红包更贵了。而成果单位给刷职称的人的个人奖金并不足以弥补这笔支出。
所以除非是在研发阶段就把“科研经费”套出来,用科研经费承担模具费的话,一般是不会有人自掏腰包直接买成品发明来刷成果的。
市场经济规律使然,刷成果,当然要凑成本最低的来刷。
……
然而,顾莫杰一问,费莉萝就知道他误会了,补充了一句:“这次不是拿来刷成果的。我是找到了真心觉得这技术有用、有投产价值的客户。值多少,就实打实给多少。
实话给你摊牌了吧,那潜在买家,就是滨江的苏泊尔公司——原来做压力锅和电饭煲很有名的那家。去年,苏泊尔刚刚把总部搬到本市,据说是不满足只作压力锅了,开始准备转型扩张,向全系列厨房家电用具发展。
今年他们开始筹备上市,不出意外,明年就能上深交所。如果成功了,他们就是国内首家做炊具行业的上市公司,这个第一是志在必得的。
如今这个窗口期应该对我们很有利,苏泊尔急于掌握很多有投产价值的厨房用具新产品技术。咱所里和苏泊尔有多年的法务和专利代理合作,所以这块的消息我一打听到,就马上来找你了。”
前世的顾莫杰对厨房家电领域的公司两眼一抹黑,完全没有接触过。虽然他家里的高压锅和电饭煲都是苏泊尔的,但是直到费莉萝提起,他才知道原来苏泊尔的总部就在本市。
想了一想,他第一反应还是准备婉拒。毕竟做发明不比空对空的实用新型,投入时间太大了,这么一个专利,就算能够卖十几万,算上周边配套的新型,全部打包二十万顶天了,又如何?
他已经不是半年前的他了,掘到了第一桶金的他,可是准备学完车之后就去靠软件业快速掘金了,谁还做“刷”专利这种不对口的浪费精力事情呢?
做人,应该要有取舍。
“姐,不是我不想写专利。你看,学完车之后,我就打算把时间花到经营软件上面去了。现在万能输入法1.3也有八九百万用户量,月底肯定破千万,算是很难被后起抄袭的同行超上了。下一步我还琢磨着一边在下载站里面放点广告位,回点本,弄点儿捆绑下载的推荐位,找国内一些软件业同行收点赞助什么的。有了钱,就自己开公司、招程序员,写新软件……实在是没空啊。”
顾莫杰用尽量委婉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说的时候,心中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的,人家把他的事儿当事儿看,鞍前马后张罗来的机会,自己就这么放弃掉,怎么都有点说不过去。
一边婉拒着,顾莫杰心里就在盘算着怎么安抚好费莉萝,免得对方觉得他不近人情。
果不其然,电话另一头的费莉萝顿时就无语,也亏的顾莫杰看不到费莉萝那失望的表情,否则说不定心一软,就咬牙答应了。
“你这小子,就是这么报答你姐的?当初上赶着给你签了年度结算的代理合同,你一年才给我这么几个专利的业务量?你好意思么?”
律所里面,凡是具体律师出面求情,给原本不满足条件的中小客户求来年度结算的优惠代理合同,那都是承担着风险的。比如这个客户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愿意担保一年内给多少项的代理业务量,这种时候为这个客户求情签长约的律师在所里的日子才好过。
就好比那些大品牌公司找地区经销商,虽然有些经销商账面实力不够,但是只要肯签销量担保合同:我保证本区今年完成销售额XXX万,那么也是可以破格的。如果最后完不成承诺销量,品牌公司就可以按经销合同扣除该经销商的返利作为处罚。
可是,顾莫杰是自然人,不是经销商。律所也是合伙制的,并非公司。给顾莫杰签长约的风险,可都是用费雯丽和费莉萝姑侄的信用在担保。
费雯丽是合伙负责人,所里的人不敢给费雯丽脸色看。费莉萝却只是一个实习生,要是她揽来的客户太不靠谱,业务量不足,她将来的日子就难过了,说不定会被所里其他人排挤。
这么一想,顾莫杰也就不再坚持己见了。
谁让他年初本钱少的时候,想赊欠一年律师费呢?凡事有利必有弊,总不能好处拿到、吃干抹净之后,就不想承担责任吧?
他是一个理智的、目标感强烈的人,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对不起女人这种事情,他做不出来。
“姐,别生气,刚才怪我没想明白。你说的也有道理,苏泊尔也算大公司,能够搭上这条线,就算现在没什么深度合作的机会,说不定将来多个朋友多条路呢。我回去就给你弄,不过你也知道,发明是很麻烦的,开模也好,打样也好,不是我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你要给我时间。”
费莉萝原本已经伤心得准备挂电话了,一听顾莫杰软语温言地认错答应了,也是心中一暖,顿时拨云见日。觉得对方果然上道,没有白费了自己一番张罗筹措的心意。
虽然帮顾莫杰就是在帮她自己,毕竟她签回来的客户业务越多,她在所里实习的日子也越好过,补贴越多。
费莉萝抹了一下眼泪,轻嗔薄怒地啐了一口:“哼,算你有良心,姐没白疼你。这事儿你放在心上就好,不急。”
“等等,别挂。”顾莫杰既然准备要做了,大脑马上飞速运转起来,把事儿的前因后果可能漏洞想了一遍,对费莉萝追加确认了几句:
“我的那个创意,你没和苏泊尔的人说过吧?这个东西技术上实现起来并不难,关键是创意。如果泄漏了,说不定他们就已经甩开我们自己搞起来了。”
“放心,这点儿保密意识都没有,你姐也吃不了这碗饭了。我和他们接触的时候,只是问她们:厨房刀具这块领域在不在苏泊尔今年拓展业务的范围内?苏泊尔的人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复,还额外透了个底,说他们做传统厨房刀具肯定不如国内这一块已经在做的同行,所以要弯道超车,他们准备直接上马一种叫‘氧化锆陶瓷餐刀’的新材料道具系列,具体我也不是很懂。听说是日本人这两年即将可以投产的新材料,预计要明年才能量产呢。但是氧化锆陶瓷只是解决了材料问题,他们也希望在应用层面多点花样,打打招牌,你就照着这个思路努力吧。”
第二章
独辟蹊径
把费莉萝交代的事儿记下之后,顾莫杰并没马上动手。他不是个火急火燥的人,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先做出计划来。
在他看来,首要任务,还是先把科目三和后续的驾考考完,把本子先拿到手。把这桩事情彻底了断了,再把精力投入到下一件事情里头。
当然,考虑到他车技不错,不需要练太久。这十几天里可以先把写专利所需的查资料和理论攥写工作做起来;等拿到驾本之后,再想开模或者打样的事情,把实物做出来。
饭,要一口一口吃。
半年前提到蓑衣刀的时候,他完全是一个灵光一闪的念头,并没有做过论证,甚至没想过——国内究竟有没有人已经想到了这类创意?他真的是第一个原创者么?
现在既然要当回事情做,首先还是要以系统工程的严谨思路检索一番,确保自己的创新性。
学车归来的次日,顾莫杰在网上查资料下资料花了一整天,最后得到一个庆幸的结论:蓑衣刀这玩意儿,在国内居然还真没有人想到过。
顾莫杰浮光掠影地对比论证了他查得到的上百种厨用刀具领域的发明专利、上千个实用新型,看得眼睛都酸了,最后蓦然总结出一条规律:
貌似国内在厨用刀具这一块的创新方向,大多局限在那些和外国人重合的领域。一开始他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彻夜揣摩之后,在睡梦中迷迷糊糊恍然彻悟了一种可能性。
2003年的时候,国内很多知识产权领域的套利行为,或者说专利领域的套利行为,还处在对外国盲目跟风的阶段。
要知道,专利这种东西,并不是你在一个国家申请之后,就直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得到保护的。你在国内申请了,就只在国内得到保护,在米国申请了,就只在米国得到保护。如果你忘了去日本申请,那么对不起,日本人就可以合法地在他们国内剽窃生产你的产品,并且销售——只要不出口卖到其他你申请了专利保护国家的市场,他就没有违法。
03年的中国,加入WTO才两年多,在此之前,中国是一个知识产权保护非常落后的国家,山寨问题比后世更加严重,地方保护问题也远不是十年后的人所能想象的。很多外国公司即使把他们的专利技术在国内申请了,都不一定能指望得到保护。而申请专利之后,每年是要缴纳“维护费”的——相当于保护费。
交了保护费还不一定能得到保护,自然有大量外国公司懒得来申请了,大不了他们不做中国市场的生意,只求你们山寨的东西别卖到他们注册保护了的国家、冲击那些优质国家的市场,也就罢了。
外国人不来申请,自然有许多空白留了下来。所以那阵子,国内懂得刷专利的人,很多都会专门检索米国专利数据库和国内专利数据库的差别,然后把那些在米国注册过了、国内还没注册、将来也不太会有正主上门申诉的专利,给抢注了。
这种“翻译专利”的效率,当然比顾莫杰此前用的“功能创新点排列组合”更加简便,只是顾莫杰上辈子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踏上社会工作的,在他工作的时候,这种更原始的跑马圈地时代已经过去了,海量“翻译专利”的狂潮已经结束了,所以他才没有学到这一手学术造假的窍门而已。
直到此刻,花了几天时间,旁征博引地查询,自己反复思考对比,他才得出了这个结论。
同时,这个结论也让他收获了一个意外之喜。
这个意外之喜,倒不是说他发现了另一条“刷”的捷径——他发展到如今,已经不屑于再去做刷的事情了——而是让他找到了一片真正实打实创新的蓝海空白。
那就是,找中国人独有的需求、找只有中国人需求,而外国人不需求的领域,去发掘隐痛点,解决实际问题,找出创业方向。
比如他灵光一闪想到的蓑衣刀,为什么03年国内其他人就没想到呢?因为大家都被跟着洋人屁股后面走的快感给蒙蔽了,那阵子连电视上的学术新闻都是一水儿的“XXX研究院的XXX教授又填补了国内空白”。这种快钱,快荣誉来得太方便,真正自主的思维就萎缩了,既然躺着都来成果,谁还肯跑着追成果?
那阵子的学术环境,和数年后“国内空白”被填补得差不多之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但是对于顾莫杰这种不打算造假,准备靠真本事的人,这一现状,可就是机遇所在了。
因为洋人不会做中餐,他们不需要切蓑衣黄瓜,所以他们想不到去发明蓑衣刀;同理因为洋人不会炒菜的时候颠锅,所以他们也不会去想到发明可以自动颠锅翻炒的炒菜锅;
推而广之,虽然谷歌比百度强大太多,技术研发也很全面,后世“谷歌翻译”的能力远超百度翻译,但是在“中翻英”这个细分门类上,谷歌就会因为“学兼众门”,要同时兼顾法德俄日诸国语言和英语的对译,而不如百度做得专精。
再推而广之,因为电脑的键盘一直都是英文字母的,所以英语文明国家的人脑子里根本不需要有“输入法”这根弦,而这个领域,就是中国人发展优势的所在——顾莫杰那个万能输入法,不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么?
谁让这是一些洋人压根都不需要去面对的问题呢?在这些微小的领域,洋人自然不如中国人专业。跟在洋人屁股后面“翻译国内空白”的体制内囤积型学阀,也自然竞争不过坦然面对自由竞争腥风血雨的民间力量。
这就是顾莫杰不借助体制,不借助官场,以纯商之路崛起的捷径所在。
彻悟了这番道理之后,顾莫杰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后面几天,他搜索如飞,撰写神速,触类旁通,思如泉涌。
不仅把蓑衣刀具这项发明的技术论证文档写得滴水不漏,甚至还因此受到启发,把好几种他根据中餐和西餐差异化需求而总结出来的、外国人不可能想到的、而他偏偏想到了的小实用技术论证扎实,然后排列组合,编织出了一张技术网络,隐然形成了一道微小的壁垒。
随着时间的拖延,这道壁垒会变得越来越缜密,越来越严谨。
虽然样品还没做出来,但是他已经对即将到来的和苏泊尔的谈判充满了信心。
第三章
源于生活
八月骄阳,烁石流金。
这种一边学车,一边检索查新、撰写技术文档的日子,持续了约莫半个月。
相比于年初时候一边读书、每天只能抽出最多三小时用于专利撰写的日子,如今的顾莫杰时间上自由了不少。只要他干劲儿起来了,一天弄十二个小时都不成问题,因此效率自然远非当初可比。
这一日,眼看就是科目三考试的日子了,顾莫杰起了个大早,赶去下沙排队。因为自动档考的人少,约莫上午十点光景他就考完了,毫无障碍满分通过。随后把压轴的理论也过了,终于是拿到了驾照。
离开考场,眼看将近中午,他职业习惯似地找了下沙一间挺有特色的馆子,点了一些花哨的菜色,开始勤奋地吃喝起来。
“呲溜儿~呲溜儿~”
“吧唧~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