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神冢(校对)第8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1/1404

  然而那个匣子还真是一个神器,在第二天早晨的时候,变成碎片的匣子竟然又完好如初了,就像是碎了满地的玻璃碴子,又再次黏合起来了一般,只是在仔细看上面的纹理时,能看见那些碎裂的痕迹。
  鲍平让人将秦月阳的那支手指,用法术专门做了处理,让她永远不会腐烂,然后再次放回了那匣子中。
  鲍平说,既然人家邀请我们过去,我们手中总要有些凭据!
  不要让人觉得我们是不请自来,就像他们上次不请自来我们西岐一样,这样的行为很没礼貌,我们不学他。
  没想到鲍平的这个决定,现在真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智摆了摆手,身边的阿索立刻将那个匣子拿了出来,郑重其事的放到陈智的手上。
  陈智将屠神放回后背上,双手将那个匣子稳稳的拿好,然后直对着地庙的正门,用古周时的礼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上古时,注重行走礼法,所谓礼数周全,就是周朝时是沿用上古礼服最全面的时代,而周灭之后,才礼乐崩坏,天下大乱。
  按照古礼的规矩:
  君主迎接外国使臣的礼节的时候,必须手持玉璧,在设案呈表纳仪。
  使臣需仪态端正,背直如山,对案前行走,行三进九停之礼,每一步的距离和每一停的时间,都有精细的讲究,否则就是丢自己君主的颜面。
  大礼成后,将表文转呈而上,对方君王这时可以特示优待,可让使臣进入大殿,或赐坐赐饮食,这都是后话。
  此时陈智手中端着这个匣子,后背挺得直直的,完全效仿周时的礼仪,一步一步向地庙走去,这个过程他已经演示了很多遍,每一步的时间和距离都没有任何差漏,而最终,他跨进了那个门槛。
  而这一次,那只像黑影一样的巨大手臂,没有伸出来抓他……
  陈智又试探性的向前走了几步,在地庙的最中间,是一张鲜红鲜红的石桌案,鲜红的发亮,一尘不染。
  陈智按照古礼仪双臂平伸,将那个匣子端正的放在红色的桌案上,随后后退两步,停顿一秒,然后再退了回来。
  到现在为止,这一套礼仪才算正式完成,他们算是正式请求入进酆都鬼城了。
  但里面依然没有反应,外面的飓风依然呼啸,噼噼啪啪~~的打在工作服上,让人的身体感觉到疼痛。
  最后陈智向后面挥了挥手,武士们快速将这帝庙完全包围,而几个红带武士,则护送着鲍平走进了地庙之中。
  就像陈智记忆中的一样,这房间内所有的东西都是悬浮在空中的,有桌案,有凳几,虽然样子古怪,但和人类的习惯有某些相似。
  但这里红色的案桌并不是用红漆刷成的,而是由一整块红色石头制成的,这红石在人间是找不到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内部发着一团团的灵光,非常夺目。
  而红色的桌面上刻着很多字迹,一行一行的,代替了卷册的作用,而那刻痕虽然很深,但凹痕内没有一丁点儿的灰尘。
  虽然外面风沙漫天,天地混沌,但这地庙中却一尘不染,仿若这里的一切都没有时间的痕迹,都是幻化出来的一般。
  但这里的一切都是真实且物资的,所有文字都像是刚刚刻上去的很新鲜,虽然看不出年代,但是文字本身却大有不同,可以看出真正的时间跨度非常漫长,也许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亿年以前。
  最前面的几排文字根本就看不懂,文字怪的难以识别,似乎是人类文明之前的好久以前了,后面又看见了两行鬼文,这也陈智不认识的。
  而在后期的地方,陈智看到了几排清晰的神文,字迹非常工整,内容大概的意思是:
  “恭晋和亲姬女,岁贡如冥神上泰安云云~~”落款是:“西岐皇使姜尚”,这是送和亲公主入地府时的记录。
  再之后的几行记录,都是一模一样的字迹,都是姜尚的手笔,内容基本相同。
  然而在最后一行却是一排简体字,文字非常的潦草,陈智扫了一眼,内容大概说的是此人为了完成祖宗传下来的任务,按例入地府内完成使命等等,落款是个姓张的人,而且上面还有斑斑血迹,遮盖了全部名字。
  陈智记得这个名字,这是胖威那个一直记在心里的兄弟。
  这些文字和上次见到的一模一样,而区别是,陈智上次并没有仔细的去观察那些和亲女子的名字,和那些文字的细节。
  而这一次,当他仔细的辨别这些记录时,他清晰的注意到了一行字,这行字中,是有个“霄”字的。
  这行字刻的相当工整,可以看出姜子牙在刻这行文字时,非常的认真严肃,生怕刻错一个字,而且这行字相较于之后的几行,字数明显要多一些。
  但是这行字上却满是刮痕,明显被刀硬硬的刮过,试图将这行文字毁掉。
  但是这块红色的石头却奇怪的很,刻上的其它文字都可以划掉,但是和亲公主的名讳,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刮去~~~
  陈智在那块红色的石板上,清晰的看见了一个名字,“霄歌”。
  其它的文字虽然都被毁了,但陈智努力的辨别这些古老的神文,这应该是姜子牙亲手所刻的,但是思虑深厚刻了很多,甚至还有很多情深意切的话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恭晋和亲,神下之薄女,霄歌!
  吾王特钦封霄公主,位九侯之上,食天子禄,着天子锦帛,与天子同尊,现献与酆都君王之侧!
  奉上启殿,端坐朝台,如冥神上泰喜之,或得一子,赐予于左侧神位,无上幸焉!”
  之后都是长篇累牍的神文字,姜子牙当时估计是情绪所至,写了很多很多,大部分内容都是这位公主非常的美貌且血统高贵,天下无双,是姜尚的手掌上明珠,无比喜爱,特意带了丰厚的陪嫁,忍痛送与冥府云云。
  但这些字迹,后期大部分都已经被刀刮掉了,刀刀深刻,可以看出,姜子牙当时在刮掉这些文字的时候,心中的愤怒与压抑。
  从这里之后的和亲记录,无非都是几句敷衍的话罢了,差不多都是同样的文字,只是名字不同。
  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白,是把皇室女人当成贡品送进来,虽然明知道她会死,但已经没有任何的感觉了……
第七百三十六章
最不想面对的记忆(一)
  “陈族长~~
  既然我们已经应约来了,客随主便,就按照人家的规矩,就留下我们的名讳吧!
  免得让人家说我们西岐的人,不懂礼数!”
  鲍平在陈智后面轻轻地说了一句,才打断了陈智刚才的思绪。
  他立刻在那红色的桌面上寻找自己上次来时的字迹,果然,他上次送秦月阳来这里时候刻的字迹,还在清晰的留那里,好像是他曾经罪恶的证据,永远都不会消失,血淋淋的历历在目。
  当时的陈智为了顺利过关,仿照姜尚先前的字迹,尽量工整在红色的案桌上刻上一段神文,内容和姜尚原先基本相同。
  “恭晋和亲姬女,岁贡如冥神上泰安……”
  最后落款时,陈智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和亲使臣:陈智”。
  这在但是陈智的记忆里,只是一段蒙混过关的形式,并没有什么意义。
  而且陈智清晰的记得,当时他并没有将秦月阳的名字刻在红石上,但是他现在再去看时,发现那段字迹的后面,清晰的写着一行工整的神文。
  “和亲姬女,傲狠之嫡系秦氏,虚名月阳!”
  “秦月阳。”
  而再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陈智的心狠狠地抽动了一下,那感觉好像有人把他心中一直在回避的愧疚,一直最在意的那个点,再次硬生生的抽了出来,带着血淋淋的鲜血,摆在他的面前。
  “呼~~~~~~~~~~~~~”
  而就在这时,忽然间一阵阴冷的气息从前方拂了过来,直吹到他的额头上,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伏在他的额头上吹气一样。
  陈智浑身一激灵,立刻抬头看去,只见正前方一团红色的烟雾中在气流滚动,不停的聚合,最后形成了一团红色的烟雾,烟雾中逐渐浮现出了影像。
  陈智记得这里的影像,他上次来的时候就见过这种奇观,这屋子里一直都有一团飘飘渺渺的红色烟雾,在这房间内飘飘荡荡,时聚时散。
  然而,当这团烟雾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变成一面通红的镜子,里面会折射出一个影像,就像现在的Led屏一样,非常的清晰。
  那是一个副极其真实的影像,真实的就好像真实出现在面前一样,比在电影院看的电影还要真实。
  陈智现在还记得上次在这红色镜子中看到的影像,那是很久以前,西岐向酆都地府内进贡和亲公主的影像。
  当时那是一支古代人的队伍,所有人类的额头都有些前凸,有那个时期人类特有的原始特点。
  他们身穿红色的喜庆服装,抬着沉重的黄金和珠宝,队伍中有很多身穿甲胄,持着刀枪剑戟,那是最初的西岐武士,队伍中还有很多带着镣铐的奴隶,也是陪嫁的贡品。
  和亲队伍走的是水路,那只远古的送亲队伍抬着一艘冥舟,冥舟里面有一个身穿华丽礼服的和亲公主,那公主披头散发,珠环散落,哭哭啼啼,她的脖子和手腕上都带着铁铐,明显是被强迫而来的,早已经挣扎的奄奄一息。
  陈智还记得当时在那红色影像中见到了昔日的姜尚,姜尚那时颇为年轻,但眉宇之间却多了一丝疲惫,他一身素白长衫,仙眉雾发,头戴素银簪,手持和亲仪仗走进屋子里,在红色的案桌上刻字,对身后哭泣的和亲公主没有一丝怜悯。
  而这一次,那团红色的镜子再次出现在陈智面前,而陈智此时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了……
  而这一次看到的,是他们坐在冥舟上,护送秦月阳顺着忘川河水一路西流,前往酆都鬼城的景象。
  这还是陈智第一次在影像中看自己,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原来是这样的一种感觉,这种角度更加的真实,更加的客观,更加让他看清自己的真实的样子。
  而看到自己当时真实的一切时,陈智终于知道,他那一直以来无法控制的愧疚感,到底来自何处了?
  那时的秦月阳基本已经被定性为组织的内鬼了,她是傲狠的血脉,性格偏激,给鲍平下了红药,差点要了鲍平的性命,而且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是她杀了三子,干了那些不可饶恕的事情。
  这一路上没有人与她说话,陈智也没有,她被要求披上鲜红的嫁衣,假扮和亲公主进入地府,成为他们进入酆都的工具。
  再下到地府之前,鲍平特意嘱咐陈智,要特别的小心这个半神女人,她很可能会做出对团队不利的事情。
  鲍平甚至将专门宰杀傲狠的匕首“玄剑”留给陈智,告诉他,秦月阳一旦在地府出现任何的不对劲,立刻将她的喉咙隔断,无需任何犹豫!
  鲍平素来是个心狠的人,对于这一点,陈智从来没有怀疑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1/1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