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9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1/971

  霆哥儿稍慢一步,很快张口附和:“对!我们兄弟一定支持阿萝堂妹!”
  阿萝笑了一笑:“多谢两位堂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说什么不重要,这世间多的是口不对心的人。最重要的是看这个人做什么。
  父皇母后令他们同样进六部学习当差,既是机会,也是考验。
  ……
  帝后携阿萝公主离去后,其余人也一一告辞。
  醉意熏熏的昌平公主,被扶着上了公主府的马车。顾舒瑾放心不下亲娘,索性也上了马车,坐在昌平公主身侧。
  顾清坐在另一侧,握着昌平公主的手,忧声低语:“公主,你感觉如何?”
  顾舒瑾握着昌平公主的另一只手:“母亲,你现在好些了么?”
  昌平公主睁开眼,目光清明,哪里还有什么醉意:“我早就醒酒了。你们不必担心。”
  顾清顾舒瑾:“……”
  哪有醒酒这么快的!
  只有一个可能!昌平公主根本就没喝醉,之前只是借着几分酒意,将憋在心底的话说出口而已。
  “我之前也没醉。”昌平公主的声音响起,带着几分自得:“看来,我演技颇有进益,竟连你们也被我骗了过去。”
  顾清哭笑不得,看着霜染白发的昌平公主,又不忍心责备,轻叹一声道:“说破了也罢!反正,这是迟早的事。”
  顾舒瑾有些迟疑,低声道:“虽说是迟早的事,可母亲今晚这一挑破,明日怕就要传遍朝野了。不知又要引来多少口舌是非。”
  昌平公主府已经沉寂多年,这么一来,又要被卷入是非漩涡。
  “怕什么。”昌平公主身为嫡长公主,身为天子亲姐,底气不是一般的足实:“谁敢胡乱嚼舌,我自有应对之策。”
  昌平公主的脾气素来如此,这辈子怕是改不了了。
  顾舒瑾和顾清无奈对视一笑。
  罢了!
  说出口的话,泼出去的水,想收也收不回来。多想也无益处。
  ……
  楚家的马车,也在片刻后缓缓地驶离闽王府。
  蓉姐儿嫁人之后,如今已是年轻妇人装扮。她在宫中长大,亲娘教导颇为严格,端庄守礼四个字早已渗进她的血液里。
  哪怕此时心潮澎湃,起伏难平,蓉姐儿的面上也还算平静。
  坐在蓉姐儿对面的青年男子,约有十八九岁,相貌俊朗,颇有几分习武之人的英气。正是蓉姐儿的新婚夫婿楚六郎。
  夫妻两人成亲数月,算不得如何恩爱,倒也彼此敬重。
  “公主是一时醉言,当不得真。”楚六郎低声宽慰:“郡主也不必思虑过多。”
  蓉姐儿掩饰地笑了一笑,轻声道:“夫君说的是。姑母年岁渐长,酒量大不如前。今晚饮酒过多,一番胡乱言语。说不定,等姑母酒醒了,自己就全忘了。”
  楚六郎顺着妻子的话音笑道:“醉酒之人,多是如此。”
  楚六郎出身将门世家,如今在御林军里当差,对朝堂动向当然不是一无所知。楚家当日主动求亲,一来是因蓉姐儿才貌出众,二来也有鲁王世子的缘故。
  如果鲁王世子能更进一步,对楚家当然是好事。楚家不介意在适当的时候推一把。仅仅限于在天子有意过继侄儿的时候再出力。
  想让楚家直接支持鲁王世子,那是绝无可能的事。
  反之,鲁王世子与储位无缘,对楚家也没什么影响。楚家依然是忠心耿耿的大齐顶尖将门。
  鲁王妃和鲁王世子算计得精,楚家也不遑多让。
  楚六郎成亲之前,被祖父亲自叫去书房,密谈许久。对自家的态度立场,一清二楚。今晚受了不小的震动,心里的激荡,不比妻子少。
  小夫妻两个,口不对心地说了几句,便各自住口不语。
  ……
  这一夜,真不知多少人辗转难眠。
  霁哥儿辗转半夜才睡下。
  赵长卿亦是心事重重,躺在床榻上,双目睁着,久久未能入眠。
  话一说破,接下来情势会如何?
  霁哥儿羽翼未成,在朝中根基尚浅,如何能拧动圣心圣意?
  隔日,昌平公主那一番话,果然迅速传了开来。没几天,就传遍朝野,人尽皆知。有御史闻风而奏,弹劾昌平公主醉后失言失德。
  坐在龙椅上的天子面色一沉。
  天子尚未出声,安王已怒气冲冲地挺身而出,指着那个御史的彼此破口怒骂:“醉后失言也就罢了,什么叫失德?皇姐说的话,哪里失德了?”
  “身为御史,不思如何为朝堂出力为皇上分忧,整日捕风捉影胡乱嚼舌,和那些碎嘴的市井妇人有何两样!”
  “再敢乱说,我第一个饶不了你!”
  御史被骂得面色如土,还想坚持己见,安王又抢先一步,朗声说道:“皇兄,臣弟今日有本启奏。”
  盛鸿不动声色地看了安王一眼:“准奏!”
  安王声音扬得很高,响彻金銮殿内外:“国有储君,民心方安定。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安定人心,臣弟恳请皇兄下旨立储。”
  众臣:“……”
第1136章
立储(二)
  今日是大朝会,四百多个文武官员全部到齐。
  立储两个字就像冷水掉进油锅,瞬间在众臣的耳边炸响。震得众人一时回不过神来。很快,众臣便低声窃语。
  金銮殿里似有一群蚊子飞过,嗡嗡个不停。
  谁也没料到,安王就这么轻飘飘地放了一个大招。
  就连盛鸿,也有些讶然。他看着一脸诚恳真挚的安王,然后,目光又掠过神色各异的群臣。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一幕,比他预料中的早两年。
  盛鸿索性直接问道:“立储之事,众爱卿有何意见,不妨都说一说。”
  立储乃国之大事,低等官员没有张口说话表态的机会。三品以上的朝廷重臣,一时摸不清圣意,或是不肯早早表态,也不愿张口。
  天子这么一问,差点就冷了场。
  礼部尚书谢钧第一个站了出来。年过五旬的谢钧,做了数年的礼部尚书,如今颇有一部尚书堂官的气派威严:“安王殿下所言立储之事,老臣附议。”
  紧接着,萧尚书也张了口:“国有储君,人心方定。老臣也赞成早日立储明国本!”
  天子正值盛年,身体康健得很,照眼前这架势,再坐二三十年龙椅也没问题。此时立了储君,慢慢教导,日后帝位传承也就水到渠成了。
  十余个臣子张口附议。
  便连几位阁老,也一致以为,此时提立储之事,并无不可。
  盛鸿点点头,笑着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赞同立储,朕就准了安王所奏。下面,诸爱卿就议一议,立谁为储君吧!”
  众臣:“……”
  此言一出,众臣的嘴又如蚌壳一般。
  就连铁杆的“公主党”谢钧,也不愿做这个出头鸟。
  想也知道,第一个提出立端柔公主为储君的人,一定会被众臣骂成筛子。他一把年纪了,还想要点脸,以后还想入阁为相……
  萧尚书心里也掂量着,他也想要点脸。要献忠心也不是这么献的,反正肯定有年轻人冲锋陷阵,他还是暂且退一退躲一躲。
  不出所料,陈御史又勇敢地第一个张口谏言:“端柔公主是皇上唯一的爱女,聪慧敏锐,于政事颇有天分,这两年多来,众人皆有目共睹。微臣斗胆谏言,请皇上下旨,立端柔公主为储君。”
  ……
  椒房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1/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