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8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3/971

  谢明曦知道此事后,微微一笑。
  梅太妃性情软弱,没什么主见。不过,她有一条最大的好处。就是什么都不如儿子重要。从这一点来说,婆媳两个的立场完全一致。
  端太妃日日哭啼抹泪,传出去总归不太好听。
  谢明曦主动召端太妃前来,不轻不重地敲打了几句:“安王做了宗人府左宗人,每日忙碌,用心当差,为皇上分忧。这是好事,也是皇上给安王的体面尊荣。”
  “这等好事,端太妃不高兴也就罢了,怎么倒在人前人后抹泪?传出去,岂不是令人误会,以为安王对皇上心存怨怼?抑或是太妃娘娘对此事心中不满?”
  端太妃听的冷汗涔涔,战战兢兢地应道:“皇后误会了。我绝无怨怼之意,更无半分不满。安王能得皇上重要,我心中不知有多高兴,这才喜极而泣。”
  谢明曦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原来是喜极而泣,那倒是本宫误会了。”
  端太妃连连陪笑称是。
  之后,再不敢去寒香宫叨扰梅太妃了。
第1021章
藩王(一)
  秋凉之际,十余位藩王皆归京。
  不管情愿与否,藩王在离开藩地的时候,都得交出藩兵,由朝中年轻武将接手。这些年轻武将,会重新整编,将藩兵变为驻军。
  藩王们私下豢养的私兵,自然是不会交出来的。有的混在亲兵里一起带回京城,私兵数量太多蒙混不过去的,就暗中留在藩地。
  藩王们私下也有自己的盘算。明着和朝廷抗争,那是以卵击石。一旦抗旨不从,就是谋逆重罪。只得先接了圣旨,回京后再做打算。
  不过,也有自恃资历老兵力足藩地远的藩王,存了和年轻天子较劲的心思。共有三个藩王称病,未曾归京。
  这三个藩王,分别是颍川王、河靖王、彰德王。
  颍川王是藩王中封地最广之人,河靖王最富足,彰德王的藩地兵力最足。
  这三个藩王,平日来往密切,联络频繁。此次削藩的旨意一下,三个藩王不约而同地称病,可见早有“默契”。
  而其余藩王,诸如陈留王等人,虽然接了圣旨交了藩兵回了京城,心中却打着观望的主意。各藩王手中皆有私兵,或三五千,或一两万,抑或更多。单看都不算多,加起来却是一股庞大的能撼动朝野的兵力。
  一旦颍川王河靖王彰德王起兵对抗朝廷,其余藩王们会作何反应,委实不好定断。
  京城看似繁华太平,实则波涛暗涌,令人心惊。
  ……
  盛鸿召汾阳郡王和安王进宫,闻讯安置藩王之策。
  汾阳郡王恭敬地应道:“这几个月来,安王早有计划,已写成了奏折,请皇上过目。”
  安王心里暗骂汾阳郡王是个滑不溜丢的老狐狸,却也未退缩,上前递了奏折。
  汾阳郡王看在眼里,心里十分快慰。
  年轻人嘛,就是有朝气有锐气,也丝毫不惧得罪藩王……现在想来,当日厚着脸谏言让安王来宗人府当差,委实是一个再明智不过的决定。
  安王是天子胞弟,论封号,也在一众藩王之上。凡事有安王出面,那些趾高气昂的藩王们,顿时就矮了三分。“安置”起来也就便利多了。
  盛鸿翻阅奏折,看完后,不动声色地问道:“安王,你的想法不错。只不知能否顺利实施。”
  瘦了一大圈的安王,身量挺拔,清秀的眉眼中透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闻言挑眉笑道:“试一试就知道了。”
  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盛鸿哑然失笑,很快点头应允:“好,此事就交给你。”想了想又道:“朕派些御林侍卫给你。你去藩王府的时候,多带些人在身边。”
  安王自己有一千亲兵。
  不过,御林侍卫是天子亲兵。所到之处,代表的是天威。有御林侍卫在侧,也能震一震藩王们。
  安王闻之大喜,眼睛一亮:“多谢皇兄。”腆着脸问道:“皇兄打算派多少御林侍卫给我?一千还是两千?”
  盛鸿:“……”
  汾阳郡王猛地用力咳嗽几声,连连冲安王使眼色。
  当年他接掌宗人府的时候,皇上也只打发了一百御林侍卫到他身边,给他壮壮声势而已。安王倒好,一张口就是一千两千……
  脸可真够大的。
  安王看向汾阳郡王,一脸关切:“郡王咳嗽得这么厉害,要不要请太医瞧瞧?”
  汾阳郡王:“……”
  汾阳郡王憋屈地停了咳嗽,挤出笑容:“不用不用,我刚才就是被口水呛着了。现在已经好了。”
  话音刚落,就听盛鸿说道:“安王所行之事,确实需要御林侍卫震慑藩王。这样吧,朕就派一千御林侍卫给你,由你差遣。”
  安王大喜,忙拱手谢恩。
  汾阳郡王:“……”
  果然亲弟弟就是比堂叔待遇好。
  ……
  安王半点不客气,当日就去点了一千御林侍卫,浩浩荡荡地领人回了安王府。
  再之后,安王去藩王府和藩王们“商议要事”的时候,便将这一千御林侍卫都带上了。
  藩王们再大,也容不下这么多御林侍卫。安王“不得已”之下,带两百进府,其余八百御林侍卫,就守在藩王府外。
  这阵势,乍一看和抄家灭族差不多。
  原本不太瞧得上安王的藩王们,气焰很快收敛了大半,也变得格外和气好说话了。
  安置藩王的计划,也很快得以进行。
  安王的计划其实并不复杂。按着盛鸿之前的构想,将藩王们的儿孙全部集中到一处。二十岁以下的先读书习武,二十岁以上的进行考核。考核过关的,就安置合适的差事。考核不过关的,也去读书习武。
  考核的要求,全部按照京城六大书院结业的标准进行……
  结果可想而知。
  二十岁以上的共计一百多人,考核过关的,只有三个。这三个人,被天子亲自召见厚赏,安排进了六部学习如何做官当差。
  其余的一百三十个,全部打发进了宗室书院。
  没错,这也是安王的创举。
  宗室子弟,生来尊荣富贵,躺着也吃喝不愁。这也使得宗室子弟读书风气不浓,倒是斗鸡走狗吃喝玩乐的风气浓厚。
  安王就是其中翘楚。
  为了扭转宗室子弟的不正之风,安王在几个月前上奏折,奏请天子设立宗室书院。年过十岁的宗室子弟,必须进宗室书院读书。
  因宗室子弟众多,还有远道回来的藩王子孙要安置,书院仅设一处自然不够。一共设了三所书院。以年龄段来分,十岁至十五岁的在一处,十五岁到二十岁的在一处,二十岁以上的又在一处。
  藩王子孙们本来有心抱团,奈何书院里读书的人颇多。每个书院都设了十来个学舍,进了书院,就得任由安排,基本都被打散安置进不同的学舍了。
  没到一个月,藩王们的子孙儿郎就被安排得妥妥当当,一个个老老实实地去书院读书去了。
  可怜的是三十多岁已经做了祖父的,竟然也要去读书,真是听者伤心闻者流泪。
  在藩王们那里,安王也得了个“混账东西”的昵称。
第1022章
藩王(二)
  时间一晃,进了腊月,天气严寒。
  天子在两个月前打发太医去了颍川王河靖王彰德王的藩地,为这三个重病的藩王们看诊。
  这三位藩王各自上了奏表,感激涕零地谢了天子恩德。
  天子很快又下了圣旨。
  三位年迈的藩王留在藩地养病,待病好了再归京也无妨。有太医亲自照看,藩王家眷儿孙们无需再留下伺疾,接到圣旨之日立刻收拾行李归京。
  否则,便以谋逆重罪论处。
  这道圣旨一下,顿时在藩王们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动荡。
  年轻的天子委实强硬之极,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啊!颍川王三人想遥遥无期地拖延下去,绝无可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3/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