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8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9/971

  碍着周围的宫女内侍,安王妃不便多说,只悄悄瞪了夫婿一眼。
  安王不以为意,厚颜一笑,伸手握住新婚妻子的手,进了端太妃的寝宫。
  身为天子的胞弟,平庸爱玩不是什么坏事。如此,既能令帝后真正放心,自己的日子也过得安逸自在。
  只是,这等话,他绝不会对任何人说出口。对着自己的妻子也不例外。
  端太妃见了儿子媳妇,心中也是喜不自胜。
  安王妃磕头敬茶,端太妃半点都没为难,和颜悦色地接了茶,饮了一口。又赏了丰厚的见面礼:“……你们两个终于成了亲,我这心事也能彻底放下了。安王自小就是个惫懒的性子,往日我没少耳提面命提醒督促,往后,这个重任就得交给你了。”
  到底是娘家侄女,端太妃一张口就是将儿子交给儿媳。
  安王妃受宠若惊,连道不敢。
  安王也有些不满:“母妃,我又不是三岁孩童,哪里还要人整日在耳边絮叨。”
  端太妃笑着白了儿子一眼:“当着儿媳的面,我今日给你留几分颜面。你既是娶妻成家,往后也该有个大人样子,别让我这个亲娘整日为你操心。”
  ……
  临走前,安王才和端太妃独处私话。
  “……皇兄下定决心要削藩。圣旨送出京城已近三个月。藩地最近的陈留王,接了圣旨在回京途中,不出数日,就会抵达京城。”
  “其余诸藩地,也陆续有消息传至京城。听闻有三位藩王已‘病倒’了,不能即时启程。”
  说到这儿,安王那张白胖的脸孔上一片凝重之色,声音也压低了几分:“藩王内乱将起,朝堂动荡将至。母妃在宫中也当谨言慎行,不要惹祸招祸。”
  “我帮不了皇兄什么忙,至少也得为藩王们做个表率。安分待在王府里,闲着琢磨些吃喝玩乐。这才是藩王应该过的生活。”
  端太妃:“……”
  前半段听着提心吊胆,怎么到后面就不对味了?
  端太妃越想越是可气,伸手拧了安王的耳朵一记,在安王诶哟的痛呼声中恨恨说道:“你就用这些话来忽悠你娘是吧!明明是自己胸无大志游手好闲,到你口中倒成了功劳一桩了!”
  “诶哟!疼疼疼!”
  安王挤着脸呼痛:“母妃不爱听,我不说就是了。”
  其实,他说的都是实在话。
  天子已经下旨削藩。他这个藩王,以后显然也没什么出京就藩的机会了。没有藩地,没有藩兵,也没机会去养私兵什么的。可不就只能做个闲散藩王嘛!
  端太妃这才悻悻地松了手,轻哼一声道:“这等话以后可别再说了。传出去,能笑掉众人大牙。”
  安王揉着耳朵,一边慢腾腾地回了一句:“谁爱谁笑去。反正,我没什么志向抱负。我就乐意闲散度日,安逸长久地活下去。”
  端太妃也骂不出口了,沉默了片刻,才叹了口气。
  是啊!
  有“抱负”有“志向”的宁王鲁王闽王都死了。
  安然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没出息就没出息吧!
第1016章
抵京
  半个月后,陈留王领着家眷抵达京城。
  陈留王的藩地离京城最近,藩地也最贫瘠。从血缘关系来论,陈留王是建文帝的堂叔,盛鸿应该喊一声叔祖父才对。
  不过,在天家,不按血缘关系叙旧,要先行君臣之礼。
  年近七旬满头白发走路时需要两个内侍搀扶的陈留王,颤颤巍巍地跪了下来:“老臣见过皇上。”
  盛鸿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坦然地受了陈留王的叩拜大礼。
  陈留王子嗣兴旺,此次随同陈留王一同归京的,还有陈留王的六个儿子十几个孙子,还有几个曾孙。
  这么多人一起跟着陈留王跪下,满满当当地跪了一地。
  盛鸿心里忍不住想道,怪不得陈留王这么干脆利落就交了藩兵回了京城。他的藩地最小最穷,还有这么一窝儿孙要养,还不如直接回京,将养儿孙的重任都赖到他这个天子身上算了。
  事实上,他确实有厚待陈留王的打算。
  不管如何,陈留王是第一个归京的藩王,为削藩大计开了一个好头。他要厚赏陈留王,向所有藩王昭示天子的仁厚。
  “陈留王请起。”盛鸿走上前,亲手扶起陈留王。
  陈留王十分感动,连连谢恩。身后的一众儿孙,也在盛鸿的示意下一同起身。一屋子男丁,再次彰显了陈留王强大的繁衍力。
  盛鸿亲切地说道:“你们一路奔波辛苦,先回王府安置吧!朕早已下令,命内务府修缮各王府。”
  盛鸿的目光溜到陈留王身后数量众多的儿孙身上,略一掂量,又加了几句:“朕思虑不周,陈留王儿孙众多,王府里怕是不够安置。朕立刻下令,让内务府为你们准备住处。”
  众人再次跪谢隆恩。
  ……
  当晚,帝后独处时,盛鸿将心里的阴暗猜疑说出了口:“明曦,这个陈留王巴巴地回京城,定是因为儿孙太多,他实在养不起了。所以麻溜回京,打算赖我身上了。”
  谢明曦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你这话说得太刻薄了。”
  今日,陈留王领着儿孙进宫,陈留王妃也领着一众女眷进了椒房殿觐见。谢明曦见了一屋子女眷,对陈留王府的“人丁兴旺”有了最直观的体会。
  盛鸿也笑了起来,笑容里有些无奈和不满:“这几年宫中有丧事,回京的都是陈留王世子。我只知陈留王子嗣兴旺,今日才算亲眼见识到了。”
  “儿子六个,孙子十几个,还有几个曾孙。男丁将近三十个。这其中还有不少没成亲的,等成亲以后,再生一堆孩子出来……换了我是陈留王,我也干脆回京算了。”
  谢明曦笑了一回,才替盛鸿出主意:“不管陈留王是什么打算,他既是老实地交了藩兵回了京城,就得好生安置。”
  “你今日给他们安排了住处,以后还得给他们找些正经差事,让他们自力更生。断然没有躺着吃喝的道理。否则,此例一开,以后一众藩王都回京了,得养多少闲人?”
  “倒不是缺这些银子。而是人一旦闲着无事,就会生事。如今的宗室里,也有不少纨绔儿郎。索性一并都安排妥当。”
  “汾阳郡王身为宗人府宗正,这些都是他分内之事,就将此事都交给汾阳郡王便是。”
  轻轻松松就将锅甩了出去。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这等小事,交给汾阳郡王正合适。
  盛鸿听得眉开眼笑,握着谢明曦的手笑道:“没错!我明日就宣召汾阳郡王进宫,命他在三日之内想出个章程来。”
  谢明曦颇为厚道地为汾阳郡王说情:“三日时间太仓促,多允些时间,给他十日时间吧!”
  盛鸿点点头。
  ……
  隔日,汾阳郡王被宣召进移清殿。
  待听到天子亲切地下口谕,命他在十日之内想出办法安置藩王子孙时,汾阳郡王感动得热泪盈眶,差点当场就失声痛哭。
  “微臣才识浅薄,只怕不能担当此重任。恳请皇上另择能臣……”
  盛鸿笑着打断汾阳郡王:“你身为宗正,掌管宗人府,管束宗室皇亲。此事你来做最合适。就不必推托了。朕相信,你一定能将这桩差事办好。”
  汾阳郡王:“……”
  汾阳郡王苦着脸,不情不愿地应下了这个苦差事。
  事实证明,人的潜力无限。
  汾阳郡王绞尽脑汁想了几日,倒是真的想出了法子来。
  当日有官员上削藩的奏折时,也有些具体的章程。汾阳郡王拿来做参考,又添了些自己的想法,写了一封奏折。在大朝会时,呈上了奏折。
  这一份奏折,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向天子谏言,重新修订一份宗室名册。将所有皇室宗亲,按着血缘关系,分作五服之内的近亲和五服之外的远亲。将所有宗室子弟和藩王儿孙皆录入名册。每年皆要修订一回,以备天子随时过目。
  第二个部分,则是安置宗室子弟的几点建议。
  其主要思想是,不能任由宗室子弟们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鼓励他们读书,允许他们参加科考出仕。没有读书能耐的,可以勤奋练武,武艺出众的可以选入御林军。不会读书身手不行的,可以学着打理田庄经营铺子。
  总而言之一句话,人人都应该有所作为,不应闲散玩乐躺着吃喝。
  末了,汾阳郡王慷慨激昂地建议,安王身为天子胞弟,乃众藩王之首,理当为众藩王做出表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9/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