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6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8/971

  有群臣奏折在先,再有宗亲们奏请在后,他这个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无奈又痛心地给胞弟定罪。
  倒也说得过去了。
  便是史书上要留一笔,也不至于太过难看。
  建安帝怒气稍敛,略一点头:“也可!”
  临江王心中哂然,面上露出感激涕零的神色:“谢过皇上。”
  ……
  片刻后,临江王河间王一起告退出了移清殿。
  酷暑已过去,早晚开始转凉。河间王愣是出了满头的冷汗,挥着袖子擦了一回,很快,又有冷汗渗了出来。
  临江王瞥了河间王一眼,轻哼一声:“瞧你那点出息!”
  河间王无奈苦笑:“是是是,我没出息行了吧!刚才那等情形,我不认怂,可就真的要……”话没说完,便咽了回去,目光警惕地扫了一圈。
  谁知道这黑暗中藏了多少双眼睛,又隐藏了多少只耳朵?
  临江王为人精明老道,自然更谨慎仔细,并不多说,只道:“我送你回府。”
  出了宫去了河间王府再商议如何行事。
  河间王点头应下。
  ……
  又过七八日,宗亲们以临江王河间王为首,一起联名上了奏折。奏折里满是慷慨激昂的指责宁王之词,言辞之激烈,远胜陆阁老等人的奏折。
  这一波奏请天子下旨处置宁王的呼声,也愈发跌宕起伏。
  朝中当然也有为宁王辩驳说话之人,只可惜声音微弱,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陆阁老从不会错失良机,从容上前,拱手道:“皇上仁厚,手足情深,待宁王之心,日月可鉴。”
  “只是,蜀王亦是皇上手足。当日若不是蜀王警觉,便会为宁王所乘。绝不可因蜀王安然无事,便饶了宁王。”
  “若不严惩宁王,他日再有人效仿宁王恶行,或刺杀皇上或刺杀藩王,甚或冲朝中重臣下毒手。到那时,朝纲败坏,人心动荡,才是真得悔之迟矣!”
  “老臣恳请皇上下旨,严惩宁王!”
  方阁老也上前一步,朗声道:“老臣附议,恳请皇上下旨!”
  谢钧等人也纷纷慷慨陈词。
  建安帝长叹一声,目中闪过水光:“先帝驾崩前,曾叮嘱过朕,要敬爱太后,善待皇姐,善待兄弟。朕皆一一应下,自问也都做到了。”
  “却未想到,宁王竟在暗中做出这等事。也陷朕于两难境地。严惩宁王,朕愧对先帝。不严惩宁王,朕愧对蜀王,更愧对众臣。”
  “宁王铸成大错,朕心痛如割,犹胜宁王啊!”
  一边说,一边潸然泪下。
  “重情重义”的天子当朝落泪,群臣们不得不陪着演戏,一个个出言劝慰。
  建安帝情绪稍稍平静以后,深呼吸一口气,目中闪过决然:“宁王暗中谋害蜀王,人证物证确凿。蜀王虽安然无事,宁王不可不罚!”
  “朕即刻命人拟旨,削去宁王封号,改封宁夏王。”
  “宁夏王被关在宗人府中,依旧执迷不悟,不肯认罪。朕罚宁夏王去为先帝守三年皇陵。”
  这等责罚,乍一听不算什么。细细一想,便会知晓其中利害之处。
  削了封号,降做宁夏王。日后子嗣承袭爵位时,便也低了一等。
  去守三年皇陵,便无力再沾手朝堂之事。有这三年时间,天子尽可从容收拾宁王党羽。
  最重要的是,宁王能否受得了这等羞辱,熬过这三年?
第726章
密旨
  当日,建安帝下了圣旨。
  临江王奉命去宗人府宣旨。
  宁王既未跪也不接旨,冷笑连连,也未叫嚷怒骂,只狠狠地盯着临江王。
  那目光冷厉而阴狠。仿佛一只恶狼盯紧了自己的猎物,随时会扑上前来,将对方撕咬成碎片。
  临江王还算稳得住,倒是一旁的河间王,又出了一身冷汗。
  宁王盯了临江王片刻,又将阴冷狠戾的目光移向河间王。河间王心虚不已,目光漂移不定,就是不敢和宁王对视。
  宁王冷冷扯起嘴角,起身而立,向外走去。
  为了安然将宁王押送至皇陵,河间王亲自陪同,且将宗人府里的侍卫派出了大半,足有两百之多。
  提心吊胆寝食难安两日,直至一行人抵达皇陵,河间王才算长松一口气。连忙将宁王这个“烫手山芋”扔给负责看守皇陵的楚校尉。
  这位楚校尉,是楚将军的同族堂弟,正经的将门出身。曾领兵上过战场,身手了得,立过不少战功。只可惜在战场上伤了一只眼,如今只余一只眼完好无损。不能再领兵打仗,自动请缨来看守皇陵。
  “有劳楚校尉了。”河间王压低声音叮嘱:“宁夏王是戴罪之身,前来为先帝守陵反省自身其过。楚校尉可得多费心才是。”
  费心两个字,说得含含糊糊可圈可点。
  楚校尉似未听出河间王的言外之意,淡淡应道:“这是下官分内之责,不敢当河间王费心二字。”
  ……
  事实上,在前一日,楚校尉就收到了天子密旨。
  不能容宁王活着回京城。
  这等密旨,建安帝自然不会蠢得落于纸端留下痕迹。而是命一个心腹内侍前来传的口信。
  楚将军也同样谨慎小心,打发身边亲随来了一趟,代传口信。
  “……宁王是先帝之子,亦是皇上胞弟。皇上欲除此心腹之患,给你下了密旨。此事绝不可操之过急。免得落人口舌,被宁王党羽以此攻讦。”
  “一定要徐徐图之,用软刀子慢慢磨,磨得宁王失了生志,自寻死路。如此一来,你最多落一个看顾不力的恶名,却不会被问罪。”
  “切记切记!不可枉动!”
  大齐武将中,官职最高的是尹大将军。其次便是楚将军。
  尹大将军全凭战功晋升。而楚家,却是将门世家。楚将军是楚家如今的家主,深谙为臣之道。
  天子之令,不能不从。不过,如何行事,就要看自己的了。别功劳没挣到,却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楚校尉将这些话听进耳中,记在心里,反复揣摩。
  待河间王走了之后,楚校尉才去见了宁王:“下官见过宁夏王。”
  宁王!宁夏王!
  一字之差,却是亲王和郡王之别。
  心高气傲的宁王听了焉能不怒?强忍了半日的怒火,此时尽数喷薄而出。将楚校尉骂了个狗血喷头。
  楚校尉不动声色,任凭宁王如何怒骂,依旧一脸恭敬。
  ……
  宁王府的匾额被换了下来,改而换做了宁夏王府。
  宁王妃,如今也该叫宁夏王妃了。
  被封了近三个月的府邸,此时终于得以重开正门。只是,这等时候愿登门探望的人,着实寥寥无几。
  世人皆愿锦上添花,肯雪中送炭的又有几人?
  李家人自是要登门。
  李默也顾不得和李湘如争执吵闹的昔日往事了,和李夫人一起登门探望。至于方若梦,因方阁老也参了宁王一本,自觉身份尴尬,便以照顾一双儿子为借口,未曾一同前来。
  李湘如见了亲娘和兄长,顿时哭成了泪人。
  李夫人见女儿消瘦憔悴不堪的模样,亦是心疼如绞,和李湘如相拥哭做一团。
  李默心中酸涩难当,口中低声安慰道:“妹妹,你也别太难过了。宁王……宁夏王总算性命无忧。只是去皇陵守上三年,便能回京了。你耐心等上三年便是。”
  李湘如双目泛红,满面泪痕:“大哥说得也太轻松了。这三年,不知怎生难熬。殿下最是心高气熬,焉能受得了这等折辱?万一他熬不下去,或是有人对他下毒手怎么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8/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