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971

  谢明曦像瞬间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目光满是信任依赖:“我都听父亲的。”
  一个背负着替考丑闻,另一个却高中头名。
  都是亲生女儿,要向着哪一个,不必多想也能选的出来。
  谢钧果然“不负期望”,短暂权衡过后,果断地站到了她这一边。
  谢钧欣然一笑:“报到之日,我去告假,亲自送你前去。”
  “父亲待女儿真好。”谢明曦满脸感动,又故作忧虑地看了面色铁青的永宁郡主一眼:“母亲……”
  谢钧摇身一变,成了全心护着女儿的好父亲,立刻对永宁郡主说道:“替考之事,绝不能传出去。否则,不但你我颜面难堪,便是岳父和大舅兄也会受些牵累。郡主不如立刻进宫,求一求太后娘娘。”
  只要李太后张口说情,俞皇后总不能拂了李太后的颜面。
  永宁郡主怒极反笑,冷艳的脸孔浮出令人心惊的冷笑:“好,我这便进宫。谢钧,谢明曦,你们父女两个给我等着!”
  毫无修饰的狠话,听得谢钧眉头一跳,面色也沉了下来:“事已至此,总得保住明娘的头名。云娘是我女儿,明娘也是。你身为嫡母,不可厚此薄彼!”
  永宁郡主心中杀意腾腾,目光狠厉,冷笑一声,扬声喊道:“来人,立刻备车,本郡主要进宫。”
  ……
  季夫子一脸怒容的回了书院复命。
  顾山长见季夫子被气成这等模样,不由得一惊:“你今日送的是头名喜报,如何这般生气?”
  季夫子飞快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山长有所不知……”
  顾山长越听越怒,猛地拍桌而起:“好一个永宁郡主!竟敢以金银收买巡考夫子,做出这等替考作弊的勾当!”
  “立刻将所有罢落的试卷都搬来,一一拆封,找到谢二小姐做的那份试卷,看署名为何!”
  “另将当日巡考之人全数招来,隔开一一审问,找出罪魁祸首,立刻送进宫中,由皇后娘娘亲自处置!”
  半个时辰后。
  四百余份试卷俱被拆开。
  摆在第一份的,是署名谢明曦的试卷。
  字迹还算工整,看得出下过苦功,试卷也全部做完,只是文采平平。除了第一份试卷全对之外,之后三份试卷俱差强人意。算学杂学,几乎错了六成之多。
  顾山长手中拿着的,则是此次得了头名的试卷。
  字迹漂亮,文采斐然,才华洋溢。
  上面的署名,赫然也是谢明曦。
  两个谢明曦,谁真谁假,一目了然。
  顾山长铁青着脸,冷冷地看向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悔不当初的孙夫子:“到底是怎么回事?给我一一道来。”
第51章
替考(二)
  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也不明白!
  巡考收卷之前,她明明看了两回。分明写的是谢云曦。怎么会忽然变成了谢明曦?
  莫非是老天长了眼……
  抑或是谢三小姐有神灵庇佑?
  笃信鬼神的孙夫子一想到这些,心中直冒寒气,深深懊悔自己被金银迷了眼。涕泪横流地哭道:“是我一时财迷心窍,收了永宁郡主的好处,做了错事。求山长从轻处置!”
  铁证如山,赖是赖不掉了。
  另外四个同样收了好处的夫子,一起面无人色地跪在地上。
  俞皇后是名义上的山长,实则从不管庶务。
  莲池书院里真正的掌权者,便是顾山长。顾山长平日性情温和,从不苛责夫子们。只是,一旦翻脸,便冷面无情,谁求情也没用。
  顾山长神色冷冽,目光在色如筛糠满面泪痕的孙夫子脸上转了一圈,又扫过四个面色如土的巡考夫子。
  莲池书院里设有五年教程。每一级的学生只有十二人,教学六艺的夫子,再有教导女红厨艺园艺等科目的夫子,加起来足有十人。
  这五十个夫子里,有十余个当朝大儒和翰林,三十余个女夫子。
  眼前的这五个女夫子,有两个和孙夫子一样出自宫中,另外两个则精擅棋艺和音律。因无资格阅卷,被委派做了巡考收卷的差事。
  万万没料到,这五个夫子竟齐齐被人收买,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按着莲池书院的规矩,你们五人即时起被开革出书院!”
  众人全身一震,再顾不得半丝颜面,连连磕头求饶。
  “我是一时鬼迷心窍,做了同谋。求山长手下留情,将我留下吧!”
  “只要不开革出书院,让我等做什么都行!”
  “求求山长,不要撵我走。我背此恶名回了夫家,再无活路了……”
  惨厉的哭声求饶声交织在一起。
  季夫子外冷内热,见不得这等场景,看向顾山长:“山长,孙夫子不能再留在书院。其余四位夫子,能不能网开一面?”
  顾山长神色冷然:“犯下这等重错,还有何颜面留在书院。此例若开,以后再有人因利犯错,又当如何?”
  季夫子哑然无语。
  顾山长又道:“其余四人,先关在书院。我带着两份试卷和孙夫子进宫觐见皇后娘娘!”
  ……
  慈宁宫。
  坐在上首的,是大齐李太后。
  李太后已年近六旬,便是保养得再佳,也鸡皮鹤发,垂垂老矣。只是,李太后不肯服老,每日穿戴得颇为鲜亮,妆容浓厚。
  呵!脂粉涂得这般厚,穿着鲜艳的亮黄色,活像个老妖精!
  俞皇后心中暗暗嘲讽地冷笑。
  婆媳是天生的冤家。
  这句话用在李太后和俞皇后身上,最合适不过。
  李太后肚皮争气,生了嫡长子之后,稳坐中宫数年。熬死了先帝,顺顺当当做了太后。唯一不顺心的,便是儿子不肯娶娘家侄女,偏偏娶了俞家女儿。
  建文帝年少时便是个犟脾气,认定了俞莲娘,执意要娶她。李太后心气不顺,对儿媳格外挑剔。
  大齐最重孝道。建文帝便是再护着俞皇后,俞皇后也被磨搓得够呛。
  俞皇后生下昌平公主后,再无所出。李太后以子嗣传承为由,命建文帝广开后宫。建文帝周旋数年,到底还是顺了李太后之意。
  昌平公主八岁那一年,宫中有了二皇子。之后庶出皇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生。
  李太后时常拿此事膈应无子的俞皇后。
  婆媳多年,未见情意,只有积年沉怨。
  俞皇后贵为中宫,每日依旧要到慈宁宫,晨昏定省,风雨无阻。心中冷笑不息,面上却一派温和恭敬:“母后今日凤体如何?”
  李太后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地应道:“哀家身体好的很,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俞皇后碰了个硬钉子,也未变脸,淡淡笑道:“母后总喜说笑。这等话,可万万不能让皇上听见。否则,岂不令皇上伤心?”
  李太后不轻不重地哼了一声:“皇上忙于政事,整日操劳。后宫小事,不得在皇上面前学舌,令皇上烦忧。”
  又皱眉道:“听闻小九病了?”
  俞皇后应了声是。
  李太后面色一沉:“小九刚满周岁,得仔细看顾照料。你身为皇后,虽无嫡子,对诸皇子也该多多上心。”
  字字句句戳俞皇后心肺。
  俞皇后神色未变:“母后说的是。儿媳身为嫡母,对儿子们岂有不精心之理。”
  不软不硬地噎了回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