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71

  永宁郡主目光如刀锋一般刮过谢明曦的脸庞,冷然道:“先上马车等着。”
  ……
  考生一一被接走。书院外的马车渐渐减少。
  永宁郡主府的马车却一直等在原地。
  谢云曦几次三番欲张口,一见到永宁郡主的沉沉面色,立刻三缄其口。虽是嫡亲的母女,谢云曦对永宁郡主总有些莫名的畏怯,并不敢太过肆意。
  谢明曦看在眼中,唇角微微扬了一扬。
  半个时辰后,天色暗了下来。书院外的马车几乎都走光了。孤零零的一辆马车,颇为惹眼。
  一个丫鬟模样的年轻女子快步走至马车边,轻声道:“孙夫子命奴婢前来送信。一切稳妥,毫无差错。郡主可以安心回府了。”
  这是孙夫子特意打发来送信的丫鬟。
  永宁郡主松了口气,并不多言,张口吩咐启程回府。
  待马车赶回府中,天色已黑。
  郡主府正门大开,悬挂着的琉璃灯闪出炫目明亮的光泽。谢钧谢元亭父子两人,俱在门口处等候。
  遥遥地看见马车,父子两个快步迎了过来。谢钧温柔伸手相扶,谢元亭站在另一侧,也伸出了胳膊。
  永宁郡主在人前不得不装装样子。任凭丈夫儿子扶着自己下马车,实则心中翻滚反胃不息。
  谢云曦紧接着下了马车,得到了父亲和兄长的亲切关怀。
  “云娘,此次考试可还顺利?”
  “我看二妹面色红润信心满满,定能考中。”
  谢云曦谨记永宁郡主吩咐,在父兄面前表现得极有自信:“三日之后放榜,父亲大哥就等着好消息吧!”
  话未说完,身后便响起轻轻一声嗤笑。
  谢云曦心浮气躁,禁不起半点撩拨,立刻转身瞪了过去:“三妹是在嘲笑我?”
  谢明曦慢悠悠地下了马车:“我只笑一声,何来嘲笑之说。二姐这般敏感,莫非是因为心虚之故?”
  谢云曦:“……”
  论口舌,谢云曦压根不是谢明曦对手。三言两语便败下阵来。
  谢钧神色复杂地看了谢明曦一眼,想说什么,到底咽了回去。
  为人做嫁衣!
  谢明曦心中有怨气,也是难免。
  谢元亭不知就里,立刻沉了脸:“三妹,你怎么这般和自己的姐姐说话?还不快些向二妹道歉?”
  谢明曦眼皮都未抬:“我累了,先回碧水阁。”
  然后,就这么离去。
  谢元亭又是震惊又是愤怒:“父亲,三妹竟未告退就走了!如此粗俗失礼,实在可恼。定要狠狠责罚……”
  “住口!”谢钧沉了脸:“明娘考试一日,定然乏了,回去歇着也无妨。你身为兄长,不但不体恤,一张口便是责罚,实在刻薄!”
  谢元亭:“……”
  谢元亭一张白净的俊脸涨成了暗红色,低头认错:“父亲教训的是。”
  心中暗暗恼恨不已。
  他是谢家唯一的儿子,便是庶出,也十分金贵。这十余年来,父亲谢钧从来舍不得说半个字重话。没想到,今日竟为了谢明曦这个臭丫头训斥自己……
  谢钧满腹心思,无心多说,挥挥手道:“去书房反省,今晚不得吃晚饭。”
  ……
  谢府,兰香院。
  丁姨娘一整日神色不宁,心事重重。
  文绮低声道:“天色已晚,姨娘也该用晚饭了。”
  丁姨娘长长叹了口气:“我哪里有心思吃完饭,撤了吧!”
  也不知谢明曦是否听话,在试卷上署了谢云曦的名字……
  万一谢明曦心存怨怼,考试时故意“失手”,害得谢云曦考不中。永宁郡主定会大发雷霆,将这笔账都算到她和谢元亭身上……
  丁姨娘越想越惶惶难安,却也无计可施无可奈何,就这么枯坐了一夜。
  ……
  莲池书院的屋舍里,灯火通明。
  教学女红音律厨艺等科目的夫子,都无资格阅卷。留在此地的,俱是莲池书院里颇有才学的夫子。男女对半,其中有几位是当朝翰林,还有京城大儒。
  众夫子齐聚在平日上课的学舍里。按着各自分组,坐进五间学舍。宽大的桌子上摆满试卷。夫子们不敢轻忽怠慢,一个个凝神贯注,批阅试卷。
  男女共处一室,颇有不便。
  莲池书院已设有十余年,众夫子一开始颇觉别扭,如今倒也渐渐习惯。众夫子低头忙碌,只有翻动试卷的细微声响,无人说话。
  季夫子也在低头阅卷。
  五百份试卷被分为五组,每组一百份。要从这一百份中评出二十份甲等,自不是易事。每一份都得细细批阅。
  同组的夫子忽地“咦”了一声。
第41章
阅卷(一)
  众夫子都在低头阅卷,无人出声。骤然发出的声响,立刻迎来众人侧目。
  季夫子抬起头:“怎么了?”
  “好字!”
  说话的是董翰林。
  这位董翰林年近五旬,从翰林院致仕之后,被顾山长聘请到莲池书院做了夫子。
  董翰林曾是两榜进士,博学多才,擅长书法,看到如此标准漂亮的馆阁体,忍不住赞叹出声:“实在是好字!”
  然后,又有些惋惜:“可惜是女子。若身为男子去参加科举考试,只凭着这一笔好字,中个举子不是难事。”
  可惜!可惜!
  这样的论调,女夫子们只觉微微刺耳。不过,也无人出言反驳。
  男尊女卑,历来如此。
  莲池书院是大齐最负盛名的女子学院,能考进书院里的少女,无不是才学出众百里挑一的佼佼者。在莲池书院里就读五年,方算完成全部学业。每一年完成学业的十名学生,最终的归宿依旧是嫁人生子。
  顶着莲池书院学子的风光名头,便能嫁入高门。想入选皇子妃嫁入天家,这更是不可或缺的资本。
  出众的才学和才女的名声,成了莲池书院的学生们最值得夸耀的嫁妆。
  再优秀再出众,也不可能像男子一般考科举做官。
  董翰林这几句无心的感叹,正是莲池书院里所有被聘请来的男夫子们的心声。
  ……
  季夫子微不可见地皱眉,很快舒展眉头,略略伸头张望。
  待看清试卷上的字体后,季夫子目中也露出赞许之色。
  馆阁体是科举取士专用的字体。读书之人,提笔练字之日起,便开始练习这一字体。莲池书院设立十余年,每年的入学考试要求用馆阁体。如此,馆阁体才在闺秀中盛行传开。练得好的,不乏其人。
  这份试卷,不知出自何人手笔。这一笔漂亮圆润的馆阁体,着实令人惊叹!
  董翰林起了爱才之心,批阅试卷也格外仔细耐心。
  第一份试卷考的是经义,完成得漂亮利落,一字未错。
  第二份试卷上的诗词歌赋,顿显才华横溢。
  待到第三份试卷,董翰林更是满面惊喜:“此次算学极难,杂学也有几道颇难。这份试卷竟一题位错!妙!实在是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