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回巢第8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7/1100

  譬如,平西伯父子率领五万神卫军赶赴边关增援。大军开拔之日,百姓们自动自发地夹道欢送。
  譬如,打仗最耗金银米粮。户部周尚书为了筹措大军所需的粮草辎重,几乎愁白了头。领着户部事务的魏王世子,近来也熬红了眼,已经连着多日没回魏王府了。
  一场战争,死伤无数士兵百姓,战事所消耗的银两,也令国库元气大伤。
  萧诩登基三年多,国库一直不算丰盈。这两年刚缓过劲来,偏又开始打仗。而且,还不知要打多久。户部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也怪不得周尚书和魏王世子头痛了。
  小朝会的时候,周尚书苦着脸启奏:“启奏皇上,去岁田赋商赋俱已收归国库,为边军准备军饷物资已占去两成。神卫军开拔,也带走了半年的钱粮,又去了一成。前去边关增援的驻军,也要消耗许多金银。”
  “边关还在打仗,已经战死的士兵还未统计,抚恤安家的费用,也是一笔骇人的数字。”
  “除此之外,许多必不可少的开支也不能不用。微臣和世子领着户部众官员测算了两日,照这样下去,国库里的银两,只能撑上一年。”
  可是,这一场战事,到底要打上多久,谁也不知道。
  若一年之内能平息战事,便无大碍。缓上几年,空虚的国库便能得到缓解。如果这一场战事拖上两三年甚至更久,可就不妙了。
  萧诩神色沉凝,眉间微微皱起。
  魏王世子上前一步,拱手启奏:“皇上,微臣以为,必须做好长期打仗的准备。提前准备,才能临危不乱。”
  “世子言之有理。”首辅王阁老一脸肃穆,沉声附和:“臣附议。”
  崔阁老也道:“臣附议。”
  ……
  众臣皆附议,接下来自然就要商议如何筹措军饷的事。
  周尚书率先表态:“户部是真的挤不出一两银子了。各样开支都已被压缩减到最低,不能再少。除非,将大秦所有官员俸禄减半,倒也能省出一笔银子来。”
  最后一句,纯属自嘲。
  熟料,崔阁老竟赞许地看了过来:“周尚书这一提议甚佳。在朝为官,家资丰厚的不在少数。便是少发一半俸禄,也不至于饿肚子。”
  顾海也道:“微臣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天子点头首肯:“准周尚书奏!”
  周尚书:“……”
  不带这样坑人的好吧!
  这事一传出去,他这个户部尚书一定会被众官员骂得狗血临头!
  周尚书原本就一张苦脸,现在更是苦不堪言。
  魏王世子和周尚书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同情又无奈地看了过来。这个黑锅是背定了。总不能让天子担上刻薄的名声吧!
  当然不能。
  周尚书默默地咽下苦水。
  韩王世子此时倒是庆幸不已。好在他领着刑部,不必像魏王世子现在这般头痛煎熬。也不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筹措军饷。
  魏王世子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说道:“边关战事,关乎江山社稷,关乎人心安定。身为臣子,为君分忧是分内之事。大家群策群力,总能想出办法应对。”
  得了!
  众臣一听话音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能参加小朝会的,俱是朝中重臣。也多是望族勋贵出身。便是为官清廉的罗尚书,家资也颇为丰厚。魏王世子将主意打到众人头上来,也不算稀奇。
  也罢!伸头一刀,缩头也得割上一刀。倒不如痛快些主动些,也能搏个忠君爱民的好名声。
  王阁老和崔阁老显然打了同样的主意,一起上前两步:“臣有事启奏。”
  然后,对视一眼。
  王阁老表现地十分谦虚:“崔阁老请先启奏。”
  “王阁老身为首辅,理当先启奏。”崔阁老更是谦逊。
  众臣心中各自哂然,面上各自不动声色。
  龙椅上的萧诩,将各人眼中的细微变化尽收眼底。缓缓张口道:“王阁老年长,又是首辅,便先说吧!”
  王阁老这才歉然看了崔阁老一眼,然后拱手启奏:“魏王世子适才所言,令老臣茅塞顿开。老臣薄有家资,愿捐赠五万两银子做军饷。”
  五万两银子,并不是一个太大的数字。只是,身为阁老,也不宜张口捐赠太多。否则,倒要落人口舌。
  萧诩顿时动容,大肆褒奖了高风亮节的王阁老一番。
  王阁老泰然受之,在众人钦佩的目光中站回原位。
  崔阁老这才拱手道:“臣愿捐赠四万两银子。”
第1016章
筹措(二)
  这便是崔阁老的聪明之处了。
  首辅王阁老捐了五万两,他自然不能越过王阁老。
  有了崔阁老出言在先,其余众臣便也一一张口。或四万两或三万两不等。
  苦着脸的周尚书立刻有精神了,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盘算。一想到将有近百万两银子入国库,心情顿时舒畅不已。
  坐在龙椅上的萧诩和魏王世子交换了一个隐秘的眼神。
  别人没有留意,一直盯着魏王世子的韩王世子却察觉到了,心里霍然明朗。此事分明是魏王世子之前就和天子商议好的……说不定此事就是魏王世子出谋献策!
  这个狡猾的萧凛!
  这等大事也不和他提前透个气!
  白白地溜走了一个逢迎拍马的好机会!
  韩王世子恨得牙痒,很快站了出来:“皇上,臣弟愿捐二十万两!”
  此言一出,众臣皆惊。
  之前大家都不痛不痒地割点肉。没想到,韩王世子一张口就是二十万两!这么一来,让大家还如何自处?
  尤其是第一个张口的王阁老,神色间再无坦然从容,有些微妙地尴尬起来。
  魏王世子也微妙复杂地看了过来。
  萧诩顿时动容又感动,温和地对韩王世子说道:“这二十万两未免太多了。韩王府如今也不宽裕,你捐赠五万两即可。”
  韩王世子想也不想地慷慨激昂应道:“国若不存,何以家为?吐蕃突厥大举进犯,不将他们彻底打退,边关便不得安宁。别说是二十万两,便是韩王府家资尽去,臣弟也在所不惜!”
  王阁老:“……”
  王阁老只觉得脸上火辣辣。
  萧诩感动至极,却未多夸赞,只说了一声好。
  魏王世子也朗声道:“臣弟也捐赠二十万两!”
  众臣面面相觑。
  到底还是得王阁老打头阵。
  为官多年,王阁老早锻炼出了雄厚的脸皮。先张口赞扬韩王世子魏王世子的高义,然后又不无羞愧地自责一番,最后将捐赠的五万两翻了一番,变做十万两。
  王阁老领头,众臣也知道该怎么办了。各自将原本捐献的银两翻了一倍。
  户部周尚书感动得快热泪盈眶了。
  这一翻倍,再有魏王世子韩王世子的慷慨解囊,加起来便近两百万两。已经够支撑边关再打一年仗。
  哪怕明知魏王世子韩王世子是配合着天子演戏,周尚书也倍感欣慰。
  ……
  显然,有周尚书这等想法的,不止一两个。
  散朝后,王阁老崔阁老不疾不徐地出了金銮殿。
  王阁老喟然轻叹:“谁说天家无真情?两位世子这般行事,别说皇上,便是身为臣子,我等心中也颇感动。”
  崔阁老点头称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7/11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