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回巢第7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1100

  顾莞宁微微扬了扬唇角:“是受崔尚书所托。”
  萧诩一愣,浓眉微挑:“崔尚书有何事请托?”
  顾莞宁似笑非笑:“你不妨猜上一猜!”
  萧诩目光闪动,思忖片刻,然后露出一个了然的笑意,凑到顾莞宁耳边低语几句。
  “虽不中亦不远矣!”顾莞宁笑了一笑,然后娓娓道来。崔尚书特意让崔珺瑶带进宫的话,自然也一字不漏地说了出来。
  萧诩表情有些复杂,半晌才道:“果然是只老狐狸!”
  可不是么?
  退让一步,便要换取更多的好处。一边向帝后低头示好,一边理直气壮地让“崔家儿郎为皇上赴汤蹈火”……换言之,就是为崔家儿郎要一份好前程。
  顾莞宁也笑着叹了口气:“这个崔尚书,确实世故精明。偏偏让人生不出恶感来。”
  萧诩想了想,也笑了一笑:“罢了,他到底还算识趣。见势不妙,已经决意向朕投诚。只要他对朕忠心,朕提拔崔家儿郎倒也无妨。”
  崔尚书也确实养了三个好儿子。崔大郎崔二郎行事稳重,崔三郎机智聪颖才学过人,都是可用之才。
  顾莞宁思忖片刻说道:“此事不宜操之过急。等来年出了孝期再说。而且,在此之前,也得‘稍作铺垫’,免得太过突兀,惹人疑心。”
  萧诩笑着应道:“这些事都由你做主。”
  一边说着,一边靠了过来。
  即将一亲芳泽之际,门忽地被敲了几声。
  萧诩动作一顿,有些不快地扬声问道:“是谁?”
  已经这么晚了,有什么事不能等明天再来禀报?
  门外响起琳琅略有些急促的声音:“启禀皇上皇后娘娘,李侧太妃打发宫人来送信,丹阳公主自寻短见,意欲轻生,幸好发现及时,被救回了一条性命。只是脖子上被勒出了极深的淤痕,如今昏迷未醒。”
  萧诩错愕不已,下意识地看向顾莞宁。
  顾莞宁脸上红晕褪去,神色也凝重了几分。
  没想到,丹阳公主竟会轻生!
  ……
  丹阳公主虽然不受宠,到底是皇室公主,忽地寻了短见,李侧太妃被吓得够呛。救了人之后,立刻打发人到慈宁宫和椒房殿送信。
  闵太后闻讯后,匆匆前来探望。
  到寝宫门口时,正好遇上萧诩顾莞宁。
  闵太后眉头皱得颇紧,见了他们夫妻两人,立刻低声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好端端地,丹阳怎么忽然就寻了短见?”
  这种事传出去,总是不太好听,于皇室颜面有损。
  萧诩略一犹豫,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顾莞宁已轻声说道:“其中确实有些缘故,现在不便多说。待过了今晚,儿媳自会细细禀报母后。”
  闵太后点点头,没再追问。
  三人一起进了寝宫。
  一脸忧虑的李侧太妃步履匆忙地迎了出来,面有苦色地行了礼。
  闵太后张口便问:“丹阳可有性命之忧?”
  李侧太妃答道:“太医正在里面为丹阳公主看诊,脖子上的伤势颇重,不过,应该没有性命大碍。”
  一边回禀,一边惴惴不安。
  这些年来,丹阳公主一直养在她身边。她对丹阳公主也算尽心尽力。不过,到底不是亲生的,总是隔了层肚皮。兼之丹阳公主又是沉闷的性子,随着年纪渐长,性子愈发孤僻起来。一天也说不了两句话。李侧太妃平日看管着她,却从不知她有什么心事。
  也因此,李侧太妃惊闻丹阳公主轻生的噩耗之后,第一个反应是震惊,第二个反应是完了!
  闵太后必会责怪她看顾不力!说不定还会迁怒她的女儿衡阳公主身上。
  李侧太妃低着头,竭力表现出谦卑和自责:“都是臣妾看顾不周,疏忽大意。还请太后娘娘严惩!”
  闵太后心情正纷乱,哪有闲心严惩她,没好气地说道:“先治好丹阳再说。”说完,便率先进了寝室。
  萧诩顾莞宁随在闵太后身后,一起迈步而入。
  李侧太妃暗暗松了口气,忙跟了上去。
第935章
轻生(二)
  身着素色宫装的少女双目紧闭,安静地躺在床榻上。
  明亮的烛光下,少女面色苍白,毫无血色,纤弱可怜,脖子上一道淤痕显得触目惊心。
  这个少女,正是丹阳公主。
  太医正为丹阳公主看诊,见到来人,忙起身上前行礼。
  闵太后迅速扫了床榻上的丹阳公主一眼,张口问道:“丹阳可有大碍?”
  太医小心翼翼十分谨慎地答道:“暂时无性命之忧。只是,公主脖子上的伤势过重,以后怕是会对喉咙有些影响。”
  闵太后听得满心火气,怒瞪过去:“什么影响?一个小姑娘,嗓子若是不能说话了,以后要怎么办?你一定要治好她的嗓子,不然,哀家饶不了你!”
  闵太后素来是个心软之人,平日对丹阳公主虽然冷淡,此时见丹阳公主奄奄一息的模样,顿生恻隐之心。
  太医被骂得面如土色,拱手应是。
  顾莞宁温言安慰闵太后:“母后先别急。丹阳性命无碍,总是桩好事。喉咙受些伤,慢慢医治调理。反正她还小,又不急着招驸马。在宫里多住上几年就是了。”
  也只能如此了。
  闵太后呼出一口气,不再多言。
  顾莞宁目光掠过昏迷不醒的丹阳公主,沉声传令下去:“传本宫的命令,丹阳公主之事,任何人不得妄言非议。否则,严惩不待!”
  ……
  忽然冒出这么一桩事,帝后两人心里俱有些不是滋味。
  回了椒房殿后,萧诩低声道:“丹阳平日胆小怯懦,极少说话。没想到,竟有寻死的勇气。”
  顾莞宁淡淡应道:“她温软的性子是被拘出来的,本来就不是她的天性。如果于侧妃没死,她或许早被养成了益阳那样的性子。”
  萧诩默然片刻,又问道:“母后那边,你打算如何交代?”
  顾莞宁神色依然冷静:“如实照说。母后通情达理,知道原委,也不会怪罪我们。”
  次日早晨,顾莞宁去慈宁宫请安之际,果然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闵太后。
  “……不瞒母后,是我授意祖母为谨礼早些定下亲事。也免得丹阳心中一直惦记着三弟。定北侯府是大秦第一将门,我又坐镇中宫为后,顾家无需也不愿再出一个驸马。”
  “丹阳深居后宫,消息并不灵通。想来三弟定亲之事,是刚传入她耳中。她年纪还小,心思又重,一时想不开,竟寻了短见。此事也实在出乎儿媳意料。”
  闵太后听了这番话,半晌都没吭声,目中闪过复杂难言的情绪。
  顾莞宁也沉默下来。
  无言相对片刻,闵太后才叹了口气:“此事你做的没错。设身处地,换了是我,也会及早提防。”
  “到底是于氏生的女儿,平日再温驯胆怯,骨子里却是偏执的。别说顾谨礼对她无意,便是彼此有意,结亲一事也得听从长辈之命。哪有这样寻死觅活的道理。”
  “好在此事无人知晓,不然,传出去名声实在不好听。”
  思忖片刻,闵太后又道:“等丹阳醒了,我亲自去开导她几句。她想得开最好,若因此事心生怨怼,也怪不得旁人。”
  “还是儿媳亲自去和她说吧!”顾莞宁轻声道。
  闵太后嗔怪地看了她一眼:“你要照顾阿娇姐弟三个,要打理宫务,还要照顾皇上的衣食起居。我整日闲着无事,总不至于连这点小事也处置不来。还是你信不过我?”
  顾莞宁心头微微一暖。
  闵太后这是不愿她担上长嫂欺负小姑的名声,所以才将这桩差事揽到身上。
  这份心意,她自然要领。
  “多谢母后体恤儿媳。”顾莞宁柔声应道:“只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此事因谨礼而起,和顾家有关联。还是由儿媳亲自出面,解开这个结才是。”
  当然,如果丹阳公主实在想不开,心生怨气,也只能随她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11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