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人(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712

  本卷讲述的,是小木匠的身世之谜,一个看上去很有故事的过往,里面却隐藏着许多的阴谋之事,这也算是给小木匠之前身世之谜填了坑。
  大抵如是。
  讲到西北之地,其实我并不想去把关注点放在雄奇壮美的景色,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毕竟这是本卷的主题——事实上,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想写一下,一个人从小的生长环境,与他后来的性格与成就,是否会有关联呢?
  当然,本文也仅仅只是一个可能尝试而已,请不要去片面的截取某一段,说什么小木匠从小贫寒,所以成了主角,而甘文明锦衣玉食,最后却成了汉奸,这证明有钱人没一个好东西……
  事实上,至少从我这么多年的经历来看,许多家庭条件比较不错的孩子,会显得更加懂礼貌,也会大方一些,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和性格。
  我想探讨的,是如果小木匠留在了甘家堡,会不会也变成如同甘文明一样,饱受“以甘家堡利益为先”这种想法的荼毒,最终没有了现如今的洒脱自在和良善?
  如此想一想,虽然有点儿对不起纳兰小山,但私心以为,当前的结果似乎更不错一些。
  说到纳兰小山,我看到很多评论,说留他一命吧,好好教导北疆王去。
  但,我觉得,自古美人如名将,不可人间见白头。
  “传奇”之所以是传奇,不仅生前牛逼,死后也让人为之铭记。
  我想,即便是纳兰小山本身,他也愿意这般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不是最终缠绵病榻,死于胆囊炎,或者糖尿病……
  多憋屈不是?
  他的性格,可不愿意受太多的憋屈。
  毕竟他小时候,已经很憋屈了。
  是的,我喜欢这样的纳兰小山,甚至在十年前,还没有创作苗疆蛊事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能够成为这个奇男子,纳兰小山……
  为什么是十年前……
  哈哈,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今天不谈文章和预告了,毕竟我在最后一章的时候,点了几下,大家有的人看懂了,有的人没看懂,不过没关系,我们至少还有五卷的内容,讲完小木匠的传奇,或者更多一些,而关于民国七位奇人的故事,似乎还可以有更多更多的篇幅,因为上一代的牛逼货纳兰小山都这么有意思,后面纵横时代的那些人,又怎么可能逊色多少呢?
  要知道,一个春秋,一个民国,都是最混乱无助的年代,也是最生机勃勃的年代,无数种的思想潮流冲击,造成了大师无数……
  后面的,更好看呢,大家坐好,我们慢慢来。
第六卷
龙虎争鸣
  《广信府志·山川篇》谓其为象山山脉之一支,历台山西行数十里,折而南,分两支,环抱状若龙盘虎踞,故名;《龙虎山志》载云:“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
第一章
戴斗笠的男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黔桂交界的荔波县城外,有一处小七孔石桥,风景秀美,以“绿”、“幽”、“奇”著称,桥下是波光粼粼的响水河,河水碧绿清澈,六十八级层次分明的瀑布在河上显得格外小巧玲珑;水流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而与山泉汇合,时而与飞瀑拥抱。
  两岸林木遮天蔽日,让人感觉俨然进入了人间仙境。
  而过了桥,便是桂省境内。
  因为是两省交界之处,自然也是交通要道,离小七孔石桥不远处,有一个茅草棚的小凉亭,里面有一个卖茶的摊子,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带着十来岁的孙女在卖茶水。
  茶自然不是什么好茶,都是些茶叶梗子,不过水却很不错,是从附近卧龙潭里面打来的。
  那卧龙潭里水质清澈,深处有一片碧绿毫光,据说有一条青龙倒卧,故而称之为“卧龙潭”,乡人多有讹传,许是说书多了,便说此处便是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诸葛卧龙先生遗冢,还有诸多旁证,说的人还头头是道,却不知此地在三国时期,根本就还只是一片蛮荒之地。
  不过不管牛吹得朴不朴素,跟水质无关。
  那卧龙潭里面的水质是极好的,煮出来的茶甘甜清冽,清凉解渴,对于行路的脚夫和商人们来讲,那是最爱。
  特别是酷热时节,这亭子总会坐满了人。
  这一日中午,太阳极毒,蝉儿都没有力气鸣叫了,吱吱两声便开始了装死,而路过的行人们都贪这草棚以及周围树木林荫的凉快,都聚在了这儿歇脚,等着该死的日头稍微落西边一点儿,没有那么吓人了,再去行路。
  那茶棚亭里聚了四五伙、十余人在喝茶,而除了卖茶水,老头儿还兼着售卖一些粑粑和西瓜。
  众人乘着凉,聊着天,倒也不觉得有多么难熬。
  有个滇南来的草药商人讲起了滇军重整,似乎又要打仗了,大家围着他问,听完之后,都有些忧心忡忡。
  这年头,城头变幻大王旗,上面的人打生打死,这个主义,那个声明,又有什么主张、北伐之类的,小民们自然是听不甚懂的,但却知晓这一打仗啊,纳钱纳粮且不说,说不定还要被强征了去,稀里糊涂就丢了性命。
  而就算是留在家中,要是碰到那些败兵,那更可怕,败兵如匪,杀人抢劫,简直就是无恶不作。
  这世道,当真没得活了。
  大家抱怨一顿,一个跟卖茶老头熟悉的行商冲着老板笑,说徐老倌,你孙女许人家没有啊?看着也差不多了,还不赶紧把她嫁了?要不然等你这把老骨头哪天不行了,她可怎么办哩?
  徐老倌不说话,旁人却笑着对那行商说道:“赖老二,瞧你那点儿心思,翠儿也是你惦记的?你家里面都有个母老虎了,未必还能把翠儿娶回去不成?”
  那行商听了,快活地笑道:“嘿,要是翠儿答应了我,我回去,就把我家那个不下蛋的母老虎给休了。”
  众人怂恿,哈哈大笑起来,而卖茶老头则赶忙拱手,说赖老板您就别说笑了,我家孙女还小,不急,真要是我死了,就让她继承我这茶摊子,回头大家多多照顾生意,别让她受人欺负便是了。
  大家都点头,说要得,要得。
  这时草棚角落处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开始剧烈咳嗽起来,好几下之后,却是咳出了血来。
  旁人纷纷吓到了,问她旁边那个孔武有力的络腮胡汉子:“喂,这是个啥病哦,莫非是肺痨哦?要是那个,赶紧走远点儿呀……”
  那络腮胡汉子身材魁梧,双目有神,不过待人却十分和气,朝着各位拱手,说抱歉,抱歉,大家别误会,不是肺痨,是早两年遭了瘴气,积下了病根。
  众人听了,这才松了口气,而那汉子很是温柔地拍了拍小女孩的背上,柔声说道:“囡囡,我们马上就快到了,听说那个女医生到前边儿的一个苗寨子里,她医术很好,什么病都能看,而且还是药到病除呢,到时候你好了,就再也不会咳嗽了,也不会难过了,好不好?”
  旁边有好事的人听到,忍不住低声说道:“你怕不是哄小孩儿呢?积了两年的瘴气,哪有好得这么快的?”
  说话这个,却是那个滇南来的草药商人,他常年与药材打交道,自然也懂得一些医理。
  络腮胡听到有人质疑,有些不高兴,不过在女儿面前,他也没有发火,而是耐着性子解释道:“我说的这个,是真的呢,那是个女医生,年纪不大,却是有着一手好医术,妙手回春的本事,而且听人讲她打南边来,一路不知道救治了多少人,也不怎么管人要诊金——当然,那是对穷人,对有钱的,可也是要的……”
  他认真解释着,旁边有一个老汉点头,说对,我听说过,说那女医师长得极美,美得像仙女儿一样,也有人说像妖怪。
  络腮胡恼了,说怎么能说是妖怪呢?这样好的医术,自然是好人……
  老汉听了,使劲儿点头,说对,你说得对。
  草药商人听了,想了想,说哦,你们这么讲,我倒是想起来了,莫非是一位打着大雪山一脉医家名头的小姑娘?我两年前也曾经在黔阳见过,十五六岁的样子,医术的确了得……
  络腮胡摇头,说我也是听人说的,便想去碰碰运气。
  几人聊着,一个坐在角落,戴着个斗笠打盹儿的男人突然间摘下了帽子,问那草药商人:“这位老哥,请问那位小姑娘,可是姓顾?”
  草药商人瞧见问话的这人虽然穿着朴素,手脚皆是短打,但看模样却卓尔不凡,颇有气度,不敢怠慢,拱手一下,然后说道:“啊……我想想啊,好像是姓顾。”
  那人又问:“叫什么呢?”
  草药商人挠了挠头,说具体叫什么,我倒是不知道呢,别人都叫她“顾医师”来着,至于名字,就没人晓得了。
  那人点头称谢,然后又看向了络腮胡,问他:“敢问这位老哥,你要去的那个苗寨子在哪儿呢?”
  那络腮胡犹豫了一下,说道:“您有什么事么?”
  男人笑了,露出了一口白牙来,说道:“不瞒您说,我听您讲的那人,好像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过年纪仿佛有点儿对不上——我有好几年没有见她了,所以想问问您地方在哪,等我办完了事儿,去看一眼。”
  络腮胡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原来如此,就在桂省境内二龙山内,离这儿一百多里地吧,寨子我也不知道,到了地方,我也还得找。”
  男人听完,拱手道谢,随后又打了一个呵欠,将那斗笠往脸上一盖,随后睡了过去。
  日头慢慢西移,不多时,歇好脚的人们开始行路了,毕竟都是奔波生计的,也不可能一直都在这儿吹牛喝茶。
  这人来人往,那个戴着斗笠的男子却从未挪动过,一直在呼呼大睡着,而老徐头也没有去撵他。
  差不多到了日头西移,草棚里只剩下了三五个客人,老汉和孙女翠儿收拾东西之后,便准备离开。
  临走时,徐老倌还特地叫了一下那男人,让他别睡忘了,结果愣是没有推醒,只有作罢。
  徐老倌挑着担子,孙女收拾碗筷,两人朝着离草棚不远处的木楼走去。
  那儿就是他们的家。
  两人回到家中,收拾活计,然后做饭,刚刚忙完,却瞧见先前留在草厅里面另外四个人,却是走进了屋子里来。
  徐老倌瞧见这几个生面孔,有些意外,说道:“几位客官可是要在我这儿搭伙?真不好意思,我这里只做点儿茶汤的生意,别的做不了……”
  没等他的话说完,那几人中,为首一个满脸横肉的家伙走上前来,恶狠狠说道:“老头,去把你家的鸡杀一只,给爷们炖了。”
  老头愣了,说这是什么意思,我的鸡要留着下蛋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7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