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人(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712

  这些东西他放在地上摆起来,随后将那鲁班秘藏印交给了小木匠,教予了他使用之法。
  这玩意很是神奇,看上去小小一颗,但实际上里面却另有乾坤,有比小木匠之前背负的那大木箱两倍的空间。
  使用起来也简单无比,李梦生解除禁制之后,又教了小木匠使用之法,将气息引入其中,便如同钥匙打开,只需行气内视,便能够取放自如,很是方便。
  小木匠感觉颇为神奇,在李梦生的指导下,反复使用过几遍之后,有点儿爱不释手的感觉。
  李梦生对小木匠的反应早有预料,悉心教授,而小木匠玩得差不多了,却将内中的财物交予了李梦生,然后说道:“李兄帮我诸多,十三我心中知晓,无以为报,其他东西我都收了,唯有这些不义之财,我若拿着,心中着实有些愧疚;而且我一匠人,靠手艺吃饭的,拿着这么多钱,反而是累赘,所以便交由你来帮忙处理,不管如何使用,都与我无关。”
  李梦生瞧见小木匠并不贪财,脸上多了几分笑意,却并不推辞,而是与他说道:“你既然这么说,那我便收了——茅山周边,有许多山民食不果腹,困苦得很,这些钱,到时候就拿来资助他们吧。”
  小木匠点头,说如此最好不过了。
  李梦生说话的时候,一直在打量小木匠,瞧见他脸色正常,目光真诚,并不似作伪,越发欣赏对方。
  他与小木匠又闲聊了几句,然后问起了甘墨之后的打算来。
  虽说他师父并不愿意收小木匠为徒,但李梦生还是挺关心小木匠今后的动向。
  关于此事,小木匠这几日已经想清楚了,当下也是告诉李梦生,他准备按照吴半仙交代的消息,去汉口和谭州两处地方,找寻张启明的那两个徒弟,想要从他们口中,得到更多关于自己的消息。
  而如果还是没有结果的话,他可能会去一趟西北的甘家堡。
  也不是说要认祖归宗,而是想要了解更多的事情。
  小木匠对于右眼时不时出现的那个红袄女孩,也就是他所谓的“孪生妹子”,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一定要将此事弄清楚,方才罢休。
  听闻此事,李梦生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汉口和谭州,我都去过,地方不错,不过现在时局太乱了,你凡事都要小心一些。”
  小木匠点头,说这个我晓得。
  李梦生又说道:“那吴半仙一张嘴舌灿莲花,天花乱坠,很具有蛊惑性,不管是放,还是留着,都是祸害,所以我索性帮你带回茅山拘着;到时候你若是想要见他,直接来金陵,找染布坊的佟掌柜,让他知会一声,到时候我叫人给你送过来就是了。”
  小木匠感激地拱手,说多谢。
  李梦生又交代他几句,随后问起何时离开,小木匠说现如今诸事妥当,他准备明日便离开。
  李梦生没有怎么劝说,而是告诉他,说既然如此,今天晚上便摆下宴席,给他践行。
  小木匠说好。
  当天晚上,李梦生叫了萧明远、梅远以及几个相熟之人为小木匠送行。
  他虽然吃素,又不喝酒,但菜品却弄得很丰富,酒也弄来了上好的老窖原浆兑酒,现场几人之中,除了李梦生不喝酒之外,其他人都热情畅快,不断劝酒,气氛十分不错。
  唯一可惜的,就是与小木匠关系还算不错的小陶并没有赶过来。
  小木匠一问,这才知道小陶给他师父给赶回山里去关禁闭了,至于具体原因,几人说得有些含糊,似乎与那东海蓬莱岛的人有关。
  但到底是什么,不管是李梦生,还是萧明远,都不肯说,只提到蓬莱岛的人似乎将那虎头佗给收留了。
  这事儿有点儿严重,不过蓬莱岛的人口口声声说虎头佗虽然跟在董王冠身边,但并没有做太多的恶事,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他一心向善,还是应该给他一些机会的。
  这说法并没有得到茅山的认可,虎头佗虽说没有参与董王冠那些伤天害理的破事,但这几年帮着贩运烟土,也造下了不少孽呢。
  他现在想脱身就脱身,哪里有这般容易?
  小木匠是局外人,又不太了解这里面的冲突和情况,所以不予置评。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都不觉得那个虎头佗是无辜的,现如今那家伙却借着东海蓬莱岛的东风脱了身,日后若是再做恶的话,那又该怎么办?
  当然,这些话小木匠也就在心里想想,也没有发表出来。
  他这人,嘴还是挺谨慎的。
  是夜,几人饮酒贪欢,连向来冰冷的李梦生也耐着性子在旁边作陪,还聊了许多事情,包括那日他师兄虚清所使出的神剑引雷术之法……
  而在距离聚宝山庄十来公里的钟山山顶上,一处巨石之上,却站着一个男人。
  那男人负手而立,远远地眺望北麓,有风吹来,将他的衣袂吹起,月光下,此人宛如大理石一般坚毅俊朗的面容,看着仿佛潘安转世一般。
  只不过,他的头发极短,脑壳上一片青皮,看着像是个和尚一般。
  男人站在那儿,而不远处,那夜宛如天神一般的王新疆又变成了原本的矮壮模样,与徐媚娘一起匆匆赶到,随后两人摒退身后大批手下,单独来到了悬崖边上,并且朝着那男子见礼。
  王新疆招呼过后,诚惶诚恐地说道:“老总,属下办事不利,还劳您亲自过来一趟……”
  男人没有看他,而是眺望北麓,平静地说道:“情况如何?”
  徐媚娘一脸迷醉地打量着那个充满男性魅力的男人,而王新疆则小心翼翼地禀报道:“我们这边的人手不足,原本打算拉拢的金陵鸿庐庐主也被茅山掌教真人虚清用雷劈死了,现如今茅山势力全出,我们只有暂避锋芒……”
  男人不置可否,说道:“既如此,那便照你的方案办吧,暂时不要惹事了,毕竟茅山是天下间的顶级道门,还是要给点儿面子的。”
  王新疆问:“老总您这回过来,有什么指教?”
  男人摇头,说道:“我过来,不是为了你们的事情,而是……”
  他回过头来,看向了不远处,然后问道:“新疆,你觉得这地方,风水如何?”
  王新疆愣了一下,不知道对方为何这般提起,只有硬着头皮说道:“自然是不错的,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
  男人听了,不由得莞尔,随后说道:“你别紧张,我其实就是过来看看气运而已,现如今实地一看,虽有来龙后靠,但左右青龙、白虎不明显,左右方均受风吹水劫,中脉直出成漏胎,有财气不聚之嫌,不管叫谁来主持修建,只怕都无用……”
  王新疆点头,说老总说得极是。
  男人思维极其跳跃,将此话题搁下,又问道:“我听说前清复国社那帮跳梁小丑也来金陵了?还给羊虎禅将后金传下来的龙脉野猪皮给毁了,龙气三分?那三人,分别都是谁来着?”
  王新疆赶忙将事情一一说来,男人听完之后,嘴角浮现出了一抹微笑:“王白山、董惜武,甘墨?呵呵,有点儿意思……”
  他说完,却一挥手,独自一人离开。
  而次日清晨,宿醉之后的小木匠起床,洗了一把脸,也离开了金陵城。
第四卷
卷尾语
  首先咱们走一下流程,就是本卷总结。
  其实吧,大家也看出来了,民国奇人每一卷,都会写一个大故事,以及一个主要宗门,比如第一卷是鲁班教,第二卷是袍哥会,第三卷是花门,第四卷呢,则是……茅山宗。
  茅山宗嘛,大家都懂的,到处都是熟人,每一个都有故事,写起来的时候,贼嗨,所以那天写兴奋了,忍不住问你们好不好看。
  不管你们的回答是什么,对于我来说,其实还是高兴的。
  书中交代了背景,清朝大部分时候,推崇的是萨满以及藏传佛教,以此为国教,并且大力打压中原道教,最主要的就是正一派,所以不管是茅山,就连一直吃着皇家供奉的龙虎山,生存环境都十分堪忧,大部分都避世不出,不与世俗交往。
  同学们如果还记得电影《七剑》,大概能够晓得当时的江湖背景,一个禁武令,烽火连城帅到爆,所有人都惶恐退之。
  不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无论是洪门的前身天地会,还是后来的漕帮、袍哥会,以及各地会党,在大潮流来的时候,都纷纷站在了满清的敌对面,而等到了民国时期,陆陆续续就有道门出世了,就比如说妙音法会时出现在了尚正桐身边的那几个龙虎山大佬。
  事实上,民国时期的张天师,后来是跟随着大部队,败退到了宝岛的,与苗疆三部曲时的那位张天师,并不是一个人。
  不过龙虎山内部呢,比专注的茅山不一样,其实也是有比较大的分歧。
  而且这里面,其实有许多的事情,但因为某些政策的缘故,就只有留白了,大家可以去想象,或者后期我在公众号里面写点儿番外之类的。
  第四卷说了茅山宗,但也讲到了别的东西,比如我们东边的那位邻居,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鬼武神社,这是本书第一次出现的字眼,但是在三部曲之中,也是有一些描述的,只不过没有那么仔细。
  我们的这位邻居,因为地域狭小,并且生存于现代与古老的剧烈冲突中,所以融合的程度,远比中华要紧密得多。
  正因为如此,捏成了一个拳头的小东洋,对付还是一团散沙、内忧外患的中华,其实和世界大势一样,都是占优的,而且还是大优势。
  它们在统一的大机构下,拧成一股绳,提前谋局布子,展示出了极为强悍的实力来。
  而且还有许多国家民族意识不够成熟、或者本身就不介意此事的江湖败类,也选择投靠东洋效力,获取权势和力量之后,反过来对付自己的同胞。
  这批人里面,其实不乏理想主义者,只不过他们所谓的“曲线救国”,最终被证明是不行的。
  说回了主角,小木匠甘墨,他在金陵获得了他此生最重要的东西,让他在混乱的江湖中迅速崛起,但这对于他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谁也不知晓。
  另外多嘴提醒一句,所谓的“三分龙脉”,分的是满清龙脉图,而并非天下。
  事实上,那个朝代,以及在十几年、二十年前的时候,就已经行将就木,不复存在了,所以旁人的期待和揣测,只不过是虚妄而已。
  当然,对于小木匠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他的身世,或者说他过往的真相来得重要。
  特别是那个一直存在于他右眼之中的那个红袄小女孩,到底是怎么回事。
  以及他师父鲁大……
  还有太多的东西,而这些,则贯穿了他的一生,最终养成了此时此刻的甘十三。
  十三郎啊,十三郎。
  下一卷,让我们将视线投向西北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7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