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校对)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505

  李鱼气喘吁吁地骂着,却不想想,任怨堂堂太守,屡屡受他折磨,心中怨毒何等深厚。现在终于有了堂堂正正的理由抓他,又岂肯放过这个机会。
  李鱼心想,荆王受了重伤,一时半晌是无法行动的,袁天罡势必不会再与荆王同行。而袁天罡终究是要回长安的,那样的话,老娘和吉祥必然也会被他带去长安,这样看来自己终究是要来一遭“长安行”了。
  可是眼下任怨封了山路,四下搜捕。看他不死不休的模样,至少三五天内都是不会收兵的,自己在这荒野之间,只靠山珍野果,能捱上四五天么?再说,如果他收兵之后发出海捕文书,由此去长安,依旧险阻重重。
  这样一想,李鱼只能选择他之前决定离开利州时,第一个被他否决的方向了:西边。
  西边地域宽广,地广人稀,而且那边民风彪悍,官府的势力不出府城,地方上都各成势力,简直是犯罪逃亡者的天堂。
  选择这条路,才能避过官府搜捕,顺利绕道去长安。等他到了长安,恐怕风声早就过去,再去寻老娘和吉祥就容易多了。
  老娘和吉祥跟着袁天罡,李鱼是绝对放心的。而原本不想西行,也是因为担心那边治安不好,吉祥又是貌美年轻女子,恐怕会出意外,现如今他单身一人,就不必有此顾虑了。
  打定主意,李鱼立即启程向西而去。此时的他已饥肠辘辘,他可不想重复从长安来利州途中穿越群山时的艰苦,得尽量抢在日落前寻一户山里人家,弄点吃食,有个落脚之处才行。
  相比李鱼,倒是从小养尊处优的杨千叶很顺利地回到了她设在城郊的一处秘密据点。墨白焰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每到一处,必设两三处以防万一的所在,作为他们聚拢、避难处。
  此时,秘密据点只有一个太监照料墨白焰和冯二止,他叫叶天明,另一个叫叶齐,虽然都姓叶,倒不是兄弟俩,而是他们俩在大隋宫里时,拜的同一个干爹,姓也随了干爹的姓氏。
  墨白焰和冯二止都敷了药,此时正在昏睡,杨千叶阻止叶天明唤醒他们,疲惫之极且又好洁的她先去沐浴了一下,也稍躺了会儿歇养精神。
  大约一个时辰后,叶齐匆匆赶回来,带回三个不利的消息:
  一:武士彟已派出兵马,要封锁大小要道,用不了多久,再离开将变得非常困难。
  二:武士彟和任怨各自发动了所能调动的全部力量,正在到处搜捕。武士彟是在搜捕他们,任怨的人虽是在搜捕李鱼,却难保不会发现他们,毕竟这里也不是绝对的安全所在。
  三:纥干承基和李宏杰逃脱了,不过他们带去的好手,尽皆折在了都督府。纥干承基似乎也知道接下来朝廷必重兵打击他,所以今日一早,就有消息称山中贼尽数西去,似乎有遁入大西北的迹象。
  听了这些消息,杨千叶深感棘手,此地不可久留,但墨白焰和冯二止的伤没个十天半月是无法再行动的,更不要说动手过招了。而拖的越久,官府部署的越严密,外逃也就愈发地困难。
  同时,杨千叶有钱无兵,这是她举事复国最大的困难,所以她才不遗余力地接触、拉拢纥干承基,可是如今与纥干承基的关系也行将破裂。最糟糕的是,纥干承基已经逃往大西北,不管是想修复关系还是怎样,在这里都无从谈起。
  杨千叶痛定思痛,沉声说道:“本想以利州为根基,起事造反!如今不但事败,而且引起朝廷警惕,可以预料的是,朝廷必然加强对利州的控制,和对纥干承基的打击,这里已非善地了。”
  叶天明忧心忡忡地道:“殿下,那咱们该如何是好?”
  杨千叶微微眯起眼睛,思索片刻,道:“唯有选择朝廷势力薄弱之地,我们才能生存,也只有那种地方,我们才有机会发展势力!”
  叶齐忙道:“殿下是说……”
  杨千叶道:“西边!颉利可汗兵败被俘,但他的部下并未全部归降,许多游兵散勇成了马贼,纵横西北,骁勇异常!我与颉利可汗有旧,要招揽他的旧部也容易些。而且纥干承基也去了西北,他还有利用价值,不能放弃!”
  叶天明道:“殿下所言有理。那咱们等墨总管和冯总管的伤好了就走?”
  杨千叶摇头:“时不我待,只争旦夕!趁着武士彟的天罗地网还未张开,我现在就走。”
  叶齐急道:“那我们呢?”
  杨千叶道:“你们两个也不要在这里待了,马上带墨师和二止进山,小心避过搜捕,等伤势养好,再来寻我!”
  叶天明道:“殿下一人成行,如何使得?”
  杨千叶道:“凭我武功,哪里去不得?”
  叶天明二人还待劝阻,杨千叶脸色一板,道:“这是命令,不得违抗!”
  墨白焰和冯二止尚在昏睡当中,叶天明和叶齐一向在杨千叶面前俯首听命,不敢违抗,一听她语气重了,登时不敢再作言语。
  当下,杨千叶匆匆收拾包裹,捡些干粮,又寻了把软剑缠在腰上,便匆匆踏上了西行之路。
第129章
他乡遇“故知”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李鱼赶到马邑州的时候,又变成叫花子模样了。
  当初在山上,杨千叶羞遁而去,可怜的李鱼……又他么忘了要钱了。
  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啊。
  李鱼打零工、当伙计、扮乞丐,一路挣扎着,总算到了马邑州。这一路下来,他已经进了陇右道,到了此处倒有一个好处,不必像中原地界,处处要过所,逼得他只能翻山越岭,绕城而行。
  这里官府的政令几乎不出州城,所以管理松懈的很。李鱼本打算绕陇右道,出大震关,再经关内道,进入京畿道,入长安,找妈妈。结果小蝌蚪,麻烦多,到了马邑关,他就获悉了一个坏消息,大震关附近正打仗呢。
  就算黑道英雄打群架,老百姓还绕道儿走呢,何况是军队打仗,而且关防卡隘审的也严了,一个流民这时候偏要迎难而上去大震关,你想干什么?那些粗鲁的军汉也不擅审案,十有八九先把你丢进大牢再说。
  可这一丢,只怕就是个不闻不问的结果,牢里条件又不好,瘟疫、疾病,死了拉倒。听了消息,李鱼只好暂时打消了去大震关的念头。
  李鱼向人打听了一下,说起来这大震关之乱,与此时正在长安城里逍遥自在的颉利可汗还有着很大关系。
  颉利可汗,阿史那氏,名咄苾,启民可汗之子。当初大隋以义成公主嫁入突厥,成为启民可汉的妻子。启民可汗死后,又按该部习俗,嫁给了启民可汉的长子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病故后,义成公主讨厌其长子奥射设见识浅陋,改立其弟咄苾,号颉利可汗。颉利可汗继位后,依照突厥习俗续娶曾是其后母、嫂子的义成公主为妻,承父兄基业,兵马强盛。
  颉利可汗以大隋女婿自居,连年侵犯大唐边地,杀掠吏民,劫夺财物。李世民被迫亲临渭水,与其结渭水之盟。当时中原还未安定,李世民是迫于内忧外患,不得不做退让。
  而在三年前,也就是李世民成为皇帝的第三年,终于派出了李靖、李绩这两个军神级的名将,与薛延陀可汗夷男等人夹攻颉利,次年大败颉利于阴山,颉利被生擒送至长安。
  颉利至京后,太宗赐以田宅,授右卫大将军衔,在长安城做起了寓公。但西北并未因此安宁下来,颉利兵败后,他的旧部一部分归降了大唐,一部分继续西迁,投奔了高昌,还有一部分则化兵为匪,变成了为害地方的祸患。
  这一次大震关战事,就是四支最强大的马匪联手进犯大震关。他们已经成了马匪,倒无意争夺大震关,只是因为大震关守军负有守土戍边之责,在一次围剿马匪的时候,干掉了另一个大马匪头子。
  这四大马匪头子兔死狐悲,有心给戍守大震关的唐军一个厉害瞧瞧。双方这就干上了。也恰是因为出手的是四大马匪,所以战事才胶着缠绵,久久难分高下。
  因为他们不以攻克关卡为任务,只是袭扰其治安、劫掠其补给。官兵一旦出动,他们就呼啸而去,逃之夭夭。
  李鱼一听是这样一种局面,登时傻了眼。这种见鬼的战争打起来,快也得三五个月,怎么办?由此进入关内道,就只这么一条路,难不成原路返回?此时天气寒冷,第一场雪马上就来了,他既无马匹代步,又没御寒的衣物,如果返回,必死无疑。
  无奈之下,李鱼只得先在马邑州安顿下来。要在这里生活下去,就得找份工做着。因为大震关附近在打仗,城里挤满了逃难的灾民,但凡有份闲工,早就被人抢了去,李鱼在城里转悠了半天,一份工也没找到。
  后来一个热心的客栈掌柜指点他道:“你在城里,是别想找得工了。要不然,你就往城东去,城东三里,有座龙家寨。龙家寨龙大掌柜的,是咱们整个马邑州最大的皮货商人,手底下有千八百号工人,瞧你还有把子力气,没准儿他能收下!”
  李鱼听了连忙谢过客栈掌柜,看看天色还来得及,便马上奔了城东。
  李鱼原还担心龙家寨不好找,虽然距城只有三里。不过一出城,就是一马平川的野地,远远一座寨子,直接就看得到。等到了近处,还没进寨子呢,一股股的皮毛气味儿就透鼻而入,想不闻都不行。
  李鱼总算明白这家规模庞大的皮货行为何要设在城外了。这气味儿,开设在城里,周围人家肯定不乐意啊。
  龙家寨的寨门儿敞着,无人看守,有不少远近的商行车辆进出,十分热闹。李鱼一进寨子,就见整张整张的牛皮、羊皮、猪马、骡皮、骆驼皮挂得哪哪都是,至于貂、狐、獭等动物的皮毛也是整排地悬挂晾晒着,难怪气味如此之大。
  但再往里走,气味反而小了,原来晾晒环节的皮毛都是按照风向,挂在整个寨子的下风头上儿,所以寨子里气味倒不是特别浓郁。寨子里的人都在忙忙碌碌,看来整个寨子都是以制皮业维生,也无人理会李鱼这个外人。
  李鱼在寨子里转悠了一阵,就见旁边一片空地,一群妇女正在刮皮。寨子里的生皮肯定是从远近收购的,运到寨子里后,百分百都硬了,所以得先在“臭缸”里泡,泡软了后拿出来,铺在“刮马”上,再用刮刀刮,把皮子上边的毛发和残留的一些肉刮干净,让皮子变柔软,以便进行下一道工序。
  李鱼琢磨妇道人家好说话,便靠了过去。此时已经算是冬天,再有最多半个月就过年了,其实已经不是最好的制皮季节。但这寨子显然生意特别的好,又或者有些独到的冬季制皮工艺,所以依旧在进行着繁忙的制皮工作。
  妇人都穿着臃肿的皮外套,免得身上弄脏了。一个个各据一个“刮马”,用刮刀认真地刮着毛皮,李鱼见一具“刮马”前有两个人,想必会有空搭理他,便向她们走过去。
  一个穿着臃肿皮外套的女子背对着李鱼,胸抵在“刮马”顶端,皮子头上打了一个洞,挂在栓上,湿淋淋的皮子可是又沉又臭。那女子拿着一把刮刀,正在一遍遍地刮着皮子,看其手法,远不及其他人熟练,看来是刚干此行不久。
  在她旁边,还站着一个中年大婶儿,身体墩实,黎黑的脸庞泛着健康的红晕,头上扎了条白肚头巾,正在指点那女子如何刮皮。
  李鱼走到近前,未语先笑:“咳!这位大婶,劳驾打听一下,不知这寨子里哪位当家的负责招工啊,眼下还缺不缺工人?长工、短工都成,工钱随意,我这人很能吃苦的。对了,我爹当初就是皮匠,对于制皮,我也略懂一二……”
  那肤色黎黑的大婶儿还没说话,穿着臃肿皮外套,头系白肚头巾,手拿刮刀,笨拙地刮着湿滑皮毛的女子回了下头,四目相望,两个人都是一怔。这一刹那,李鱼肚腿子转筋,下意识就想溜走,但转念一想,却醒过神儿来。
  “她上回都没杀我,现在更不会了,我跑什么呀!”
  那位正在处理着臭烘烘的刚刚浸泡过的湿滑毛皮的女工人,居然就是大隋公主千叶殿下!
第130章
李鱼有福
  李鱼一见杨千叶,惊得眼珠子差点儿没掉出来,幸亏他警醒的及时,才没脱口叫出杨千叶的名字。旁边那大婶看到李鱼的神色,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笑骂道:“没见过漂亮姑娘啊,你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啦。”
  李鱼连忙掩饰地一笑,假做害羞地问道:“呃,大婶……”
  那大婶倒也干脆,截口道:“不需要人,现如今难民太多,我们寨子已经接收了两三百号人了,根本就不再需要人,小伙子,你来晚了。”
  李鱼一听不禁发了愁,若没个落脚之地,没有一份生存保障,难不成要沦落到去做劫道的强梁?李鱼可不想在打家劫舍的道路上走下去,所以犹不死心,道:“大婶,我可以不要工钱的,只要管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