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天子(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711

  不过,想当年正德皇帝率领大军和蒙古小王子一场恶战,战况激烈时,重重拱卫之下的正德皇帝竟然因为敌军杀至面前,不得不拔刀亲自上阵,并手刃敌酋一员,此一战后足足三十多年,蒙古未敢再挑衅大明边境。
  如此赫赫军功,在那些杀千刀的文人笔下,却写成了皇帝率数十万大军与敌对峙,阵斩一人,遂返!这阵斩一人,并不说是皇帝杀的。如果点明了是皇帝阵斩敌将一员,那战况该激烈到什么程度?这场仗究竟死了多少人,杀了多少敌人,战绩到底如何?那就不得不说个明白了。
  他们不喜欢皇帝玩御驾亲征,又阻止不了,就用这种春秋笔法恶心正德,这么虚晃一笔,看起来就像是正德荒诞不经,率领数十万大军跑到边关,结果不过如此。
  到了万历这里,文人们还是一般的流氓手段,万历在深宫里,对此未必知道。就算知道以他的身份也不会在意。即便在意,他还真奈何不了这些文人,枪杆子在他手里,笔杆子在文人手里,而这些文人都是不怕枪杆子的。
  众大臣纷纷上前,几乎千篇一律,都是认为此时不宜再对西南用兵,当以安抚为上策。旁边却有一个执笔庭录的年轻翰林一脸的若有所思,时不时欲言又止。
  这翰林叫叶向高。他出生时正逢倭寇之祸,叶母逃到娘家,娘家人迷信,认为血光不吉利,把她轰出去,叶母在路边茅坑里生下叶向高,因此叶向高小名就叫厕仔。就像南朝的范晔也是厕所里生的,小名就叫砖儿。
  范母在家厕,叶母在路厕,各自生了一个儿子,却都是出类拔萃的好儿子。童年的苦难使叶向高刻苦读书,14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此时已被授职庶吉士,提升为编修。
  庶吉士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在朝堂上,他们也有谏议之权,只不过毕竟年轻识浅,当着这么多大佬,叶向高不敢轻易开口。
  思量再三,叶向高终于鼓足勇气,拱手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朱翊钧最开始只是悲哀于满口仁义道德、心中却各有算盘的文武大员在朝堂上互相推诿扯皮,把堂皇庄重的庙堂之地当成了他们博弈厮杀的名利场,再加上好不容易有了个令他心动的女人,却因为顾忌重重、约束多多,被叶小天这样一个臣子轻易击败,有些心灰意冷,这才负气不再上朝,托口身体不适。
  每每有大臣劝谏,朱翊钧一概以“头昏眼花、心促气短、不良于行”等理由搪塞,反正朝会早就成了“面子工程”,除了一些礼仪性的事务,根本不会有什么朝廷大事是在所有五品以上官员云集的朝会上商议,影响不到他朱明天下的根本。
  可是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随着他用同样的病假理由对大臣们解释,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催眠暗示的效果,又或者仅仅是碰巧了,他的身子骨儿真的开始不好起来。
  此时大臣们的群议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时辰,万历坐在那儿,只觉腰眼沉重,胸口憋闷,很不舒服。听叶向高一说,朱翊钧有些不耐烦地道:“讲!”
  这是内廷小议,不是朝堂,不用动不动就出班、长揖、捧笏而谈,叶向高只是原地站起,微微欠身道:“皇上,臣以为,朝廷此时,确实不宜三面开战……”
  万历老大不耐烦,把眉微微一挑,这都是老生常谈了,你站出来就为了再附和一遍?不料叶向高话风一转,又道:“不过,抚有抚的方法。臣以为,杨应龙种种举动,未尝没有反意。
  他若有志于天下,则宁夏之乱,东瀛之战,也瞒不得他太久。此前何恩、宋世臣等飞书告反,又有贵阳叶巡抚、陈巡按弹劾他二十四条大罪,杨应龙惶惶不可终日,急急上书自辨,又遣人往成都理论。
  如果此时朝廷对这些都置之不理,一味好言安抚,那么杨应龙会怎么想?他是认为朝廷真的相信了他,还是认为朝廷畏惧三面开战,所以才对他用了缓兵之计?”
  万历何等聪明的一个人,听到这里憬然而悟,身子不由坐直了些,也不觉得如先前一般疲惫了,沉声道:“说下去!”
  叶向高道:“是!当然,臣之所言,都是建立在杨应龙确有反意的假设上。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朝廷一举一动,便涉及万千黎庶,这一点不可不慎。是以,臣以为,朝廷在两面开战的情况下,对杨应龙宜抚不宜剿。但如何抚法,还当商榷。此其一!”
  这时,首辅赵志皋也听进去了,忙道:“其二呢?”
  叶向高微微一笑,笑得有点阴险:“这第二么,杨应龙是否真有反意,尚待查勘。而何恩、宋世臣等人正秘密赴京,如果他们手中真的掌握着杨应龙谋反的证据怎么办?皇上金口玉言,朝廷不能出尔反尔,今日安抚,赦其无罪,来日如何再行讨伐?”
  兵部尚书乔翰文抚掌赞道:“妙!此抚,当示之以强、示之以威,叫他摸不清朝廷的虚实,不敢轻举妄动,万万不能示之以弱,壮其野心。同时,此抚当预留线索,只等宁夏孛拜伏法、东瀛倭寇退却,朝廷腾得出手来,还得有充分理由来收拾他!”
  叶向高向乔翰文长长一揖,道:“尚书大人所言甚是!此时朝廷越是示好示弱,杨应龙就越是胆大,本来不敢反,说不定也就反了。这个抚,要掌握好一个度才行。”
  万历皇帝微笑起来,赞赏地看了叶向高一眼,道:“叶卿所言有理。朕决定……”
  众大臣纷纷起立,肃然听谕,朱翊钧道:“兵部遣人,以钦差大臣身份坐镇贵州,叫叶梦熊调兵遣将,做出兵讨伐姿态,另谕四川总督李化龙,叫他上书为杨应龙陈情,朕再下诏,命杨应龙赴贵阳自辩听勘!”
  阁臣张位道:“皇上,不管杨应龙有无反心,此等情况下,他都不敢奉诏,前往贵阳听勘的。”
  朱翊钧道:“不去贵阳,便让他去成都!”
  张位苦笑又道:“恐怕成都他也是不敢去的。”
  朱翊钧懒洋洋地道:“成都他也不敢去,那朕就派重庆知府往播州调查,叫他随从听勘!”
  众大臣的眼睛都亮了,朝廷如此这般,那就做足了姿态,显得底气十足,杨应龙见了必然得思量再三,恐怕是不敢轻易扯旗造反了。而派遣地方大臣调查,可以迟迟不作结论,有了结论也可以说是地方官员调查有误,只要不是朝廷定的调子,这边一旦腾出手来,随时可以再度发难!
  这个皇帝,翻手成云,覆手为雨,当真了得。只是……他怎么就是不肯上朝,仲裁众大臣的撕逼大战呢,弄得大家现在想吵都吵不起来,真是人无完人呐!
第46章
他非我,我非他
  廷上会议一散,便有几路驿卒以六百里快马飞报贵州、四川两地的督抚大员去了。乔翰文匆匆回到自己的府邸,很快请来了鹰党一众核心成员。
  乔御史把今日廷议情况对严亦非、党腾辉、林思言、宇无过等无缘参加这种关系重大的机密廷议的人说了一遍,喟然道:“朝廷之策,以当下情况而论,可谓万全了,可如此一来,卧牛岭那边怎么办?”
  严亦非慷然道:“区区一隅,区区一人,何足道哉!为了朝廷,为了社稷,毁家丧命,名垂青史,亦是无上荣光!”
  宇无过乜了他一眼,淡淡地道:“严兄,恐叶小天不会这么想,此人与我等只能算是合作关系,不好摆布的。他可不比你我一般忠君体国,如果他为了自保放弃合作,贸然出手的话,怎么办?”
  严亦非眉头一皱,想起那个惫懒小子,满肚子的大道理,却也说不出了。
  林思言闭目想了一想,轻轻吁了口气,道:“卧牛岭将计就计,引狼入室,本是绝妙好计。但现在朝廷腾不出手来对付杨应龙,只能拖下去另候时机,而卧牛岭,只怕等不下去。
  卧牛岭那边,本该等两军鏖战之际突然出手,如此一来,本已被杨应龙当成叛军一环的卧牛岭突然缺失,便可引起连环作用,说不定有蚁穴溃堤之效,而今……”
  林思言摇了摇头,满脸遗憾之色。党腾辉想了想道:“如果让卧牛岭隐忍下去,静候良机呢?或许朝廷可以很快腾出手来。”
  林思言看了他一眼,道:“或许?或许的事谁能说的准。如果任由那些播州内奸充斥卧牛岭,纷纷发展党羽、扩大影响,恐怕等到朝廷出兵弹压的时候,卧牛岭已无力内应,只能忙于消灭内乱了。”
  党腾辉欣然道:“那又如何?只要杨应龙把卧牛岭一方也算做他的兵马,纳入整个作战计划,卧牛岭出了事,便是一个天大的漏洞。只要朝廷能及时抓住这个漏洞,杨应龙就一步错,步步错,彻底陷入被动了。”
  “呵呵……”林思言干笑两声,道:“这么做的关键,得叶小天肯!而……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恐怕他不会答应!”
  严亦非眉梢一挑,道:“也未必吧,只要我等晓以大义,他未必不肯答应。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当初在葫县,他形单影只,毫无助力,还不是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地方豪强对上了?到了铜仁,更曾为了一个受辱妇人,不惜同五方权贵决裂,险些丧了性命!”
  宇无过缓缓地道:“严大人所言只是常理,而叶小天却非常人。我的人对他了解更多一些,我觉得,在他心里,偌大一个朝廷,未必及得上一个含冤而死的民女。
  他可以不惜性命与一方豪强对抗,可以为了一个含冤而死的民女同五方权贵死磕,却未必肯为了配合朝廷的计划,坐视卧牛糜烂,部下惨死!在他心里,那是他的家、他的亲人,那里是信任他、拥戴他的兄弟们!而他一旦答应我们,就是对那些人的背叛与出卖!”
  严亦非愕然,道:“这算什么道理?”
  宇无过道:“这是小民的道理!或者,你可以说,这就是他所理解并认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而不是你我所认同的道理,你我无法把自己的道强加在他的身上!这个人,像一个游侠儿更甚于一个朝廷官员!”
  众人面面相觑,顿时沉默下来。事情的关键在叶小天身上,如果叶小天不肯为了配合他们牺牲卧牛岭,他们在这里就只能纸上谈兵。许久许久,乔翰文道:“也许,我们不该在这里坐而论道……”
  众人都看向他,党腾辉道:“乔公的意思是?”
  乔翰文道:“把两难之处,告诉叶小天,由他来抉择吧!”
  乔翰文看了众人一眼,道:“之前,是他配合我们。现在情形有变,我们只能反过来配合他!希望他的选择,不会让我们太失望!”
  乔翰文缓缓看向西南方乡,众人也下意识地向那个方向看去:“那个人,会如何选择呢?”
  ※※※
  一匹健硕的蕃马,马上一个俊俏的后生,一身适宜长途远行的短打装扮,再配上一口斜背于肩后的长剑,衬得他粉面朱唇,英气勃发。
  经过村村寨寨的时候,不知多少大姑娘小媳妇见了这样俊俏的后生,登时双眼一亮,目光痴痴追送良久,其中也不乏眼力好的,瞧出她是易钗而牟,心中便微微着恼:“大家都是女儿家,何必如此打扮,撩拨人家春心?”只可惜不等她想完,那人已扬鞭如雨,消失在天尽头了。
  这人正是展凝儿,她从松藩回来便日夜兼程往回赶。来去道路,都是叶小天那边早就为她规划好的,叶小天也将沿此线路前往成都。展凝儿过了成都继续东行,这一日行过一座小镇,忽见路口一家茶馆挑起的旗子,立即勒住了战马。
  展凝儿下马,到了小店要了一份点心茶水,吃着点心喝着茶水,把那茶博士唤到面前询问了几句话,吃完东西便结账出店,不再继续西行,而是翻身上马,折向北方了,那儿……是重庆府。
  等展凝儿走了,茶馆掌柜的笑眯眯地揣起展凝儿送给他的那锭银子,到了外边把那面图案古怪的旗子收了。先前有人交给他这面旗子,告诉他会有人循着旗子找来,他只需告知那人前往重庆府,那人就会赠送一锭银两,他还半信半疑,如今看来果然不假。这一锭银子,顶他两年卖大碗茶的收入,开心呐!
  展凝儿风尘仆仆赶到重庆府,依着同样的安排打听到了叶小天的确切住处,很快,便往江涛客栈住宿了,交出过所,掌柜的验看了姓名,马上露出笑容:“客官您终于来了,早有人为您定下了住处,请跟我来!”
  展凝儿被引上二楼一间上房,摞下包裹环顾房间,很快就在客厅一角发现一扇门,门是锁着的。显然这两间房子是互通的,如果有客人想住较大的房间,把这角门儿一开,两间客房便连在了一起。
  展凝儿知道,隔壁房间就是叶小天的住处了,禁不住心中一阵激动。但她贴着门缝儿往隔壁瞧了几眼,却没看见叶小天的身影。隔壁也是客厅,说不定叶小天是在屏风之后的卧室里休息,不过展凝儿举了举手,思量一番,还是打消了敲门的冲动。
  又过片刻,两个小二各自提了热水上来,倒在她卧室内专门以屏风隔断出来的小洗浴间的浴涌里。闩好了门,展凝儿到屏风后面刚刚解下腰带,细一思量,又走出来,到了墙角仔细观察一下那从两边各自挂了一把锁头的门,将腰带竖着挂到了门上,恰遮住那条缝隙。
  其实从这缝隙,顶多能看到对面客厅的一部分,是根本看不到卧房里边的,可是既然知道这里有一道门缝,心里总是会觉得不安全。展凝儿仔细看看那腰带确实遮住了门缝,这才放心返回,宽衣解带,把酸乏的身子浸进了浴桶。
  水虽然是调兑过的,但仍然很热。里边也没有洒浴液香精,但那暖洋洋的热力透骨而入时,还是令人懒洋洋地放松了身体,异常的舒坦。
  多久没有相见了?如果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话……展凝儿不记得,她虽然思念叶小天,而自两人定下婚事就再也不曾相见过,但她还真没准确掐计着两人离别的时间,大大咧咧的展姑娘才不会整天掐计那些东西,她只需知道已经很久,这就足够了。而今天,他们就要再相见了,凝儿心里岂能没有激动。
  凝儿在浴桶里浸泡了许久,都快睡着了,期间她又提起浴桶边备用的热水桶自己加了两次热水,白皙的皮肤烫得红通通的像只刚出锅的虾子,这才净身洁体,爬出浴桶。
  包裹里面女孩儿家的衣裳已经提前挂在了旁边的衣架上,凝儿穿戴停当,披着一头湿漉漉的长发走到梳妆台旁,刚刚拿起牛角梳梳理了几下,忽然听到隐约的叩门声,叩门声就传自外间墙角。
  展凝儿手上动作一顿,侧耳听了听,飞快地把头发挽了一个髻,快步闪出卧室,走向墙角时,叩门声停了,展凝儿心中一急,急忙走过去,拉下腰带,贴着门缝往里看看,两只属于不同人的眼球在很近很近的距离对视着,然后,他们都像受了惊似的向后退了退,再凑过去……可……离远了看不清,离近了……还是看不清。
  门那边传来了叶小天轻轻的声音:“凝儿,是我!开门!”
  “果然是他!”凝儿吁了口气,回身去找到钥匙,打开了锁,对面的锁早已开了,门扉一开,叶小天就闪身进来,一见展凝儿满心欢喜,立即张开双臂向她扑去。
  铜钥匙圆圆的顶端抵在了他的胸口,制止了他的动作。乌黑油亮的湿润长发挽着蓬松的发髻,显出一种慵懒的味道,美丽的容颜、白皙颀长的颈项,在叶小天心中一向英姿飒爽的展凝儿,此刻却显得特别柔媚。
  叶小天还很少看她展现如此女人味儿的一面,不禁欣喜:“凝儿!”
  展凝儿秋水般澄澈的一双眸子上上下下地看他,看了许久,才带着些不确定地道:“说!咱们两个头一回遇见时,是什么情况?”
  叶小天先是一呆,继而啼笑皆非。这丫头,杨应龙用“偷天换日”之计意图用大哥取代自己的事,还是自己告诉她的呢,这时候她居然还担心自己不是叶小天。
  展凝儿瞪大眼睛,微带紧张地等着他的答案,叶小天努力地想了想,为难地道:“我……我忘了……”
  展凝儿一双黑亮的娥眉慢慢挑了起来,手中的钥匙也像剑一般在用力:“忘了?你敢说忘了?赶紧回答我,要不然……要不然……”展凝儿也不知道要不然她会做什么,可紧张的情绪却不由自主地涌现出来。
  叶小天惊讶地道:“什么?陪你一晚!我没听错吧,你竟然要我陪你一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7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