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江山(精校)第8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4/864

  太平微微一笑,抛开这件事不谈,只道:“本宫也属意这两个人,只可惜他们与本宫一向并不熟稔,如果我手中另有合适人选,那是决不会用他们的。
  唉!可宰相难求啊,陛下虽然信任,我选出的宰相总要能够服众才好,思来想去,也只有他们,如今只有等他们到京,再施以恩惠,让他们拜到本宫门下了。”
  莫雨涵道:“殿下说得是,不过老朽这里还另有一个人选,如果单独对他拜相,恐令朝野瞩目,如果把他连同姚、宋二人一起荐与天子,倒是容易过关。”
  太平奇道:“哦?是什么人,居然有资格担当宰相,而本宫居然没有想到?”
  莫雨涵道:“崔湜崔澄澜!”
  太平讶然道:“崔湜?”
  莫雨涵道:“正是,公主,这崔湜已不止一次遣人登门,意欲拜入公主门下。”
  太平公主厌恶地皱了皱眉,道:“此人唯利是图,品性不端。昔年本来拜在本宫门下,见武三思权倾朝野,又投靠武三思。武三思死后韦后听政,他又投靠韦后,实属三姓家奴,岂可用之?”
  莫雨涵微笑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趋吉避凶,本是人的天性,公主何必耿耿于怀呢?此人曾经是宰相,只要公主同意让他复相,陛下那里十之八九会答应。
  此人一旦复相,唯有依附公主。最重要的是,此人是崔氏嫡房长支子弟,而崔氏乃山东士族第一高门,公主欲谋天下,若有山东士族支持,岂不事半功倍?”
  太平公主憬然而悟,沉吟半晌道:“如此说来,此人非用不可了。”
  莫雨涵捻须微笑,绯色的灯光映在他的眸子里,如同一抹殷红的血。
  ……
  杨帆远行之期,一众袍泽好友尽数不知,他有意隐瞒了消息,唯一的知情人只有沈沐。
  长安事了后,政事堂为之一空,皇帝急调郭元振回京,隐宗的根本在西域,郭元振是隐宗在西域结交的最重要的封疆大吏,此人一走,沈沐不敢怠慢,须得赶去西域与新任封疆大吏进行接触,所以不在京城,因此一来杨帆走得更是轻松。
  阿奴自幼随卢公子走南闯北,去过的地方多了。日本虽是海外之国,她并未去过,不过这个年代,世人皆以中华为中心,四夷蛮荒的吸引力不大,对此番远行倒是安之若素。
  真正开心的是上官婉儿和杨念祖,杨念祖昨儿晚上兴奋得一宿没有睡觉,此时将要上路了,却不禁打起了瞌睡,只能坐在车里,硬撑着眼皮不肯歇下。
  上官婉儿因为是女人,带的行装尤其多些,她甚至还带了一位精通妇科的国医圣手。其意不言而喻,看来上官婉儿是打算与郎君东游时再要一个孩子,只是毕竟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龄,为安全计,不得不准备周全。
  杨帆与家人告别后,带领车队驶上朱雀大街,对婉儿和阿奴叮嘱道:“你们先出南门,赶赴灞上,在那里等我。”
  婉儿知道杨帆去处,颔首答应,车队继续前行,杨帆则拨马奔了太平公主府。
  银安殿上,太平公主面沉似水,郭元振、窦怀贞、岑羲三位宰相见了不禁噤若寒蝉。
  太平公主愠然道:“这件事有什么好议的?国之储君,立嫡立长!成器是皇长子,是嫡子。隆基是庶子,是三子,这储君怎么可能轮得到他?”
  郭元振躬身道:“公主,本来以皇长子为储君是没有异议的,况且宋王成器早在二十六年前就曾被立为皇太子,则天皇后称帝时,今上降为皇嗣,成器依旧是皇太孙。
  今上登基,若复以成器为皇储,本是顺理成章。奈何平王隆基有大功于国,如果不是平王诛杀韦党,当今天下还不知是何等模样,是以陛下颇为犹豫。”
  “岂有此理!”太平公主把袍袖一拂,不悦地道:“陛下糊涂!皇子有大功于国,便可以违背祖宗成法了?没了规矩,岂非祸乱之源!成器和隆基本人怎么说?”
  窦怀贞忙道:“两位王爷还不知此事。陛下的意思是,让臣等先与公主殿下先行商议,不过群臣廷议过此事后,想必两位王爷很快就要耳闻了。”
  太平公主睨了他一眼,问道:“那么众大臣是什么意见?”
  窦怀贞躬身道:“众大臣也是意见不一,多半是认为应由宋王成器为储君的,不过拥戴平王隆基为储君的大臣却也不少,而且多是武将。”
  这个结果,本在太平公主的意料之中,李隆基本来是绝对没有资格做储君的,但诛杀韦氏几乎全赖李隆基之力,由此许多武将得以上位。这些武将心中哪有什么祖宗成法,他们只佩服肯和他们同生共死的首领,自然拥戴李隆基。
  至于文臣百官对于祖宗成法还是敬畏于心的,即便许多重臣是因为李隆基诛杀了韦党重臣腾出官位这才得以高升,但是涉及储君之事,他们还是选择立嫡立长。
  听说文武百官多数拥戴李成器,太平公主心中稍安,但皇兄对于理所当然的皇储人选居然摇摆不定,这令太平心中很是警惕。
  李隆基果敢有为,不是易与之辈。比起李隆基,李成器的性格更像相王一些,立他为皇储,才有利于太平的长远大计。
  立储一事不能出了差池,哪怕现在还只是一个苗头,也得立即扼杀于萌芽之中!想到这里,太平公主双眉一挑,沉声道:“你们先回吧,本宫立即去见天子。”
  三位宰相应声退下,一旁公主府长史江天炎忙禀道:“殿下,府外还有许多官员等候接见,另外今天还有几桩待决的紧要公事……”
  太平公主恼道:“何等事情及得立储重要?待本宫回来再说。”
  太平公主袍袖一卷,起身就要离开,江长史忙又提醒道:“殿下昨日还交代,说今日辅国大将军要来拜访。”
  太平公主脚下一滞,略一思索,便道:“等大将军到了,你告诉他,本宫公务繁忙,今日实是无暇接见,叫他且回,待本宫事了,自会使人与他约定时间。”
  江长史躬身称诺,太平公主急如星火直奔皇宫而去。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失之交臂
  如今的皇宫对太平公主来说,登堂入室如入自家府邸,根本无须通报。太平自玄武门入,沿千步廊走到咸池殿,就见前方一顶明黄色华盖,晓得皇兄必在那里,赶紧加快了脚步。
  渐至近处,就见皇兄李旦仰卧于一张逍遥椅上,手持一具钓竿,似乎正在垂钓。太平公主扬手制止宫娥蹲身施礼并传报,定睛一看,就见皇兄腰间搭了一条薄毯,竟然睡着了。
  逍遥椅边有一张一张,上边放着些果脯肉脯和各色小吃,还有锡壶一具、玉杯一只,杯中尚有残酒未尽。太平没好气地叫道:“皇兄,鱼儿咬钩啦!”
  “啊!”
  李旦一下子惊醒,手忙脚乱就去提那钓竿,鱼钩出水,上面只有一截鱼饵,哪有鱼儿上钩,李旦瞪了太平一眼,道:“你呀,就会做怪,为兄小睡正酣,偏生被你惊醒。”
  太平公主在旁边绳床上坐下,埋怨道:“皇兄这太平天子做得真是逍遥,家国大事一概不管,这也罢了,立储之事一个不慎就是无穷后患,这样的大事未决,你也睡得踏实?”
  李旦一怔,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指着太平公主笑道:“我道你为何而来,原来是为了立储之事,哈哈,此事自然不用为兄操心啦,因为此事已经解决了。”
  太平公主一呆,急忙倾身道:“已经解决了?怎生解决的?”
  李旦道:“说起来,这储君之位理应是成器的,可是隆基功勋卓著,这江山根本就是他夺回来的,若不立他为储君,为兄觉得对他甚是不公啊。
  为兄正为难呢,不想成器已听闻此事,马上入宫向为兄表示,他不愿当这劳什子储君,极力向为兄荐举他那三弟呢。你看,如此一来,立储的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么?”
  李旦抚着胡须,欣慰地道:“令月啊,皇位是个能让人丧失理智、丧尽天良的东西,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这个至高无上的位子,不惜骨肉相残、人伦尽丧啊。
  所谓血浓于水,在这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却是一个笑话。可是,多少人日思夜想的皇位,终究是有人弃如敝屣的,正所谓‘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乡’,成器性情肖我,肖我呀。”
  李旦端起几上的酒杯一饮而尽,品咂了一下美酒的滋味,洋洋得意地道:“令月,为兄自问论才干本领心胸气魄,皆不如父祖。可要说到教子,自高祖以下,列祖列宗,何人及我呢!”
  太平公主倏然变色:李成器主动辞让太子之位?
  本来,从封建礼法和皇朝法统而言,既是长子又是嫡子的李成器是无所争议的皇储人选,可是如今李成器主动辞让储君之位,这就糟糕了。
  李成器这么做,一下子就变成了皇室毫无争议地对李隆基的支持。李隆基本来就有谁也无法否认的大功,再有李成器的主动相让,她还有什么理由反对此事。
  太平急道:“皇兄,此事万万不可啊!立嫡立长,此乃祖宗成法!若是违背了这样的规矩,子孙后代人人觊觎跌大位,我大唐岂不从此多事了?”
  “呵呵……”
  李旦笑了几声,笑得有点冷:“祖宗成法?令月啊,祖宗成法有妻代夫位吗?祖宗成法,有母代子位吗?祖宗成法,有皇太女的说法吗?自古立嫡立长,哪一朝哪一代避免了骨肉相残?
  坚持立嫡立长,就能永葆太平了?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如今隆基有大功于国,他的兄长又主动谦让,这不正是兄友弟恭的好事吗?你我何不乐见其成?”
  “这……”
  面对李旦的一连串诘问,太平公主实在无言以对,想了一想,又道:“可是,皇兄真觉得成器是甘心让位吗?隆基诛杀韦氏有功,又得武将支持,成器会不会是为了自保才……”
  李旦一听怫然不悦,对太平公主道:“令月,我的儿子我心里有数。成器不是个怯懦无能的孩子,当初神龙政变,五个儿子随我闯南衙、夺兵权,成器单枪匹马,冲锋在前,何曾有过畏惧?
  皇兄对我心存猜忌,隆基等三子被逐出京,而成器和成义则作为人质留在京中。那时为兄为了避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又是成器,不顾皇帝猜忌,努力周旋于满朝权贵之间,为我争取一线生机,你说成器是个怕事的人吗?
  成器五兄弟骨肉情深,绝不是为了区区一个皇位就会自相残杀的人。如今新朝甫立,百废待兴,如果成器有心于皇位,此时绝不退让才是上策!令月,你想多了。”
  太平公主眼见话不投机,不好继续进言,心中只想:“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此事,终究还是要着落在李成器身上,趁着皇兄还未明诏天下,得劝说成器回心转意才行。”
  想到这里,太平公主便避而不谈此事,转而与李旦聊起了其他事情,过了一会儿,便即起身告辞。李旦也不生疑,他酒意未去,往逍遥椅上一倒,不一会儿工夫,又成了一个酣然睡去的钓翁。
  太平离开皇宫,马上摆驾赶往隆庆坊李成器的府邸。
  李成器入宫向父亲辞让太子之位,得到父亲允许后喜不自胜,他兴冲冲地回到府中,取出一管玉箫,趁着兴致吹起了一曲《梅花三弄》,心中满是快活。
  李成器比李隆基大六岁,当初被幽禁东宫的时候他已经很懂事了,宫廷惨剧他已看得太多,为了一个皇位,母杀子、妻弑夫、子害父……
  他的父亲囚居东宫时,不知有多少次因为恐惧酷吏罗织罪名陷害而午夜惊醒,他的生身母亲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被他的祖母活生生打死。
  历尽苦难的生活经历,使李成器从小就有了一份不寻常的生命感悟。对于皇位,他像他的父亲一样淡泊,如今终得一身轻松,他心中无比畅快。
  这时忽有人赶来禀报:“王爷,镇国太平公主驾到!”
  李成器讶然放下玉箫,未及整衣出迎,就见太平公主已经走进了后花园,李成器连忙快步上前,躬身施礼道:“未知姑母大人驾临,侄儿有失远迎,还祈恕罪。”
  太平公主道:“自家人何必拘礼。成器啊,我早听说你精于音律,方才听你一曲‘梅花三弄’,当真造诣匪浅,我家崇简一向只知好勇斗狠,应该让他和你多亲近亲近,学些风雅之事才好。”
  李成器谦笑道:“崇简好武,怕是学不来侄儿这些兴趣。他与三郎一向交好,三郎的羯鼓也是一绝,表弟若是想学音律,三郎那里就可从事了。”
  太平公主眉头一挑,道:“说到三郎,我听说你向皇帝辞去储君之位了?成器,你是陛下长子,依照礼法,理应为储君,何故退让呢?”
  李成器一呆,这才明白姑母突兀而来的原因,李成器忙解释道:“姑母,太子乃国之根基,成器一向懒散,心性淡泊,如何能承担如此大任。”
  太平公主逼视着他,沉声问道:“成器,你可是觉得隆基有军方支持,心生顾虑,所以才放弃皇储之位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4/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