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江山(精校)第8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864

  两人这一番交谈,被高力士的那个干儿子听得一清二楚,回去悄悄报与高力士,高力士回头就通过宫中负责采买的太监把这个消息送到了玉真公主手上,玉真公主虽然出了家,却依旧是替她三哥掌握宫里这条线的唯一负责人,高力士只能与她联系。
  玉真公主听说这个消息后,马上就想对杨帆示警,不过她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安乐公主府庆生宴的当天,玉真公主虽然立即派人去见杨帆,紧赶慢赶的还是晚了一步,李持盈干脆把心一横,直接闯到了安乐公主府。
  这时武延秀上前一问,玉真公主才突然意识到这其中有个重大关节她没有考虑到:“她该如何向人说明自己的来意。”
  如果她胡乱找个别的理由,比如说就是为了给侄子过寿,恼怒那门子阻挠,这才大发雌威,她闯进安乐公主府的理由倒是充分了,却没藉口留住杨帆,如果武延秀使人把她送去后宅,稍后杨帆中计,那她闯来又为什么?
  如果说就是为了杨帆而来……,有什么理由她要怒闯安乐公主府,只为一个杨帆?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藉口,却又破坏了安乐公主的好事,一定会引起武延秀等人的警觉,他们会猜到泄露了消息。
  当日侍候武延秀与高崇吃酒的一共不过就是两个小太监,只要他们有心追查,这件事一定会泄露,那个小太监要死,高力士很可能也要曝光,相王府在宫中安插眼线的事也要被天子知晓。
  这一连串的恶果,只是想一想,李持盈就一身冷汗。正所谓情急智生,这种种利害在她心中急急闪过,李持盈突然想到了一个绝佳的藉口。
  武延秀见玉真公主不语,只是脸色微显异样,不禁又问:“道长光临敝府,究竟因何而来?呵呵,莫非也是为小儿庆生来的么?”
  李持盈镇定下来,视线越过武延秀的肩头看向杨帆,大声道:“杨大将军,事先与你约好的时辰,可贫道那壶茶都已烹老了,犹自不见将军到来,贫道还以为将军有什么大事,原来却在这里逍遥快活。”
  李持盈这句话酸溜溜的,带着一股浓浓的醋意,那酸味儿整个厅堂中所有人都咂摸得出来。满堂朱紫顿时哗然,请人喝个茶而已,至于因为人家延迟赴约就如此大动干戈吗?而且这语气、这神态……
  难怪李十娘不肯远嫁吐蕃,原来早就有了心上人啊!
  而且她这心上人还是有妇之夫,而且她这心上人与她姑姑还有着暧昧不明的关系,咝……
  众人倒抽一口冷气,齐刷刷地把钦佩的目光投向杨大将军,英雄啊!
  更有甚者,忽然有人想到金仙公主也是时常出入玉真观与妹子团聚的,而且这金仙公主也是因为不肯嫁去吐蕃才执意出家的,莫非这对姊妹花都和杨帆有一腿?这样一想,他们望向杨帆的目光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公主杀手啊!
  杨帆虽已淡出人们的视野,可是因此一事,江湖上却又久久流传起了他的传说。
  李持盈也知道自己这句话一出口将引来什么样的歧义,何况她还故意拿捏出吃醋捻酸的味道,是以一句话出口,她的俏脸已不自觉地飞起两朵红云,那目光闪烁,似羞还恼,更加印证了人们心中的猜测。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芳心可可
  杨帆听到李持盈这句话,心头顿时一紧。几乎是一刹那的工夫,他就已经确定,李持盈此来确实是有十分紧要的事情要对他说,这件事是如此重要,而且是非常机密,以至于她不惜自辱名节,以掩饰她的真正目的。
  杨帆本就是个人精,这时哪还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马上运气一逼,弄出一副面红耳赤的模样,急急迎上前去,局促不安地对玉真公主道:“道长,实在对不住,杨某爽约了。今日赴安乐公主宴会,乃是奉了圣命,身为臣子,安能抗旨。有劳道长相候,还移玉趾亲自前来相迎,杨某真是惶恐之至。杨某回头一定会向道长郑重致歉的。”
  杨帆说罢,又急急转身,依旧是一副臊眉耷眼的模样,讪讪地回避着众人的眼神,对武延秀拱了拱手,道:“承蒙驸马盛宴款待,杨某今已酒足饭饱,这便告辞,告辞了。”
  “呃……”武延秀张了张嘴,终究没有说出话来。
  那青衣小厮并不知道安乐公主夫妇的真正打算,虽说女主人说过一定要把杨大将军请到厢房,可是杨帆正向他的男主人辞行,他一个家仆奴才哪有资格上前挽留,所以只得站在那里不语。
  玉真公主见杨帆领会了她的心意,不禁暗暗松了口气,可紧张劲儿一泄,羞意却是不可避免地涌上来,一时羞不可抑,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她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脸嫩得很,如今这么说话,都不算是向杨帆公开示爱了,直接就可以被人以为她和杨帆已经有了私情,分明是连这处子之身都已交给了杨帆,她如何不羞?而今杨帆这番做作,更等于是承认了他们两人确有私情,玉真公主羞涩难禁,一张俏脸烫得都能摊鸡蛋了。
  一道道或惊讶、或鄙夷、或艳羡、或戏谑的目光刺得李持盈无地自容,她再也站不下去了,干脆把袖子一拂,冷哼一声,转身就走。杨帆一脸窘态,忙不迭向武延秀拱拱手,便一提袍襟,一溜小跑地追着玉真公主去了。
  二人一走,厅堂上“轰”的一声,顿时便响起一片议论声,那些衣着朱紫的朝廷大员一个个挤眉弄眼,眉飞色舞。谁说地位尊崇者就没有八卦之心了,这些人八卦起来比起市井间那些男女丝毫不让,区别只是他们只跟同一层次的人交流罢了。
  偶见几个老成持重者只是捻须微笑,淡淡不语,瞧来颇有城府,谁又知道他们是不是正在咀嚼杨帆那句“杨某回头一定会向道长郑重致歉的”究竟是一个如何致歉法。嗯,越是品味,越是回味无穷啊……
  消息传到西厢,安乐目瞪口呆。继而却是更深的怨恨,李十娘固然美丽,难道能比得上她?她知道杨帆为何看不起她,而这恰是她抹不去的污点,她也不想抹去,她从未想过要为一个男人守身守心,却又无法接受一个男人能够拒绝她的诱惑,于是她只能把这化为更深的怨怼。
  “杨帆!”
  安乐怨毒地冷笑,恨意深深。
  后宅里面,正与诸公主、贵妇们饮酒的太平公主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乍一听说出家的玉真公主与杨帆有私,后宅里立即炸了,这些深闺无聊的妇人比男人对这种花边新闻更感兴趣。
  她们叽叽喳喳、雀跃不已地说了半天才忽然意识到,现场还坐着一个与杨帆有着暧昧关系的太平,这时她们才想噤口却已晚了,太平公主虽然竭力想要掩饰自己的情绪,可她的脸色已经阴沉得吓人。
  一杯殷红的葡萄酒被她紧紧攥在手中,骨节都绷得发白了,屈辱,还有背叛的痛苦,像两口刀子,不断地绞着她的心……
  ……
  杨帆在配合李持盈做那场戏的时候,就知道必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可当时他已经无法顾忌太多,更不可能人家一个女儿家都不惜自毁名节了,他还拿腔作调地撇清自己,这种君子,他不屑为之。
  李持盈来时乘的是牛车,牛车固然慢,可她那庵中只有牛车,一时也无处去寻马,牛车行得虽慢,车子却比马车宽敞许多。杨帆来时是步行来的,因此出了安乐公主府,就上了玉真公主的牛车。
  车子宽敞,又有客座,杨帆不用和李持盈挤在一起,饶是如此,因为厅中那一番话,两人突然坐进这封闭的小空间后,李持盈还是感觉很不自在,她偷偷瞟了杨帆一眼,俏脸再度泛起红晕,忸怩莫名。
  杨帆坐下后,牛车便驶动了,杨帆也不禁看了李持盈一眼,很是认真地看了一眼。漆黑亮泽的长发挽成一个道髻,一根碧玉簪子,一袭月白色的道袍罩体,小腰细细的,暗藏万般妖娆。瞧她眉若远山,肤如凝脂,清丽脱俗,气韵灵秀,还真有几分成熟女子的味道了。
  杨帆轻咳一声,不再去那看张微微透明,隐泛红晕的脸蛋儿,只是双手扶膝,肃然问道:“殿下不惜用这样的法子把杨某唤出来,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啊!正是,正是出了大事。”
  李持盈心神恍惚着,似有一种难言的滋味正悄悄侵入她的心扉,陡然被杨帆一语唤醒,李持盈登时神志一清,急忙说道:“贫道仓皇赶来,实非得已。只因贫道突然收到一个消息,那安乐公主欲对大将军不利……”
  李持盈把她得到的消息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一抹怒气登时浮上了杨帆的眉头。
  这个奸计幼稚么?幼稚得很,也简单得很,但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效果。恰恰因为这个阴谋太过简单而幼稚,所以杨帆不会有所防范,而这种事一旦被人看在眼里,都是宁可信其有不会信其无的,更何况皇帝本就有心要整治他,只是苦于没有藉口。
  李裹儿并不知道他还是显宗的宗主,如果杨帆不是还有这一层身份,这一次一旦中计,那就真的要任人宰割了。杨帆轻轻吐出一口浊气,慢慢敛去眉宇间的怒气,对李持盈拱了拱手,诚挚地道:“多谢公主提醒,若非公主不惜自辱清白前来示警,杨某今日必定着了她的道儿,大恩不言谢,杨某铭记在心了。”
  李持盈好奇地瞟了他一眼,忙又把目光移开,不知怎的,她现在有些怕看杨帆。
  李持盈绞着手指,期期艾艾地道:“那安乐……为何处心积虑地要对付大将军呢,大将军对皇帝一家可是有莫大恩德呀,莫非……大将军与安乐有私怨么?”
  杨帆苦笑一声,反问道:“皇帝如今处心积虑地要对付相王,相王同样有大恩于皇帝的,他们之间可有什么私怨么?”
  李持盈噘了噘小嘴,道:“那可不同!”
  杨帆道:“有何不同?”
  李持盈张了张嘴,有些话终究不好启齿,在她想来,杨帆和安乐公主结怨,十之八九是因为男女之事,安乐裙带太松,在京城里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秘密,不过……,想那安乐容色无双,无人能及,他居然能抗拒安乐的诱惑,这份定力倒真是有些了不起呢。
  想到这里,李持盈不禁又偷偷瞟了杨帆一眼,不想一眼望去,正好看见杨帆直勾勾地盯着她看,嘴角还有一丝莫名的笑意,李持盈大窘,赶紧收回目光,下巴深深地勾下去,窘的都坐不稳了。
  杨帆盯着李持盈打量,倒不是在欣赏她那恬淡清丽的容颜,而是在思索一件事:李持盈怎么会打听到这么大的一个秘密?毫无疑问,她在宫里有人。而她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缘何在宫中安插眼线?
  杨帆想到了高力士,想到了高力士后面的李三郎,再从李三郎联想到眼前这个玉真观主,一条清晰的关系线在他心中渐渐明朗起来:李三郎远在潞州,联系宫里与李三郎之间的人,就是他的胞妹:玉真公主!
  想到这里,杨帆不禁微笑起来。
  曾经,他以为天子更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神龙政变的成功、太子那般简单粗暴的政变也险些成功,忽然让他意识到,天子虽然富拥四海、雄兵百万,可是处于核心的他,其实也脆弱得很。
  就像一个蜂巢,那成千上万的蜜蜂谁也无从抵挡,可你若能避开这些工蜂,直捣腹心,找出那只蜂后,两根手指就能捏死它。
  亲手参与过两次政变的杨帆,决心要在他退出庙堂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把他亲手抬上皇位的那个人,再拉下来!
  如果要把李显拉下来,难道还能再换李显的儿子上去?杨帆对李显剩下那两个儿子做过些了解,被发配岭南的那个李重福资质平庸得很,而且他的王妃又是张易之、张昌宗二人的侄女,杨帆可是参与过诛杀二张的。至于李显的另一个儿子李重茂,还是一个小孩子呢。
  如此一来,他只能扶持别人,那么这个人除了李旦还能有谁?从李旦在神龙政变时毅然出面,率五子赴太极宫夺取南衙禁军兵权,确保京师不乱这件事,杨帆就可以看出,李旦或者平时性情有些柔弱,但是并不乏刚烈的一面。
  而且此人能把五个儿子、十一个女儿教育得如此成功,兄弟姐妹间如此亲睦,这是李显所不具备的,李显天性凉薄,他那几个儿女之间的关系也是冷漠得很。李旦却绝不可能是李显那样的人,那样的人,教不出这样的儿女。因此,杨帆已经把目标确定于李旦。
  可是,暗中试探李旦心意的何止是卢宾之一人,杨帆也曾遣人试探相王的意思,相王虽受皇帝一再打压,却始终没有造他胞兄反的意思。如此一来,杨帆只能另辟蹊径,与相王的儿子达成共识。
  杨帆对相王的五个儿子又进行了一番考量,最终确定的可能人选只有两个人:李成器或李隆基。杨帆之所以对要接触的人如此谨慎,是因为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必须选择一个最可靠的人进行接触。
  又是一番认真地分析、甄选,杨帆终于选定了李隆基,他佯作筹备与隐宗开战,开始在潞州安插人马,其目的就是为了一旦与李隆基达成同盟,方便向李隆基提供财力、物力,供其招兵买马。
  只是,他固然谨慎,李隆基何尝不是一样,对他们两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件极其凶险的事,所以李隆基迄今还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如今有了这位玉真公主,他和李隆基之间算是有了一道可靠的桥梁了。
  李持盈哪知道杨帆的这会心一笑究系何意,被杨帆一笑,李持盈垂下了头,一颗芳心直似关不住的小鹿似的乱跳起来,跳得她心慌意乱。李持盈悄悄咽了一口唾沫,怯怯地问道:“大将军……你笑甚么?”
  杨帆吁了口气,感慨地道:“我是想,事情既然已经走到今天这一步,相信有些事情我再做起来,就少了许多顾忌啦。”
  正在心慌意外的李持盈听了这句话,可就禁不住心惊肉跳起来:“他想做什么,要无所顾忌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杨帆和玉真公主之间有私情的事,在上流社会间秘密流传着。诡异的是,这件事居然没有流传到民间,市井间知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
  出现这样的效果,要归功于韦党。如今朝中韦党独占鳌头,明知此事会给相王府的声誉造成一定的损害,但是一直把相王当成眼中钉的韦党却没人利用此事大做文章。
  究其原因,却是因为这件事无论怎么样都无法对相王和杨帆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反而会让皇帝大失颜面,而皇帝现在和韦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他们自然不会做出自损颜面的事来。
  因为李持盈出家,是为了抗拒皇帝要她和亲。你宣扬什么?好嘛,人家不但不和亲,而且连出家人都没正儿八经去做?人家不但依旧锦衣玉食地过日子,甚至连男人都有了,你说谁最丢人?
  当初李世民可以一怒斩了辩机和尚,李显却无法以此杀了杨帆。因为玉真公主和当年的高阳公主不同,高阳公主那是已经嫁作人妇,有了驸马,却与僧人私通。
  而且高阳公主送给辩机和尚的玉枕失窃,最终被御史闹上金殿,皇家已经颜面扫地,只能用杀人来洗刷耻辱了,这才下令腰斩了辩机。可玉真公主没有丈夫,人家是自由之身,出家入道之后就更自由了。
  唐朝的女道士有三种,一种是真心入道,潜心修行的;一种是夫妻不睦或者不耐规矩繁多,于是转为道士身份的贵妇千金;第三种甚至就是为了避税,以道士身份行娼妓之实的妓女。
  不管是哪一种,唐朝的道门女冠都没有那么森严的男女之别,男性宾客出入道观寻常得很。如此风气下,你能对玉真公主如何?这事儿就算想严办也办不到相王身上,如果玉真公主和杨帆再来个矢口否认,可没有玉枕当成证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