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江山(精校)第6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5/864

  崔湜、张同休等人更是大声喝彩,上官婉儿诗酒应和的场面经历多了,对众人的大肆赞美早就免疫,闻言只是淡淡一笑,神态极为从容。
  长安公主笑吟吟地吩咐人收好婉儿的大作,以待装裱,然后笑望众人,道:“今日各位贵客都要留诗一首的,下一位谁先出手呢?”
  “我来我来!”
  崔湜赶紧站起来,一边往前走,一边笑道:“上官待制已有佳作在前,一会儿同休、昌期、昌仪几位才子、张兄高兄两位名士再有佳作问世,崔某可不敢出手了。不如趁着还有勇气,赶紧献丑了吧。”
  众人哄堂大笑,崔湜半真半假地开着玩笑,便抢了上去提起笔来,崔液和崔涖马上跟过去为兄弟压阵助威。武三思微微一笑,顺势也退到一旁,抚着胡须对上官婉儿道:“圣人迁都在即,待制身为天子第一近臣,公务可还繁忙么?”
  上官婉儿浅浅笑道:“如今还好,正月里除非十分紧要的大事,否则大臣们也不会来烦扰圣人,婉儿因之也清闲了许多。”
  武三思呵呵笑道:“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待制平素过于劳碌,能偷得几日清闲最好。啊,对了,本王近日收到堂弟懿宗的一封家书,内中曾言及漕运之事,他是当作闲话讲的,可本王听了却深以为虑啊。”
  上官婉儿新月似的柳眉微微一挑,神色凝重起来。
  武三思道:“天子不管是在洛阳还是在长安,漕运都是重中之重,漕运一旦出了问题,京都百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就要大受影响,轻则导致物价飞涨,重则皇帝就得再度迁都谋食,令朝廷体面尽丧,一旦碰上水旱灾害更是饿殍千里的严重后果,因之动摇国本,不可不慎啊。”
  上官婉儿动容道:“王爷所言甚有道理,不知漕运上出了什么变故?”
  武三思道:“此事与刑部和御史台的钦差官有关。说起来,刑部和御史台倒是出自一番好意,天子迁都在即,他们想整顿长安治安,打造一个清平世界,以迎天子迁都。
  只是他们太过求全责备了,想那漕运的丁夫都是些粗野鲁莽的汉子,平时酗酒闹事打架斗殴,本是寻常事,却也没甚么了不得。可是刑部陈东、御史台胡元礼等人偏以严刑峻法相待,难道还能指望那些使船驾舟的粗汉因此变成斯斯文文的读书人?
  治大国若烹小鲜呐,现如今弄得灞上人心惶惶,听说漕夫们年初就该赴扬州的,为了此事迄今尚未成行,一旦误了今年漕运,后果不堪设想。”
  上官婉儿讶然道:“竟有此事,王爷该尽快禀与圣人知道才是。”
  武三思道:“这个自然是该禀与圣人知道的,只是待制也清楚,圣人一向反感做臣子的不守本分,手伸得太远,本王如今掌管着洛阳屯兵事宜,若是贸然插手政事,惹得圣人不悦,反而不美。
  只是,若是旁的事情,再多等几日,长安那边必有消息过来,介时圣人自然知晓,本王也不必多事。奈何漕运重于天,不能等啊,一旦出了岔迟,这一年的漕运都要大受影响,是以……”
  上官婉儿莞尔一笑,道:“婉儿明白了,只是婉儿居于深宫,若无长安方面的消息,婉儿也不便向圣人进言呐,如今长安消息未到,若是能有哪位御史风闻奏事,婉儿也好说与圣人,早早应变。”
  武三思大喜道:“这个容易,本王可以马上着人上一道奏本,接下来的事,可要麻烦待制了。”
  婉儿嫣然颔首:“为陛下赞画,本是婉儿分内之事,何劳梁王相谢。”
  武三思打个哈哈,道:“待制投我以桃,三思报之以李,本是礼尚往来。既然待制如此说,那待制这番美意,本王就铭记在心里了!”
  这时长宁公主雀跃道:“崔选郎的佳作已成了!”
  武三思和上官婉儿相视一笑,举步向那几案移去。
  上官婉儿款款而行,一双秋水般的明眸盈盈一扫,就见太平公主俏立一旁,正对一具博古架上摆放的古玩指指点点,旁边有几人点头应和着,听到长宁公主的声音,他们几人也转身走来,内中至少两个御史。
  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目光一碰,弯眉微微一挑,眸中各自闪过一抹神秘的笑意。
  这双姝体态风流,俱为绝色,然相貌韵致各不相同,这会心一笑,风情万种。
第九百七十三章
灞上宴
  郑宇终于出手了。
  世家的力量虽然如水无形,但是一旦动用起来却是浩荡磅礴,就像一条河,潺潺涓涓润物无声时是它,奔涌咆哮摧毁一切时也是它。
  在如今的长安,有能力把正相互敌对、相互算计的千年世家、百年豪门,大唐建国便扎根长安的勋戚权贵人家以及如今陪都官场上的各路重臣要员们聚合到一起的,也就只有世家了。
  这一天,曲池江畔芙蓉楼下,车马川流,热闹非凡,许多平时难得一见,跺跺脚九城乱颤的重要人物纷纷赶到这里,有资格出现在芙蓉楼上的,任哪一个都是举足轻重的一方要员贵人。
  芙蓉楼接待过的权贵要人并不少,但一次赶来这么多的权贵人物却尚属首次,芙蓉楼大掌柜的亲自赶来扮起了跑堂儿,生怕手下的伙计们惹出什么纰漏来叫人看在眼里,今天这场面,不夸张地说,那就是整个长安。控制着这座城市、确保着它的运转的各方头面人物,今天已尽数出席了。
  时间还没到,但是大多数人都已赶到,这些大人物平时都是习惯于让一桌人或者一群人在酒席宴前等着他姗姗来迟的,可是今天没有人敢托大,他们并不是给陈东和胡元礼面子,而是因为今天来的人物中,总会有一个老家伙,论资历论地位要在他之上。
  陈东和胡元礼还没到,以他们今时今日的地位,如果他们是长安人士,如果他们此时已致仕还乡,那么凭着他们的出身地位,完全可以成为士绅中的一员,和此刻席上的大多数人称兄道弟。不过今日这种场合,他们未必够分量参加。
  但如今不同,如今他们大权在握,作为钦差,长安一地的司法大权现在就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手中的权力不像这些世家豪门一样稳固,但是他们此刻掌握着的是皇帝赋予的大权,一朝大权在手,就如掌握着一柄无坚不摧的出鞘利剑,谁敢轻掠其锋?
  所以,尽管他们迄今还没赶到,各路权贵要人依旧耐心地等待着,他们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不会受到一点轻慢就拂袖而去,当然,陈东和胡元礼对他们的轻慢早晚是要付出代价的,但不是现在。
  现在这两条搅屎棍的杀伤力还是蛮大的,他们搅得整个长安动荡不安,他们这是想干什么?想效仿当初周兴来俊臣一班酷吏以求幸进么?这已不是女皇登基之前、也不是女皇初登帝位的时候,想做孤臣酷吏,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与此同时,灞上也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和谈。
  他们之间并没有一个像郑宇这样的中间人从中斡旋调停,而是在双方帮派首脑都被官府控制起来后,双方的掌舵、管事们尝试接触,渐渐达成的一个共识。
  他们之所以明争暗斗,根本目的还在于想掌握漕运方面更多的资源和利益,而不想同归于尽,如今双方首脑被一网打尽,纠缠于官司之中,灞上群龙无首,河道正在解冻,渭河的冰层在一天天变薄,每当阳光暖暖地照下来,房檐下悬挂的冰棱就开始滴滴答答地滴水。
  水滴在地上,却像是鼓槌敲在他们的心上,他们急啊,漕运要利用河道水网,而河道水网并不总是适宜行船的,有的河段要在汛期才能行船,有的河段因为水流太急,要过了汛期才能行船。
  水情之复杂又与气候有着莫大的关系,一旦延误了行程,整个漕运都要大受影响,漕运受了影响他们就赚不到,灞上十几万人来年吃什么?有鉴于此,如今附庸于东西两盟的帮派弟子们纷纷向各路管事施压,他们实在是拖不起了。
  日过正午,御史台胡元礼和刑部陈东依旧不见踪影,芙蓉楼上各路贵人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愤怒之急溢于言表:这两个人竟敢如此托大,眼看宴客时辰将至,他们真敢让长安权贵在此坐候?
  楼下,郑宇像只热锅上的蚂蚁,天气尤显寒冷,他却满头大汗。一路路探听消息的人派出去,送回来的却始终是未见两位钦差踪影。
  长安府令柳徇天抽个空隙从芙蓉楼上下来,找到郑宇,面色不善地道:“贤侄,人怎么还不到,你可是与他们约定了的?”
  郑宇抹一把额头的冷汗,对柳徇天道:“小侄大前天就向陈佥宪和陈选郎下了请柬,他们一开始自然是推辞了的,前日小侄再下请柬,他们才缓了口气,说是若有暇,一定前来赴宴。”
  柳徇天听了,这才缓和了颜色,胡元礼和陈东既这么说,那就是答应了。国人交往,很讲究一个含蓄、委婉与分寸,很少把话说死,像西方人一样直来直往,“若是有暇一定参加”,那其实就是同意了的,所谓若是,不过是故作矜持,拿捏身份。
  柳徇天点了点头,道:“既如此,本官先回楼上去,楼上的客人都有些不悦了,本官去安抚一下,你也不要一味等在这里了,实在不行便派人再去促请一下。”
  郑宇连忙长揖道:“多谢世叔,有劳世叔。”
  柳徇天点点头,一提袍裾,缓步登阶,刚刚踏上三步,就听后面有人急叫:“公子,公子,刑部和御史台使人送来消息,说是公务繁忙,无暇赴宴,他们改日再向公子亲自致歉。”
  柳徇天一脚踏空,险些跌倒,他慌忙扶住栏杆,霍然扭头,就见郑宇脸色苍白如纸,失魂落魄地站在那儿,怔怔地道:“怎么可能?他们怎么会不来?怎么敢不来!”
  柳徇天默默站立片刻,举步又登两阶,停住脚步想想,忽然摇头一叹,转身便向阶下走来。
  “世叔……”
  郑宇的一双眼神直勾勾地看着柳徇天,柳徇天目不旁视,从他身边从容走过去,对快步迎上来的一位家人吩咐道:“备车,回府!”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楼上,楼上寂然无声,没有人大声喧哗,已然久候的各路权贵只是默然起身,一个个走出去,从呆若木鸡的郑宇身旁走过,仿佛他根本不存在。
  在座的要么是城府极深的官员权贵,要么是身份贵重的勋戚耆老,他们纵然怒极,也不会像个炮仗似的一点就着,用谩骂和咆哮来发泄自己的羞辱和愤怒,但是他们的沉默比咆哮更可怕。
  郑宇脸色苍白如纸,身形摇摇欲坠,只是喃喃自语:“怎么可能?他们怎么敢不来?”
  他真的想不通,胡元礼和陈东怎么敢不来,他们要么根本就不要答应,既然答应了,最后却又摆了大家一道,他们真的以为挟天子之令就能无往而不利?
  他们不明白这一下就是得罪了长安所有的势力集团?他们不明白即便眼下无人奈何得了他们,但是长安如此之多的势力集团随之而来的无孔不入的反击,早晚会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他们……怎么就敢不来?
  但是,不管他是如何的想不通,他知道,胡元礼和陈东还没完,他已经完了,从现在起,他已经沦为长安城的笑话,这些受到羞辱的人不会吝于把嘲弄与羞辱施加于他,他将因此被所有人摒弃,包括他的家族。
  郑宇忽然开始后悔起来:“我为什么要接这件差使?当别人都远远避开的时候,我为什么要上赶着去做这种事?卢宾宓、卢宾之、崔林……,一个个的都栽了,就连沈沐都被延鄜丹三州事闹得焦头烂额,现在藉故避于洛阳不肯跟他别苗头,我为什么……”
  一见杨帆,误终身呐!
  灞上码头,五行会、圈子门、太平帮等西盟帮派的漕口掌舵、漕拳掌舵和大权在握的主要管事坐在左侧,顺字门、日月盟、三河会等东盟帮派的主要人物端坐于右侧,双方壁垒分明,中间空空,没有那个舞剑的项伯,剑在他们的唇齿之间。
  双方虽然都存了息事宁人的念头,却都不愿向对方做出大的让步。对顺字门等东盟诸帮来说,他们的首领只是作为证人留在刑部,而西盟诸帮首领是被扣押,他们占了上风。
  西盟诸帮则认为,现在长安各方势力全都站在他们一边,双方若继续僵持下去,他们未必会输。双方各有倚仗,自然不肯做出太多让步。
  可是双方首领被扣,放不放人是官府说了算,他们眼下要商量的是放弃争斗、放舟南下,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大家的饭碗都要受到影响,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又是必须的,因此双方都很有耐心。
  古竹婷作为顺字门漕拳掌舵也坐在席上,她的注意力似乎并没有放在双方的谈判上,眼神儿似乎总是悄悄睃向一旁,眉梢眼角似乎……有一抹难言的喜气,没错,就是喜气,就像一个新媳妇儿般的娇怯羞喜。
  在她身后,站着一排雄赳赳气昂昂的汉子,人人一身短打,其中有一个大胡子,很是英俊威武,和其他肃立的壮汉一样,有意地挽着衣袖和裤腿,露出小腿和小臂,小腿和小臂上条状的肌肉尽显其精壮有力。
  那是她将要陪伴一生的良人,他就在那里,古竹婷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丝丝的。
  这时候,远处有几个人藉着码头上修补的船只、待运的货物等为掩护向正在谈判的双方悄悄靠拢过来,阳光映照在他们身上,在他们鬼鬼祟祟的移动中有点点寒光寒烁。
  灞上,昔日曾是沛公刘邦屯兵的地方,他就是在这里和项羽大军对峙,最后演出了一幕鸿门宴,今日这里会上演一出灞上宴么?
第九百七十四章
疯狂的女人
  漕帮选择灞上码头作为谈判地点,事先做了万全的准备,双方所有参加谈判的人员都没有携带武器,而在码头和码头外围则设下三道防线,由双方佩刀武士共同警戒,阻止不相干的人靠近。
  然而,再严密的防线都是用来被人突破的,那些穿着灰白色衣袍、头上也戴了掩耳狗皮帽子把头面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人已经突破第一道防线,正向码头一步步逼近过来。
  六个持刀武士正巡弋在宽达百丈的一段范围内,这段范围并不是一片空旷的平地,码头上建立了大大小小的临时堆栈,在漕运繁忙时期,大量来不及分类储放或运走的物资都会临时卸船堆放在此。
  此时那些堆栈虽是空的,但那大半人高的木排式墙壁却起到了良好的隐藏作用,正悄然靠近的一行人藏身在木排之下,并没有人发现他们。正在码头上巡弋的六个人分属于东西两盟,每盟各有三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5/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