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江山(精校)第6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0/864

  杨帆郑重地点了点头,道:“可以!实不相瞒,我经营继嗣堂时日尚短,有些心腹之事,的确不愿意交给他们去做,眼下正有一桩大事,需要藉助你家。今日请你单独相见,便为此故,不想你们也有这种打算,既如此,我们就去见见令尊吧。”
  古竹婷忙站起道:“怎敢劳动阿郎,奴去唤父亲来。”
  杨帆摇头道:“不可!你们记住,你们已不是任何人的家奴,我既要礼聘你父,理应前去拜见!”
  古竹婷感激莫名,热泪盈眶,双膝一软,又欲再拜。
  杨帆赶紧扶住,道:“我早已说过,怎么又要拜!”
  古竹婷道:“大恩大德,实在不知该如何报答。”
  杨帆无奈,只能摇头一叹。奴性这种东西,一旦深入骨髓,也不是说身份换了,心态就能够马上改变的。
  ……
  古老丈与兄弟往回走,二人默默地行了一阵,古老二突然没头没脑地道:“大兄,我觉着你说得有道理!”
  古老大正想着心事,顺口问道:“什么事我说得对?”
  古老二道:“就是小婷可能跟阿郎有点啥……”
  “唔……”古老大摸摸鼻子,没有说话。
  古老二道:“看这模样,咱们小婷不是烧火棍子一头热,阿郎对她也有那么一点意思。”
  古老大猜疑道:“不可能吧?小婷这出身,哪有那样的好福气。”
  古老二道:“所以说阿郎才要给咱一家人脱奴籍嘛。你想,主人家要给家奴脱籍,这事并不难。可是,要从别人家讨几个家奴来为他们脱籍,这人情可就大了。那人家是清河崔氏,这人情欠的就更大了,如果不是图点什么,阿郎会去欠崔家人情?崔家的人情是这么好欠的?”
  古老大半信半疑起来,既觉兴奋又怕是空欢喜一场,便忐忑地道:“说来说去还不是你一厢情愿的猜测?也许真是因为小婷给他立下大功,阿郎又是有功必赏的人,这才送了咱们这么一份大恩情。”
  古老二白了他一眼道:“哥,你也别太瞧不起自己了。咱们家是谈不上啥出身,可要脱了奴籍,以后也是良民了。咱们家确实没啥地位,可咱们家小婷那模样儿给阿郎做个侍妾,铺床叠被、侍候饮食,也不算就高攀了人家吧?”
  古老大道:“小婷那孩子模样倒是够俊,可惜年岁大了点儿,以阿郎如今的身份地位、家境财富,想弄几个十三四岁的俊俏女子做侍妾,那还不是易如反掌?尤其阿郎年纪这么轻,生得又英俊……”
  古老二不耐烦道:“那你说,为啥阿郎说让咱们先回去,一会儿主动来拜访你?咱们现在还是阿郎的家奴呢,用得着如此?礼数这么周全,肯定有点说道。我琢磨妾室的父亲虽然不算正儿八经的老丈人,可阿郎是知礼数的人,所以不肯怠慢了咱们。”
  “嗯……”
  古老丈开始认同他的想法了,摸摸大胡子,竟然有些窃喜。
  古老二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继续分析道:“你说阿郎刚一回府,连后宅都没去,跑到书房来见小婷是啥意思?紧接着再去拜访你是啥意思?我估摸,怕是阿郎要和你说开了,想纳小婷为妾。”
  古老丈一听就慌了,道:“那……那他要是跟我说,我该怎么办?”
  古老二道:“这个老丈人,做得!”
  古老丈忙不迭道:“做得做得,当然做得。这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儿啊,要是咱们家真能高攀得上……,我是说,姑爷要是来拜访我,我该咋办?”
  古老二道:“你先回去换身新衣裳等姑爷登门,咱们见机行事就成了。别轻易就答应,要有点深沉,免得辱没了咱们家小婷,话还要说得委婉些,别惹恼了阿郎,坏了咱们家姑娘的好事。”
  古老丈慌张失措地道:“说话……,我不会啊兄弟,我这一辈子就只会杀人,不会说话。要不……要不你替我说吧。”
  “这叫什么话,你是小婷她爹!你又没死,好端端的杵在这儿,我算哪棵葱?咱先回去,好好合计合计到时该如何答阿郎的话。”
  两兄弟一个独臂一个瘸腿,堪称天残地缺,兴冲冲地就回了临时安排他们的客房,等着新姑爷登门拜老丈人了。
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年不鸣
  杨帆与古竹婷磋商已毕,便一起赶向古家人所居的客舍。这处客舍独成一个跨院,可以住上四五位客人及其随从,古家这些人一到,这里俨然就成了家中之家,整个院落里住的都是古家人。
  杨帆一进院子,正在院中玩耍的几个小孩子便叫道:“阿郎来啦!”说着便飞奔向房中报信去了。正在院中晾晒衣服被单的一个中年妇人看到杨帆进来,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向他福了一礼。
  杨帆对这妇人还有些印象,似乎是古竹婷的一位嫂嫂,便向她客气地点点头,正房里已经换了一身新衣很是局促不安的古老丈一听杨帆到了,下意识地就要迎出门去,古二叔忙提醒道:“马上你就要做了阿郎的自家长辈,不可迎出门去,便在门下候着吧!”
  古老丈忙又站住,就在门侧候着,杨帆迈步进了客厅,一见古老丈正站在那里,忙向他拱了拱手,含笑道:“劳丈人久候了!”
  这“丈人”,在古时候一语多意,既可称呼岳父,也可称呼年老长者,还可以称呼自家亲戚长辈,至于用来称呼自家家长或者妻子的丈夫也是可以的,虽说不算普遍。古老丈先入为主,自然以为他是第一重意思。
  如果古老丈是嫁女,文定未下,婚书未签,对方这么称呼就不妥了,可是纳妾没有这么多规矩,也不需要三媒六证,现在就称他丈人自然也没什么了。
  古老丈娘子也娶过,儿媳也纳过,但那时结亲的双方都是崔氏家奴,所以他不知道面对杨帆该有什么样的礼数。稍一迟疑,他也拱手还礼,说道:“阿郎有什么事,传老汉过去就是了,怎敢劳动尊驾。”
  杨帆对古老丈和古二叔道:“两位老人家客气了,到了这里,就不要把自己当外人,就当这里是自己的家,随意些才好,来来来,咱们坐下说!”
  杨帆心中,古氏一家马上就要脱离奴籍,而自家的二夫人阿奴又是一向对古竹婷称为古师的,确实不必再当成外人。何况自己还要招揽古氏一家人为己所用,礼贤下士那是应该的,可在古老丈心中,却是坐实了最初的判断。
  杨帆当先走过去,在主位上坐了,对古老丈开门见山地道:“方才古姑娘已经对我说明了两位老人家的心意,眼下,杨某正有一件大事要做,或者真有需要藉助到古家的帮助,所以我也就不矫情了。这件事,咱们就这样定下来吧。”
  “哦!哦!好,一切都听阿郎安排!”
  古老丈舔舔嘴唇,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足智多谋”的自家兄弟。
  杨帆见他欲言又止,会意地笑道:“明日一早我便与丈人一起去衙门先把脱籍的事情办了。另外,我打算就在这条巷子里买一幢宅院,供丈人一家人居住,丈人先把家人安顿下来,不会武功的家人可以由拙荆安排些力所能及的营生。”
  古老丈听他还要帮自己买宅院,心道:“我这女婿果然家资雄厚,对女儿看来也着实地疼爱。记得崔四郎君上个月纳妾,才给了女家二十吊钱,一幢宅院的价钱可不便宜,尤其是在洛阳这样的地方。”
  不管娶妻还是纳妾,都是要给彩礼的,只不过娶妻叫下聘礼,纳妾那叫买妾之资,不管是价值的大小还是所包含的意义都是大有区别的。一个“买”字,这个妾便成了人家的一份家产。
  如果主人宠爱,想抬妾为妻,那是有罪的,要判刑。小妾如果以下犯上,被主妇执行家法活活打死,告到官府也不算犯罪。如果主人过世,大妇凶悍,转手再把这妾卖给别人,那也是天经地义的,人家处置自家财产而已。
  所以,宫闱里面的妃子们还可以争一争,毕竟拱翻了皇后你就是皇后,母仪天下,上面再也没有人能约束你,可是大户人家的小妾,除非主人特别的强势而妻子又特别的懦弱,否则作妾的搬弄是非、勾心斗角,争宠揽权,根本就是后人的YY,真想那么干纯属脑残。
  古老丈之所以愿意让女儿跟了杨帆,一则是对杨帆抱着极度感恩的心态,二则杨帆的身份地位再配合他这样难得的年青和相貌,错过这个村儿,女儿是真的找不到更好的店了。
  三则这个女儿自幼立誓不肯嫁人,早错过了正常婚姻的年龄,如今便是想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也只有机会做人家的填房,像他们这样小门小户的人家,如果还有适龄男子不曾婚配,那对方的条件可想而知。
  至于主人家对小妾的处断之权,小妾以下犯上的情形固然少见,可是主妇苛待妾室的也是极为少见,太极端的行为即便合乎法律,也是要考虑社会舆论的,越是大户人家越在乎这个,倒不用特别担心。
  古老丈便想:“阿郎肯出这么一大笔钱,足见对小婷的看重,想必以后是不会冷落了她的……”
  杨帆见他似有所思,不禁暗自奇怪,心道:“照理说我这条件已经很优厚了啊,古老丈不甚满意么?不会吧,我还未透露招揽之意时,他就愿意为我所用了,又怎会……,啊!是了,老丈定是为子孙后代而担忧。”
  想到这里,杨帆又道:“丈人家里的晚辈,如果愿意学门手艺的,回头尽管说与我的夫人,由她安排先做学徒。丈人一家但凡为我做事的,我的月例钱都会很丰厚,便是拿出余钱为孩子请个西席也是够的,不知丈人可还满意么?”
  坐在旁边的古二叔忙道:“阿郎对我一家恩重如山,本当为阿郎效死。如今阿郎又对我一家人如此妥善安置,我们很满意、很满意!只是,小婷……”
  杨帆道:“今后有丈人一家人扶帮杨某,就不需要古姑娘鞍前马后了,毕竟是个女子,能不抛头露面还是不要抛头露面的好。不过,我希望给你们置下宅子以后,古姑娘还是住在我的府上,就不要搬过去了。”
  杨帆在书房时就跟古姑娘征询过,杨家现在有继嗣堂派来的护卫,但是毕竟用着不是那么贴心,而古竹婷的忠心毋庸置疑,虽说他的两位夫人都会武功,可现在有了孩子,身边还是有个自己人照料好一些,所以想拜托古姑娘在杨府多住些时日。
  可是这话听在早就“误入歧途”的古氏二老耳中意思就不同了。照理说,只有娶妻才会在正式迎娶前让妻子住在娘家,彼此不相见面,等到正式成亲再接过来,而纳妾从角门往府里一领就行了,连正门都不能走的,自然不需郑重其事。
  在他二老心中想来,杨帆如今是官场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自然不能坏了规矩,免得遭人弹劾。记得以前在崔府时听人说过,有位当朝大员就是因为早朝前买了张胡饼站在路边吃,就被御史弹劾为有失朝廷体面,从而断送了前程。
  古老丈虽然小小地有点失落,可世情如此,也只好说道:“那是那是,理应如此,一切就按阿郎的主意办,老汉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
  杨帆点点头,欣然道:“那就这么办吧,明日一早,我与丈人一起去县衙。先告辞了!”
  古老丈、古二叔和古竹婷把杨帆送到院外,刚刚回转厅中,门帘儿一掀,一直站在那儿听消息的古老太太就从里屋走了出来,一把抱住女儿,喜极而涕道:“我的乖囡,谁叫你命不好,偏生投胎到我家,你的终身一直是为娘的一块心病啊!这下好了,这下好了,那杨大将军官高位显,偏又年少英俊,女儿终身有靠,娘就算马上死了也可以闭眼了!”
  古老丈难掩心中欢喜,却故意板起脸来,瞪了婆娘一样,训斥道:“好好一桩大喜事,你哭什么!”
  古竹婷瞧瞧爹娘,一脸茫然地道:“阿爹,阿娘,你们……在说什么?”
  ……
  杨帆谈定了古家这边的事,复又回到书房,叫小童阿牛去把任威唤来。
  片刻工夫,任威就来到书房,杨帆让阿牛去书房外守定门户,对任威下令道:“马上传我的命令,命‘继嗣堂’迁入洛阳!”
  任威一惊,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不由失声道:“什么?”
  坦率地说,杨帆接掌“继嗣堂”只有最高层的一些人和一些身居各大世家核心的子弟们知道,可谓平静之极。杨帆任宗主以来,对“继嗣堂”中送来的种种请示汇报大多只是看,从不发表自己的看法,更多的时候,只是依着各位管事的建议照批而已。
  杨帆的这种做法,与原来姜公子的独断专行大相径庭,“继嗣堂”中人都快把这位宗主当成一个象征性的领袖,快要忽略了他的实际存在了。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宗主,突然不与任何人商量,甚至不与七大世家通气儿,便做出了“迁都”的决定,任威岂能不惊。
  杨帆把玩着手中一方玉狮子镇纸,淡淡地道:“我说,把‘继嗣堂’从长安迁转洛阳,立即办理!”说完,杨帆抬起眼皮扫了任威一眼,目光锐利如刀,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若有实质。
  任威心中一凛,赶紧拱一拱手,沉声答道:“遵命!”
  任威转身匆匆离去,心中不由自主地浮起一句话:“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第八百七十三章
继嗣堂“迁都”
  “迁都”的命令,震动了整个“继嗣堂”,如同七道粗粗的蛛网紧紧联系在“继嗣堂”身上的五姓七宗也被这道命令惊动了。
  陇西,兰州。
  兰州城南,一座巨大而庄严的宅第,雕梁画栋,碧瓦青檐,从高墙外,只看见绿荫掩映中层层叠叠的屋脊宛如波浪一般连绵起伏,不计其数。而在这高墙深院的门楣上,赫然两个大字:“李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0/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