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江山(精校)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864

  杨帆道:“这是什么?”
  太平公主道:“这是醋呀,郎君这么喜欢吃醋,不妨多倒一点儿!”
  杨帆绷着俊脸,绷了没多久,忍不住“扑哧”一声乐了出来。
  说说笑笑间,一碗“十远羹”吃完,侍婢撤了饮食,又端了一盘切好的胡瓜上来。
  本来太平公主作为女皇最宠爱的女儿,给她摘两枚金桃也不怕没处报账,只是那棵精心侍弄的金桃树今年结的果子本就不多,估摸着上元佳节时能够进奉的熟桃极少,又被杨帆监守自盗,给他的老婆孩子摘了几个尝鲜,薛汤丞可不敢再进奉公主食用了。
  瓜肉已经切好,都用牙签扎着,太平公主拿起一块瓜肉填进嘴里,对杨帆道:“郎君且耐心在这里住些时日,就当修身养性了。来俊臣那里也不用过于担心,回头我知会唐筱晓,让他关照你些。至于来俊臣,他这次没敢把你牵扯进刘思礼一案,那么一时半晌也就奈何不了你,在他重返三法司之前,他是没有多少手段对付你的。”
  杨帆道:“我的前程并不着急,你现在最紧要的事,是巩固、扩大我们在朝中和南疆各地得到的好处,最多用三年的时间,帮助心向李唐的官员们巩固权位,同时把一些重要人物逐渐调往中枢要害。”
  太平公主道:“我知道,这件事只能缓缓为之,一时也急不来。不过,母皇对军权一向看得很紧,北衙就不用说了,就连南衙实际上掌握在宰相手中的军权也所剩无几,大将军的位子几乎都是姓武的,哪怕往里边安插一个人都难如登天,也很容易引起母皇的警惕。”
  说着说着,她那双标致的眉轻轻蹙了起来,忧心忡忡地道:“可是未来一旦有变,如果没有兵,只怕是万万不行的。”
  杨帆的眼睛突然一亮,急问道:“你认为,如果来日一旦有什么变化,是以什么方式改天换日的可能最大?”
  太平公主思索片刻,缓缓答道:“皇位嬗递、政权更迭,如果不是以合法继承,又非以一国取代另一国,自然是以宫廷政变最多。武周说是一国,可实际上,天下人依旧把它当成李唐的一部分。
  所以母皇以周代唐,手握重兵的各地将领没有反意,若是有朝一日我们能匡复李唐,他们一样不会反。而且,节制武功、力避杀伐,以宫廷政变的方式还政于李唐,于国于民都最有利。”
  杨帆道:“不错!女皇对军权看得最紧,我们往朝廷里安插文官,都不知费了多少心思。这一次若非南疆骤然出现大批官员空缺,朝廷仓促间来不及逐一细查,我们绝对不可能占据这么多席位。
  想要染指兵权,那更是难上加难,军伍中不像文官衙门,纵然有了大批空缺,也只能是自下而上逐一递补,绝不会把大批未曾当过兵打过仗的文人塞进去做将领。可是真要兵不血刃地让武家交出权力,他们也绝不会答应,宫廷政变,是将来最可能发生的事,武力便也至关重要了!”
  杨帆站起来,在室中缓缓踱了几步,沉声道:“所以,我们只需要在最关键的地方,有一支能调动的人马就足够了,人数不需要太多,哪怕只有一千人、几百人,只要运用得当,也能扭转乾坤!”
  太平公主的眼睛亮起来:“你是说……上层我们插不了手就去抓底层,一个都尉、一个校尉,甚至哪怕只是一个旅帅?”
  杨帆道:“没错!在这些位置上安插一些人或者招揽一些人,不至于引起女皇和武氏一族的警惕,可是关键时刻,这区区数百人,就足以决定王朝的归属了!”
  “对呀!”太平公主喜极,忘形,一下子跳起来,抱住杨帆,在他脸上吧唧亲了一口,印下一个鲜红的唇印。
  “我不能只顾招揽文臣,他们事成之前可以谋划方略,事成之后可以治国安邦,可是若要成事还是需要武人,武力才是改天换日的关键!弃上层而就底层,招揽那些下级军官!好主意!当真是好主意!”
  太平公主越想心里越是敞亮,可是细一思量,又不禁为难:“可是,要怎么招揽他们呢,我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打算,手下的人又都是文人,无从下手啊!若是贸然派人与他们接触,一旦走漏半点风声,那就是塌天大祸了……”
  杨帆抓起丝巾,用力地擦着脸上的唇印,看她一副患得患失的模样,不禁笑道:“你急什么,又不是要你马上着手,此事也可徐徐图之!”
  太平公主摇头道:“母皇年事已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一旦有变,死生成败不过旦夕间事,岂能不急?以前是没有想到,如今既然想到了,就得早早部署,想拉拢他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啊!临时抱佛脚哪儿来得及……”
  太平公主的声音忽地戛然而止,蓦地转身望向杨帆,一脸若有所思。
  杨帆一边擦脸,一边问道:“你看我干什么?还没擦净么?来,帮我擦一下!”
  太平公主接过杨帆手中的丝帕,突然向外一扔,欢呼一声便又跃进他的怀抱。杨帆有些窘迫地看了一眼厅口那两名假装没看见的美丽侍女,在太平公主耳边小声道:“外人面前,注意一点!”
  太平公主“吧”地一口,在杨帆刚刚擦净的颊上又印下一个艳红的唇印,喜滋滋地道:“我想到了,就是你了!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
  杨帆愕然道:“我?我什么?”
  太平公主道:“你,本来就是军人,而且你还在军伍中立过大功,当过郎将,你在军中有许多朋友,尤其是羽林军、特别是驻守玄武门的‘百骑’,里边都有你的朋友!这世上再也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
  杨帆慢慢张大了嘴巴:“我?”
  太平公主用力点头:“对!就是你!”
  杨帆讷讷地道:“我只怕……我合适么?皇帝会把我调回军中?我觉得……”
  太平公主用力一拍自己的酥胸,胸前顿时一阵波涛汹涌:“这件事交给我了!我一回城就去找母皇,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杨帆走出漱玉泉宫的时候,心神恍惚,连脸上那一双艳红的唇瓣都忘了擦:“我这显宗之主要被调回军中去了?这以后想跟自己手下的人联系都不方便啊,我这可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
  可他能如何拒绝,说他很喜欢看山守泉、种菜养马的这份差使?
  树林中,崔涤扶着一棵高大的松树,呆若木鸡地看着从漱玉宫中走出来的杨帆:“他是从里边走出来的,大清早的,他是从公主殿里走出来的,那昨儿晚上……”
  崔公子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松树上面,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伸出爪子,努力地扳着,在它不懈的努力之下,那颗足有四五斤重的大松塔终于“瓜熟蒂落”,沉甸甸地自空中坠下……
  “嗵!”
  崔公子吭都没吭,一头便砸进了雪窝子,那颗松塔则在他的手边砸出一个大坑,陷进雪里。
  小松鼠蹲在树梢上,瞅巴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看松果落处,再看看那个人类露出雪面的手掌,不甘心地摇了摇大尾巴,一溜烟地逃走了……
第六百七十九章
男后的野望
  太平公主在龙门小住了两天,与杨帆度过了一个如胶似漆的甜蜜假期。
  崔涤算是彻底死心了。他在公主面前锲而不舍地晃来晃去,秀他的文采、显他的风度,结果并没有赢得公主的青睐,反而让太平公主耐心耗尽,对他露出了明显的厌恶,崔涤灰心丧气,那令他心猿意马的念头就此不复生起。
  这两天,狼狈离去的来俊臣和卫遂忠已经把太平公主邀请诸多风流才子、英俊少年乃至一位清逸出尘的出家人同往龙门、胡天胡帝、共沐爱河的传闻散播得到处都是。
  鉴于大唐公主放荡成性的传统作风,尤其是勾引出家人,更是早有公主做出表率,这等喜闻乐见的风流韵事马上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和传播,为他们的新春佳节增添了一道茶余话后的谈资,就连太平公主已经有了“几个月的身孕”这种事实,都不能阻止这流言的传播。
  张说在龙门这两天,经好友高戬耐心劝说,已经有意投到太平门下,但他一回城就听到了坊间这些传闻,马上便打消了投到太平公主门下的念头。这几天他就在龙门,自然知道这些风言风语并非事实,然而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他是一位极为爱惜羽毛的方正君子,岂可因此自毁清誉。
  只不过他也不想因此得罪太平公主,心中只是打定主意,以后少与她有所来往便是。太平公主对他的打算还一无所知,从高戬反映上来的消息,她还以为此番龙门之行已经成功地打动了这位才子,很有希望把他笼络到门下呢。
  太平公主离开龙门之后,马上进宫为郎君重返军营而游说皇帝去了。
  世家为了共同利益同进同退、向皇权施压的事久已有之,自汉晋以来屡见不鲜,但是还从来没有世家为此专门成立过一个组织。若是把这个组织的存在透露给一个皇室成员知道,无疑是最愚蠢的一种做法,哪怕这个皇室成员和他有着最亲密的关系。
  所以杨帆是不会把“继嗣堂”的存在和自己在“继嗣堂”中扮演的角色告诉太平公主的,如此一来,他也就完全没有理由拒绝太平公主的建议。难道他甘于在山中种菜?这不合情理。他一直为了匡复李唐而努力,如今却拒绝重返行伍,这同样不合情理。
  所以,至少在太平公主眼中,她的郎君是欣然应允了。
  武则天此刻正与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在飞香殿赏梅。
  张昌宗和张易之一左一右,小鸟依人般依偎在手拄一根龙头拐杖的武则天身边,温存细语,情意绵绵。
  “陛下,这有什么荒唐的?自古以来,都是男人主掌天下,女人附庸男人,自然不存在男人向女人讨要名分的事情。可是陛下您不同啊,您是女皇,古往今来、天下地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是啊,男人可以三妻四妾,陛下身为皇帝,为什么就不可以?陛下若是给了我们一个名分,也正好堵了那些大臣的嘴,省得他们总在陛下面前说三道四的。我们兄弟也不用这么偷偷摸摸、遮遮掩掩呐!”
  张昌宗和张易之两兄弟专宠于女皇武则天之后,不管有什么要求,女皇对这两个小情人都是无有不允,两兄弟的胃口越来越大,此刻正在蛊惑武则天给他们一个正式的名分,封他们为皇后和贵妃。
  男人向女人要名分?男人做皇后和贵妃?
  武则天刚听他们说出这个请求时,忍不住放声大笑,只觉这两个小情人忒也有趣,竟然能提出这样可笑的要求。可是在两人一番软语央求之下,武则天细一思量,倒真觉得未尝不可。
  “朕以女儿之身成为皇帝,本就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自然没有先例可循,朕既然是皇帝,为什么不可以册后封妃呢?”
  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见女皇若有所思,似乎意动,心中大喜,正想撒娇弄痴,趁热打铁,内侍小海突然赶到近前,躬身禀报道:“启奏陛下,太平公主进宫,欲求见陛下!”
  “哦!”
  武则天松开一枝梅花,回首问道:“她在哪里?”
  “正在宫外候见!”
  “传她进来吧!”
  武则天说罢,便往飞香殿里走去,张昌宗两兄弟赶紧追上去,张易之道:“陛下,易之方才所言……”
  武则天道:“你们暂且回避一下,这件事,容朕好好思量一番再作定论!”
  张昌宗道:“陛下,若是人家有了名分,现在就可以大大方方地陪着陛下,也不用避到一边去了不是,还盼陛下应允了才好!”
  说完,两兄弟才联袂避到帷幔后面去。
  太平公主回城之后,连家都没回,所以此刻依旧穿着那袭雪白的裘袍。
  太平公主缓走进入飞香殿,一见武则天便欢颜唤道:“多日不见,阿母可安好么?”
  “好好好,为娘好得很。瞧你大腹便便的,该好生待在府里安胎,不要到处走动。”
  “阿母,女儿身子一向强健,您又不是不知道,再说,女儿已是生过孩子的妇人了,懂得轻重,阿母不必担心。”
  太平公主说着,从武则天手中接过龙头拐交给一名宫娥,搀着母亲走到一张胡床前坐下。
  武则天笑微微地瞟她一眼,道:“你这丫头,既然进宫,必是有事情要跟为娘说。好啦,就不要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转弯抹角地跟娘亲透话了,你这次来,有什么事啊?”
  太平公主“嘻”地一笑,道:“女儿有什么主意,总也瞒不过阿母。”
  武则天哼了一声道:“就知道你有事情,说吧!”
  太平公主抱住她一条手臂,央求道:“阿母,您下道旨意,把杨帆调回军中,好不好?”
  “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