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江山(精校)第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864

  御史台意图“养匪自重”,在南方炮制叛乱以及杨帆赶去制止,这些事情固然不在他们的计划和预料之中,但是也正因为他们早有志向,才会想到利用此事的影响并扩大此事的影响,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计划果然成功了。
  武则天夺取帝位之后,为了江山稳固,对那些并无威胁的边州镇守从未触动过,而没有被她触动的人,恰恰是些碌碌无为之人,似黑齿常之那等真正有威望、有能力的将领和官员反而被她防患于未然,一一剪除了。
  如今她的江山已经稳定,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武则天确实想趁此机会对这些地方做一下清理,把那些把持其位、不谋其政的庸官裁撤一番。而这,正合那些世家之意。
  世家势力无孔不入,除了他们本家的子侄后裔,还有被他们通过联姻、栽培、扶持等各种手段拉拢到自家势力中的人,这些人遍布朝野,做皇帝的总不可能舍弃天下所有大姓统统不用吧。
  武则天虽然打压世家,可是就连她身边的宰相们,往祖辈里一查,十之六七也是世家后人,更不要说更低一层的衙门里充斥着多少世家子弟了。只不过,武则天的打压政策还是卓见成效的,那些世家不想捧一个女子为帝,与之作对的后果就是难以向高层渗透更多的力量。
  这次事件,给了他们一个绝佳的机会,既然自上而下成效甚微,他们便想自下而上地进行,从外线渗透,曲线迂回。凭着他们无处不在的人脉和关系,只要能让子侄顺利地入仕做官,他们就有把握在几年之内,让这些在边州为官的子侄通过升迁或平调,渐渐向中枢靠拢。
  这个庞大的计划一旦成功,要实现他们的目标和理想就容易得多。但是天下并非只有山东贵族这一支势力,如果他们拥有可以左右这一切的力量,早就可以决定皇帝的兴废了,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武承嗣、武三思分别统领的武氏集团、太平公主的李氏集团、张易之和张昌宗的面首集团,乃至山东贵族集团、关陇贵族集团,还有一些手握大权的庶族大臣也想趁此机会扩充自己的实力。
  这份大蛋糕,人人都想分,好处又岂能尽入山东贵族之手。
  眼下这次会议,就是日渐衰微的关陇贵族们所进行的一次垂死挣扎。
  刚刚以螃蟹作喻的河东柳氏家主说完了话,见众人默默无语,便瞟了一眼那个坐于第六席、容颜清秀的青年,开口问道:“独孤以为如何?”
第五百六十七章
官与女人会做戏
  独孤名唤独孤宇,因为父祖都不长寿,身为长子嫡孙,他小小年纪便成了一族之长。不过此人年纪虽小,本领却是了得。这些年独孤氏韬光养晦,不求在政坛上有所作为,却恰好避过了一场场政争,保全了独孤氏的实力。
  独孤家这几年专注于兼并土地、经营粮食,渐渐成为关中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地主和最大的粮商,有粮在手,就是一种实力,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谁都离不了他们,独孤氏因之在官场上渐渐又拥有了不容忽视的实力。
  不管是之前果断退出官场,从而避过一场场政治劫难,还是现在如春暖花开、冰消雪融般自然而然的扩张手段,趋吉避凶,如有神助,这些事正是独孤宇担任独孤氏的家主这几年中发生的事。
  因此他的年纪虽小,却没有一个人敢小觑于他。独孤宇并不是一个有急智的人,与人交往时偶尔还会口拙,但他有大智慧,凡事只要经他仔细思量一番,必定算无遗策,因此柳氏家主偌大的家纪,也忍不住要咨询他的意见。
  “晚辈以为,要分桃子,现在还言之过早!”
  独孤宇启齿一笑,沉稳地应答道:“现在咱们应该趁热打铁,先帮着朝廷多拉几个人下马,这样将来才有更多的位子可挑,更多的桃子可分,咱们跟山东世家讲起理来也理直气壮!”
  “嗯!”
  为首的韦氏家主赞许地点头:“独孤年纪虽小,见识却不凡。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各位不要现在就惦记着争好处,咱们应该集中力量,制造更多的空位子。空位子多了,大家也就不必伤了和气。”
  柳氏家主应和道:“诸位如果没有别的想法,那这就回去,各自发动家族的力量,利用这个机会,争取更大的机会,开始行动吧!”
  众人纷纷起身,向韦老头儿和此间主人申国公拱手为礼,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离开了。
  他们的车马就停在申国公府宽大的院落里,独孤宇离开客厅,走到自己车前,车夫马上放好脚踏,随即在他耳边小声说道:“阿郎,刚刚收到消息,杨帆已到长安!”
  “哦?”
  独孤宇脸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意:“他真的来了长安?呵呵,此人居然不回洛阳,果然……不出所料,不出所料啊!”
  独孤宇略一沉吟,便微笑道:“走!咱们去裴大娘府上,守株待兔!”
  ……
  孙宇轩和胡元礼在客厅里等了很久,很久……
  太平公主终于出现了,容光焕发、丽色照人,就像……一个甫经雨露浇灌的新娘子。
  于是,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瞟了杨帆一眼,目光颇为玩味,那目光中有调侃、有羡慕、更有钦佩。
  杨帆很是无奈,他什么都没有做,真的什么都没有做,他就只是坐在那儿,看着太平公主欢欢喜喜地打扮,最后在她故作娇憨的央求下,为了尽快让这位公主殿下到前厅去会客,才勉为其难地提起眉笔,在她闭目含笑的脸庞上象征性地描了描眉,又笨手笨脚地替她把步摇插好。
  没了!他真的就只做了这么一点事,可是看这两个猥琐的家伙诡异的眼神,怎么好像他刚跟公主发生过什么似的呢?
  太看不起人了,这才多点时间,他杨大官人会这么快就丢盔卸甲么?若是他全力施为,令月姑娘现在能不能走路都是问题,还能走得这般轻盈如猫?杨郎中因为无法解释,只好昂首挺胸,努力作出一副问心无愧的模样。
  杨帆忽然发现,女人天生就会做戏。
  方才在闺阁之内娇憨若痴、甜笑妩媚的令月姑娘此时摇身一变,又成了高高在上、贵不可言的天家公主。
  她步履轻盈而优美,身姿优雅而高贵,笑容恬淡而雍容,款款走进厅堂时,不要说裙袂没有掀动一点,就连她发髻上插着的那支明珠步摇都没有一点摇晃。
  她对胡元礼和孙宇轩的接见过程也是无可挑剔,无论态度还是言语,既和蔼可亲,让人如沐春风,又于彬彬有礼中始终保持着一位皇家公主应有的尊贵和优雅,真是一位出得厅堂的美妇人。
  杨帆忽然又发现,孙宇轩和胡元礼也很会做戏,方才他们望向自己的一眼是那般猥琐,可是此刻面对着公主殿下,他们的言谈举止却无可挑剔,俨然翩翩君子。女人天生就会做戏,做官做久了的人,何尝不是一样会做戏。
  太平公主和孙宇轩、胡元礼等人见了面,就不好让杨帆再单独和她在一起了。太平公主公事公干,关心了一下他们此番南行的差使办得如何,向他们道几声辛苦,又问了问他们将要住宿的地方可曾安排妥当,与他们大致定下返回洛阳的日期后,杨帆等人就得告辞了。
  太平公主知道现在不是痴缠郎君的时候,而且小蛮已经有了身孕,杨帆理应先去探望娘子,只好依依不舍地送他们离开。到了此时,太平公主的戏终于演不下去了,将杨帆等人送到阶下时,太平公主终于按捺不住,轻轻一拉走在最后的杨帆衣角,低语道:“郎君此去,何时再来看我?”
  胡元礼、孙宇轩和马桥只不过才走下台阶三步,这声音虽然细微,三人怎么可能听不见?只是,太平公主身后的宦官和侍婢们装作没听见,胡元礼三人也只好装作没听见。
  孙宇轩正要回身请公主止步,都转过半个身子来了,听到公主这句话,孙宇轩硬生生地止住了身形,皱着眉头努力打量面前那座精致的四角攒尖亭,似乎那亭尖上突然生出一朵花来。胡元礼则背对着公主,整衣、抻襟、捋袖,动作迟缓无比。只有马桥直挺挺地站在那儿,杵得跟旗杆儿似的,保持着军人本色。
  杨帆还是不太适应这种大庭广众之下的窃语私情,他不自然地咳嗽了一声,掩耳盗铃地朗声说道:“公主殿下请留步,臣等这就告退。等安顿下来,臣再来向公主殿下请安!”
  太平笑了,笑得甜美。
  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尽情绽放时会是怎样的一种风景?
  丽色照人,不可方物,令人一见心旌动摇,杨帆竟尔有种不敢直视的感觉,倒是便宜了马桥,错过今日,他哪有看见太平公主如此妩媚嫣然的小女人模样。本来,他只是身子站得笔直,现在连眼神都直了。
  一出公主府,马桥马上揽住杨帆的臂膀,在他耳边感慨道:“帆哥儿,咱们两个可真不愧是好兄弟!”
  “哦,此话怎讲?”
  马桥道:“就连偷情,都偷的惊天动地啊!”
  ……
  裴大娘的家在敦化坊,准确地说,这座府邸该叫公孙府。
  杨帆单骑南下的时候,由胡元礼、孙宇轩等人护送着公主来长安,他们把太平公主送到永康坊的居处之后,紧接着就护送小蛮去了敦化坊,所以这路他们是认得的。
  不过这一次他们当然没必要来打扰人家小夫妻相会,所以只是为杨帆指明了道路,一行人便去见长安令柳徇天了。他们三百多号人,人吃马喂的,当然得由这位长安令来安排。
  裴大娘的丈夫叫公孙不凡,只是粗通骑射,不懂技击之术。他的夫人裴大娘却是剑技了得,裴大娘乃北平龙华军使裴旻裴大将军的胞妹,家传的剑技,十分了得。公孙不凡只是长安城里中规中矩的一户官宦人家,名声不显,在外面反不及他的夫人和女儿出名。
  关中人好武,长安多侠少,裴大娘和公孙姑娘剑技出众的事又没有刻意掩饰,名声藉由这些人之口,自然传得长安城里无人不知。
  杨帆循着马桥等人告诉他的地址,快马加鞭直奔敦化坊。
  敦化坊里的道路十分宽敞,不只是那些十字大街宽敞平坦,便是一曲曲住宅房舍间的巷路也极为宽阔,比洛阳城里那种狭窄的小巷相比,简直也可以称之为大道了。
  道路都是夯土,一旦下起暴雨,道路泥泞不堪,便无法行走。都城还设在长安时,便常有因为下大雨而皇帝不上朝、衙门不办公的情形,这里前两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道路晒干以后,路上的车辙、蹄印还没有被踏平,看着这些痕迹,就可以想象出暴雨倾盆时,那些急于回家的行人是如何艰难跋涉的。
  道路两侧有极深的排水沟,排水沟上一排高大的槐树密集成荫,一二老者与槐下揖让、三五妇人于槐下聊天,极尽悠闲恬静。
  杨帆却是越走越急,他虽从马桥口中已经详细问过裴大娘家的住址,转悠在这坊里还是有些不甚确定,绕过两条街巷之后,他正想找个人来询问一番,就见前边一户人家大门前聚集着七八个少年,指手画脚地不知在说着什么。
  杨帆立即打马迎了过去。到了府门前,杨帆刚要开口询问,打眼一看,却不由得笑了出来。好巧不巧,这户人家正是公孙府,门楣上一幅匾额,“公孙府”三个烫金的大字赫然在目。
  杨帆欣然下马,就要走上石阶叩门。那七八个少年似乎正在争吵什么,杨帆一到,他们便住了口,纷纷向杨帆望来。这几个少年人人佩剑,身着箭袖武服,看着杨帆的眼神颇为不善。
第五百六十八章
剑客与刀客
  杨帆虽也瞧着这些人透着些古怪,可他急于去见小蛮,不想多管闲事,举步便向台阶上走去。那几个少年见他旁若无人,神色更加不悦,其中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身形一转,便拦到他的面前,上下打量他一番,冷冷问道:“你要进公孙府?”
  杨帆奇怪地看了看这个恍若长安侠少的人物,颔首答道:“不错!在下正是想到公孙府上拜望,足下是什么人,为何拦住我的去路?”
  杨帆一开口,那几个少年的敌意更浓了,拦住杨帆去路的少年将插在腰带上的铁剑往手边挪了挪,冷笑道:“居然还是个外乡人!想进公孙家的大门,哪有这么容易,足下不给我们亮上两手,怕是不好进去!”
  杨帆看看他,又看看那几个跃跃欲试的少年,蹙眉道:“请问几位是公孙家的什么人,这进门较技,是公孙家的规矩,还是你们的规矩?”
  那少年抬起下巴,洋洋得意地道:“我现在虽还不是公孙家的人,以后却难说是不是公孙家的人。总之,你想进这个门,就得先让我领教领教你的功夫,否则,你从哪儿来,还是回哪儿去吧!”
  说着,少年便自鞘中抽出了长剑。
  杨帆眉头皱得更紧,说道:“几位怕是误会了,在下登门不是挑衅来的,也不是想寻公孙姑娘比武较技,只是我的家眷正在公孙府上做客,在下此行,是为了见见自己的家人。”
  拦住他的那人哈哈大笑,道:“想进公孙家的人,种种藉口,什么法子不曾用过,你的家眷在公孙府上?若是你被公孙姑娘看中,那么你的家眷倒是真的可能在公孙府上,拔剑吧!”
  “什么?”
  杨帆隐隐听出其中关键,还待在问,少年已把剑一扬,大声道:“胜了我,你便进去,若不然,原路请回!”
  杨帆看看这少年,又看看那几个握住剑柄的少年,一回手,便自马鞍旁摘下了他的刀,他的刀有两口,一口薰期所赠的铎鞘,刀如残戟,削铁如泥。另一口便是普通的制式单刀,杨帆自然不会靠利器欺人,伸手摘下的就是一口普通的狭锋单刀。
  那少年见他握刀,不禁愕然:“你……竟然用的是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