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江山(精校)第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6/864

  尊号这东西,那是多多益善,武则天龙颜大悦,再度从善如流。武三思见此情景,忙与手下五犬商量了一下,再次上奏请求皇帝允许在嵩山建三阳宫,在万寿山建兴泰宫,以供女皇巡游时使用。武则天颔首答应,这两件工程也一并交给了武三思。
  杨帆与陈东在刑部司里争权夺利的战斗,只限于两人间的明争暗斗。三法司想争个高下,也不过是利用案件做做文章,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个层面的战斗就不同了,这厢一挥手,皇帝的尊号就变了,那边一顿足,一座宏伟建筑便平地而起,那是大神通。
  武承嗣给皇帝上了两个尊号,武三思则争取到了三个重大工程。上尊号容易一些,皇帝只要搞个仪式,给自己加个尊号就成了,可是那巨柱和宫殿却不然,那是旷日持久的大工程,靡费甚巨。
  武则天对于建筑一向喜欢高大华丽的感觉,她建“明堂”“天堂”“卢舍那大佛”,莫不体现了她的这种喜好。武三思要建巨柱和宫殿,当然要迎合武则天的这种喜好。
  按照他的设计,这根名曰“天枢”的铜柱,直径十尺,高一百零五尺,刻蟠龙麒麟于其上,再将歌颂女皇帝功德的文章镌刻其上,并刻上文武百官及四方国君的姓名。这样一根铜柱,消耗的铜铁量实在是太大了。
  武三思从四夷酋长和胡商巨贾那儿软硬兼施,弄来捐款高达亿万,可是这么多的钱也买不到足够的铜铁,而且铜铁的产量也供应不上,武三思无奈之下开始在民间强行搜刮,把农民的农具和器皿都无偿征用,害得许多百姓家里除了一口铁锅再也看不见任何铜铁器物。
  至于三阳宫和兴泰宫的兴建,也要征调大量的民夫民役,消耗自然不可计数,以致百姓愁叹,民怨沸腾。然而,民间这些事是传不到武则天耳朵里去的,没有谁敢冒着得罪武三思甚至得罪这位女皇的风险弹劾此事。
  眼见武三思干得热火朝天,武承嗣有些坐不住了。他的尊号献上去之后就没有他的事了,可是武三思做的事却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女皇天天看在眼里,会不会觉得武三思比他更有孝心?
  武承嗣思来想去,又想出一个办法,他决定把武则天当初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一件事尽力帮她促成,以此邀欢于武则天,这件事就是:把禅宗的慧能禅师或者神秀禅师邀来京城,长居于此。
  武则天虽然性格强直,霸道无双,却也并非心无敬畏。她信轮回、敬佛教。当初她登基时就曾力邀六祖慧能参加她的登基大典,慧能禅师没有来,他的师兄神秀禅师虽然来了,也在大典之后谢绝了武则天的挽留,回到了当阳玉泉寺。
  慧能之所以不来,神秀之所以离去,都是因为武则天以女子之身而成皇帝,这是旷古未有之事,其中蕴含着极大的风险。虽然武则天崇信佛教,这对自李唐以来一直被道教压了一头的佛教来说是极好的弘扬佛法的机会,可是他们担心佛教一旦成为女皇政争的武器,女皇失败的话会给佛教带来沉重打击,因此不愿涉入过深。
  武承嗣琢磨,如今天下已定,女皇的江山坐的稳稳的,想必这两位佛教大德会回心转意,只要能把他们之一请来洛阳居住,女皇日日礼佛,请教佛法,自然不会忘了这是他的功劳,于是马上筹措起来。
  境界啊,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两个做侄儿的,争先恐后地拍姑母马屁的手段,是刑部司里那位最擅长拍马屁的冯西辉拍马都赶不上的。
  为了把皇储争到手,武承嗣对女皇的精神生活无比关心,在“名望”和“信仰”上大做文章,武三思建“天枢”同样是为女皇歌功颂德,不过建三阳宫、兴泰宫却是为了让女皇能拥有安逸享受的晚年生活。
  为了不让他们把皇储争到手,太平公主也是煞费苦心。武则天那两个侄子一个献名望,一个献宅子,太平公主就只剩下一个手段可用了:献美人儿!
  ……
  积善坊是洛阳城里距皇宫最近的一个坊,与皇宫隔着洛水相望。这里不但紧靠着洛水,风景秀丽,而且紧邻着皇宫内苑,所以是洛阳的富豪和官员们最佳的居所选择之地。
  七夕那天,太平公主和杨帆在定鼎大街上所看到的那三个姿色殊丽尤胜女子的残忍美食家就住在积善坊。
  那三个少年按照年纪,分别叫张易之,张昌宗,张昌仪。在张家兄弟排行里,张易之行五,张昌宗行六,张昌仪行七,他们都是唐初宰相张行成的孙子,宰相后人,自然是世家子弟。
  如今张易之已年满二十,靠祖辈的功绩,荫补为尚乘奉御,这个官并没有实职,只是一个领俸禄的散官。张昌宗和张昌仪是他的堂兄弟,因为还不到二十岁,所以目前还没有官做。
  宰相张行成当年也是风云一时的大人物,不过传到他孙子辈儿却已有些没落了。这一代的张氏子孙并没有什么有实权的人物,张氏兄弟平时来往结交的虽然也有许多世家子弟,但是在高官如云的积善坊里,他们家远远谈不上显赫。
  太平公主在打听到他们的身份来历之后,心中颇有些为难。
  当日在看到这三兄弟,尤其是张昌宗殊丽尤胜蛾眉的美色之后,太平公主就动了心思。眼下太子之位行将不保,她那位太子哥哥却无计可施,剩下那么一点儿心眼,全用在保命上了。
  房州那位王兄李显更加无能,只要听说皇帝派使节进入房州,生怕是母亲派去杀他的人,担心临死还要受到虐待,马上寻死妥活地要上吊。李唐宗室最后的一点薪火即将灭亡,两个哥哥却指望不上,她一个女儿家,却只能把这件事挑起来。
  她虽对眼下局势忧心如焚,但是在她那位强势霸道的母亲面前,却也无计可施。直到看到张昌宗这个妖孽,她才想到一个主意:如果能把这张昌宗引为臂助,把他献给母皇,能否对母皇产生影响呢?
  她是女儿,却要为母亲选面首,心中难免不堪,可是武则天早就有了薛怀义和沈太医这两个面首,还差一个张昌宗么?太平公主如今循正常途径已无法让李唐最后的血脉有条活路,在江山社稷和香火传承面前,这点小节又算什么。
  可是在打听清楚这个人的身份之后,太平公主觉得自己的计划施行起来有些困难。张昌宗是名门之后,锦衣玉食,生活无忧,再加上容颜俏美,风华正茂,叫他去侍奉一位鸡皮鹤发的老妇人,他愿意么?
  当然,巴结女皇,能得到无上的权势和富贵,有些男人是不会在乎她的年纪的。比如那位诗名极盛的大才子宋之问,就曾主动向女皇示意愿意充为面首。可惜他虽风度翩翩,才华出众,却有个口臭的毛病,为女皇所恶。
  这张昌宗会为了得到权势,以少男之身侍奉女皇么?即便他贪图权势,愿意侍奉女皇,可是他愿意为已经没落了的李唐效力,与武氏为敌么?
  千金公主当初献薛怀义于武则天,薛怀义得势之后,却马上摆脱了千金公主,千金公主根本指使不动他,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啊。
  想到这里,太平公主没有贸然行事,她要先确保这个人能为她所用。经过一番调查,她发现与张氏大宅毗邻的几户人家中,有一户人家乃是会稽郡王武攸望,于是计上心来。
第四百三十八章
遇刺
  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两国边境上有一座不算高的界山。山这边有个小村姑,是吴国人,山那边有个小村姑,是楚国人。有一天,她们上山采桑叶,为了争夺一棵桑树争吵起来,吴国小妞在楚国小妞脸上挠了两道,楚国小妞给了吴国小妞一个嘴巴。
  两个小姑娘回到家,哭哭啼啼地把这事告诉了父兄,父兄听罢抄起棍棒就上了山,两家打了一架。村子里的人世代居此,非亲即故,哪能坐视呢,于是两个村子里的人就发生了械斗。械斗很快就变成了两座边城之间的战斗,于是,两国开战了……
  太平公主所用的法子大抵如此,她略施小计,便成功地挑起了张府和武府两家家人之间的争端,既而变成了张府主人与武府主人之间的争斗,如今的武家气焰何等嚣张,吃亏的自然是张家。
  武家得理不饶人,欺上门去,把张家的女主人臧氏骂了个狗血喷头,气得臧氏一连两天吃不下饭,说是丈夫死得早,儿子没出息,寻死妥活的要上吊。臧氏的儿子张昌宗是个大孝子,看在眼里,恨在心头,偏生无力为母亲出气。
  这时候,太平公主“偶然”听说了此事,而她恰恰是极敬重曾经辅佐过她祖父和父亲的张行成张宰相的,于是,由她出面调和,平息了此事。
  张昌宗感激涕零,与母亲臧氏携了礼物登门拜望,两下里言谈甚欢,就此走动频繁起来。臧氏有心让太平公主提携儿子,常常带儿子去公主府做客,有一天太平公主要进宫蹴鞠,听说张昌宗也懂蹴鞠,便邀他一同进宫。
  张昌宗作为一个世家子,从小到大都没遇到过什么困难,只有这一次与武家争斗,开始让他意识到只凭祖宗余荫已不足以保护家族,出于这种危机感他才主动巴结太平公主,对于她的邀请自然满口答应,于是,他就随太平公主入宫了。
  入宫之后,太平公主自然有办法让母皇见到他,之后就不是她的事了,武则天在朝臣面前从不愿意露出老态,在儿女面前也从不愿意表现得不像一位尊长,太平公主当然知道该怎么维护武则天人母的尊严。她只是想办法让母皇看到了张昌宗,然后就跟上官婉儿聊天去了。
  千金公主当初想引荐杨帆为太平公主面首,还要培训一下他在贵人面前该有的举止和礼仪,以免太平嫌弃。而张昌宗是不需要这些准备的,他本就出身名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很多时候,越是年老的男人越是喜欢天真无邪的少女,因为她们身上有着最让他动心的青春活力。对于梦想永葆青春的武则天来说,大概也是这样,这个唇红齿白、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在入眼的一刹那,就像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了她……
  尽管武则天年轻大了些,尽管她虽然谈不上是鸡皮鹤发,精心保养下的肌肤也起了皱纹、松弛不堪,可是她拥有这天下间其他所有女子都不具备的一种强大魅力:那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对于已经意识到权势是何等重要的张昌宗来说,女皇的权势和地位就是一服最强烈的春药,几乎是毫不犹豫的,他便投进了武则天的怀抱……
  ……
  当太平公主踏出她试图影响内宫的第一步时,在刑部刚刚站稳脚跟的杨帆正在“金钗醉”大摆酒宴。他今天包了整个“金钗醉”,宴请的人是薛怀义和武三思,他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建设自己的人脉,这两个人将是他的强大助力。
  “金钗醉”里欢歌笑舞,青春貌美的胡姬在舞台上随着异域风情的欢快舞曲,尽情地摆动着她们的手臂和腰肢,丰硕的臀部和修长的大腿扭摆出夸张的曲线,腰间一抹雪白的肌肤,扣人心弦。
  弘一、弘六等和尚大呼小叫着,一副馋涎欲滴的样子。有人藉着酒意溜到台下,趁那异域美人舞到台边时,便想伸手偷袭那滑腻如脂的美人肌肤,引得美人吃吃娇笑着又舞开去。只要他们不是太过分,薛怀义也懒得理会,只管与杨帆和武三思大口喝酒。
  武三思如今主持营造“天枢”和三阳宫、兴泰宫,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又有杨帆小意相陪,酒兴更浓。恰在此时,空中陡然响起一声清叱,一条人影倏然从房梁上跃下,一口剑寒光闪闪,笔直地刺向薛怀义的胸膛。
  薛怀义惊叫一声,身子一斜,“刺溜”一声便滑到了武三思的背后,刺客剑势一转,飒然一声,又向武三思颈间刺来,看样子这两个人都是这刺客行刺的目标。武三思养尊处优久矣,却不如舞枪弄棒卖跌打药的薛怀义身手灵活,整个人都呆在那里。
  那些正盯着台上胡姬的粉弯玉股流口水的和尚们扭头看见,尽皆大惊,眼看这一剑裹着凛凛的杀气,刹那间便撕裂虚空刺到武三思的面前,杨帆突地反手一掷,酒杯“刷”地一下迎出去,堪堪迎上那柄长剑的剑尖。
  酒水在空中扬起一道虹一般的弧线,细瓷的酒盅与那剑尖一碰,“啪”的一声被震成粉末,仿佛陡然间溅起的一片白雾。剑尖穿过白雾,继续刺向武三思,如同破雾而出的一道闪电。
  “砰!”
  杨帆适时又掀起了自己面前的那张矮几,矮几虽然不大,也有三尺见方,上面的杯盘酒水洒落一地,几案却向那柄利剑呼啸着迎去,隐作风雷之声,可见这一掷的力道。
  “嚓!”
  剑尖透几案而出三寸,那柄利剑先受酒盅一击,再受几案一迎,终于失去了锐不可摧的气势,刺客的攻势只是稍一受挫,杨帆便虎啸而起,抓起薛怀义面前那张矮几的桌腿,将那矮几当成武器,同时大喝道:“抓刺客!”
  刺客身形一定,被杨帆拦在身前,这时众人才看清他的模样,这刺客穿着一身青灰色的劲服,虽然用面巾蒙住口鼻,头上也有青帕包头,但是看她身段玲珑窈窕,却分明就是一个女人了!
  女刺客甩脱穿在剑上的矮几,一震手腕,抖出三朵炫目的剑花,只听铿锵之声不绝于耳,刹那之间也不知道她刺出了多少剑,杨帆双手握着那矮几的两条腿,或翻或横、或举或沉,仿佛持着一面大盾,将她片刻间刺出的无数剑尽皆挡住。
  这时,薛怀义手下那些泼皮徒弟和武三思的侍卫随从们才反应过来,纷纷惊叫着抄起一切可做武器的东西围上来,那女刺客见势不妙,立即抽身逃走,她的身法极快,武功也高明,那些护卫与和尚虽然人多势众,仓促之间却未能形成合围,被她顺利逸去。
  杨帆追赶不及,又恐另有刺客,只是退到武三思身前,一边小心戒备,一边回首道:“王爷可无恙?”
  方才那一切,说来繁复,其实只是刹那间事,武三思从险被刺杀到刺客离开,竟来不及做任何反应,直到此时,他才惊跳起来,想到方才那一剑之威,一颗心怦怦乱跳,额头的冷汗也止不住地淌下来。
  薛怀义一见刺客走了,便从武三思背后抢出来,关切道:“王爷怎么样,没有伤到你吧?”
  不等武三思回答,他便一扭身,挺起胸膛,大声道:“大胆狂徒,无法无天!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刺杀洒家和梁王!若非洒家身手敏捷,武艺高强,可不就中了她的毒手!”
  方才薛和尚把武三思当肉盾,武三思心中自是气愤难平。若是平时,他是不敢给薛怀义脸色看的,不过这时刚从鬼门关上走了一遭回来,心神激荡尚未平复,却是顾不了那么多了,他恨恨地推开薛怀义,感激地看了杨帆一眼,怒道:“这人好大胆,竟敢行刺本王!”
  薛怀义一惊一乍地道:“洒家与世无争,当是受了王爷的牵累。王爷啊,你可是在外面得罪过什么人?嗯,听刺客口音,再观其身形,应该是一个女子,还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王爷莫不是在外面惹下了什么风流孽债?”
  武三思大怒,心道:“我堂堂王爷,什么样的女人得不到,还需要做那些无品下流的事么?”他哼了一声,没理这个浑人,杨帆缓缓地道:“方才下官与那刺客交手时,嗅到一股淡淡的香气。”
  薛怀义道:“她是女子,身上当然有香气。”
  杨帆道:“不!那是檀香!”
  武三思眼神一动,知道他话里有话,连忙问道:“杨郎中言下之意是……”
  杨帆道:“这人既然乔装蒙面,必然是不想被人认出她的身份相貌。而那一身劲装,平时也不会穿在身上。所以,此人身上有淡淡檀香,必是因为她常在充满檀香味道的地方,才会在她换穿劲衣的情况下依旧散发出来。”
  武三思目芒一厉,说道:“你是说,这女子是个出家人?”
  杨帆道:“或者是个在寺庙道观里修行的居士。”
  薛怀义把胸膛一挺,粗声大气地道:“洒家早就说过,这天底下的道士都不是好人!”
  武三思道:“那人蒙了头面,根本看不见她有没有头发,也未必就不是尼姑!”
  薛怀义道:“不管她是尼是道,一定要抓住她!”
  武三思没理他,只是瞪了一眼那些没用的侍卫,喝道:“可派人去知会洛阳府了么?”
  薛怀义一指杨帆道:“洒家这徒儿不就是专门抓贼的官儿么,徒儿,你一定要帮师傅揪出这个刺客来!”
  杨帆连忙躬身道:“此事虽是洛阳府职责,但……既然涉及师傅和王爷,杨帆义不容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6/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