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江山(精校)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864

  杨帆看不出这些东西,但他相信太平公主的眼光。
  杨帆摇摇头道:“管他是娈童还是天生女相,与我们全不相干,走吧,再去前边走走!”
  此时,那一鸭一鹅已把双足烫得酥烂,整个儿躺在铁板上,气犹未绝,被那铁板烫得浑身抽搐,阵阵肉香已然飘出,可那鸭鹅时不时地还要发出一声惨叫,太平也不忍看下去,杨帆一说,正合其意。
  两人正要离开,忽然就见两个青衣小帽的仆人牵了一头幼年的驴子到了台下,扬起脸来冲台上说了几句什么,因为这街上嘈杂,杨帆也未刻意去听,所以连他也未听清说了什么,只听台上那个貌相最似女子的美男吩咐道:“杀了吧,趁热烹熟,才好下酒!”
  随即就见两家仆将那小驴牵到这一侧来,马上就有几条大汉扑上去,将那驴子四足处钉下四根木楔,又取绳子将驴子四肢牢牢缚住。杨帆和太平公主本待要走了,见此情景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忍不住又停下来。
  就见那几个仆人手脚极麻利地就把那驴子绑好,显见已不是头一回干这种事了。然后就见一条大汉赤了上身,手执牛耳尖刀一柄,到了那驴子身边,手起刀落,“噗”的一声,血光迸现,就在那驴子腹下开了一道口子。
  围观的百姓“轰”然一声,骇得纷纷后退,太平公主也禁不住尖叫一声,以手掩口,吓得有些呆了。杨帆看了她一眼,忍不住去牵起她小手,拉着她退后几步。那绵软的小手握在掌中,只觉清凉如玉。
  太平公主还真没亲眼见过宰杀牲畜,被这一幕吓了一跳,小心肝扑通嗵乱跳,手掌一被杨帆握住,知他有呵护之意,心中不由一甜,悄悄瞟了他一眼,却见郎君正紧盯着前方那头驴,心下稍稍有些不甘,不禁在他掌心用指甲轻轻刺了一下。
  只见那使刀的仆人一刀下去,随即就把一只赤膊的大手顺着那汩汩流血的伤口掏进了驴腹,看他矮身似乎摸索着什么,忽然一声大喝,旁观众人又是一声惊叫,一截驴肠已被他从驴腹中硬生生扯了出来。
  “呕……”
  太平公主再也忍不住了,一阵阵地直犯恶心,她赶紧扭转了身,把自己藏在杨帆肩后,急急道:“快走快走,不要再看这种东西!”
  杨帆答应一声,便与她往外走,太平公主头也不敢回,只把手牢牢牵住了他的衣角,看着好不可怜。杨帆却是好奇之极,不知道那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所以退得甚缓,依旧盯着里边看。
  只见那使刀的家仆就在那驴子酸楚凄惨之极的号叫声中挥刀切下一段驴肠,丢进旁边一个大盆,马上就有人开始清理清洗。
  人群中有人兴致勃勃地道:“嘿!瞧见了吧?听说人家这种吃法,就是图个新鲜。等这驴肠儿清洗干净,下锅烹熟了,那驴子还惨叫未死呢。品尝起来,那驴肠儿特别的鲜美。”
  杨帆轻轻摇了摇头,心道:“把驴子杀了,再以驴肠烹饪,与这般活生生取驴肠烹调,味道上能有什么区别?这些人的想法真是怪异,说到底,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二人走出好远,太平公主才发现自己还像个小女孩儿似的牵着他的衣角,不禁害羞地放了手。随即想起他方才握着自己手掌的感觉,依稀便似那年上元,牵着他的手在长街上奔跑,心中一甜,受了惊吓的心才稍稍稳定下来。
  杨帆可没她这顷刻间心思百转的想法,只是摇头吁叹道:“只要过节,这定鼎大街上总是有些热闹可看。”
  太平啐道:“那算什么热闹,先是生得不似男人的男人,这也就罢了,偏好这般残忍的烹饪,更加恶心。”
  杨帆笑了笑,未予评价。
  就在这时,远处有一群女孩儿叽叽喳喳地过来,七嘴八舌,十分兴奋。
  “你捡到了么?”
  “嘻嘻,那是自然,我捡到了两支呢,一支七孔针,一支金钿针。”
  “哎呀,你运气真好,我在地上寻摸了半天,一枚都没捡到,真是晦气。”
  “嘿嘿,叫你打着灯笼出来,你非说我们都提了灯,不必再打灯笼,懒么,我提着灯笼往地上照,看见那银光闪闪的,自然就能捡到了。”
  “唉!”那个女孩儿更加的垂头丧气:“这针是圣人撒下来的呢,沾过圣人的手的,我若早知道,怎也要打一只最亮的灯笼出来。”
  太平听了微微一笑,眼中露出怅然的神色。
  原来,这七夕节宫里面也要过的。每逢七夕,织染署便要祭杼。中尚署则向嫔妃宫娥发发七孔针、金钿针等乞巧之物。皇帝和皇后还会在端门上再搭锦绣高台,在上面陈列瓜果酒馔,求恩于牵牛织女。
  有时还要向城下抛撒七孔针、金钿针,然后允许百姓接近,在地上捡拾,从高楼上看去,地上无数的人打着灯笼走来走去,倒也是一幕好玩的情景。太平公主小时候陪着父皇母后七夕赏玩,就曾在高台上抛撒过七孔针、金钿针以为游戏,如今想来,恍若一梦。
  那未曾捡到乞巧针的女孩儿见那捡了两枚缝衣针的女子得意洋洋,便打击她道:“也未必都是圣人抛下来的呢,说不定还有太子、还有嫔妃、还有宫人。”
  捡了针的女子哼道:“这你就不懂了吧?宫人哪有资格向万民抛撒乞巧针,嫔妃或太子自然是可以的,可是当今太子已经快被废了,整天幽禁在东宫,不得踏出半步,还能与圣人一起过七夕么?”
  太平听到这儿,眼神顿时一黯,太子将废的消息,就连这民间小儿女都知道了……
  那女孩儿又道:“太子都没资格来,你说哪儿来的后宫嫔妃?”
  太平公主双腿像灌了铅,走得顿时迟缓起来。
  杨帆走出几步,忽然发现太平没有跟上来,扭头一瞧,见她心事重重的样子,想到方才那民间女孩所言,知道太平所忧,他想回身安慰几句,话到了嘴边,想了想又咽了回去。
  武氏后裔,没有配为储君者,一直以来,杨帆的打算也是要扶保李唐复位,这一点上,他与太平公主可谓志同道合。但是眼下形势,太子的确岌岌可危,未来的事态变化难以预料,杨帆欲待宽慰,却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太平公主越走越慢,以她的眼光,如何不知太子危矣,只是今日难得把心事放下,却又被那民间女子一句话给勾了起来:如今母亲作皇帝,李唐未必没有复兴的希望,可是储君之位一旦落入武氏手中,那就大势去矣!
  可是母亲一旦有所决定,谁还能影响她呢?母亲最相信的从来也不是她的亲人,越是亲人,越是叫她忌惮三分……,太平公主愁肠百结,不知怎的,方才所见高台之上那个形容姿色比女儿家还要美丽三分的少年形象忽然在心中一闪而过。
  太平公主眸光一动,倏然站住脚步,招手唤过一名女相扑手,附耳道:“你去,打听一下方才以活驴抽肠的那三位少年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第四百一十四章
好色赋
  街头百戏,热闹非凡。
  可是热闹总要与有趣的人儿一起,才能觉出其中的趣味,杨帆现在和太平公主漫步街头,却不知该如何浪漫起来。
  满城灯火,长街光明如昼,那感觉于杨帆而言,却远远没有昨夜那如梦如幻,似饮甘醇的感觉。
  太平公主此刻的心情比杨帆还要低落一些,那几名少女无意中的话,使她心中的欢喜一扫而空。想起兄长、想起李家、想起自己未卜的命运,她便郁郁难解。
  “我们去天津桥头吧……”
  “这儿好生吵闹……”
  两人几乎不约而同,话虽不太一样,意思却是一般无二。
  于是,他们转身,向天津桥头走去。
  远远地已经可以看见天津桥了,桥头的灯火把那婉约的长桥烘托得如同天边一弯弦月。
  就在这时,一个妇人与一个半大小子急急奔来,与杨帆和太平走了个对面,因为脚下急促,险些撞在一起。
  这长街上本就人来人往,太平公主既然想享受民间烟火气,那八个健硕妇人就不能把但凡能挨着公主身子的人都提前轰开。
  这里是天子脚下,寻常情况也不会冒出个人来二话不说便上前伤人,是以虽见那妇人脚下甚急,但她本身是个女子,身边领着的也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所以那八个健妇便未露面驱赶。
  这时见他们险些撞了公主,才有两个健妇想要上前护卫,杨帆见那妇人急着躲避太平,差点儿一跤跌倒,连忙搭手扶了她一把,见她衣着发式是个已婚的妇人,便缓声道:“大娘小心着些。”
  “多谢郎君!”
  那妇人向他道了声谢,挽起那半大小子刚要走避,后面便急急追出三个人来,中间一人拿扇子指着她,嚷道:“娘子休走!”
  他三步两步赶上来,伸手把那妇人一拦,哈哈笑道:“这位娘子,我潘某人又不是吃人的大虫,嘿嘿,只是想请你吃杯水酒罢了,何必急着走呢?”
  那妇人又气又急,说道:“奴家一个妇道人家,与足下素不相识,与你吃的什么酒?好不知礼数,快快闪开!”
  那姓潘的挤眉弄眼地笑道:“原先不认得没关系,一顿酒吃下来,不就认得了么?”
  杨帆与太平公主对视了一眼,却未料到眼看将到桥头,居然遇到了调戏民女这种恶俗的情节。然而,越是恶俗越是常见,软红十丈,大千世界,阳春白雪绝不是生活的主题。所以孔老夫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也亏得此处在桥头侧面,灯光不够明显,太平公主一身男装站在杨帆身畔,那人匆匆扫了一眼,没有看清她的丽色,要不然怕是这场是非就要被太平公主招惹上了。
  一见是这般情形,杨帆和太平公主不禁认真地看了那妇人一眼,这妇人身段袅娜修长,肤色白皙,臀腴腰细,颈项修长,瞧着水灵剔透。看她年纪,该有二十五六岁,样子端庄贤惠,透着一种别样的美丽。
  不管是她春水般明丽的眼神还是玉一般润泽白皙的肤色,整个人都由内到外散发着一种纯净的气息,因此那种端庄气质的美丽也就格外的动人。在她旁边站着一个少年,大约十三四岁,长得虎头虎脑十分敦实,大概是她的弟弟。
  再看那以扇拦人的潘姓青年,却也有二十四五岁年纪,模样并不难看,眉眼透着些清秀,只是那眼神和表情,似笑非笑的总是带着几分猥琐的味道。
  “天子脚下,朗朗乾坤,足下还请自重!”美妇人蹙着眉头说罢,拉起那少年就想走,那潘姓青年嘿嘿一笑,把手一摆,后面跟上来的两个人便一左一右把她夹住了。
  见此情景,杨帆和太平公主便不忙着走了,杨帆平日在坊间也见过豪门公子或者泼皮无赖看见貌美的女子会上前不三不四调戏一番的场面,太平公主却是从来没有机会见到这样的情景,是以站住脚步,只在一旁看着。
  双方三言两语的,杨帆和太平公主站在一旁,便把事情听明白了一个大概。
  原来这妇人不是那少年的姐姐,却是他的母亲。那少年已经十三四岁,如此看来,这美妇人应该比她年轻的面相还要大着几岁。他们母子也是趁七夕出来游玩的,不承想却遇到了姓潘的这个斯文败类。
  这姓潘的叫潘君艺,今天也是带着两个家仆出来赏玩的。一开始他专挑人多的地方去,在人群里挤挤擦擦,蹭一蹭这个妇人的丰臀,挨一挨那位姑娘的玉乳,揩油揩得心花怒放。他玩得正高兴,便遇到了这位带着儿子逛街的美妇人。
  要说起来,这潘君艺倒也是个有品味的,大概是平时妖冶艳媚的女人见得多了,见这妇人一副端庄贤惠的样子,就像一个大鱼大肉吃到吐的食客,突然见到一盘水灵灵的小菘菜,顿时馋涎欲流。
  其实他也小心得很了,特意跟着这位小娘子转悠了半天,见她只领着一个儿子,身边连个使女丫环都没有,便晓得是个小门小户的人家,胆子大起来,这才动了歪脑筋。这一路追,一路撩拨,潘君艺起了性儿,还真有些放不下了。
  太平公主起先还有些好奇,待她听清了事情经过,顿时露出厌鄙神色,对杨帆轻嗔道:“你还在这儿看着做什么,还不上前打发了这厌物滚蛋!”
  杨帆瞟了她一眼,心道:“你堂堂公主殿下,身边又有八大金刚护驾,只消吩咐一声,还不立马叫他消失?何必非要支派我呢?”
  孰不知在太平公主心中,此时却断无一点指使杨帆的想法,倒是女子一般遇到了事情,下意识地便向自己男人寻求支持的心态,至于她自己就有能力制止这般行为,却是忽略了的。
  杨帆本也有心制止的,听了太平公主的话,便上前一步,喝道:“住手!”
  那潘君艺把那妇人挤对到墙角,她那愤怒叫骂的儿子也被一个家丁扭住摁在一边,正想伸手去勾那妇人圆润可爱的下巴,陡听杨帆一声大喝,扭过头来乜了他一眼,便把脸色一沉,冷冷地道:“阁下,这条道儿宽敞得很,走你的路吧,不要多管闲事。”
  杨帆微笑道:“对我而言,这可不是闲事!既然看见了,我若不管,可是有亏职守的!”
  说着上前一步,把手往潘君艺肩上一搭,微微一用力,潘君艺疼得“嗳嗳”直叫,赶紧松了手。杨帆依旧捏着他的肩膀不动,对那妇人道:“大娘带了儿子离开吧。”
  那妇人又惊又怕,连忙向杨帆裣衽道谢,又惶然看了儿子一眼,他的儿子此刻正被潘君艺的一个家丁扭着呢。
  太平公主把扇子摇了摇,一个作男子打扮的女相扑手便闪过去,伸手一拍那家丁肩膀,那家丁扭头一看,一只钵大的拳头便迎面飞来,“砰”的一声,他的脸上就像开了个染坊,五颜六色地披挂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8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