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道事(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684

  师父点了点头,然后欣慰地说道:“在我的人选里面,有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小师弟杨知修,一个是你。你杨师叔这人,有手段有才学,做人做事皆是一时之选,不过眼光太浅,格局不大,至于你,初生牛犊,无论是品行还是修为,都是值得我所信任的,而且本身便是宗教局的出身,方便,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于年轻,不知道你能不能在这险恶诡异的官场之中,生存下来!”
  听到师父对我的评价,我好是一番激动,表态道:“师父,弟子八岁便已经出来闯荡江湖了,经历过的事情也多,倒也不是温室里面长的花骨朵儿,外面风雨多大,我晓得,也不怕,茅山教我养我多年,现如今要让我为宗门出力,自然是义不容辞。”
  师父点了点头,然后对我说道:“此事不急,容后再作商量,你要出山,独当一面,也还是需要一些考验的。”
  师父不在与我闲谈,与我约好归程,然后离开了医院。
  徐淡定在医院里待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用中药养着,总算是将余毒给清除完毕了,又等了我师父两天,方才一起结伴返回茅山。
  至于李腾飞,自有老君阁的那名师兄带着,倒也不用我们去操心。
  火车上,辞别了前来送行的全国道教协会的工作人员,我问师父,说前些天谈起的那个天下十大,评选出来了没有?我师父笑,说上面当真是出了一个馊主意,原本想要凝聚人心,却不曾想到跑出这么一个果子来,好多人都撕破脸皮地去抢,你是没在,我自个儿倒是笑得肚子痛。
  我师父这人平日里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看着就像是得道的仙人,而私底下却有点儿像个孩子,十分平易近人,说话也没有防备,我听师父讲起了好几个段子,果然是笑得哈哈直乐。
  世间之人,终究还是有好多看不透名利二字,一旦事关自己,就忍不住撸起袖子上去争抢。
  徐淡定在旁边询问,说那掌教师伯你能够在这天下十大里面排得上座次么?
  我师父苦着脸,叹气道:“所谓名利,当真是害死人,搞得像是一场闹剧般,我都懒得理会,不过那些人也晓得,倘若自己随随便便弄出一些人选来,那是一点儿公信力都没有的,所以就想拉上我们这些老家伙来作陪……”
  官僚主义的事情,说多了也憋气,我们不再谈,难得跟师父一起出外,我颇多兴奋,请教了他很多修行上面的问题,师父事无巨细,都给我仔细解答,很多时候,往往一两句话,便让我茅塞顿开,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一路谈,我师父不由得感慨良多,谈及了往事,说当年他的师父,也即是我师祖虚清真人,便是这般带着他游历天下,见过世间百态,他方才会有今天这般成就,如今回望起来,当真也是怀念。
  我苦笑,说师父,要不然你也带着我周游天下一番,说不定我日后也能有你的一半成就呢。
  师父叹气,说道:“我当年游历天下,国家遍地烽烟四起,生灵涂炭,一片混乱,而我们则是入世救人,降魔除妖,解除怨气,现如今政权稳固,此类事情皆有国家处理,也轮不到我们这些草台班子来做事,怎么待你做的?一个人的成长,最终还是靠着自己的历练,指望别人,你永远都不能堂堂屹立。”
  我敛容,长鞠到地。
  火车到了金陵,徐淡定提出去接小颜师妹一起回家,我许久未见她,也颇为想念,自然附和,而我师父却也说道:“我跟她父亲倒也算是老相识了,如今路过,不妨也去走一走。”
  三人成行,一路直走,我是识途老马,便从金陵一路来到了句容天王镇,到了萧家,那萧老爷子似乎有感应一般,在门口迎接,我师父与老爷子在门口寒暄一番,然后引入客厅之中饮茶。
  路过院子的时候,我瞧见了小颜师妹,她正在跟一个小孩儿玩耍,瞧见我们进来了,特别是瞧见了我师父,慌忙上前过来见礼。
  跟她一起的那个少年虎头虎脑,一双眼睛黝黑明亮,像足了刚刚出生的婴孩,脖子上面挂着一块血玉,莹莹之间有光华溢出,他瞧见了我们,也不怯场,走上来与我们见礼,不卑不亢,实在是个不错的孩子。
  我师父对这个毫无畏惧的少年很有兴趣,回望萧父,而那老爷子则笑着介绍道:“这是我家老二的儿子,今年五岁了。”
  他说完,看向自己心爱的大孙子,那小孩儿则拱手朝着我师父喊道:“小子萧克明,见过真人!”
第六十六章
明空目和关门弟子
  这小孩儿奶声奶气,一本正经地说这话,让人颇有些惊喜,我师父瞧见他那一双黝黑明净的眼睛,里面仿佛有星空闪烁,不由看得痴了,回头问萧家老爷子道:“这孩儿的眼睛很有意思,你有没有查验过,是不是传说中的明空目?”
  听我师父这般郑重其事的说起,我也有些惊讶,要知道这明空目便如同那二郎眼、天眼、法眼或者佛家的天眼通一般,都是极为厉害的一种天赋神通,拥有这一种特质的人,在符箓之道上面最是擅长,他能够很好地掌控住自己的意志、身体以及与上苍的沟通,整个人达到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而且还十分聪慧,举一反三,最是了得。
  天眼经常听说人开启,轻清者为阳,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为阴,下凝而为地,天地之间自有奇葩而出,但是这明空目,百年以来,能够开启的只有一人,而那个人的名字,则叫做李道子。
  李道子成名多年,很早便有符王之名,百年来没有一人能够在符箓之道上面超过他,享誉世间,而如今竟然又有一个身怀明空目的孩子,现世了么?
  那萧家老爷子极为得意,抚须笑道:“然也,我家二子,自小便没有什么修行天赋,不过生的这个儿子,倒是满堂芬芳,五彩祥云于天上垂落而来,上天如此厚爱,我唯恐遭了嫉妒,特意用那影子石、蜜蜡石、玫瑰金、法体盐、赤鱬鳞制作成石碑护身符,配合血玉、结印册,做成三元风水阵,用了三年时间,方才将其锋芒给缓缓消解了去。”
  我师父点头赞叹道:“令祖当年也是茅山长老,你句容萧家世代传承,倒也不差,不过这孩儿当真是宝玉良才,不知道你对他未来的规划打算,是个什么想法呢?”
  萧老爷子微笑着说道:“我萧家乃茅山一脉,后生晚辈,自然还是想送入茅山门墙之下修行。我育有四子二女,除了老二和大姐之外,都是不错的材料,只可惜现如今也就只有小囡得入了茅山门墙,正想着将这小子拉扯再大了一点儿,托关系送上茅山,让你们栽培呢,没想到您今天却是找上了门来,我也就厚着这老脸,求您收留了。”
  我这老“岳父”说得谦逊,不过脸上的神色多少还是有些得意,要晓得依他大孙子这般的资质,即便入不了茅山,随便送到任何一个名门大派之下,也是一个抢手货,现在说这话儿,倒是为了照顾大家面子而已。
  我师父听到萧老爷子这般说起,波澜不惊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几分笑意,又问了一句:“这孩子,可曾读书?”
  萧家老爷子回答道:“年纪太小,不敢奠基,只是送到了我们这儿的小学插班读书,他自小就聪慧,别人比他大一两岁,但是考试的时候,却远远没有他厉害,从来就没有拿过第二名。”
  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这小萝卜头儿,看着应该也就五六岁的年纪,没想到竟然已经上了小学,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正常的教育,但是也晓得一般小孩儿上学的年纪,大概是七岁,如此说来,这萧家倒是挺有能量的,竟然能够让这小屁孩提前上学。
  当然这个并不是我师父关心的重点,他蹲下身来,看着这个模样可爱的小萝卜头,微微笑着说道:“小弟弟,你可想学道?”
  这小孩儿一脸惊喜地说道:“当然了,当然了。”
  我师父又问:“你为何想要学道?”
  小孩儿很认真地想了好一会儿,这才奶声奶气地说道:“我要全国各地走一走,领略那大好河山,看到坏人,我就揍他,看到好人,我就跟他学做人的道理,我有好多想法,好羡慕你们这些高来高去的人;另外,我好想我小姑姑,我也想上茅山,跟我小姑姑在一块儿……”
  小屁孩子唠叨不停,我师父却是有了主张,站起身来,对着萧家老爷子说道:“萧兄弟,你先前说想让你孙子入了茅山门墙,我觉得这是最好,正巧贫道缺这么一个关门弟子,你若觉得合适,便让这萧克明,做我徒弟便是了。”
  我师父何人?那可是茅山的掌教真人,闻名天下的真修,能够被他列入门墙之中,那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这萧家人听了,自然是兴奋莫名,萧老爷子也是催促自家孙子赶紧跪在地上,叩首拜师。
  那小孩儿也是个机灵鬼儿,得知这机会不易,立刻跪倒在地,连着九叩首,将这名分认了下来。
  当那小孩儿脆生生地喊着“师父”的时候,我师父笑容满面,将他给拉了起来,摩挲着他小小的脑袋,说道:“我来得匆忙,倒也没有什么礼物,不过你我有缘,此乃我往日从那神秘的天山神池宫中所得的洗髓伐骨金丹一枚,可以祛除杂质,还原本我,对你这种没有入过门的孩童最是有效,你且收着。”
  我瞧见师父伸出右手,上面有一粒金色丹丸滴溜溜的转动,香气四溢,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
  这是我第一次瞧见这般的丹丸,师父这些年为了茅山的崛起,倒也受过许多徒弟,不过却没有瞧见哪个,有这个叫做萧克明的小孩儿这般的待遇,可以瞧得出师父当真是喜欢这孩子。
  我仔细地算了一下日期,突然想了起来,五年前的时候,李师叔祖闭关之前,曾经说过一句话,大约就是五年后会有一个小孩儿入山,而那个时候,正是他出关之时。
  莫非,就是应在了他的身上?
  如此想想,我骇然发现当真便是了,要知道,举世之间,能够身怀明空目之人,一个便是李道子,一个便是这孩儿,想必李师叔祖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收徒,就是在等着这么一个机缘吧?
  只不过,我师父又是出于哪般考量,才会将他収为徒弟,而不是留给我师叔祖呢?
  难道是不想再认这么一个师弟?
  我满心思胡乱的想着,不过这道门之中,不同的门派有不同的规矩,而我茅山对于这辈分之事,倒也不是很在意,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者为尊,当年真武张三丰,前后师法十余人,方才有了这般的成就,自然不会守这陈规旧律。
  不过我想着也有些好笑,如此一来,这萧克明可跟他姑姑是一辈了。
  这开堂收徒授业,需要上禀祖师,下传世人,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特别是我师父说了“关门”二字,便显得更加珍贵了,这也就是说,我师父从此之后,便不再开堂收徒,而是专心地授业传道了。
  萧克明这九个头磕下来,便算是我师父的记名弟子了,待到回了山门,才是正式的传道授业,当下萧家也是杀猪宰羊,摆开了流水席,邀了村里人前来庆祝。
  茅山道士虽然不忌荤腥,但是也不过是浅尝则止而已,所以我们几个自然是另备一桌素席,在房间里面用餐,我这人贪肉,不过在师父面前,却也不敢造次,老老实实地夹着青菜豆腐,还要装作津津有味的样子。
  办过了酒席之后,次日清晨我们便出发了,这回一行总共五人,带上了小颜师妹,还有这个叫做萧克明的小师弟。
  我为了讨好小颜师妹,一路上对这个小师弟十分照顾,那小孩儿刚刚离家,虽然之前表现得十分镇定,小大人一般,不过到底还是有些发怯,故而对我这般主动示好的大师兄,迅速就产生了依赖心理,或许是因为性别的缘故,他特别黏我,就像我的小跟班儿一样,亦步亦趋。
  我还没有发现自己对小孩儿有这般的亲和力,瞧见小颜师妹无可奈何的笑容,我颇为得意,想着我若是跟这小子混得很熟了,以后跟小颜师妹,又有许多接近的借口了。
  接触久了,我边感觉这小子有着普通小孩儿所没有的机灵,路上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他当初回答我师父的话儿,不由得好奇地问道:“你到底是为了什么,想要学道?”
  这小子嘻嘻笑着回答:“哈哈,我大伯伯告诉我,要是有一身本事了,以后就会有很多漂亮的小姐姐陪我玩儿了!”
  好吧,听到这个说法,我对现在这个年代出生的小孩儿,已经彻底无语了。
  返回了茅山,我师父立刻昭告各峰,办了这个关门弟子的收徒仪式,这孩子因为年纪太小了,所以便一直扔在竹林小苑那儿养着,也算是给我师父的孙女陶陶做一个伴儿,而没有过几天,符王李道子也出了关,传言而来,让那个身具空明目的小孩儿,每个月去茅山后院,待上十天,算是教他符箓之道。
  师父在收了最后一个徒弟之后,便再也没有下山收徒了,而是坐镇山中,开帐授业,山中无岁月,如此又过了两年,在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师父找到了我,告诉我一件事情,那就是茅山准备放出一批子弟出山入仕,而只有通过考验的,方才能够出山。
第五卷
青铜年代
第一章
桃花林下
  我上茅山,已经有了六年多的时间,也由当初的那个青葱少年,变成了茅山大师兄,一个有着许多见识和历练的青年人,自从那次在京都的谈话过后,我回来便一直用最严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光荏苒,匆匆而逝,我脸上的风霜已经掩映住了毛头小子的稚嫩,至少从面相上面来看,已经变得十分成熟了。
  当选拔人员下山的消息传到我的耳中,我便晓得了等待已久的事情终于就要来临了,于是便立刻报名参与。
  与我一同的还有符钧,他本来是想着一直待在山上修行,继而成为长老,接着开堂,传道授业,一直如此下去,便如同茅山之上许许多多的前辈一般,然而瞧见我准备离开之后,苦思冥想好半天儿,便决定与我一同前往山下。
  符钧告诉我,说茅山之上,他只在乎两个人,一个是师父,一个是我。
  这是一个不擅于言辞的人,所能够表达出来的最让人感动的话语,它一下子就让我回到了当初茅山开启山门之时,那一个倔强的少年,说出“要么拜师求道,要么死”那般决然的话语。
  多年时光荏苒,当初那个看着似乎没有什么修道资质的少年,已然凭借着自己那变态的努力和难以计数的汗水,成为了三代弟子之中的翘楚。
  没有人能够将茅山入门剑法练得如他那般的纯熟扎实。
  没有人能够将茅山经典道藏记得如他那般的倒背如流。
  没有人能够比符均花在修行打坐的时间多上几分,在符均的字典里面,从来没有“虚度光阴”一说,他从来都是在打熬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意志坚定如钢铁的男儿,一个没有闭关的苦修士。
  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记得师父收他为徒的那一句话,并且当做自己最大的人生格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6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