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224

  第155章
喜纳兵圣
  
  孙武微施一礼,毫不客气地道:“请恕长卿直言,足下练兵,颇多新奇之处,不过以长卿看来,却全无章法。而且这半日看下来,足下练兵过于重术,却轻于法,孰不知法为术之根本,无法不成军,纵然这些士卒练得再如何凶悍,临战仍是一盘散沙,全凭一股意气,一遇锉败,立时溃散。”
  庆忌大笑:“长卿兄说话总是这么直接。那么长卿以为当如何治军呢?”
  “长卿以为,治军首重法,次重术,主要应加强四个方面。一是治军之宗旨,以治为胜、教戒为先。凡兵,必先定制,方能号令明,法制审;二是以法治军,纪律森严,赏罚分明。没有森严的军纪,任是人多势众,必败无疑。不能赏罚分明,士卒焉肯用命?这些,都是要让每一名士卒心中有数的。
  这第三,就是将帅之培养选拔,兵之强弱,系于将帅。运筹帷幄,调度遣军,胜负成败,将帅之选至关重要;第四,才是军卒训练。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练兵也要得其法,一是训练从严,二是练以致用……”
  或许是受到这练武场的气氛感染,今天孙武滔滔不绝,把他的看法一口气全都说了出来。待他说完自己的见解,微一犹豫道:“见笑了,仓促之间,未必说的完备,而且……这只是长卿一人之见,仅供足下参考。”
  庆忌叹道:“仓促间这一番见解,已然令我心悦诚服了。难怪齐国为东方第一大国,兵强马壮,实力强大。若是齐国武士皆有长卿兄这般本领,齐国便永为天下霸主了。”
  孙武轻轻笑道:“国力是否强盛、民心向背与否、君臣是否贤明,这才是长胜的根本。具体下来,将领选择、士卒训练、地理形势、天文气候……,涉及胜负成败的条件不计其数,非一良将便可逆天。”
  庆忌说道:“别的且不谈,在下现在缺的就是良将。长卿兄,你可愿留下助我一臂之力。”
  孙武目光微微闪烁,欲言又止。
  庆忌不悦道:“我与长卿兄一向袒诚相见,你若有话,尽管直言。若是不愿留下,我也不会勉强,何故做难以启齿状?”
  孙武抱拳施礼道:“既如此,那在下便也直言。长卿这条命,是足下所救。君子当知恩图报,何况在下孑然一身,本无去处,能留在飞狐城,也是个安身立命的所在。然而,足下若真愿招纳长卿,长卿有一言相询,得足下答复,才能决定行止。”
  “你讲。”
  “长卿若留下,是何身份?”
  庆忌一怔。孙武目光炯炯,又道:“足下若是阳管事,恕长卿不能为你客卿;你若不是阳管事,长卿总该知道为谁效命,为何而战!”
  庆忌目光一厉,沉声道:“长卿,你看出了什么?”
  孙武目光定定地看他良久,脸上的线条渐渐柔和下来,还带起一丝微微的笑意,语气也轻松下来:“我看出,足下虽然声色俱厉,然而对我并无杀机。”
  庆忌又是一怔,孙武微笑道:“成碧夫人所训护盐壮丁,纵要以军法操练,也只需训练行军行伍、安营扎寨、阵地防御之法,然而足下所练的兵,皆是攻城掠地、陷营拔寨之术,这……绝非一位富可敌国的大盐商需要的盐丁。”
  庆忌神色有点古怪地道:“长卿,你……不会以为我要造反吧?”
  孙武目光微闪,又道:“若要造反,足下在此得成碧夫人之助,便是得季氏之助,季氏自有军队,若怀贰心,不必如此遮掩,如为人侦知,反而不美。他就在自己军中训练士卒,又有谁会疑心他有反意,何必筑盐城遮掩,多此一举?”
  庆忌嘿然一笑,反问道:“那么……你以为……我是谁?”
  孙武默然片刻,徐徐说道:“本来应该猜不出的。但是见了足下在谷中如此练兵之法,看你年纪,听你口音,再想起数月前吴使入鲁,驱逐庆忌的事来……,不知在下猜得对是不对?”
  庆忌面色微变,迟疑半晌才双眼一抬,凛然说道:“不错,我就是吴国庆忌,长卿兄可愿留下,助我复国?”
  孙武面露微笑道:“在下既已说破,还有第二条路可走吗?”
  他退后三步,放下手杖,一撩袍襟,屈膝跪地,左手轻轻按上右手,拱手于地,以额缓缓触及手掌。庆忌见了不禁为之动容,礼有跪礼、揖礼、拱礼。跪礼中也有平辈之间、平等地位之间的跪礼,但是这跪拜九礼之中的顿首礼,却只有子拜父、臣拜臣、人拜神时才能行得。
  孙武以手触额,沉声说道:“既是公子庆忌当面,孙武愿为殿下先驱!”
  庆忌这一惊非同小可,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失声叫道:“你说甚么?!”
  ※※※
  庆忌坐在车上心花怒放,好心有好报啊,怎知从河里随便捡了个人回来,就是兵家之圣孙武子?如今他还年轻,或许没有那般了得,但是稍经战事锤练,未来的成就便不可限量啊。这一遭春秋之行,文圣、武圣都见到了,实不虚此行。
  那位文圣还要几百年后才能在汉武帝的帮助下修成至圣先师的正果,比较起来,庆忌却更加佩服孙武子,不是因为孙武子的兵法战策对他的帮助更大,而是因为孙武子的本事是实打实的强悍无敌。
  若非汉武帝为巩固君权独尊儒术,而是任由百家学术争鸣的话,儒术在自由竞争中未必能站上唯我独尊的崇高地位,汉武之前,儒家哪有那么高的地位和影响?汉武之后,儒家又经过多少年才真正融入社会的各个阶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成就可与之毫不沾边。到了后来,不学儒术便做不了官,儒家想不发扬光大都不成。
  而孙武子的兵书战策,可没有哪个皇帝利用政治权力来强行罢黜其他学说,硬把它推上至尊的宝座,那可是在血与火的实践中奠定的不可撼动的至圣地位。能有这样的良将辅佐,大事可期,怎不令他喜形于色?
  不过,他倒没有盲目崇拜权威,把复国希望寄于孙武一人。正如孙武所说,战争牵涉的因素太多,良将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历史上孙武为阖闾所用时,倾全国之力攻打楚国也是再三筹备,及至秦国发兵助楚,便不得不退回来,说到底实力才是决定胜败的最终关键。不过如今有了这位兵圣,胜算毕竟要大得多,庆忌复国的信心也增强不少。
  成碧夫人坐在他身旁,看着庆忌心不在焉,一副眉飞色舞的兴奋模样,心中一阵气苦:“这个没良心的,昨夜枕上缠绵,还情话连篇地说他如何舍不得我,这还没走,心就飞了。”
  “成碧……”庆忌感知到她的注视,回神望来,成碧半仰着头,正痴痴地看他,颈上两条性感动人的美人骨,她的眼中含着一些幽怨,一些不舍,波光潋滟,柔情万千,直入人的心底。
  “你呀,终于肯回神了?”成碧不想让他看见自己落泪,眼睛眨了眨,眨去眼底的雾气,唇角一弯,抿出一抹动人的曲线强颜欢笑。
  “伤心什么,我又不是不回来。不早日打回吴国,难道眼睁睁看着我空自消耗了豪情,而你空自消磨了红颜么?”她的不舍本难掩饰,庆忌轻轻抚摸她光滑的脸蛋,柔声说道。
  成碧猫儿似的叹息一声,轻轻垂下眼帘:“成碧怎敢奢望……,不说了,好男儿志在四方,又哪是一个女人拴得住的。”终于忍不住,两滴清泪从她颊上滚落。
  庆忌失笑道:“你呀,这么聪明一个女子,一旦钻了牛尖角,别人怎样说你都不信,真不知你到底怎么想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想做个征伐天下的大英雄,就非得贪嗔爱欲四大皆空?庆忌不信,无情未必真豪杰,男女欢爱,有怜香惜玉,有寻花问柳,庆忌做不到把那一片痴心真情的好女子都当成了路旁无知无识的野花垂柳,你明白么?”
  成碧偎进他怀里,轻轻地道:“成碧别无他求,唯愿君心如我心……”
  帘外青山,依稀朦胧之美,低头再看,偎依在他怀中的成碧容色略显清减,一双水灵灵的眸子也有些黯然,但是柔和的鼻翼,温润的香腮,两弯淡淡蛾眉,一张樱桃小口,纵是迷惘满面,亦具销魂之姿。
  “就送到这里吧,等我回来。”庆忌轻拍着她柔声说,但是最后一下,却在她翘臀上重重拍了一记,换来她一声娇呼。
  庆忌的船渐渐远去,成碧站在矮山脊上,依然怅怅地远望,庆忌偶尔回头,便能看见她站在山脊上,衣带飘风,陪伴着她的,只有身旁一缕阳光……
  
  第三卷
合纵连横
  第156章
返卫在即
  
  看着成碧夫人站在山脊上依依不舍的样子,庆忌的心弦被狠狠地撞击了一下,心神荡漾了许久,对这个女人,他真的是又怜又爱。
  季孙小蛮与成碧夫人那一晚的事情,成碧始终不知道他在旁边。其实庆忌搜遍全谷,得知季孙小蛮没有从山门离开时,就已经怀疑她仍藏在谷中了。四处的秘林他早就勘察过,千百年来,林木之间藤萝密布,杂草丛生,又有各种蛇虫,是绝难通过的,季孙小蛮绝不可能从此处离开,最大的可能是她找地方逃避了起来。
  而她无论藏在哪里,目标都毫无疑问是成碧夫人,所以他当晚故意拖延时间,使成碧宿在山上,然后就近保护。他未曾向成碧亲口问起过她的伤心事,但是成碧夫人倚门痛哭,自我吐露的那番话他都听在耳中,更令他惊诧的是,那时他才知道季孙笙竟不是成碧的亲生骨肉。
  将她断断续续的话联系起来,庆忌对整个事情经过约略猜出一些大概,虽然不够详尽,但他并不是审理季氏家庭惨案的士师官,知道了整个经过又有何用处,他并不想触及成碧心头深藏的痛苦,于是对此佯做不知。
  当初艾氏夫人与成碧夫人争风,最终落败自杀的经过,季氏家讳莫如深,旁人都不大了解详情,这许多年来以讹传讹,谣言传来传去,与真相已大相径庭,全部事实真相,现在也只有成碧夫人和仲梁怀才知道。
  当时,成碧夫人深受季孙子菲宠爱,令艾夫人妒火中烧,等她有了身孕,对艾夫人的威胁更大,艾夫人终于动了杀机,于是趁丈夫随国君赴晋国朝见晋侯时,密令府中心腹剑客袁素刺杀成碧。
  不料袁素一剑刺出时终于动了恻隐之心,这一剑自肋下穿入,没有刺进她的心口,出剑向下歪了一歪。眼见成碧倒在血泊之中,袁素再难狠心刺出第二剑,这时成碧的护卫家将已然受到惊动,袁素长叹一声,便硬着头皮回去向夫人复命。
  但是他也没想到的是,这一剑虽没杀了成碧,却已伤及她腹中婴儿导致流产。庆碧当时仗着季孙子菲的宠爱,和她的聪颖机智,已经掌握了季府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势力,受伤之后她立即躲入她自己的势力范围,并由此展开了对艾夫人的报复。
  她深知一个孩子,尤其是一个男孩儿在今后与艾夫人的争斗中要起的重大作用,因此对流产一事密而不宣,对外只宣称身染重疾,卧床休息。然后密令当时因为在艾夫人手下不得志,投靠到她门下的管事仲梁怀秘密物色孕龄相当的一些贫民妇人,在她到了临产日期前后时,弄回一个初生的男婴充当她生的儿子。
  这一招偷天换日,从此奠定了她与艾夫人争权夺势的优势地位。这段期间,由于成碧拥有自己的势力,避不与艾夫人见面,其中种种详情艾夫人全然不知。她只知袁素失手,却不知他是不忍心杀害成碧有意放水,更不知成碧已因此流产,而且袁素虽然蒙了面,但是成碧夫人已从他的身形举止,已猜出了他的来历。
  虽说艾夫人是季孙子菲家的主母,但是绝嗣的罪名也绝不是她能承担得起的,她以前因为善妒,在豪门贵族间已经令人对她颇有微词,季孙子菲一脉人丁单薄,若是再被人知道她竟想杀死身怀丈夫骨肉的侍妾,那她唯有被休弃,再无第二条路走。艾夫人心虚之下,也不敢再有妄动。
  成碧当时小小年纪,逢此大难,重伤奄奄下能从容布置,不让她再有机可趁,已是极为难得的心机,更叫人想不到的是,她极能隐忍,待季孙子菲回国,对此事也绝口不提,只是丈夫要逗弄孩子,必到她的别院,她绝不带儿子离开自己所住的别院半步,季孙子菲只当她过于宠溺爱子,也未生疑。
  直至孩子周岁,家主季孙意如过府庆祝,成碧夫人才突然要求摒退左右,跪在家主面前,当着丈夫季孙子菲和主母艾夫人的面说明自己遇刺前后经过,抱着儿子哭求季孙意如,只求季孙意如抱走季孙笙代为抚养,以留子菲一脉香火。
  成碧夫人这一手确实狠辣,季孙子菲纵想遮下这件家丑也不成,季孙子菲气得脸色铁青,当场就要拔剑杀妻,还是季孙意如拦了下来。当时季孙意如刚刚接替父亲季武子成为鲁国大司徒,不愿家门传出丑事令各世家豪门笑话,在他斡旋之下,艾夫人没有受到严惩,也未被休,但是从此被打入冷宫,迁居漆城别院,限制了她的行动。
  艾夫人努力过几次,但季孙子菲心如铁石,一想起自己唯一的骨血后嗣险些便丧在她的手中,哪肯饶她,绝望之中的艾氏夫人这才一条白绫上吊自尽。说起来,其中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也很难说的清楚。成碧夫人与艾夫人当时已是势同水火,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结局,成碧不使这一招,早晚连着孩子仍要丧命在她手中,孰是孰非,如今也没有计较的必要了。
  而经此生死之搏之后,成碧也宛然死过一遭一般,从此对男子再不假以辞色,纵是在季孙子菲死后,也未见传出半点风流韵事,实实是对男女之事已有些倦怠,天地之大,有哪个男子又是可以托付终身的?然而,仿佛天意使然,竟让她得遇庆忌,这个风一般的男人,最终吹开了她紧锁的心门,俘获了她的人,偷走了她的心。
  在庆忌心中,当然是同情成碧多些,两人初次欢好时,庆忌也曾抚到她肋下伤疤,只是一来时机不对,不便动问,二来爱美的女人,对年龄和身体上的缺陷总是讳莫如深,庆忌谨守绅士风度,从不曾问起,纵然问起,成碧怕也不会把这番伤心往事说与他听,他却不知原来那道伤疤竟然包含着这样的故事。
  此番归卫,成碧心中戚戚,他也不是不知道,只是过多的安慰只会令她更加不安,有时候一百句甜言蜜语抵不住一件实际的行动,要想打消成碧患得患失的疑虑,只能待他来日表现了。在庆忌心中,是绝不会负了这个命运多桀的苦命女子的。
  ※※※
  庆忌此番返回卫国走的是水路,沿浚河北上,转泗水,经曲阜,渡涞水,再走一段陆路,经过大野泽和后世被称为水泊梁山的一带地区,过了古黄河,便进入卫国,那时再乘车马赴艾城或去卫国都城朝歌。
  这条路线虽然慢了一些,但是少了一路车马奔波的劳累,所经的关卡、山川大泽也少,真要比较起来,并不比陆路更慢。
  庆忌乘了渡船,行经曲阜时停靠了一下,此番离开,自然要拜会三桓。季孙意如正在府中,庆忌去拜会了,回来再去叔孙玉府上时却扑了个空,叔孙玉的儿子叔孙羽刚刚回国不久,叔孙玉携家眷回封邑去了。庆忌转而再去孟孙子渊府上又扑了个空,于是便去寻访阳虎。
  到了阳虎府上,庆忌仍以从弟阳斌的身份求见,上得堂来,只见阳虎喜气洋洋,笑得合不拢嘴地迎上来。两人寒喧一番,庆忌说明返回卫国的事情,然后便笑问道:“虎兄,什么喜事如此开心?”
  阳虎哈哈大笑道:“痛快,痛快,公子想必还不知道,这两个月来,我鲁国两大闻人孔丘与少正卯坐而论辩,孔丘三辩三败,灰头土脸,便连他许多弟子都转而投到少正卯门下,孔丘却还不服,今日在风雅台与少正卯还要再辩一番,哈哈,少不得又要丢一次人。”
  庆忌大吃一惊,连忙追问详情,阳虎便喜孜孜地对他道来。原来这少正卯乃是鲁国一位大夫。少正是主管朝堂事务的“正”的副职。鲁国两大闻人,孔丘以博闻强记著名,这位少正卿则以能言善辩著称,两人都可谓是才华横溢、知识广博的人。而且这个少正卯也喜欢聚徒讲学,宣扬主张,只是孔丘主张复周礼,为政以德。而少正卯却主张革新,以法治天下。
  因此在当时来讲,孔丘受到坚持奴隶制的世袭贵族的赞扬,而少正卯在中下阶层的士民百姓中却更有影响。若要讲到君子修养,孔丘的学说在当时算得完美,但是说到治国方略,孔丘梦想复周礼,恢复周公之治,无视当时井田制、奴隶制行将崩溃的事实,他又不擅辩才,哪里辩得过少正卯,故此两人的学术之辩,他已接连失败几次,在阳虎看来,自然是大快人心。
  他笑道:“孔丘如今是我鲁国大行人,也算官高爵显,嘿,只是这番辩讲学术,他可是大大地丢了脸面。哈哈……”
  大行人,相当于鲁国的外交部长,同时掌国君于国内国外一切重大礼仪,是隶从于大司寇孙叔玉的一个属官,这个官职方便他及时接受鲁君姬宋的各种垂询,同时,他等于是叔孙玉引荐为官的,而叔孙玉把持着鲁国的外交,把他扶上这个位置,也是出于叔孙玉的一片私心。
  阳虎说得眉开眼笑,他看看天色,说道:“啊呀,公子莫怪,阳虎还有一件大事要为国君去办,这样办,公子不妨明日再启程,今晚阳虎在鲁脍居设宴相请公子。”
  他捋须笑道:“那鲁脍居的老袁不知从何处学来许多新的烹饪之法,菜肴烧制与住昔大不相同,许多菜式端上来还鲜艳翠绿一如刚刚采摘,味道却是极美。他还别出心裁,将麦子研成粉面,或蒸或煮,味道尤其可口……”
  听他一一说来,不过就是炒菜和馒头、面条、烙饼一类的东西,庆忌听得心头一动:季孙小蛮一定回过鲁脍居了,这些烧菜做饭的法子必是她教给鲁脍居的厨师无疑。
  庆忌随着阳虎站起,笑道:“庆忌急于返卫,本不欲停留,然而虎兄相邀,庆忌不敢推辞,那咱们便晚上再见吧。虎兄现在要为国君去办事?莫非虎兄已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2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