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224

  季孙意如忙道:“不妨事的,阳虎不过是老夫的门下走狗,岂敢慢待了老夫的朋友,庆忌公子有什么话,现在可以说了。”
  庆忌这才说道:“大人,我方才忽然想到其中关节,叔孙大人弃庶长子而就幼子,这其中颇有见地啊,于大人您更是大大的有利,大人何不表示拥戴,共立姬宋为新君呢?”
  季孙意如脸色一变:“公子此来,莫非是为叔孙氏做说客的吗?”
  庆忌面色不变地道:“大人休要疑心,庆忌唯有复国,才能与叔孙家结亲。若要复国,离不开季孙大人的鼎力支持,这其中谁轻谁重,庆忌还分得出来。如今庆忌如丧家之犬,朝不保夕,岂会为一女子伤害了与季孙大人的友谊,自毁了前程?”
  季孙意如脸色稍缓,犹自怀疑地道:“好,你且说出其中道理来,让老夫听听。”
  庆忌道:“鲁国之军,一分为四,把持于三桓家主手中,鲁君之权,一分为四,鲁君能够掌握的极少,余皆尽在三桓家主手中,请问季孙大夫,这合不合礼法?”
  季孙意如眼光灼灼,厉声道:“公子此言何意?”
  庆忌坚持道:“请大人先答复我,这合不合礼法?如今堂上没有旁人,你我尽可放胆直言,大人有何疑虑?”
  季孙意如瞪着他,冷冷道:“不合礼法,那又如何?”
  庆忌笑道:“那就是了。叔孙大人此举,正是为了稳固三桓家主的地位啊。若立嫡长子姬峦,先君无嫡子,那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先君人选,合理合法。然而若立幼子姬宋,那时如何?鲁国君主舍长弃幼,他的身份先就不合礼法,那时他还敢为难三桓家主吗?唯有依靠三位大人,才能稳固他的君位,以防比他年长的诸位兄弟觊觎宝座。
  世间常有人讲,季孙大夫凌驾于国君之上,使季孙大人饱受诟病,然而这个君上如果是不合礼法的,从根子上就不对了,还有谁会去计较是不是主弱臣强,这不是对大人极为有利的一件好事吗?”
  季孙意如听了目光一闪,忽然觉得庆忌此言大有道理,但他却不信叔孙玉会是如此想法,他强辩道:“公子此言也不见得在理,就算姬峦是名正言顺的继位之人,他是由老夫亲手所立,岂会不感恩戴德,难道还会对老夫不利?”
  庆忌笑了笑,说道:“先君姬稠,乃是令尊季武子大人亲手所立,姬稠对您如何?姬峦羽翼一旦丰满,便再要制你之罪又如何?”
  “老夫……”
  庆忌打断他的话,冷笑着抢先道:“难道大夫你再驱一次国君?”
  “这……”,季孙意如蹙起眉头,脸上阴晴不定,过了半晌才道:“公子所言,似乎……有些道理,可是……,可是……”
  他瞥了庆忌一眼,有些难以启齿地道:“立姬宋为君,乃是你的岳丈大人一力提倡的,老夫此时若是允了,姬宋即位,必亲近叔孙玉,老夫已然辞让执政之位,再退一步,叔孙玉岂不爬到了老夫头上?”
  庆忌问道:“大人何曾在庙堂上公开反对拥立姬宋为君?”
  季孙意如摇头道:“这倒没有,毕竟……我与他的盟约中早有约定,立君之权交给他,老夫不予过问。”
  庆忌喜道:“那就成了,大人既然从不曾表态,明日朝堂上双方争论不休时,大人您只要发一句话,便如令尊季武子大人那般,只消说一句:‘就立此人!’立时所有争论全消,新君上位,一锤定音,天下人谁不说大人才是决定了新君人选的关键人物,不但不会折了大人您的名声,相反,大人的名声必然如日中天,再登一楼。”
  季孙意如听至此处,一双老眼亮了起来,庆忌看在眼里,心中暗道:“季孙意如这里怕是成了,还有一个叔孙玉,那个未来岳父我也不能得罪了,他那里,也该想个法子,如何安抚了才好……”
  
  第147章
大计得售
  
  庆忌与季孙意如计议良久,决定了明日朝会的行动细节,季孙意如反复思量,未曾发觉什么破绽,若能依此计而行,确是解决僵局、平息事态,还能阴他叔孙玉一回,抢回一些便宜,心头顿时大悦。
  计议已罢,季孙意如便吩咐设宴,亲自陪庆忌欢饮,为安全计,除了最信任的心腹之人,无人知道季孙大人亲自陪同的这位客人就是庆忌。季孙斯当然不在防范之例,听说好友庆忌到府,他也欣然赶来相见。
  季氏父子二人陪庆忌饮宴已罢,季孙意如又热情挽留庆忌宿府上,还“慷慨”地从方才献舞的三对孪生美貌少女中挑了一对,让庆忌带回去侍寝。
  庆忌知道季孙意如这番举动只是对他放心不下,怕他再去知会叔孙玉,名为款待,实为监视,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只不过对那两个娇滴滴的少女,他却以一路奔波而来,已然劳乏不堪,且君子不夺人所好的理由推却了,本来就觉得有些肉痛的季孙意如因之对他更生好感。
  双方起身,酒席一散,醉意朦胧的庆忌便由英淘搀扶着,踉踉跄跄地去客舍宿下。同样醉态可掬的季孙意如也让侍妾搀扶着,迎风欲倒地走到廊下,眼看着庆忌离去,却突然推推开自己的侍妾,眼神也变得清明起来。随着他的吩咐,一直候在府上的阳虎匆匆赶来听命,季孙意如脸上醉意尽去,沉静地吩咐道:“着人盯着庆忌的客舍,在老夫明日上朝之前,就是一只耗子,也不许从客舍中溜出去。”
  阳虎一听,便知庆忌已然说服了季孙意如,连忙领命道:“主公放心,卑下这就去安排人手,今夜咱们的客舍一定是天罗地网,进出两难。”
  季孙意如微一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夜色渐深,月光朦胧,蟋蟀叫声连成一片,白天的暑气尽去,天色渐渐有了些凉意。庆忌所住的这处房舍十分优雅,三面环水,只有一面连着一个院子。这处清凉洞天在夏日晚上,徐风一吹,的确凉快,但是季孙意如把庆忌安排在这儿,主要目的当然还是为了便于监视。很晚了,夜色树影中有无数目光注视着,客舍中始终没有动静。
  此时,两名扮成普通家人装束的武士从一处客栈中走了出来,他们对自己的使命并不明白内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一丝不苟地执行。两个满嘴酒气,仿佛刚自女闾欢场归来,摇摇晃晃地向叔孙玉的府邸赶去。
  他们是陪同叔孙摇光去了费城的两名心腹家将,庆忌赶回曲阜时,便向叔孙摇光要来两名心腹家人,命他们自驾马车赶回曲阜,在这家客栈住下等他消息。这两人比庆忌晚得多,是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的时候才赶到曲阜的,饶是如此,一路飞车疾行,也颠得他们七晕八素,脚下象踩在风浪中的舢板上,不需要刻意去装,还真象两个醉汉。
  两人轻车熟路,大摇大摆地到了叔孙府,拍门而入,拥着开门人的肩膀大声说笑着走了进去,暗中监视的季氏家人见了他们与开门的叔孙府家将谈笑熟络的模样,丝毫不以为意。叔孙氏的府邸里住着的没有三千人也有两千八,每日进进出出的极多,他们需要注意的只是生面孔和动向可疑的人而已。
  叔孙玉已然睡下了,但是这两个人进入不久,后宅深处一间房屋便亮起了灯光。叔孙玉披衣坐在席上,神色肃然,面前跪坐着两个武士,正是刚刚回到府中的那两员家将。
  叔孙玉披发而坐,灯光下,目光明亮如亮,鼻直口端,面色如玉,虽已过不惑之年,仍然是个美风姿的男子。他向面前两人凝神问道:“这是庆忌的吩咐?”
  “是!”一名家将恭谨地道:“小姐吩咐小人一切听从庆忌公子安排,叫我们一切听他吩咐。小姐还说,如果主公起了疑心,向我等问起,便代她回话,请主公务必相信庆忌的话,他是绝不会陷害主公的。”
  叔孙玉冷哼一声,脸上的神情有点怪异。他倒不是不相信自己的女儿,只是自己最为呵护宠爱的掌上明珠还没嫁出去就这样帮着一个男人说话,做父亲的心中终究有些不是滋味。
  那员家将又道:“庆忌公子见了我们便吩咐,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回曲阜,务必在今日日落之前赶到,在鲁脍居对面的那家客舍住下等他消息。庆忌公子吩咐说,如果初月升空,还不见他来找我们,那便换上寻常衣服,在不以人注意的情况下回来面见主公,将这封密信呈上。”
  那名家将说着,自腰带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卷帛书,双手呈与叔孙玉。另一名家将便去旁边几案上移来灯火,擎在手中为他照明。叔孙玉缓缓打开帛书,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灯光下,他脸上的神情始终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眼神时而发亮、时而困惑,最后整封密信看完,他带着讶然的表情坐在那儿,手指缓缓收紧,将那封帛书一点点团紧,攥进掌心,然后微微阖上了双目。
  两员家将不敢惊了主公,各自屏息等待着……
  许久许久,灯火啪地发出一声微响,叔孙玉睁开眼睛,微笑道:“好了,你们两个下去休息吧。这一趟差使,不得让任何人知道。”
  两员家将应声退下,叔孙玉想了想,把手伸到灯火上方缓缓张开,手中一张帛书张了开来,正落在灯火上,帛布迅速引燃,快烧到手指的时候叔孙玉抖手一甩,将帛书扔到一边,眼看着它烧成灰烬,然后双眉一扬,说道:“来人,速唤休俦来见我!”
  ※※※
  天亮了,公卿大夫们打起精神进入宫城。
  这些天来天天互相攻伐,到如今能想到的理由双方已经全都想过了,每天只是翻来覆去的打嘴仗而已,不只旁人看得无趣,就是他们自己都觉得无趣之极,然而日子还得继续过,嘴仗还得继续打,这就是他们的职责。
  正当公卿大夫们正要继续开战的时候,宫中寺人高声宣布“叔孙大夫到~~”
  这一声喊,令得所有人精神为之一振,事先毫不知情的叔孙一派的大夫们也有些讶然。这几天真正能决定鲁国事务的三桓家主全都退居到了幕后,权柄仅次于三桓的阳虎在朝堂上也是装聋作哑,坐看双方大夫唇枪舌剑地斗来斗去,始终一言不发,谁也不知道这种僵局还要维持到什么时候。
  今天叔孙玉突然出现,说明这僵持的局面将要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众大夫都来了精神,待叔孙玉进了大殿,众大夫依职阶高低上前见礼,叔孙玉目光一扫,还未及对自己亲近的大夫们说点什么,寺人又高声喊道:“季孙大夫到……”
  一直称病在床,不来朝堂的季孙意如也到了,众大夫闻言顿时大哗,叔孙玉心中一动,暗道:“果然来了!”
  他皮笑肉不笑地转过身去,看着正缓缓走入朝堂的季孙意如,两人目光一碰,如同刀剑相交,好似一簇无形的火花冒了出来。那些中立派的大人们暗自兴奋地攥紧了拳头:“今天有好戏看了!”
  季孙意如与叔孙玉四目相对,缓缓走向对方面前,敛袖行礼,正要寒喧几句,门口的寺人再度高喊:“孟孙大夫到~~”
  话音未落,身材瘦削,却性如烈火的孟孙子渊已一阵风似的卷进了大厅。孟孙子渊是一早接到叔孙玉通报才赶来的,他和叔孙世家,终究是同进同退的盟友。叔孙玉刚刚提出新君人选时,他因为负气而选择了做壁上观,季孙意如见有机可趁还曾登门拜访想要把他拉拢到自己一边。
  但是孟孙子渊虽然多勇少谋,却也明白季孙氏家的实力经过季武子、季孙意如父子两辈的苦心经营,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他,他如果依附了季孙意如,那么叔孙玉只要一倒台,下一个就该轮到他了,是以根本不肯与季孙意如结盟。季孙意如走后,他还把季孙意如来访的情况通报了叔孙玉。两人之间虽有嫌隙,但是在关系到整个权力架构的大事上仍能默契配合。
  三桓家主寒喧一番,各自站到朝堂最前方,在叔孙玉的示意下,他这一派的大夫们老调重谈,再度谈起了立姬宋为新君的理由,其理由不外乎是姬宋少年老成,天纵英明,知百姓疾苦,习万卷诗书,如若为君,方是有为的国君的那些场面话。
  季孙意如手下的大夫们不曾得到他的指示,纷纷拿眼去看他,却见季孙意如双手拱袖,眼皮低垂,仿佛睡着了一般不言不动,一时不明他的用意,只好按他原来的吩咐上前反驳。
  双方大夫们因为自己的主子就在面前,所以辩得格外起劲,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就算气极了骂人,也会把“他妈的”这种口头语换成“他母亲的”这类斯文话,尽显守礼君子本色,一时间朝堂上沸沸扬扬,好似墟市货场一般热闹。
  叔孙玉和孟孙子渊一言不发,和季孙意如一样,双手拱袖,俨然泥雕木塑一般立在堂上,只是叔孙玉的眼角却一直睨着季孙意如的一举一动,目光微微闪动,让人难以明了他的意思。
  “唉!”
  轻轻的一声叹息,正在竭力表演的双方大夫立时住口,纷纷转首望向那个发出叹息的人,方才还吵得几欲掀了房顶的朝堂上顿时寂然一片。
  叔孙玉眼中不禁闪过一抹嫉妒、羡慕的光:到了今天,季孙意如竟仍有如此威风!
  季孙意如有气无力地张开眼皮,慢吞吞地四下扫了一眼,缓缓说道:“姬峦也罢,姬宋也罢,都是我国先君血脉,我等在此议立新君,并无一丝半点私心,全是为我鲁国社稷和万千庶民着想。其实,若按定规,我们当立庶长子姬峦,这是毫无疑问的。”
  群臣鸦雀无声,叔孙玉神色微动,但并未发作,反而将手藏在大袖下,轻轻扯了扯孟孙子渊,制止他的蠢动。孟孙子渊睨了他一眼,沉着脸色没有作声。
  但是他的举动已被季孙意如看在眼里,季孙意如转首看向他,问道:“孟孙大夫,你对这择立新君,有何见解?”
  他这样一问,孟孙子渊再无缩头之理,便踏前一步,昂然道:“诸位大夫都知道,我鲁国与齐国时和时战,齐国强大于我鲁国,有此蛮横近邻,若我鲁国不知自强,必然时时受其欺辱。再说吴国,吴国本一南蛮小国,现如今也敢对我鲁国耀武扬威,是可忍孰不可忍!内中原因何在?全因我鲁国一盘散沙,各自为政。
  我们需要一位有为的国君,才能使我鲁国强大起来。是以,这选择新君,是否长子,是否合乎礼法便不是第一要务。事急从权,为鲁国计,为鲁国万民计,我们应该推选一位有为的公子来继任国君之位。姬峦公子是先君庶长子,但资质秉性,皆不如姬宋公子多矣。因此,老夫以为,应该议立姬宋公子为国君。老夫出自一片公心,还请诸公理解。”
  季孙意如微微一笑,目光微微一扫在场群臣,忽然斩钉截铁地道:“孟孙大夫所言字字珠玑,句句真言,老夫深表赞同。老夫以为,当立姬宋!”
  这句话一出口,满堂公卿顿时目瞪口呆。赞成拥立姬宋的固然不敢置信,在他授意下反对拥立姬宋的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时间偌大的朝堂上,便是掉落一根针都听得到。
  季孙意如扭头看向叔孙玉,微笑着问道“叔孙大夫以为如何?”
  ※※※
  姬宋公子府。
  姬宋的住处是一幢三进院落的住宅,大小和季孙意如曾经用来接待庆忌的别院差不多。按照公子的礼制,他配备了十二名随从武士,阖府上下,除了这十二名武士,只有两个门子,四个院子,四名侍女,再加上两个伙夫。做为一名公子,他的府邸和服侍的人数寒酸了点儿,不过想想连鲁国国君都要逃到齐国寄人篱下,他不但没有受人暗害,尚能有如此待遇,其实也很不错了。
  姬宋公子府上,包括其他所有鲁君公子的府上,平素是绝对无人往来的,门前冷落车马稀。公卿大夫们惮于三桓的势力,谁也不会私下与他们交往,三桓世家也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象征性地派人上门问候一下,随手送点东西。
  姬宋急匆匆赶回曲阜后,先打听了一下如今的情形,得知叔孙大夫竟然拥立他为新君,一时又惊又喜。要知他虽及不可待地赶回曲阜,其实只是怀着一个朦胧的梦想,他的父亲所遗子嗣并不少,无论从哪方面判断都不可能排上他,想不到如今竟是喜从天降。
  但是这一来他反而更加患得患失起来。要是本来没有希望也就罢了,现在给了他希望,但是季孙意如拥立的却是他的兄长姬峦,季孙意如不但是鲁国最有权势的人,而且父亲无嫡子,庶子之中姬峦为首,立他为君也合情合理,一时间姬宋在府上每天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天天派勇士冉猛到宫城外打探消息。朝堂上吵了这许多天,他也跟着提心吊胆了这么多天,最是念念不忘的小艾姑娘暂时也被他抛到脑后了。
  现如今他已被季孙意如当成弃子,只能抱紧叔孙玉的大腿,他本来是想去探望叔孙玉,探探口风,表表忠心,拉近一下感情的。可是未曾被叔孙玉提名为新君人选时他还好登门拜见,此时再去太过惹人注目,所以只能待在府上,竟是束手无策。
  然而今日一早朝会,他刚刚打发了冉猛再去探听消息,老门子便急匆匆跑进来禀报:“公子,叔孙大夫府上休管事前来求见。”
  姬宋刚刚端起碗来正要吃饭,一听这话急忙摞下饭碗跳了起来,连声到:“快请,快快有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2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