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吧女神(校对)第1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9/1869

  赤联国家服务中心总计发布了二十万个国家制造工作岗位,却有接近六十万人竞争。很多人都有更轻松收入也更高的工作,甚至有不少超凡者,由此可见赤联的民心。
  人群中不少人还讨论着自己的签名,每架战机每艘战舰的每个部件,包括每块蒙皮上都会有提供质量追踪的数字签名,在文艺宣传部门的推动下,这个签名发展成一种荣耀记录,居然成了吸引大家参与劳动的亮点。
  被这样的氛围包裹着,三个局长穿过传送门来到泽塔区,置身广袤的禁魔区域时,心中依旧流动着灼热的气息。
  “中央总是有先见之明啊,每一步都能为后面的发展做铺垫。”
  坐在斥力车上,赫尔普感慨的说。他也是最有资格抒发这种感慨的人,当年总枢机和蓝龙带着他一同开启航空事业的探索时,现在的情形恐怕早就在预想中了。
  当然,那部开创了航空事业的飞行器就不要提了,每次记起那玩意的形状,赫尔普总是忍不住咳嗽。
  “还不是被逼的……”
  晚辈卡塔蒙也终于有了站在高处纵览来往的气概:“忽略那些分散的工坊,只算红石的舰队城、散塔林会、萨其顿的天使城、瓦伦丁的圣阶城,还有狮王城的飞舟区,曙光帝国就有接近两百万人在从事飞舟和战舰的建造,这都快到我们赤联人口的一半了。”
  “我们也是靠了智灵、自动生产线再加上辅助机械化生产,还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制造流程和生产管理,才能让二十万不到的工人在生产效率上超过曙光帝国。”
  哈莱姆补充:“这二十万工人只有十分之一是专职的哦,其他的全是兼职。”
  玛克辛·哈莱姆原本是跟米哈伊尔同期扬名的人物,不过自从哈莱姆发明了魔导机枪后,他的兴趣就从魔导枪转到了机械领域,后来退出科研机构,创办了机械公社。
  机械公社发展走入正轨后,他又回到了国家部门,参与筹建国家制造中心,目标是打造专门服务于国家总体需求的机械加工体系。
  简单的说,这就是一座超级工厂。国家需求的各类机械设备、军事装备以及不考虑个性化需求的基本生产和生活物资,都由这座超级工厂来完成。
  哈莱姆当初在中央接受培训的时候,听到这个宏伟目标,真是热血澎湃。实际付诸实施的时候,却遇到了数不清的问题,不过好在随着虚灵技术的进步,一个个难关被跨过,总枢机曾经描述过的前景,在他眼里已经不再是浩渺星界,而是夜幕上清晰可见的星辰了。
  当初总枢机提到了“工业四点零”、“智能制造”、“精简制造”等等概念,说国家制造中心就是一个尝试。而且不仅是生产力方向的尝试,还是生产关系方向的尝试,现在哈莱姆也有所理解了。
  “工业是一整套环节,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零件,最后成为产品,通过流通到了人们手里,最终实现它的价值。在所有环节里,人能发挥出最大价值的环节是什么?”
  “知识让我们发现更多和更好的原材料,智慧让我们发明更方便的工具和更好的工艺,人性让我们发掘出更多需求,而理想……让所有人更幸福的理想,才是最纯粹最有力,也最正确的推动力。”
  “对比来看,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到,人们在工业上能发挥出最大价值的地方,不是去参与生产,而是基于理想发现需求,发明工具、改善工艺。”
  “所以,让人们发挥出最大价值的最理想状况是,人们只需要创造。人们需要什么,有什么想法,制造中心把它变成产品,变成现实。人们不必去关心中间的生产环节,它甚至可以基于人们在效率、成本以及各个层面各个方向上的选择,进行自我调整、完善和进化。”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把所有生产环节集中在一起,成为一个透明的背景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正当合理的方式使用它,它不为任何人或者组织永久占有。”
  “这不仅是生产力的高级呈现,也是生产关系的高级呈现,是大同主义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必备的特征……”
  “现在我们还只是初级阶段,所以我们只是探索。不过我相信哪怕只是初步实现了这个理想,我们所拥有的生产力优势就足以碾压旧时代的敌人,也远远领先于之后必然崛起的敌人。”
  回想起总枢机的预言,那时候还觉得晦涩难明,现在哈莱姆心中却是一片清朗。
  同时他的心中也燃起了熊熊火焰,眼前的银月保卫战,对国家制造中心也是场严峻的考验啊。为军队提供足够多足够好的装备,满足军队打赢这场战争的需求,这仅仅只是最基本的任务。还要通过这场战争,让国家制造中心将其他零散的生产环节也融为一体,不仅让赤联在生产力上更进一步,生产关系也更为清晰,这才是真正的胜利。
  至少,在这场战争之后,国家制造中心可以打通各个公社,作为统一的背景板,支撑起整个国家各个大层面的生产活动。
  哈莱姆暗暗审视自己目标的同时,另外两个局长也在讨论他们的目标。
  “胡克老头嚷嚷着不要纯主炮战舰,连虎鲸的六炮塔方案都不要,坚决要四炮塔方案,把我的桌子都拍烂了。禁区战要出了偏差,光靠他可扛不起责任啊。”
  “如果在虎鲸上装次级破坏之锤的话,再去掉两座双联二百电圈炮,换导弹和鱼雷垂发井也是可以的啊。”
  “标准破坏之锤还没做过测试呢,次级破坏之锤……哪有那个时间啊。”
  “放给能量释放公社去搞如何?没错,就是那个从基建公社分出来,成天研究BoomBoom的公社。”
  “那帮地精!?卡塔蒙,开玩笑也得有限度!”
  “等无限联合模式在浮空要塞和第一艘箭鲲上验证成功后,我们在能量控制层级上又前进了一大步,这时候公社正好跟进做更多细化的应用啊。”
  “那也得决战形势稳定之后了,我们可不能让技术风险大到影响战争进程!”
  “说起来……我们先去看哪里,箭鲲吗?”
  “不,跟哈莱姆一起去看大角鲸和虎鲸吧,它们仍然是决战初期的主力。”
  斥力车拐进隧道,进入国家制造中心军工分区的地下船台。
  远远能看到通天塔的砂砾荒原上,六座巨塔相距好几公里呈半圆形分布,每座巨塔下方都有一圈八座醒目的白色矩形标识,有的标识翻开,赫然是类似地下机库大门的装置。
  门下另有乾坤,远非地下机库那种规模。都是深达百米,长接近三百米,宽也有百米的巨大船台。
  地下船台周围分布着构件加工场,大部分船台上都是只有六七十米长的大角鲸,少数是一百多米长的虎鲸,哪怕是二百多米长的箭鲲级浮空舰,也能躺在船台上。
  不过箭鲲在泽塔区另外一处更隐秘的地方,由智灵晨光加专职工人制造,这里是可以由兼职工人参与的工作区域。
  六座巨塔,四十八座船台,连曙光帝国舰队城的一半都比不上,但这里每天都能升空接近十艘战舰。好几座巨塔顶端都悬停着战舰,通过长长的补给桥与巨塔相连。
  三个局长的斥力车走特别通道进入船台,几列车厢并在一起的斥力轨道车则运载着工人停在船台另一侧,替换原有的工人。这里是轮流换班,日夜不停的建造。
  中心的船台与四周的构件加工场通过巨大的轨道连接为一体,看不到脚手架也看不到上下攀爬的工人,四周和天顶的灯光如星辰般密集,汇聚成比白昼还明亮的光芒,将船台各个细节照耀得纤毫毕现。
  巨大的机械臂像是从地底爬出来的钢铁恶魔,从几个方向将构件拼装在一起,直至呈现战舰的整体轮廓。若干根从细到人的胳膊,到粗得有好几米的机械臂围着战舰忙碌不停。每一根或者两根机械臂的后方或者底部,都有一个人在操作。
  整座船台被一层结界罩住,结界里可以使用特定领域的超凡力量。机械臂有的牵引构件,有的将构件用魔法焊接为一体,有的将节点炉、浮空炉、喷气引擎或者炮塔等设备吊装进战舰,还有的装配法阵、铺设蒙皮。
  至少上百根机械臂围着战舰工作,众多工序都是同时进行,相互之间没有干扰。在船台上方的控制台里,虚灵服务器接收着每根机械臂的虚灵感应装置,还有在各个角落穿行的浮游摄像机发回的海量信息,与由智灵晨光摸索出来的制造进程自动匹配,不时跳出代表了进度完成的绿点,以及有问题的红点,还有情况不明的黄点。
  监工的工作就是叫停红点和黄点,进行操作流程的回溯,查找和分析问题。当然大多数时候只是事后提醒,操作者自己那边同时就能收到警示,监工会依靠综合信息和个人经验给他发布指令。
  每座船台算上构件加工场,所有人员接近千人。对现在的赤联来说,这么密集的人力劳动完全是种倒退,但全靠虚灵操作机械臂的话,战舰建造过程中充斥的大量不确定信息和指令反而会拖慢效率,换人上的话情况就好得多。
  也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从零散部件到最终升空,每艘战舰只需要四五天时间的恐怖效率。
  工人们全神贯注的操作,他们进来的时候都挨过一发群体清灵术,感觉状态不好的还喝上一口稀释痛苦圣水。虽然每个进程都留有余量,可以暂停处理,但余量攒在一起不用,战舰就能提前若干小时升空,在以船台为单位的劳动竞赛里,也能挣到贡献点和荣誉。
  三个局长在船台各个环节巡视,解决他们手头上堆积的各类问题。他们呆的这座船台,那艘虎鲸已经进入到内部装设阶段。从侧面伸入舰体的舷桥上,若干身着深蓝海军制服的官兵进进出出,大部分腿上都像装了弹簧一样,格外兴奋。
  “太棒了,我终于有虎鲸了……”
  一位短发女军官坐在没有装设舷窗,还透着风的舰桥里,拍着还包裹了泡沫布的舰长席扶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目光转到在舷桥上来来往往的官兵,神色又变得黯淡了。
  她捂着脸嘀咕:“三分之二的新兵,这仗要怎么打哟……”
第一千九零章
暴兵狂潮,哈娜有很多烦恼
  在赤联海军雄心勃勃的战斗序列规划中,浮空舰的级别构成完全依照海军“突破天幕、驰骋虚空、走向星海、剑指神国”的使命而设,这也是费共运用“武器的批判”,进行人神革命的物质基础。
  虚空堡垒是赤联海军未来的核心节点和全能平台,相当于地球世界的航空母舰。浮空要塞是主位面战斗的核心支点,相当于两栖攻击舰,其他战舰都以保卫和辅助核心节点为使命进行设计。
  浮空母舰搭载若干战机和小型舰艇,可以承担多用途多任务全领域战斗任务,适合在外围或者独立位面的广阔空间作战。更强调甲坚炮利的主力战舰适合护卫内线,对抗高战力点目标,以及在类似主位面天空禁区那样的复杂环境作战。
  这并不意味着浮空母舰没炮,或者主力战舰不搭载战机和小型舰艇,只是各有侧重而已。
  在规划里,虚空堡垒和浮空要塞之下还会有三级母舰,分别是雏鲲、巢鲲和祖鲲。主力舰也会有三级,分别是箭鲲、古鲲和始鲲。
  级别名称并不是最终定案,现有的进度也仅仅只是将最低一级付诸实现而已。在这些战舰之下,才是巡洋舰、突击舰、护卫舰之类的常规构成。
  根据第四纪1231年赤联海军建设大纲里的战斗序列表划分,空重千吨以下的都是艇,角鲸、黑鲸、灰鲸、长须鲸之类的被划归为突击、护卫、支援辅助以及特种勤务艇。只有大角鲸和虎鲸两级有资格称为舰,前者是护卫舰,后者是突击舰。
  巡洋舰及主力舰才会配备还在研发中的晶格炉以及虚空引擎,可以进入虚空乃至星海作战,现在的赤联离这种科幻画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海军目前的主要战力,虎鲸级浮空舰被划为突击舰也只是勉强而为,等“无限联合模式浮空炉”技术成熟后,未来的突击舰必然更大。
  对操纵虎鲸参加战斗的舰长来说,这样的座驾可说不上什么“勉强”。相反,带着一帮新兵上战场,要发挥出虎鲸的真正战斗力,才是真正的勉强。
  新批次的虎鲸长一百二十米,最大宽高各有三十米,满载空重接近四千吨。靠现有浮空炉能升到两千公里高度,大气层中最大时速六百公里。人员编制一百八十人,自持力三个月,搭载四架白豚多用途勤务机。
  忽略那些棱角分明的外层晶格装甲,以及参差不齐甚至是嶙峋不平的护盾调节杆,虎鲸很像是最初的角鲸放大挤粗之后,将上半部分镜像到下半部分,再在前后方的上下各装一座双联标准雷神之锤,也就是二百毫米电圈炮。
  全炮型虎鲸有八座炮塔十六门炮,新批次都改成四座炮塔八门炮,留出来的位置塞下了大量导弹和鱼雷,获得了可以同时在禁区和常规区域战斗的广泛适应性。
  对单舰来说,这么改在哪个环境里都比更有针对性的型号弱。可对舰队来说,手头上的战舰就不必被环境划分成彼此孤立的战斗群,所有战舰都能在不同环境发挥出战斗力。舰队由此更加灵活,在不同环境里可以投放的兵力数量反而提升了。
  和大角鲸一样,虎鲸舰体上下对称分布的两座舰桥分别是一号二号舰桥,仅仅只有辅助功用。通过舰体各处分布的感应器和扫描器,舰长完全可以在处于战舰中部深处最安全的三号舰桥进行指挥。不过在巡航和低烈度战斗里,舰长更喜欢在一号舰桥头顶天空,像旧时代海船那样指挥战斗,哈娜也一样。
  坐在舰长席上,浸泡在船台嘈杂的声潮里,哈娜通过随身虚灵再一次审视自己的战舰,心中充盈着满足感。同时为自己解脱了分队指挥的重任,切实掌握一艘战舰而如释重负。
  从大角鲸分队指挥改为虎鲸舰长,最多算平级调动,对在汉特空礁之战里有优异表现的哈娜来说似乎不太公平。
  不过这也是迫于无奈,赤联海军扩充,急缺有经验的舰长,很多角鲸大角鲸分队指挥都转为虎鲸舰长。
  就连第一舰队的司令官老胡克,也要亲自充任第一艘箭鲲的舰长,原本的老搭档兰德尔升任前敌指挥部总参谋长,成了老胡克的上司,总枢机更直接兼任总指挥。这场决战跨越了人神界线,需要赤联从神祇到凡人齐心协力,也只有他能胜任这个岗位。
  缺人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新批次的战舰都强化了虚灵技术,旧批次的也进行了相应改造,信息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前敌指挥部可以对更多节点进行更精细的指挥,舰队编成也可以更灵活,以往的指挥层次就显得多余了。
  哈娜虽然是舰长,可一旦需要,指挥部可以马上从序列清单中选择她作为某个战斗群的编队指挥,赋予她舰长之外的更多职责。这时候她就可以把战舰交给副手,自己更多专注于编队任务。
  “我的副舰长之前是开长须鲸的,只在海军拟真网络里训练过三十个小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9/18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