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916

  李肆当然不知道自己随口一说,就引得手下的情报头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顺着自己的思路,他继续问道:“清廷用兵方向,有明确迹象了吗?”
  尚俊此刻想的是,李肆已经心知肚明,却要来考校他的工作,压住抹汗的冲动,将自己汇总的北面情报一一道来。
  清廷确实有在西北大动的迹象,已经发下谕令,要陕甘青海一路准备粮秣,但这都还只属于战备一级的动作,不能完全说明,清廷已经将战略重点定在西北。
  “此事你跟罗堂远于汉翼一起会商,我要一个清晰无误的结果。”
  李肆沉声说着,他已经料定康熙还在发昏,被青海的策凌敦多布引走了视线,没将重点定在自己身上。但这事太过重大,需要再三确认,毕竟历史已经被他改变,有什么异变,都在情理之中。
  康熙真将重点放在了西北,那就是他李肆的绝好机会,原本判断只有半年喘气时间,现在怎么也得松到一年。有这一年时间,那就不是喘气了,而是要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东进福建,打到江南,会马上引得康熙转火,在这段时间里,最佳的方向就是西面,将广西乃至云贵抓到手里,到时就只需两面对敌。
  可要西进的话,眼下陆军就三军,主力向了西,北面和东面就空了,这可是极度危险,所以必须将清廷的动向看得十二分真切。
  有了之前历次教训,即便目前清廷的动向已经比较明显,李肆还是不敢托大,要情报部门再三确认。这是定下战略决策,就得抱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
第六卷
筚路血火筑,国为万民开
第318章
总有人难以看透
  英华官府正在下乡,结构让人很是看不明白,而天王府的三厅六科外加军令厅的军政结构,看起来像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外加宋时的枢密院,内里却是云雾缭绕,不深入实务,也搞不懂具体的权责运转。但就是这一套已经呈现中央对地方的政务架子,不仅全盘接下了满清官府对广东乃至广西、福建各一部分地域的治理,还让人心安定,工商繁盛。
  李肆在政务上借用了后世的成熟管治架构,自然能做到深而细,相比之下,他的情报部门更为先进,完全是超越若干时代的非凡产物。
  于汉翼所掌的禁卫署直属天王府,性质就跟某帝国主义大国的联邦调查局一样,任务由内而外分为三层,一是调查和处置危及李肆个人安全的威胁,二是消除针对核心要员和关键部门的威胁,三是拒阻清廷的探子细作。
  尚俊所掌的天地会是不见光的秘密组织,更由李肆一手把控,性质跟那个大国的中央情报局一样,活动范围都在英华之外,由此任务也相对繁杂。刺探清廷动向是最基础的工作,这项工作就已涵盖太多。为此正不断向清廷治下的官府和民间渗透,搭建情报网络。
  罗堂远所掌的军情处划到了军令厅之下,专为军事服务。不仅肩负绘制军用舆图的使命,陆海各军侦骑哨探都要向其提供军情。借着俘虏的若干清廷绿营要员,军情处还在当面清军绿营里发展了自己的一套情报网络。虽然跟禁卫署和天地会相比,规模最小,人员最少,但职权却跟于尚二人平行,甚至经常是于尚二人为罗堂远打工,毕竟英华现在还是以军事为重。
  这一套架子是因应需求的专业分工,相比之下,满清压根就没有国家级常设情报机构。
  满清没有情报机构,的确难以想象。汉人王朝时代,自唐时起,对内对外的情报机构就相次建立,如唐时武则天的内卫,宋明时职方司所承担的一些职责。对内自然是巩固皇权,对外则是基于实用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承认华夏非四海宾服的中央王朝,而是疆域有边,教化有限,外敌确在。
  总体而言,对外的情报机构很难摆上台面,但终究在汉人王朝的体制中一直存在。到了满清,原本还承担着一定谍探任务的兵部职方司再不提“外”字,而原本明代的东西厂内厂锦衣卫也被当作苛酷之政给废掉。前者看似摆足了中央王朝的架子,后者更是被当作“仁治宽政”的象征,被不少人拿来说事。
  可满清的皇权已到极致,臣子就是奴才,“朕即国家”名至实归。在奴才里找一些心腹,靠渐渐发展起来的密折制度,人人皆是特务,相互监视,只有一个上线,那就是皇帝。以此政策对内,面子既光鲜,骨子又实惠。
  而什么对外的情报机构,既然朕即国家了,那什么是外,该知道什么,就得以皇帝的心思来定。立个常设的对外情报,难道要把这内外之分,敌我之辨,丢给一帮小吏来定?当然不能,所以终满清之世,竟然没有一个常设的对外情报机构,名义上兵部左侍郎还管军情,但这“管”,却是因事而管。
  具体到实务层面上,那当然是有情报人员的,比如禁卫署就抓到过年羹尧,范时崇、陈元龙乃至穆廷栻、施世骠的细作,可只是军政细节,因人成事而已。英华占着一隅之地,情报机构就有三个,以情报能力论,英华甩了满清不知多少条街。
  清廷和康熙是否将西北作为战略重点,虽说坐等也能有结果,却不符合英华传统,当然也就是李肆的行事风格:抢占先机,绝不坐看风云。之前应对胤禛的青浦佛冈两战如此,韶州之战如此,之后出击广西和福建亦如此。小小英华三板斧,砍得满清一口气老是提不上来,才砍出了现在这样一个局面。
  如果清廷选定西北为战略重点,英华就可放心地大展拳脚,选定英华的话,越早准备越有利。
  而这个结论,就要由于汉翼、罗堂远和尚俊给出,三人举行初次联席会议时,脸色都很是沉肃。
  “军情处最近的重点还在福建和江南绿营,湖南绿营是年屠夫之前刚拉扯起来的,渗透不多,层次也不高,拿到的情报都太零碎,从这两面很难看到西北的动向。唯一有点迹象的是湖南江西绿营都在点马,可那也是营头们听说西北要打仗,补不了军马,自己有了动作。”
  罗堂远一边说着一边看向尚俊,在他看来,这事还得靠尚俊。
  “不知道天王为什么要我来掺和这事,好像跟我无关。”
  于汉翼资格最老,说话也就很直接了。他负责内部事务,清廷要做什么决策,他还是下家,得等着别人给他情报。
  “这事是归兄弟我负责,但必须借重两位。”
  面对这两位小了他十来岁,地位却稳稳压在他头上的同行,尚俊语气很恭敬。
  “直接说,咱们都是做事,相互打下手是应该的。”
  罗堂远挥手,于汉翼点头,尚俊暗自松了口气。在他看来,李肆已经有了判断,但需要自己找出更多实证,而且这实证不能只来自自己一方,只来自北京探子,还得从另外的途径拿到佐证。
  “那么……需要罗兄弟对咱们周边清兵摸底,如果周边没有大动静,那就能确认动静在西北。”
  这个思路就让罗堂远轻松了,没错,二选一的事,如果确认不是这里,答案就在那里。
  “于总办这里,应该有商人的线,透过他们去摸西北的情况,我这里是有清廷谕令西北官府筹集粮秣的情报,但只是大面上的通告。鞑子皇帝现在习惯用密折直接指示督抚办事,兄弟我手下无能,还没那本事摸到鞑子皇帝的奏折,所以督抚具体做到什么程度,就得靠于总办去把握。”
  听到“商人”二字,于汉翼眉头顿时拧起来了,可恶的商人……去年湖南商人于颂带着江西商人密谋作乱,他在这事上栽过大跟头,从那之后就对商人没好感,跟商人打起交道来也格外手重。
  “这是求着他们做事啊,不能打不能骂,还得拉下脸,唉……”
  禁卫署衙门,于汉翼长吁短叹。
  “要不咱们开出清单,交给尚头目自己搞定?”
  部下出了馊主意,被于汉翼一个冷厉眼神盯回来,尚俊是看着英华之外的,这手要是伸回来,跟他外面那一圈混在一起,禁卫署以后怎么做事?再说了,他禁卫署这点小事都要让别人帮忙,李肆倒不会骂人,小姑奶奶可又要奚落他了,等等……小姑奶奶?
  于汉翼脑子一个激灵,那小姑奶奶可比谁都有法子从商人嘴里掏情报,不,她甚至不用商人开口,只是李肆要知道了,会不会说这是违反规制?
  “什么规制?四哥哥给禁卫署的职责章程里哪条不准我提供情报啦?”
  关蒄两眼放光地说着,听说有这么一桩大事,正闲得发慌的她雀跃不已。
  “但是……”
  李肆当然没定这种规矩,可于汉翼还是隐约有些后悔来找关蒄,总觉得这事有些不靠谱。
  “别但是啦!我会给四哥哥说,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他要罚谁都不准!就只能罚我,反正他也不是没罚过我。”
  关蒄撅着小嘴,又想起了当年被李肆关地牢的事迹。
  就当是让关蒄散散心,放放风的乐子吧,于汉翼这么安慰着自己,然后就听关蒄招呼着侍女:“去跟林小丝、刘旦和王九说,神通局该行动了!让他们马上找我报到!”
  神通局……
  于汉翼打了个哆嗦,关蒄竟然也建了个秘密情报组织!?他忽然觉得,自己对这个天才神算小姑奶奶,了解得可是远远不够。
  北京,胤禩府邸,看着正刻意压制住喜色的胤祯,胤禩也努力按下自己正惊跳的脸肉,只觉原本那般熟悉的十四弟,已经变得无比陌生。
  “八哥,掏句心窝子话,听得皇阿玛当时那话,我都差点栽进湖里……”
  按下了喜色,浮起的是愧疚,这是发自胤祯心底深处的情绪。原本就一直站在牌局外,为这八哥摇旗呐喊,却不曾想,转瞬间就被康熙一句话拖入了牌局,而八哥却被丢在了身后。
  “这……这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十四!我们兄弟终于能齐心协力,为皇阿玛分忧解难了!呜呜……我……我这心窝子,真真是快欢喜得炸了!”
  胤禩脸肉平了下去,拉住胤祯的手,喜极而泣。
  “抚远大将军!?老天开眼啊,我就想着,咱们总该有人出头的!果然是十四!”
  “那跳腾得正欢的冷面四哥,一张脸会不会崩裂了呢,哈哈……”
  胤禟胤誐也赶来了,两人虽不如胤禩那般夸张,却还是满心欢畅。
  “咱们帮着八哥好好造炮,十四你就在战场上可劲地打吧!”
  “有八哥的炮,绝对马……不,炮到功成!”
  两人一边拍着胤祯的肩膀,一边晃着胤禩的胳膊,这两人浑无机心,之前康熙训斥胤禩的话他们可都听进去了,只觉胤禩确实没了希望,正是消沉时,却不想跟他们一伙的胤祯骤然得了抚远大将军的位置,这位置跟那位置,也就是一步半步的距离,难怪他们兴奋异常。
  “是啊是啊,我的炮,就是为十四造的……”
  胤禩抹着眼眶咬着牙,跟三兄弟抱在一处。
第六卷
筚路血火筑,国为万民开
第319章
五箭之训
  “要什么炮,要多少,十四你赶紧定个章程,过过皇阿玛的手,压到兵部,咱们就马上开工!”
  康熙那张对着他时时露出冷笑的面容在胤禩脑海中翻腾不定,胤禩吞下一肚子血泪,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自己是陷在泥潭里的鸭子,怎么也难上天了。
  虽然还有些不甘,可胤禩也承认,康熙看中胤祯,对自己是一桩好事。胤祯出身他这“八爷党”,必然得靠他们这帮兄弟撑腰,日后真有机会登顶,也好过被那冷面王胤禛压在身上,那可是绝难翻身的前景。
  转换心态之后,胤禩就决定,要全力帮着胤祯办好这件差事,拉着胤祯进了书房,就开始沉心琢磨实事。
  “八哥我造的炮确实不如那李肆,却比景山和铁匠营的炮好得多,准噶尔没什么炮,当年皇阿玛能打败噶尔丹,靠的也就是炮,所以十四啊,这炮可是重中之重。”
  胤禩说着说着自己的心口也重新热了起来,没错,准噶尔以骑兵火枪为重,不怎么会炮,康熙让他帮着胤祯造炮,未尝不是一种认可。
  听到“准噶尔”三字,胤祯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吞了回去。再度开口时,已是另一个话题。
  “八哥和四哥,都跟那广东李肆打过交道,八哥窥得了他的火炮根底,就不知四哥窥到了什么,若是四哥也愿如八哥这般助我,何愁大敌不灭。”
  “老四?说不定这会正满肚子骂着菩萨呢。”
  胤禩和胤禟胤誐对视一眼,都哈哈笑了起来。
  “晌午时分就闷在了书房里,饭也没吃,往日都能听见的念经声也没了。去年在广东遭了那么大罪,之后又被皇上摘了十东珠顶子,也没见我家主子这般消沉过,十三爷,您可得好好劝劝。”
  雍王府,太监苏培盛引着胤祥朝后院书房走去,一边走一边念叨着。黄昏的金光洒下,映在胤祥脸上,显出的却是一层黯淡气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