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916

  可茹喜表现得很自然,不仅不抱怨,每次还带来了很有价值的情报,只是这价值,仅仅体现在从广州的途径印证于汉翼所得的情报。
  李肆的底细,正一点点急速朝着北面传递,包括具体军力,工商势力,以及在广东府县下动的手脚。汇聚起来,呈现在康熙面前的李肆,是一个极为怪异的存在,力量已经足以控制大半广东,气焰十分嚣张,视官府于无物。但似乎却志不在占地为王,而就是想做生意,甚至为此在隐忍着不撕破朝廷脸面,广东的钱粮、政令,他都不关心。
  这让康熙和朝堂一时捉摸不定,总觉得还没看透李肆的全貌,难以定出下一步的举措,除了继续查探和寻找缝隙之外,就一个字:“抑”。
  首先就是在兵事上想办法,听说李肆全是自来火快枪兵,还有轻便凶猛的大炮,清廷的第一个动作就是阻止硫磺和硝石向广东输入。
  这一点李肆可不怕,这两三年里,他已经囤积了相当多的硝石硫磺,他的军队规模还不大,目前囤积的原料足以支撑他打上两三次全军大会战。此外广东本地也有零星产出,现在大半广东的工商都被他把控,扶持这些产地扩大产量,也能补上大半封锁带来的缺口。
  如果真感觉原料紧张了,花点力气,清廷的封锁令也就没了效力,走私这种事,即便不靠粤商总会的商人,商关部自己也干得再熟练不过。甚至公关部运作一下,径直可以将广东绿营的火药原料库搬过来,至于他们药坊自制的火药,李肆根本就看不上。
  总结而言,火药原料这事根本就不担心,可听到茹喜这边确证清廷要对粤商总会下手,李肆心中咯噔多跳了一下。
  清廷的动作还是其次,最近一些动向,让他更担心粤商总会内部的情况。
  “你一个女儿家,作这等凶险之事,我可于心不忍……”
  李肆没了跟茹喜慢慢周旋的心思,准备再作一次试探,就决定该怎么处置她。
  “要不,就直接到我身边来吧,如何?我身边才三位夫人,长夜颇有些寂寞。”
  停下了脚步,李肆眯眼看住茹喜,嘴里吐着惊人之语,脑子在品味昨夜跟严三娘被翻红浪的美妙感受,目光放出来,茹喜身上的衣裙似乎也不翼而飞。
  差得很多啊,不管是脸面,还是身材……
  李肆暗自比较着,那茹喜愣了好一阵,脸上也被他这目光灼出一片晕红,好半晌才垂首低语道:“谢过李公子好意,小女子……心中已有他人了。”
  咦?还真是遇到对手了。
  李肆好奇心又被勾了起来,这茹喜虽比不上妹喜那般有魅力,可心思却是一般的深沉呢。
  “是么?那真是唐突了,能否说说,那是何等人物啊?”
  他随口问着,茹喜目光也恍惚起来,似乎真的在想着谁。
  “他……是个善人,虽未出家,却一心念佛,连蚂蚁都不忍踩。”
  茹喜这话让李肆抽了口凉气,听起来怎么像某人的伪装呢?
  “最初与他相遇,是在夏日的午后,我跟着父亲给贵人办宴,着实累了,却不敢进廊亭乘凉。他开口让我休息,那一刻……”
  茹喜如梦如痴地低低述说,李肆暗翻白眼,你那会是踩着了他的影子吧。
  广州知府马尔泰的底细,李肆已经掌握了,之前就是内务府的小官,正黄旗人,似乎是德妃乌雅氏的族亲,乌雅氏是谁?胤禛和胤祯的娘……
  瞧茹喜这神情,竟然又不似在说谎,李肆心想,多半该是前世见过的那种顶级演员,非常善于自我分裂人格,能将臆想或者编造的事情当作是真的一般述说,也就是俗话里所说的“要骗住别人,先骗住自己。”
  这般用心,到底是图什么呢?
  李肆一时没有想清,可他也没心思细想,跟这么个间谍随便斗斗,放松一下心情而已。
  “那般人物,真是冰清玉洁啊。”
  装作不好意思,李肆转开了话题,接着又说,自己这两天就要去广州,愿不愿跟他一起回去。茹喜很“谨慎”地拒绝了,似乎还在怕李肆对她继续动心思。
  李肆带着侍卫策马绝尘而去,茹喜目送他远去,眼神由孤苦无依渐渐变得冷厉。
  “连他到底是什么人物都不清楚,居然就敢讽刺他?你不过是个南人,对我这旗人女子都如此放肆,真真是反心炽烈,禽兽不如!”
  “不是怕你起疑心,我才没必要这般掏自己心窝子,径直学了那些俗脂庸粉,跟你滚作一床,那时取你的性命,如屠猪狗!”
  冷厉目光越来越阴沉,茹喜在心中恨恨道,不,只是杀了你李肆还不够,总得要搞明白你为何能贸然而起。以你这年龄,根本就不该得来这般势力,背后绝对还有大人物。爹爹说得也有道理,不能只顾着逞一时的快意,要护我们满人江山,就得揪出真正的罪魁,看到底是不是连在皇上最担心的那几条藤上。
  想到了皇上,茹喜的目光又柔和下来,她朝北面看去,心说我的爷啊,你再忍耐些,茹喜探明白究竟后,定要为你报仇。
  最后她的嘴角翘了起来,今天这一番施为,李肆总该不再疑她是想以美色近身,进而行刺于他吧?有时候男人也缺红颜知己,从这一角掩过去,比一般的色诱,可要来得自然随意。那李肆怎知道,她对他说的话,基本都是真心话呢?
  茹喜的一番心声,李肆要听见了,绝对要打个哆嗦,甚至还要怀疑这女子是不是也是穿越客,在这个时代,居然想着以什么“知心朋友”的角度来获取他的信任,更要感叹人心难测,她倾诉的一番身世为真,却还满心想着“满人天下”,心性何其扭曲?
  可对李肆来说,茹喜终究只是一个小角色,当他回到肆草堂,接到一则消息时,对人心的感慨就更为强烈了。
  曲江一座煤矿发生爆炸,死难上百矿工,矿主庞泽旺隐瞒消息,甚至打死了想投告官府的矿工家属。但曲江知县还是知道了,却因为工商师爷受了庞泽旺的收买,威吓他不准管此事,只好装作不知道。
  有了工商师爷的庇护,庞泽旺更是肆无忌惮,连该给的抚恤都免了,用自己蒙养的矿场打手弹压家属,又惹出好几条人命。这庞泽旺甚至宣称,他上面就是粤商总会,就是李肆,谁敢动他,他就杀谁。
  “把此人跟曲江的工商师爷都抓起来,砍头!”
  李肆的处置很简单,但这事却很不简单。
  “这样不好吧,他可是咱们粤商总会的成员呢,就算要处置,也得照自己人从轻发落啊?”
  彭先仲有些意见,粤商总会是他跟李肆半绑架半利诱鼓捣起来的,每一个成员都费了一些功夫,虽然这个庞泽旺行事无德,还在坏李肆大局,但处置也不该这么重才对。
  “曲江的煤矿,我早跟你们交代过了,现在还没人研究出安全灯,深度不能超过界限,上下通风要做足,安全章程要保证,每次下矿都要仔细检查。那庞泽旺肯定是没理会,把井挖得太深,引爆了煤气。”
  李肆语气很冷,这事没得商量。
  “粤商总会的章程里说得很清楚,不能行伤天害理之事,若是有违,比如出了人命,那就得重处。现在他还直接杀人,那就把脑袋缴上来。”
  李肆的裁决,彭先仲依旧不太接受。
  “可眼下局势非同一般,如此行事,恐怕得把商人推出去……”
  他也是为大局考虑,但李肆考虑的是更大的局。
  “如果他不重处,粤商总会其他人会怎么想?怎么做?我帮他们遮护着官府,替他们解难,可我不会帮着他们为榨取更多的银子罔顾天理!庞泽旺没事的话,我敢断言,商人们会更加肆无忌惮,不仅不再忌惮官府,甚至再不忌惮民心,绝对会搅出更多事。到时候不必朝廷来拿我,光地方官纠合工人,就够把咱们淹了。最近一段时间,广东商人欺行霸市,压榨民众的事情可是不少!”
  李肆就是这般考虑,对商人,他既要伸手去帮,以便汇聚银货,另一手又要随时注意拍打,不让他们越界。他是要整合资本去吃满清,可不是去吃民众,至少吃相不能这么难看,这么没下限。
  彭先仲叹气:“总司,你已经坏了朝廷的规矩,他们现在做事,再没了朝廷法令约束,自然有些张扬无忌,就不能先提醒提醒他们?”
  李肆摇头:“我这就是提醒他们,眼下这广东,工商之事,我的话就是法令!”
  说到这个份上,彭先仲再无言语,他只是担心局势失控,粤商总会的人心受损,既然李肆这般强硬,他也就跟着李肆朝下走了。
  《青浦商约》虽然把章程订得很详细,但要替代清廷的工商法令,却依旧照顾不到那么多细节,李肆就只能以黑社会般的手腕行事。说起来,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可现在这局势,只能如此了。
  两天后,于汉翼的“执法队”在曲江将庞泽旺和曲江工商师爷抓住,就在县衙外,径直将两人枪毙,庞泽旺的家产连带煤矿被抄没,抄家得来的银子,都作为抚恤银子,给了死难者家属。家属们高声欢呼着李总司英明,曲江知县神色复杂地旁观,而庞泽旺的弟弟带着庞泽旺的遗族,星夜逃离了韶州。
  “粤商总会的情况,很有些不妙啊。”
  广州黄埔,陪着李肆视察的安金枝脸上忧色很重。
第五卷
腐土化血肉,潜龙待冲天
第239章
内需外贸一起上
  “江西和福建不少商号的东主,都被当地官府约去谈过话了,还取了保,这半个月里,已经有十多家商号决定撤出粤商总会……”
  安金枝通报的内容李肆都知道,只是安金枝更了解这些撤出去的商号,甚至能知道大略的原因。这些商号的背景都是官商,生意并不是骨子,之前趁着局势还不明朗,以李肆为遮护骑墙,现在感觉李肆的路子越来越不对劲,当地官府稍微一用劲,就把脑袋身子缩了回去,至于在广东的生意,乃至给李肆交的会费,就当作壁虎的尾巴,径直丢了。
  “湖南那边情况如何?”
  李肆更关心湖南的情况,之前的玻璃和水泥等产业,在湖南已经铺开了相当规模,跟湖南几家大商号的合作也已经深入,年羹尧在湖南坐镇的话,还不知道要丢出什么手腕。
  “偏浣巡抚年羹尧还没到任,湖南商人,像是老韩老于这样的,都还稳坐泰山。他们和一干东主,也已经笼络好了下面的官员,只求一个旁观的姿态,即便年羹尧来了,估计也是有力无处施。”
  安金枝倒是对湖南不怎么担心,李肆微微摇头,却不多言,安金枝自然不清楚这年羹尧是什么角色。这年羹尧,跟着李卫、田文镜、鄂尔善都是一类人,用李肆前世熟悉的话说,这几个家伙都是执行力爆表的狠人,行事绝不打温吞。但年羹尧还非李卫能比,他熟悉官面运作,熟悉政务,现在虽然该还不熟悉军务,可从四川那个多事之地出来,怎么也知道点兵。
  康熙把年羹尧放在偏浣,用心很深呢……
  “现在朝廷是忌惮牵连太深,没对粤商总会,甚至三江票行下手,可要是脑子真一时发热了,径直封了商路,先不说外省商人要如何自处,就说咱们广东商人,商货出不了广东,该怎么过日子呢?”
  安金枝问出了他最担心的问题,现在这局势太过怪异,李肆跟朝廷暗斗,粤商总会基本是李肆靠垄断商路和银流绑架起来的,也是受害者。却因为李肆给了他们一个赚钱的舒展空间,他们暗中都希望这广东的新秩序能一直维持下去。
  清廷这边对这局势还没看清,都还以为商人跟李肆是一路人,顾忌着李肆的底细还没完全摸透,同时切断广东商流,影响太大,对粤商总会和三江票行的处置方略还没达成共识。
  李肆微笑着问道:“安爷子,切断广东商流,会有什么后果?”
  安金枝眨巴眨巴眼睛,指头飞快弹着,那是在一桩桩估算。弹了很久,最终无奈地抖着脸上的肥肉,叹气道:“算不过来,难以想象。”
  李肆点头,确实难以想象,这就是康熙和清廷没敢在第一时间处置粤商总会,乃至难以定下断腕决心,准备跟李肆在广东大打出手的原因。
  满清以江南为粮税核心,以顺治十八年的户部编册为标准,清廷在江南省,也就是江苏和安徽,田赋定额为460万两,米270万石。而广东仅为85万两,米2万石。康熙时代,太平关和粤海关的关税定额不多,估计不超过十万两,算下来清廷在广东每年征税也就百万两。
  就钱粮看来,广东的重要性不怎么突出。可要命的是,广东是江南和湖广两个经济圈的重要出口。湖广的粮食、茶、瓷器,江南的丝绸、生丝、棉和棉布等等,不管是成品还是原料,很大一部分都要依赖广东消化。西南地区,包括云贵广西的药材、山野特产和各类矿产,也都以广东为主要市场。而广东向外省输送的本地货物种类明显偏少,以糖、盐和铁器等成品为主。
  从广东的商货往来就能看出,广东是一个独立经济圈的中心,吸收大量成品和原料,大多满足自身需求。但跟江南经济圈又有不同,广东的经济构成非常多样化,东莞的手工业,糖业,顺德的塘鱼桑蚕业,佛山的铁业。用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广东的商品经济不仅发达,而且分工还非常精细。
  接着说到对外贸易,这一点广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康熙时代有“四口通商”,可在南洋贸易上,广州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原因不仅是因为地理位置,还有“洋人特区”澳门一地的存在,以及广东千年来与南洋的贸易往来,积淀的历史惯性和人文素质。
  广东不仅消化各地商货,输出若干重要物资,同时还是南洋贸易的门户,如果掐断广东商路,在广东闹腾的李肆会不会饿死不清楚,周边各省商流受阻,会影响到多少人,康熙和清廷不能不权衡。至少在他们看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真要封锁了广东,李肆未必饿死,而大半个天下可就难得太平。
  “对朝廷来说,封锁商路是以毒攻毒,他们宁愿挥大军来攻打,就如用刀直接剐了我这毒瘤一般,也不愿喝下那瓶毒药。”
  “但是……他们肯定会借着这商路来做点什么文章,能做出什么文章,就得看朝堂和周边四省有没有这样的聪明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