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精校)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916

  “广州城西,炮火连天,绵延三日不息,督抚连广州将军之兵死伤惨重,均为缉拿这李肆未果而至。提督王文雄领兵暗剿李肆老巢,却在佛冈被袭军败,更是李肆所为!随后广州城乱,还是那李肆勾结洋人,意图谋占广州!”
  “吾皇圣明,此李肆还有诸多传言在身,都为妄逆悖伦之语。此等宵小之辈,怀藏坏我大清纲纪之心,一省官员,不是败于他的银财之惑,就是受他强横威逼。雍亲王亲到,依然未得他的首尾,李肆此人,在广东已是手眼通天。官场诸人,竟然都不敢称其为反贼,深恐一语成真。”
  这封信的内容,如果李肆看了,绝对要被吓住,除了一些细节有问题,对他实力的描述还很模糊,同时遮掩了胤禛和他的直面冲突之外,基本把广东之事说得一清二楚。
  康熙看过之后,将书信放回案头,双眉紧锁。
  “这李肆……究竟是何人?”
  沉默良久,他才缓缓问道,刚才广东督抚折子里也提到了李肆,可跟一大堆其他名字混着,他自然看不出什么。
  “二月中,广州城还有过一场小乱,吏部刚刚议叙平乱的南海县典史李肆,迁为河源县丞。臣来之前,刚提查了这个李肆的吏部文档,该正是林统所述的李肆。”
  李光地自然做足了功夫。
  “晋卿啊,你呈上此信,有何思议?”
  康熙的语气非常平静,李光地神色变幻不定,像是难以下定决心,但最终还是一咬牙豁出来了。
  “林统此人,不似会随口漫语之人!此信,该当有几分真!”
  砰的一声,康熙一巴掌拍在书案上,奏折纸笔顿时乱成一团。
  “几分真!有几分!?”
  他是第一次对李光地如此发火,李光地哆嗦着跪在地上,就侯着雷霆之怒降临。
  “他是要你来告诉朕,他手下的一个小小典史,手握数百万两银子,督抚都对他言听计从。行了诸多恶事,广东一地无人敢言!广州将军不敢言,左都御史不敢言,吏部尚书不敢言,朕的儿子,雍亲王,四阿哥,也不敢言!?”
  康熙咆哮声如雷,原本还隐见的病疲之态全然不见。
  “他是要你来告诉朕,那个李肆,居然握着不知道从哪里跳出来的一支大军,广东一省之兵都治他不得!?王文雄的提标也是败给了他!?韶州镇标,已是他的私家之军!?”
  他声音越来越高。
  “而这些,朕手下的官,朕的儿子,竟然都不敢开口!?”
  康熙逼近了李光地,按着这老头的肩膀,沉声问道:“你真的信!?”
  “皇上息怒,保重龙体……”
  李光地被这一爪几乎给拍趴到地上,他赶紧伏地辩解,“臣非揣测雍亲王和二位钦差,而是信中所述,与广东之事的诸多细节一一对应,让臣有所思量。”
  接着李光地又赶紧补了一句:“至于此信所述那李肆,如此神通广大,臣是……不敢信。”
  康熙吐出口长气,连连点头:“朕也是……也是不信!”
  他挺直了胸膛,似乎找回了刚才心中丢掉的什么东西,神色也平缓下来。
  “此信为真,那不就是平地里跳出了个孙猴子?朕……决计不信!”
第四卷
蛰伏应有时,破茧一念间
第214章
你到底要干什么?
  “李肆……跋扈桀骜,恣意妄行,此次广州之乱,他与相关人等都有不可推卸之责!”
  不管是听到,还是说到这个名字,胤禛都是肠胃翻腾,恶心欲呕。
  “但儿臣所知,此人除了与广东官场交际甚密,靠着他那北江船行的产业,在广东被称呼为李三江之外,尚无更多劣迹。广州城西的青浦货站,货站守卫抗拒官兵一事里,他名下一些护船的船丁也被裹挟参与,事后儿臣以朝廷天威慑服住他,他也甚乖觉,认罪纳捐。”
  可面对康熙的询问,胤禛还是得护住李肆。
  “儿臣想到此人不过是涉案诸多广东商贾中的一个,事后上下安抚,他也出力甚多,以皇阿玛的仁治大局为重,并未单独针对他做严苛处置,就不知……皇阿玛为何会单独提到他?”
  胤禛小心地问着,康熙召他进宫,专门问到李肆其人,最初还把他惊得魂飞魄散,现在看来,想必是康熙通过另外的渠道,得了些什么风声。
  可事到如今,他也只有硬着脖子帮李肆遮掩,不然自己的麻烦就大了。一番话说下来,李肆是个混蛋,但总的来说,还是属于朝廷能管控能慑服,没什么根本危害的混蛋。如果真是什么大混蛋,他胤禛最多不过是受了蒙蔽。
  胤禛的回答,印证了康熙的推测,或者说是给了康熙所想要的答案,否则真如那林统所言,李肆内外勾结,暗霸广东,那他这几十年刻意周旋出来的安宁大局,就要彻底泡汤。
  “原本还觉得你做事毛躁,此番去广东,又虎头蛇尾,却没想到,你已学会了隐忍权衡,顾全大局,朕心甚慰啊。”
  康熙夸赞道,胤禛满脸赤红,咕咚一下跪倒,叩谢他老子的亲口褒扬,这可是太难得了。
  接着康熙还是不放心,询问了诸多细节。比如说三江票行跟李肆的关系,胤禛说三江票行东主无数,李肆也该只是其中之一,而三江这个名字,就如同兴隆丰盛一般,广东满地都有,不足为奇。
  胤禛见着康熙的心思还算宁定,又赶紧以愤懑之语,奏报说广东兵实在不堪用,数十倍于敌的抚标军标围攻,却是死伤惨重,最后出动旗兵才终于见功。他恳请康熙再充实广东军备,最好能再遣旗兵下广州。这可是他的真心之语。虽然跟李肆暂时“合作”,目的却是相互遮掩,可以他本心,自然不想让广东真落入李肆之手,加强广东军备,也是要遏制李肆的势力。
  说到这个,康熙就来了兴趣,详细询问了青浦货站的地势,然后以沙场老帅的口气告诉胤禛,当年雅克萨尼布楚之战也是这般光景,地势开阔,握有洋枪,仗就只能打成这般模样。至于广东军备之事,事涉八旗,还需要从长计议,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关牢广东的大门。
  等到胤禛出宫时,春风拂面,他却只觉一身恶寒,这一关过得真是凶险。
  关于广东的具体处置,第一波举措于四月初敲定。这波举措包含甚广,分为对商、对民、对官以及对洋四个层面,其中诸多举措也都用于江南。
  对商而言,要求严查广东工商事务,现有之滑轮等新物列入朝廷管控范围,如有涉及钢铁的新物,一律上报至督抚,获准备案方可制造贩卖。而票行之类的产业,也必须投报布政使衙门,来回账目,都须备案。在洋物方面,加强行商管控,洋物如有外流,一体问责行商。而像青浦货站这样的市集,由广东督抚议定专管章程,派员定驻监察。
  对民方面,全省搜查不明来历的洋物,类似自来火铳之类的军器,自缴者无罪,被查到私藏的,杖八十,流徙三千里。重申禁集令,凡非官许可,带军器相集,三人以上者,都以图谋不轨论处,十人以上则是谋叛。
  对官这一面,由户部吏部牵头,核查银流拨解关节,严禁民商介入。已纳入民间票行的银两,必须马上退出来,再有此类情事,以溺职论处。其他诸如加强工商监察力度等等套话,自然是又多说了一遍。
  原本李光地等人对票行这类产业很是抵触,他们的意见是径直封禁,可另一波大臣,比如汤田等人,都认为这是民间自利之事,历代都有,朝廷不能随意介入。而来自内务府的皇商,包括晋商和两淮盐商,还有江南等地商贾,也都开始尝试组建票行,真要封禁,他们也要跳出来闹腾,这个势头难以打压。苏州织造李煦给康熙的奏折就说得很明白,“民商银流自洽,朝廷伸手,经办之人行事难以周全,怕有激起民商聚伙相抗之患,得不偿失。”
  商人为赚钱抱团,朝廷不怕,可为了对抗朝廷抱团,这事就麻烦了。康熙很清醒,没有理会李光地等人的意见,只要求通过报备审查制度,来严格管束票行等产业。
  四月中,李肆在英德收到了这些消息,对他来说,康熙这一套组合拳只是拳风上体而已,根本不触实际。
  有实际影响的是另外两件事。
  广州之乱,给康熙的最大震动,在李肆的刻意引导下,转向了南洋外洋,因此康熙重提禁海之事。只是这一条还需要广东给出具体的意见,可不可行,具体章程如何,广东要先给个态度,免得政策发出来,朝堂和地方打架。
  这事有利有弊,李肆先交给了彭先仲的商关部研究,他更在意的是另一件事。
  广东南海知县林统妄语诋毁原任南海县典史李肆,所言谬妄骇听,吏部论处革职待审。李肆所行违例,也一体缉拿问罪。由广东巡抚、广东按察使以及广州知府汇同审理。
  “哟,还是要拿我啊。”
  李肆嘿嘿笑个不停,心中却是一阵后怕,事情果然是瞒不住的。这个南海县知县,没办法直接上奏康熙,也不敢走官面程序告他李肆,居然偷偷摸摸找关系把消息递了出去。却没想到他把事情一下捅得太直接,康熙老儿压根就不相信。就不知道这个林统,到底是什么用心,才要拼上身家性命和他作对。仔细想想,之前这家伙的表现,和其他官员没太大差别,照样贪照样腐,事情也照样做。
  关于缉拿他问罪这事,李肆根本就不上心,杨琳敢来拿他吗?反正他不是这个案子的正犯,甚至还是被“诬告”的受害者,杨琳最多是装装样子,让英德县“就地看管”。
  “跟杨琳透个风,别整死了那个林统,我想知道那林统到底是什么想法。”
  李肆吩咐着刘兴纯,现在掌管公关部的刘兴纯就是他在广东官面上的代表。
  现在的态势,离造反还有两步,第一步是康熙完全看透他,第二步是康熙定下决心,要彻底收拾他。康熙和清廷要跨过这两步,还需要不少时间,李肆也就静下心来,继续加紧扩军训练。
  可就是在这时候,一件往日他几乎忽略掉的大事,终于浮出水面。
  “没钱了!”
  关蒄这个小账婆撅嘴叫着。
  “真的快没钱了。”
  彭先仲和顾希夷一同来了,摊手告难。
  八千杆燧发火枪,每杆十二两银子。八千套单兵装具,加上头盔和胸甲,每套九两银子,加起来就是二十万两银子,这都还只是小钱。算上在预备兵和守备兵上花的钱,满编制的话,李肆的军队每月光维持费就要十万两银子,这还没算炮兵和海军的花销。
  之前抚恤广东官兵,未来一年还将开支出去三十万两,再加上自己的军备费用,未来一年,李肆得开销接近二百万两银子。
  军备之外,将作部、学校、医卫,以及商关部、公关部,都是花钱的部门,李肆铺开的这个摊子,年度开支预算,未来一年得三百万两银子才能打住。
  而李肆现在的收入,玻璃、水泥、钢铁、船行、百货、票行等等产业加起来,每月纯利也就十来万两,就算未来产业高速扩张,李肆在下一年,还有一半的财政缺口。
  “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总司,你得把这个缺口补上。”
  顾希夷忧心忡忡。
  “三江投资的银子,现在已经快到这个数目,但是未来一年也得支付三十万两利钱,而且都还投在了佛山钢铁和东莞机械两桩产业上,拨不出多少。”
  彭先仲考虑得全面,也堵死了李肆动用那笔钱的心思,除了研究开源节流的常规应对,李肆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商人借钱,由三江投资开设一年期的短期债券业务。佛山钢铁和东莞机械,现在还处于投入期,效益远远没有显现出来。
  彭先仲给李肆泼了冷水,他的回答涉及到了眼前的大势走向。
  “商人们还不清楚总司到底是什么想法。之前他们都当总司是傍着八阿哥,只为赚钱,现在总司这摊事业铺开,军力也显现了出来,他们都很担心。广东的官场,商货银流通路等关节被总司拿捏着,他们做生意不得不找上总司,但要他们跟总司做长期生意,这可就麻烦了。”
  说白了,商人们生意照做,但要跟他这个几乎已经打上反贼标签的人携手共进,那就只能说抱歉了,借钱?没门。
  李肆是什么想法?
  那不是废话么,造反……
  商人这边的事还没想透,几天后,刘兴纯回来,脸色不怎么好看。
  “杨琳说,他更想知道,总司你到底有什么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9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