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帝国(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240

  家乡的妻儿必须隐瞒,这一点不难做到,毕竟老家是个偏远的小山村,他让人捎信回去,说自己太忙,让老家不要来人,可是没想到妻子还是来了,而且带了一双儿女。
  当看到一双小儿女的时候,杨锋先是惊喜,然后是深深地懊丧,再看到粗眉大眼的翠娥之时,心情就变得阴沉起来,翠娥告诉他,娘病死了,已经发送了,为了买棺材,家里的房子抵押出去了,娘仨实在没办法,只能到京城来投靠他,家乡人都说杨锋这小子中了状元,当了大官,养活妻儿应该没啥问题吧。
  说这些的时候,翠娥是怯生生的,生怕惹恼了杨锋,毕竟相公现在是体面人,不比当年了。
  母亲死了,自己有了后代,一悲一喜让杨锋抓狂,人死不能复生,悲伤也没用,但是活人却成了麻烦,自己可是在相爷面前说过没娶亲的,现在跳出来老婆孩子,自己的诚信何在,一个连结婚与否都要撒谎的人,还能有什么政治前途。
  从翠娥和两个孩子进家开始,杨锋就动了杀机。
  中秋团圆,他终于出手了,把月饼拿出来的那一瞬间,他的心跳的厉害,嘴唇也发干,他不敢看翠娥的眼睛,飞一般的逃出来,锁好院门之后,他才如释重负,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向柳府,路很远,但是他想走一走,静一静。
  在路上,杨锋买了一盒月饼,折了几支桂花,权当是中秋礼物了,果不其然,这份简单而又别致的礼物让柳松坡两口子很是欣喜,白衣飘飘的少年,手捧一盒寻常的月饼,拿着树枝香气扑鼻的桂花枝,步行而来,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扑面而来啊。
  就连柳迎儿在后堂听说杨锋如此洒脱,也不禁暗暗吃惊,此人,有品位。
  时间尚早,饭菜还在厨下预备着,柳松坡将杨锋请到自己书房,畅谈政局去了,柳夫人和儿媳妇来到后宅,又苦劝你柳迎儿,好说歹说,终于劝说成功,柳迎儿答应出席中秋晚宴。
  月上柳梢头,家宴开始,相府后花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假山嶙峋,一池秋水碧波荡漾,花香阵阵,柳枝轻盈,石头圆桌上,摆着月饼、螃蟹,美酒,虽说柳相爷是有名的两袖秋风,但这排场在杨锋看来,已经是奢华至极了。
  夜空如洗,一轮明月高挂,如此良辰美景,怎能不让人诗兴大发,柳相爷率先做了一首诗,然后夫人也附了一首,可谓夫唱妇随,珠联璧合。
  然后,众人的目光便落到杨锋身上,请他作一首咏月的诗,杨状元赶忙自谦道:“哪里哪里,小子不敢班门弄斧。”
  柳相爷哈哈大笑:“何必过谦,这又不是金殿对答,随意些便是。”
  杨锋还要客套,忽然看到柳迎儿轻蔑的眼神,似乎是怀疑自己不会作诗,心中不免激愤,也就不再谦虚,道:“好,那小子就献丑了。”
  这一献丑不要紧,把大家都给震慑了,杨锋先赋了一首咏月的诗,才情尽显,大家纷纷鼓掌,还是他意犹未尽,拿起酒杯来畅饮一番,每喝一杯酒,就做出一首诗来,每一首均以月,酒、池为题,各不相同,但都扣着中秋佳节的主题,就这样一连作了十几首诗,就连柳迎儿都有些呆了。
  用眼角的余光看到柳迎儿惊讶的表情,杨锋心中一喜,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忽然想起家中的妻儿,此时怕是吃了砒霜月饼毒发身亡了,想着他们娘仨冰冷的尸体,杨状元心头一阵酸楚。
  翠娥,我欠你的情,来世再报吧。
  两滴眼泪从杨锋眼角流出,他又干了一杯酒,相府的美酒虽然醇厚,但后劲很大,杨锋的酒量并不好,此时脚下已经有些踉跄了,看月亮也有重影。
  他一仰头,又干了一杯,两行热泪止不住的流下来,柳相爷见了不禁惊讶,温言相问,杨锋哽咽着说:“我想我娘了。”
  然后,杨锋将自己的苦难家史讲了一遍,自幼丧父,母子俩相依为命,因为家贫没钱买纸笔灯油,他练字都是用树枝和沙子,听课也是趴在私塾的墙外,十六岁那年去考秀才,硬是饿着肚子连考三天,散场的时候,人都饿昏了。
  杨锋一步步走来,当真不容易,可是如今飞黄腾达了,老母亲却积劳成疾,与世长辞,良辰美景,亲人不在,如何不让人落泪。
  听到伤心处,柳松坡夫妻潸然泪下,连铁石心肠的柳迎儿也悄悄擦了擦眼角。
  杨锋喝醉了,真情流露,反而让柳迎儿改变了对他的印象,倒也不枉他大醉一场。
  柳松坡酒量很好,此时依然清醒,看着醉得一塌糊涂的杨锋,摇头感慨道:“这孩子,命苦啊。”
  杨锋喝多了,很失态,吐了一地,身上脸上也都是污渍。
  丫鬟拿来热毛巾,醒酒汤,柳夫人却不让丫鬟动手,示意女儿上前,柳迎儿满心的不情愿,但是看到杨锋这副样子又那么可怜,再加上刚才他一番真情告白,对这人的厌恶减少了一些,便勉为其难的上前将热毛巾塞在杨锋手里,道:“自己擦擦脸吧。”
  杨锋其实还有些神智,看见柳迎儿上前,忍不住壮着胆子握住了她的手,两行泪又流出来了:“柳小姐,小生仰慕您已久啊。”
  柳迎儿脸通红,不过不是羞得,是气的,猛的一抽手,一跺脚,转脸走了。
  柳相爷夫妇却呵呵笑了起来,以为这是小女儿应该有的姿态,至少女儿对杨锋不那么反感了,两人有戏。
  杨锋喝醉了不省人事,暂时抬进客房休息,柳家人继续喝酒赏月,只不过话题改变了,已经开始讨论婚事问题。
  杨锋吐了之后,神智渐渐清醒,想起家里的妻儿,不由得立马坐了起来,不行,不能呆在这里,必须回家处理善后,若是被人发现了尸体那可就不得了了。
  他赶紧整理衣装,出门向柳松坡道别,柳相爷留他不住,便派了家里一辆马车送其回去。
  来到门口,杨锋下车,打发了马车,自己绕到后门,打开大锁,轻轻走了进去,越走心里越凉,眼前浮起一幕幕小时候的景象,翠娥总是从家里拿饼子给自己吃,两人一起躺在草地上看星星,憧憬着将来的生活,翠娥说:“锋哥哥,等你有了钱,给我买糖吃吧。”杨锋说:“嗯,给你买很多很多的糖吃。”
  杨锋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两股热泪夺眶而出,翠娥等来的不是很多很多的糖,而是砒霜,自己简直就是个畜牲啊。
  既然已经发生了,就坚强面对吧,总不能让一个女人坏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他走到房门前,从门缝下看到屋里的灯还亮着,便确信人真的死了。
  轻轻推开门,翠娥正坐在桌子后面,杨锋一惊,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你!你怎么……”
第13章
过潼关
  翠娥看见相公回家,赶忙站了起来,道:“相公你回来了。”上前帮他脱大氅时,闻到一股酒味,心疼的说:“又在外面应酬了,你身子虚,不能多喝的,我这就去给你煮点醒酒汤去。”
  杨锋定睛一看,桌子上摆着五六个盘子,里面的菜一点没动,那包砒霜月饼一块不少,完好无损的放在那里,他登时奇道:“你们……你们怎么没吃?”
  翠娥不好意思的笑笑:“你没回家,怎么好吃,你是当家的嘛,那包月饼那么贵,一两银子呢,咱庄户人半年也赚不来一两银子啊,两个孩子闹着要吃,我没舍得让他们动,热了点中午的剩饭我们娘仨吃了,孩子哄睡下了,就等你回来了。”
  杨锋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翠娥是个好女人,正是她的朴实救了娘仨的性命。
  看到相公发呆,翠娥以为自己做的不对,忙道:“相公你别生气啊,我知道这是你的一片心意,只是实在舍不得……”
  杨锋摆摆手,道:“我不是那个意思……翠娥,有件事我不知道怎么开口才好。”
  翠娥道:“咱们夫妻那么多年,有啥不好开口的,你读书多,有见识,说啥我都依你。”
  望着床上熟睡的一双小儿女,杨锋实在下不起手了,他深深叹了一口气,眼睛有些红了,颤声道:“翠娥,我对不起你。”
  翠娥看他这架势,隐隐有些感觉不妙了,还是默默地站着等待下文。
  让她始料未及的是,杨锋竟然扑通一声给她跪下了,吓得翠娥一哆嗦,也跟着跪下了,杨锋痛哭流涕,哭了半天才道:“相爷看中我了,非要招我为婿,我本不愿意,可是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啊,我……”
  翠娥虽然是乡户人家,但也懂得尊卑,相府小姐嫁给杨锋自然是不能做小的,那自己怎么办?自己含辛茹苦这么多年,还为杨家生养了两个孩子,难道就不明不白的算了?
  “相公,你的意思呢?”翠娥问道。
  “翠娥,要不然我们收拾行李带着孩子走吧。”杨锋试探着答道。
  翠娥摇摇头:“十年寒窗,终于出人头地,哪能就这样一走了之,再说拖家带口的往哪里走,人家想逮你还不容易,不如这样,我带着孩子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只要能保全你就行。”
  杨锋长出了一口气,还是翠娥懂事啊,看来自己这一部棋走对了。翠娥听到他如释重负的一声叹息,心头仿佛被刺了一下,昔日那个纯真无邪的少年杨锋,已经再也没有了。
  “我舍不得你们啊,要不,多住几天再走吧。”这话说的言不由衷,连杨锋自己都觉得脸上发烧,可是事不宜迟,他必须尽快处理好此事。
  翠娥不是傻子,听出杨锋话里的意思,她淡淡的笑了:“不给你添麻烦了,明天一早就走。”
  说着就去收拾行装,杨锋看她忙忙碌碌的样子,心中不免愧疚,拿出积攒的五十两银子,放进了翠娥的包袱皮。
  一夜无语,次日早上,杨锋赶去内阁上班,早早的就走了,等中午回到家,翠娥母子三人已经没有了踪影,桌上还放着那五十两银子。
  翠娥走了,没拿自己一个铜板,这个坚强的女人,带着两个孩子不知道去往何方,但是可以确信的是,她和孩子再也不会成为自己的累赘了。
  望着空荡荡的屋子,杨锋哭了,哭的很伤心,很孤独,但很快他就恢复了常态,一张温和恬淡的脸上,毫无异样。
  柳迎儿,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我一定要加倍讨回来。
  ……
  西北军情急,朝廷已经确立了先西后北的大战略,对西凉开战提上了内阁的议题,西部的地图、沙盘、水草资料在文华殿内摆的满满当当,兵部、户部、工部的官员忙的团团转,调兵遣将,征发民夫,征集钱粮,制造兵器,大战在即,帝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动起来了。
  一道道紧急公文已经通过八百里加急发往西北,命令军队戒备,潼关戒严,不许任何军事物资往西运输。
  燕王也已经前往长安接手军权,走了也有好些日子了,现在怕是也到了潼关了吧,此前还派遣了一个太监前往兰州处置范良臣,一路晓行夜宿,现在也差不多该到了。
  风起云涌,大战在即,就连原本准备大办特办的万寿节也偃旗息鼓,悄无声息了。
  ……
  潼关,位于秦岭山脉和黄河之间,为天下雄关之一,山势陡峭,河水汹涌,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潼关是关中的门户,战略要点,历朝历代都在这里屯驻大量兵马,大周朝也不例外。这里驻扎着数万禁军,城墙高大,瓮城铁闸齐全,东西两面都是易守难攻。
  元封等人已经抵达了潼关脚下,绕道山路的话实在太远,渡河更是没谱的事情,唯有冒险从城中通过才是最佳选择。
  但是看潼关守军的架势,似乎已经接到了京城来的命令,大批货物积压在潼关以东的官道上,不许往西运送,元封一看,尽是些砖茶,铁器、硫磺硝石、粮食布匹都西域急缺的物资,看来朝廷的动作挺快的,张士诚倒也不是个无能之辈。
  秋雨连绵,那些大车就这样在路边停着,虽然有苫布挡雨,也搁不住这不断地雨水啊,路旁的破烂茅草棚子下,几张粗笨桌椅摆着,车夫和商人们哀声叹气坐着,喝着茶水发着牢骚。
  忽然几个劲装汉子走了进来,摘下斗笠,解开蓑衣。露出大红色的锦衣卫官服,众人便都不敢说话了,锦衣卫们找了桌子坐下,让老板倒两壶热水,拿出干粮来自顾自的吃着。
  看这帮锦衣卫很低调,客商们才放下心来,继续谈天,不过不敢抱怨了,只能说说天气啥的。
  这帮锦衣卫正是元封等人假扮的,由于在少林寺绕了一圈,耽误了一些时间,没有赶在朝廷八百里加急之前越过潼关,现在看来很是不妙,潼关城墙上如临大敌,禁军们顶盔贯甲在城门口排成两行,仔细检查来往的旅人。
  形势不妙啊,元封等人注意到,城门口检查的非常仔细,尤其注意年轻男子,必定仔细盘缠,若是虎口和右手中指有老茧的,一律拿下,因为这是当过兵的痕迹。
  其实农民常年拿锄头也会虎口生老茧,但是本着宁可抓错也不放过的精神,官兵们还是将所有嫌疑人都扣下了。
  这个险怕是不能冒啊,哪怕穿着锦衣卫的衣服也不行,此前已经在徐州府犯过案子了,如果官府的信息传递畅通的话,应该对锦衣卫打扮的人格外注意。
  十几条汉子,还有十四个彪悍的和尚,这目标也太明显了,成群结队过潼关指定是不行的,分批化装过关也不妥,这些汉子都是能打的角色,又不是军统司里那些巧舌如簧的细作,这样走法,非让人抓住马脚不可。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旁边有人干咳一声道:“我还想赶回老家十八里堡呢,这下子怕是走不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2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