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时代(精校)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322

  “李云龙”站到戏台中央,一把拉过话筒朗声说道:“街坊们,乡亲们,我叫范建,是门头沟的庄稼人,今天到这里来就是想把我这十年来的生活向大家做个报告,用我的现实经历回应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朝廷的污蔑!”
  范建的嗓门很高,也很有磁性,一下子就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看到台下众人的脸转向自己,范建的动力更足了,扯着嗓门喊道:“在我的老家门头沟,乡亲们都叫我范先生,其实我并没有读过书,称不上先生,我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将我的生活巨变告诉大家而已,让大家知道朝廷的好,同时也给大家指一条光明大道出来,大家有没有兴趣听我讲?”说着将话筒很潇洒的指向台下的百姓们,指望能听到地动山摇的“有”字。
  当然没有人跟着他瞎起哄,京城的老百姓才没那么好糊弄,大家都是奔着小米来的,哪有闲空配合他的表演,只有七八个事先安排好的泼皮拍着稀疏的巴掌,大声喊着:“有”引得群众们一阵低声地哄笑,不过范建并不气馁,依旧自信满满的说道:“既然大家这么想听,那我就说一段我的真实经历吧。”
  后台有小厮端来一杯茶请范建润喉,范先生一饮而尽,豪爽的拿袖子擦擦嘴,望了望天边的浮云,似乎沉浸到对过去的回忆当中,连眼神都变得犹豫起来。他用缓缓的语调说道:
  “前明末年,我还是个十四岁的孩子,在门头沟王财主家扛活,我们家祖孙三代都是王财主家的长工,我自幼就在他家放羊,吃不饱穿不暖,干活稍微慢一点就要挨鞭子,大年三十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就这样辛苦的劳作,也换不来东家的慈悲心,我还记得那年冬天,我爹因为失手打碎了东家的一扇琉璃窗,被他们剥了衣服用蘸水的鞭子抽了一百多下,那么健壮的一个人啊,生生被抽得不成人形,回到家吐了好几升血就死了,我爹临死前望着北方对我说:“孩子啊,爹是等不到那一天了,但是你还要等下去,等关外的英雄们来解救咱们苦难的生活。我赶紧问爹爹,英雄们是什么模样,爹爹说,英雄们都留着英武的大辫子,说完这句话我爹就含恨而死了,我爹死后,王财主拿着一叠伪造的借据说我家欠他们十两银子,非要把我娘带走,我气不过,拿起柴刀和他们拚了,年纪幼小的我哪里是财主家狗腿子的对手,立刻被打翻在地,我娘拼命救我,用血肉之躯挡住了狗腿子们的钢刀,掩护我向后山跑去,狗腿子们紧追不舍,正当他们就要追上我的时候,忽然马蹄声大作,红旗招展,战鼓惊天,一群天神一般的勇士从天而降,杀死了狗腿子们,将我救了下来,当我看到他们脑后的辫子时,才知道是爹爹曾经说过的英雄们来了。”
  说到这里,范建忍不住擦了擦湿润的眼角,似乎十年前感人肺腑的那一幕就在眼前发生一般,他刻意的顿了顿,等台下的听众们消化了这段内容,才接着说了下去:
  “英雄们是满洲八旗正红旗的部队,当时他们奉了太宗皇帝的将令,特意去解放我们门头沟的穷苦百姓,我记得带队的甲喇额真叫做松寿,是位高大威猛而又慈祥的壮年男子,松寿叔叔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别怕,从此以后你们再也不用怕地主老财的剥削了,因为你将成为光荣的满洲八旗的包衣,从此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范建的情绪再一次的激动起来:“包衣,多么光荣的字眼,从此以后,我和妈妈都成为松寿叔叔家的包衣,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昔日欺压我们的王财主被正红旗的叔叔们当众斩首,给我们家,以及和我们家有着同样遭遇的乡亲们报了血海深仇,然后王财主家的田地和牛马,都成了松寿叔叔应得的战利品,他将这些田产平均分配给我们,让我们耕种劳作,咱们做包衣的和以前当长工就是不一样,不光吃得饱穿得暖,有了小病小灾的,主家还给请郎中看病,每年的除夕也有了饺子吃了,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没有八旗的将士们出手相救,我早就是门头沟的一杯黄土了,哪还能站在这里给大家唠嗑,这样天大的恩情,就是豁出我这条命来去报答都是值得的,所以朝廷让我来给大家开个讲座,我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我讲这个段子是想告诉大家,到底谁是咱们老百姓的贴心人,谁是咱们的大恩人,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坏人整天想着南边的残明打过来,恢复以前那种暗无天日的统治,在这里我想告诉你们,只有有我们这些包衣在,你们的妄想就永远不会实现!”
  “说得好!”一个面色通红的青年嗖的一声跳上了戏台,他脚蹬一双快靴,大辫子盘在脖子上,走路虎虎生风,双目铮铮有神,端的是一条好汉。
  “范兄一席谈,惊醒梦中人啊。”好汉一抱拳,朗声说道,范建微微点头,说道:“想必兄台听了范某的血泪家史,有话要说吧。”说着将手中的话筒递了过来。
  好汉摆摆手示意自己不用那玩意,他面向台下的观众们,扯开中气十足的嗓子吼道:“我是房山黑古台人氏,自幼练武出身,刚才范兄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作为大清的子民,咱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维持这种美好的生活状态,听说最近南边的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虽然我没有做包衣的荣幸,但是我依然要尽一个大清子民的义务,这就投军参加绿营,誓死保卫大清,为在山东牺牲的松寿大人报仇!”
  好汉振臂一呼,台下事先安排好的人员立刻聒噪起来,叫嚣着要去当包衣,要去投军,气氛非常热烈,但恰在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
  “呕…”有人呕吐了,居然有人在这么严肃的场合下呕吐!
  第七卷
北方
第四十五章
刘少保太学演讲.
  呕吐的人是一个中年男子,他显然不是因为范建和好汉兄的无耻发言而呕吐,这个人的脸色看起来很是苍白,显然是早上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了,不过这依然引起了范建极大的不快,他铁青着脸色冲台下的绿营兵甩了个眼色,立刻有人扑上去拳打脚踢将呕吐之人暴打一顿,看着“捣乱分子”躺在自己呕吐的一堆污物中痛苦的呻吟,范包衣的脸色才好看了一些,接着说道:“街坊们,乡亲们,去年天下大旱,北方各省颗粒无收,先皇为了人民能吃饱肚子,才发动了伟大的南征,不幸中途身染重病而驾崩,新皇康熙爷虽然年幼,确是天纵英才,爱民如子,他老人家从高丽进口了大量的米粮,开设粥棚,将多少父老乡亲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啊,现如今朝廷有难,皇庄的包衣和绿营的士兵都严重缺乏,咱们这些人是不是应该知恩图报,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大清度过难关啊。或者报名当包衣,或者进绿营吃粮,咱们怎么着都得动起来了,大伙说我的话又没有道理!”
  台下一片附和的声音,看样子都是范先生事先安排好的托,至于那些真正的老百姓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听这个姓范的胡扯八道已经不是第一回了,上次也是号召大家捐献银钱粮食给八旗兵的,说是捐其实和强抢差不多,这次居然公然骗大家去当什么包衣,谁不知道包衣就是奴才,根本没有人身自由,和长工根本不是一码事,人家在地主家扛活的长工虽然累点,起码还是自由身,起码还有工钱可拿,而包衣就是和驴马别无二致的奴隶,没错,当包衣确实饿不死,主家赐一口吃的怎么都能活过去,身强力壮的还能包办婚姻,赏个女包衣一起过活呢,可皇城根儿的这些老百姓们天生傲骨,为了二斤小米屈尊来听听讲座还可以,当包衣?回见了您纳,还有进绿营吃粮,那更不靠谱,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京城爷们自古就没有吃粮的传统,这场忆苦思甜爱大清,我是包衣我光荣的大会在本质上就选错了受众,老百姓们为了小米还在强自忍耐着他们的胡说八道,并没有人离开会场,这使得范建等人颇为自得,又请出了一个仙风道骨的老者来上台演讲。
  老者鹤发童颜,一袭青衫,上来之后并没有多废话,只是简单的点评了范建令人感动的切身经历和好汉兄的拳拳报国之心,说他们的发言感人肺腑,值得大家学习,然后又说自己时间紧迫,马上就要去太学讲学,不能陪大家多聊了,说完便四下拱手,翩然而去。
  “这老头这么拽,什么来路?”刘子光问旁边的人。
  “阎老倌你都不认识,那可是范先生的同门师兄弟,姜侍郎见了他都要尊称一声老师呢。”旁边的京城人士很轻蔑的看了刘子光一眼解释道,若不是看他穿的体面,恐怕就要送个乡下土包子的称呼过来了。
  刘子光对阎老倌确实没有印象,不过他知道最近满清朝廷一直在民间寻访饱学之士,为旗人统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作粉饰,想必这个老头就是他们找来的“托”,至于说什么范文程的同门,姜侍郎的老师,恐怕都是噱头而已。
  阎老师要去太学讲学,这引起了刘子光的兴趣,北京的高级教育机构分为国子监和太学,国子监的学生都是旗人勋贵子弟,贝勒贝子什么的,而太学面向的则是汉族官员的子弟,满汉官员之间泾渭分明,连子弟的教育都要分开,阎先生去太学讲学而不是去国子监,这说明他肩负的是和范建一样的洗脑任务,只不过范建洗的是老百姓的脑子,阎先生洗的是高端人员的脑子而已。
  太学生们是满清的官员后备军,他们的忠诚与否关系到旗人的统治稳固程度,所以朝廷很重视对太学的教育工作,配备了许多名家做教授,这些年来培养了一批人才,在学术方面的造诣远比充斥着旗人子弟的国子监要高,太学的师生们自以为简直可以和南方的东林比肩了。
  太学隶属于国子监,同在安定门里东侧大街上,院子里古槐成片,夏日的北京正午还是很炎热的,而在太学树影婆娑的院落里,书声阵阵,凉风习习,一派宜人的景象,五品的掌教,六品的博士,从七品的助教,还有典学和掌固们围在门口等待民间隐居的国学大师阎崇勉先生的到来。
  阎先生是世外高人,一直隐居在燕山之中潜心研究学问,纳兰明珠大人三顾茅庐才将其请出山来,在场诸人虽然都研读过阎先生关于明朝昏庸政治制度的文章,但是并没有见过其庐山真面目,阎先生为了彰显隐士风范,谢绝了朝廷安排的车马,轻车简从来太学讲课,这更令大家感慨他的超脱和潇洒。
  远远的一辆马车过来,直奔太学的大门口,看样子是翘首企盼的阎先生到了,众人列队欢迎,只见一个形容猥琐的老头在助理的搀扶下从马车上下来,一点都没有大家想象中世外高人的形象。
  “这就是有着鹤翁美誉的阎先生?我看更像是蟾蜍翁。”一个尖刻的助教小声对同僚说道。
  “此言差矣,怎可以外貌衣冠取人呢,依我之见,这才是高人隐士的风范。”另一个助教小声地反驳道。
  猥琐的阎先生自然是冒牌货,真正的阎崇勉此时已经头上顶着大包躺在某个偏僻的胡同里了,堂而皇之走在众人面前的是昔日的菜贩子达文喜,马车夫是扎木和装的,钟寿勇扛着书箱扮作勤杂人员,刘子光搀着假阎先生,一本正经的表情和他气宇轩昂的模样告诉大家,这位青年肯定是阎先生的高徒兼助理,也是个饱学之士。
  宾主寒暄之后,先到正堂奉茶,再去学堂讲学,达文喜一届东厂番子,哪里懂得什么学问,不过他的心理素质很好,对于装逼这门功夫属于无师自通,假模假式的说些似是而非的话就把那些博士助教们打发了过去,越是这样虚无缥缈的态度越是让众人叹服,到底是隐士高人啊,说的话咱都听不懂也是正常的。
  太学生们已经被召集起来,这些青年人是满清从三品以上汉臣的子弟,将来都是要担当大任的,太皇太后很重视汉臣的使用,尤其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工作,以汉治汉是当今的主要治国策略,所以才会不停的邀请大师前来讲学,从意识形态上彻底的让这些年轻人忠于满清的统治,阎崇勉此人确实是个隐居者,但这种隐居只是为了隐居而隐居,当纳兰明珠去山里拜会他的时候,曾经在案头上看到一个前明时期朝廷发来委派阎先生出任某县学喻的邸报,虽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还放在案头显摆,说明阎崇勉还是心怀出仕的念头的,明珠是何许人也,这点端倪还是一目了然的,这就更加坚定了他请阎崇勉出山的决心,阎崇勉倒也有几分真才实学,著了一本关于明朝政治结构的册子,阐述了朱元璋以来的各项政治制度,从多角度加以分析,最终得出明朝丧失半壁江山的原因在于特务政治和皇帝自身的素质低下,这样的朝廷简直腐朽透顶,覆灭乃是天意使然,而满清的入关称雄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从八旗兵的勇猛善战到皇族子弟的高素质教育,无不强过明朝万分,满清替代残明是一种进步,一种升华,中华民族经过这次涅磐,必将重新崛起,在旗人的领导下,再现汉唐雄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的论调简直太符合满清统治者的胃口了,阎崇礼的见解,合理的证明了满清统治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他的理论和姜戌的“狼羊理论”相得益彰,都是统治者手里有力的武器,所以明珠才会三顾茅庐,请出阎崇勉出山,授予他太子少保的头衔,专门负责对太学生的教育工作。
  可如今走上讲坛的只是一个猥琐的菜贩子,面对着几百双年轻的眼睛,老油条达文喜干咳一声道:“老朽车马劳顿,偶感风寒,嗓子有些不舒服,今天这个讲座就由我的关门弟子许文强来讲吧。”
  太学的小官们不尽腹诽:大热的天您老人家受的哪门子风寒,太学讲课可不是一般人能来了得事情,就这样推给一个嘴上无毛,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来讲,未免太过于轻率了,不过再一想到人家是隐士高人,特立独行惯了的,或许是想借这个机会给自家弟子铺一条光明大道呢,想到这里众人也就释然了,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阎先生”身后那位剑眉星目的年轻人登上了讲坛。
  刘子光以前只在军队里发表过演说,还从没面对过这么多的青年学生,看着讲坛下面一排排光秃秃的脑门和闪亮的眼睛,他没来由的一阵恼怒,满清奴役下的汉人们已经开始逐渐习惯这种野蛮的统治了,这不是一个好的迹象,这次能面对清国年轻一代进行演讲,未尝不是一个唤醒他们埋藏在内心深处民族大义的种子的时机。
  虽然没有经过任何事先的准备,但刘子光还是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他在满清最高学府的演说。
  第七卷
北方
第四十六章
痛骂.雷劈
  讲学是个庄严肃穆的大事情,太学的小官员们已经在讲堂里焚上了一炉沉香屑,达文喜嗅了嗅空气中的味道,满意地说:“好香啊,沉香屑里面还加了半成的龙蜒香。”说着睁开眼睛,四下打量,陪坐在他身旁的太学博士赶紧讨好的介绍道:“是啊,这还是太皇太后御赐的龙蜒香呢,珍贵至极啊。”达文喜嗅着香气找到了气味的来源,放到上风口的一架青铜香炉,顿时眼睛里精光四射,快步走过去把玩起来,一般场合下达官贵人们都喜欢用前明的宣德炉,这种铜里掺金的香炉已经很名贵了,可是太学不是一般单位,里面充斥着学问人,所以用的炉子也不同反响,是一口西周时期的青铜鼎,这年头玩鼎的人不少,达文喜所扮演的阎崇勉喜欢鉴赏收藏古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达文喜抚摸着古鼎老半天,终于没有夺人所爱,这让太学官员松了一口气,等达文喜在香炉里做够了手脚,刘子光那边的演讲已经进入了正题。
  “阎老师的著作里宣称,大明朝的政治制度异常腐朽,是造成北明亡国的重要原因,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明朝的制度虽然有缺陷,但确是有史以来最科学的制度,它制衡了皇帝过于庞大的权力,也限制了权臣的出现,皇帝和内阁相互制约,皇帝一代一代的传,内阁一届一届的换,皇帝的圣旨内阁可以封还,内阁的奏报皇帝可以留中,看似对皇权的挑战和不尊重,其实符合了天下苍生的利益,要知道,天生英明的皇帝古来少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是凤毛麟角,更多的皇帝是不学无术之徒,让一个仅凭着身上有皇族血脉的人独揽大权,掌握天下苍生的命运未免过于儿戏了。”
  中皆哗然,这也太离经叛道了,简直是在质疑帝制的正确性,要知道天地君亲师里面,君王的位置可是排在天地后面的,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大多数人都是选择了尽忠,这这个时代的人心目中,皇权永远是不可侵犯的,刘子光这样的讲话已经有点大逆不道的味道了,不过众人并没有喧哗,而是等着他的下文。
  刘子光的演说词都是随口说的,并没有稿子,也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刚才劫持阎崇勉的时候,看到他身边带的著作,信手翻了几页,胸中大致有了方向,那就是驳斥满清统治的正确性,唤醒众人潜在的民族自豪感。
  “北明的灭亡,主要是天灾人祸,天灾指的是千古难遇的小冰河期,这个你们不懂,回头可以咨询下钦天监的老师,这种异常的气候直接导致了粮食的绝收,赤地千里,饿殍满地,灾区主要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川陕之地,从江南运粮救灾非常困难,本来按照北明朝廷的动员能力,依靠富足的江南将这场灾荒挺过去也是有可能的,可是恰在此时,关外的后金人,也就是现如今的大清政权开始蠢蠢欲动,趁着北明境内灾荒不断,兴兵作乱,直接加重了北明朝廷的负担,大量的人力财力不得不优先用于抵御外虏,灾区得不到及时地救助,烽烟四起,土匪满地,直接影响到了京师的安危。在这种内有饿虎,外有豺狼的情况下,北明政权毫无悬念的垮了,这归功于天灾,更归功于某些野蛮民族的趁火打劫。”
  “后金有什么可以为之自豪的东西?他们的文字还是他们的历史?或者是他们的发明创造?一个苦寒之地的渔猎民族,凭着彪悍野蛮就能征服比自己先进几千年的文明么?笑话!谁不知道旗人进北京之后已经改说汉话了,因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民族语言匮乏的词汇已经不支持他们面临的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了,简单一句话,土包子进城,乡下那套玩不转了,不得不多多依靠汉臣来维持统治,满清的皇帝自皇太极到福临,再到玄烨,虽然不算昏庸,但也绝对算不上英才,皇太极就是个狡黠的东北农民,福临就是个有野心没能力的倒霉小子,玄烨吗,年龄还小,看不出什么来,不过他的将来也已经注定了,这个皇帝没几年当头了,南明大军在英明神武的天启帝以及千古名将刘少保的带领下,必将在短期内收复故土,将满清赶出关外,赶到北到不能再北的西伯利亚去!”
  台下的人已经全部张大了嘴傻眼了,这是朝廷安排的演说?貌似不对头吧,怎么把大清的几位皇帝的名讳都直接拉出来谩骂了,还公然叫嚣收复故土,将满清赶出关外,这讲坛上带着瓜皮帽,拖着长辫子,唾沫星子乱飞的兄台到底是不是阎先生的弟子啊,众人虽然心存疑窦,但是脑子一团糟,如同多喝了一斤二锅头一样,云里雾里分不清东西,站也站不起来,说也没力气张嘴,只有坐在避风处几个熏香闻得少的同学才愤然站起,厉声喝问刘子光:“你到底是什么人,公然提及先皇名讳,为残明叫嚣,你这个无耻之徒,也配到太学演说吗!”
  刘子光冷笑一声:“我无耻?我行得正坐得直有什么无耻的,倒是在座的各位的品行值得探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意毁弃,这是孔圣人的教诲,各位把头顶刮得铁青,如同脑袋上顶了个猪尿泡,脑后拖了个猪尾巴,你们还好意思天天拜圣人吗?你们也配做人么?认贼作父,把野蛮落后的满人当老祖宗供着,你们拍着良心问一问自己,对得起列祖列宗么?你们愿意背负秦桧那样的千古骂名吗?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何去何从,各位慢慢思量吧,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说着刘子光刻意摘掉瓜皮帽,露出里面汉人的发髻,堂而皇之的走下讲坛,也不理会依然在药效中的中太学生们,带着达文喜等人,快步离开了大堂。腿脚酥软,头脑眩晕的博士们面面相觑:“这还是在北京的太学里吗?怎么会有南明发式的人出现。”
  “大人,您在太学这一通怒骂真是太解气了,这帮龟儿子就得狠骂才能让他们知道祖宗姓什么。”达文喜很兴奋的说。
  刘子光耸耸肩膀,这一通演说纯粹是他即兴发挥,能不能起到效果不敢保证,但起码能震慑这些人,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密探是无孔不入的,演说词那么火爆没有被中途打断,达文喜的迷香起了很大作用,刘子光问道:“文喜,你刚才往香炉里放的什么miyao?”
  “回大人,是最难消受美人香,最高等级的采花贼才有这种迷香,当然小老儿可不是采花贼出身,这是我从……”达文喜忙不迭的解释着。
  “别废话,赶紧分一半给我。”刘子光把手一伸直接讨要,改天窜到皇宫里麻翻几个格格福晋什么的玩玩,是他一直以来埋藏在心底的罪恶念头。
  刘子光等人刚刚离开太学,几个头上缠着绷带的家伙歪歪斜斜来到了太学门口,一名小厮上前通报:“阎崇勉先生来了。”
  “什么,姓阎的还敢来!给我抓起来。”太学里立刻窜出几个兵将阎先生一伙打翻在地,他们刚刚被狠批了一通说没分清真假阎先生,正窝火呢,现在又冒出来一个阎先生,哪有不生气的道理,一帮头脑简单的丘八将刚受过重伤的阎先生一通好打,等到有人发现是真阎崇勉的时候,小老头已经只有进气没有出气了。
  针对满清进行的奴化教育,刘子光临时决定有针对性地反击,在满清统治的核心地带,自然无法公平的进行反宣传活动,只能通过暴力手段教育这些人,跟满清混是没有好下场的。
  刘子光潜入北京是绝密的事情,其他南厂特工都不知道老大也到了北京,但是刘子光却有他们的联络方式和暗号,纠集潜伏在北京的特务们搞几场大活动迅速被提到了日程安排上。
  首先被照顾的是范建先生,这位天生一张装逼脸的汉奸着实把刘子光恶心坏了,所以决不能允许他继续活在世上,听说明天在崇文门外还有一场忆苦思甜的大会,不如趁这个机会把他干掉,事不宜迟,众人立刻行动起来,连夜在讲台周围埋设了炸药,只等次日将其送上九霄云外。
  次日一早,刘子光等人化装以后来到崇文门,眼瞅着范建再次登上舞台,声泪俱下的诉说起苦难家史,刘子光暗暗给钟寿勇打了个手势,钟参将微微点头,装作提鞋的样子点燃了脚下的导火索。然后迅速撤离了现场。
  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这会忽然飞沙走石,阴云密布,狂风暴雨全来了,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落到脑袋上都生疼,老百姓们呼啦一声全散了,纷纷跑到附近的民房商铺屋檐下躲雨。
  天边一道白光闪过,在乌云的衬托下格外醒目,过了几秒钟,一串滚雷声响起,轰鸣声震耳欲聋,戏台上有遮阳的篷布,暂时淋不到雨,范建等演员们知道这是雷暴雨,来得快去的也快,所以并没有下台,只在台上等着暴雨过去好继续表演。
  “这么大的雨,会不会把捻子淋湿?”刘子光问道。
  “放心吧大人,捻子是卑职特制的,雨打不湿,您就瞧好吧。”钟寿勇胸有成竹的答道。
  话音刚落,又是一道闪电划过长空,这次的雷声来得快,几乎是跟着闪电一起来到,巨响轰击着人们的耳膜,眼前的戏台在雷声中飞上了天,篷布、木头、锣鼓唢呐和人体残肢的碎片和暴雨一起落到了地上。
  “范先生被雷劈死了!”一个消息穿透雨雾,开始在京城蔓延。
  第七卷
北方
第四十七章
天地会总舵主
  京郊的一所宅院里,围坐着一帮人,有老有少,由僧有俗,有男有女,但是他们都有着一双期待的眼神,这是北方满清统治地内自发组成的反清团体天地会的一次大规模聚集,按理说这种被朝廷密切注意的反革命团体的行动应该非常隐秘才是,为什么会冒着被发现的危险而举办这次大规模聚会呢。
  那是因为南边来人了,朝思暮想的故国终于派来了联络人,而且是官衔极高,声望极高的镇武侯爷,这怎么能不让天地会的群雄们兴奋呢。
  从满清入关的第一天起,地下的反清活动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中华儿女并不缺乏硬骨头,当饱读诗书的前明官员屈膝投降的时候,更多的民间义士拿起了武器开始反抗异族的统治,各种各样的江湖帮派都转成了反清团体,光大大小小的起义就举行了若干次,无奈满清武力强悍,再加上起义军内部的组织协调也不力,所以每次起义都被血腥的镇压了下去,残留的志士们摒弃了帮派之见,合并成一个统一的组织,就叫做天地会,他们的口号是天父地母,反清复明,一直以来从事着不息的地下斗争,相反作为明朝官方力量的东厂和锦衣卫,对北方的情报工作却很不积极,这些年来很少提供援助给天地会。
  刘子光知道天地会也是个偶然的机会,一些被他释放的山东囚徒正好是天地会的成员,此次派到北京来执行任务,遇到了以前的故旧,这才搭上了线,当刘子光派人联络京城的南厂人马时,手下向他做了汇报,刘子光大为高兴,这可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力量,当即决定召见天地会群雄们。
  由于天地会是有很多个小帮派和松散的个人组成,一直就没有选出大家公认的总舵主,一切组织活动都是由出自名门正派的大侠担当的左右护法来维持,现如今大家都憋了一股劲,要尊镇武侯为总舵主,这也难怪,关于刘子光的种种传说在江南甚为流行,甚至传到了南洋,但是崇拜最为热烈的还是满清统治下的北方,多尔衮那样恶魔一般的人物都被他生俘了,这该是多么伟大而英武的英雄啊,在各式各样的传闻里面,刘子光被形容成无所不能的天神,一人能战百万兵的超级猛将,有人说他身高八尺,腰围八尺,拳头都有斗大;有人说他一袭红衫,玉树临风,是个超级美男子,反正各种版本的传说都把刘子光夸上了天,如果说在南方刘子光还算是个凡人的话,在北方他已经被半神格化了,很多江湖人士都喜欢偷偷供奉他的塑像,一身红袍,内罩金甲,白面无须,倒提一杆金枪,是刘子光的标准造型,不知道有多少北地的少年郎把他当作了心中膜拜的偶像,多少姑娘家把他当成了梦中的如意郎君。今天就能见到大英雄的真面目了,如何不让大家为之激动。
  今天既是刘子光代表朝廷和天地会群雄见面的日子,又是刘子光荣登天地会总舵主的大喜日子,望着热情洋溢的左右护法,刘子光有点措手不及,一下子荣登北方武林盟主的位子,让他这个从未踏足江湖的朝廷高官很不适应,印象中江湖人士和朝廷总是对着干的嘛。不过此时不能显示出丝毫的不爽利,江湖不比朝堂,最欣赏的就是豪爽的汉子,所以刘子光并没有扭扭捏捏的说自己牙还没刷,只是略微作沉思状,便答应了少林武当出身的两位护法代表天地会上下数千条好汉提出的请求。
  “承蒙大伙抬爱,这个总舵主的职责刘某便暂且担当起来,等日后平定了北方再交还给江湖朋友,不过刘某行伍出身,对江湖的各种规矩都不是很懂,一应事宜还请两位护法多多担待。”刘子光这样的发言赢得了自然众人的好感,江湖事,江湖了,抬他这个高居朝堂之上的大官来也只是为正天地会的名义,各帮派的老大们才不会真正把实力都拱手相送呢。
  这所位于丰台的宅院名叫铁胆庄,庄主代仲英老爷子家财万贯,自幼喜欢结交江湖朋友,一对铁胆玩的出神入化,凡是道上朋友到庄子上作客的,一律酒饭厚待,完了还给几两银子的盘缠,久而久之周老庄主被江湖上誉为赛孟尝,凡是有什么大事都少不了他的参与,所属衙门的三班衙役和他很很熟,有什么官府扫荡的消息总会提前通知,所以这些年来还未失过风。
  家里来了那么多的朋友,代仲英兴奋的嘴都合不拢了,当然最让他高兴的是大明朝的镇武侯也来到了自家,说蓬荜生辉真的一点也不过分,那可是和岳爷爷相提并论的民族大英雄,居然屈就来到自己庄上,代仲英暗自决定等侯爷走后,要把侯爷住过的屋子封存起来,留给子孙后代观瞻。
  代仲英作为地主,义不容辞的肩负起保护任务,家里的庄丁和教头都被集结起来,严密把守庄园的各个出入口,严密监视各条道路,唯恐被官兵发现了端倪,园子的内部保卫任务则由天地会左右护法驾下七十二名使者担当,其中三十六人为少林俗家弟子,另外三十六名为武当门下,少林棍和武当剑将侯爷居住的后院保护的连个苍蝇都飞不进去,代仲英最疼爱的女儿代文佩求了爹爹若干次想进去找传说中的大英雄要个签名都被老爷子板着脸严词拒绝了,哪怕心肝女儿在地上打滚撒泼都不为所动。
  今天荣登北方武林盟主的宝座,刘子光有些小小的兴奋,武侠小说看得多了,自然对这个位子很当回事,如果说朝廷是白道,江湖就是黑道,黑道的力量虽然一盘散沙,不能同强大的国家机器对抗,但是蕴含的力量相当的惊人,尤其对于执掌南厂的自己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想让南厂控制这些力量自然是不大可能,可是把这些人中识时务的分子吸收到南厂麾下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江湖人士嘴上说的超脱,其实想混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的并不在少数,自己手握重权,随便赏几顶乌纱帽出去,还不得有人巴巴的来投靠啊。
  此次前来北京完全是一时兴起,准备的很是仓促,连标志性的行头都没带,没有红蟒袍,也没有金盔甲,扎木合钟寿勇他们急得抓耳挠腮,以为不穿这些特色服装就不能体现侯爷的威势,还是久在市井胡混的达文喜明白江湖人的心理,劝告自己的新上司:衣着打扮尽量贴合江湖人的欣赏水平为宜。
  刘子光接受了这位半吊子形象顾问的建议,弄了一身鱼白色的长衫,腰间玉带,头顶金冠,一副潇洒的少侠装扮,同时还兼顾了自己的官方身份,金冠着玩意可不是随便就能戴的,果不其然,当刘子光在会场上露面的时候,台下的群雄们小小说网了,明朝衣冠在北方绝迹多年,乍一看到很是亲切,镇武侯一如传说中那样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在座的未婚女侠们无不眼放红心,两腮通红,恨不得立刻投怀送抱,男人们也激动万分,为总舵主的精彩亮相而高声喝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