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国术无双(校对)第7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7/1794

  自投靠新兴的大吴朝以来,因为新朝尚未一统,有心的无心的总想混个从龙之功,行事也算是克己奉公,勤于王事。
  这时候若能表现出才干忠诚,简在帝心,以后必可福泽家族,富贵延绵。
  所以,此时争论国事,为君分忧,大多数人出自真心,故而情真意切,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就算是寇仲,也完全听不出到底谁说的才是正理?
  “怎么选择,才能对大吴最是有利?”
  两伙人争得面红耳赤,还有一伙人站在中间不停劝架,这是中间派,长生殿中如同菜市场一般。
  苏辰挠了挠鼻子,哭笑不得,心知这才是朝堂真相。
  世人说及明君,总会谈到君王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亲君子远小人等等。
  其根源自然是因为,无论是哪一件事情,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做法,就有着不同的结果。
  有些时候看起来是坏事,实际上得到的结果反而是好事,反之亦然。
  毕竟,谁都不知道后事发展,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尽善尽美。
  这时候就需要多方考量,权衡利弊了。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能当上大臣的多是一些智谋高深、见识广博之辈,让这些人群策群力,得出最好的结论,君王再优中选优,自然就是明君。
  至于那些一意孤行,只顾自己下令,从不理会臣下所言的君主,当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因为他也只不过是一张嘴巴而已,能下令让人不敢反抗,却挡不住别人腹诽,甚至在背地里大肆谈论、诋毁。
  以一人之口去抵挡天下悠悠众口,下场可想而知,这就是昏君了。
  苏辰如今坐在这个位置,就渐渐的体会到了这种“君王的苦恼”,自己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为昏君。
  他当然明白,以效率的方式来看待问题的话,此时最快鼎定中原的做法当不是先打突厥,而是先以孝义之辩,去斥责李世民,把他声望打压下来,再用雷霆之势把这位“未来的唐太宗”干掉,就如后世某人来一个‘攘外必先安内’。
  等到再无内患,就可集合中原所有实力,令行禁止,跟突厥来一场决定国运的会战。
  杀戳胡骑,追亡逐北,犁庭扫穴,报得生民血仇,到时自可获得万民称颂,是为明君。
  但人心可欺,天心难欺,苏辰竟然发现,这种事半功倍的做法,他此时已经不能选择。
  “明明可以挡住突厥人,可以救得数千万黎民百姓免于苦海,却去为了所谓的王图霸业而不去理会,别人会怎么看?又怎么能过得了内心这一关?”
  得与失,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清楚明白。
第967章
无法无天(上)
  “还是因为实力不够啊,如果能朝夕之间就灭掉李世民,又哪来的左右为难……我终究没有枭雄之心,见不得胡骑肆虐的种种惨状。”
  苏辰暗暗叹息一声,已是有了决定,就算是给了李世民发展壮大机会,给吴朝平添许多波折,也必须先行应对胡骑,事关民心,事关气运,却是含糊不得。
  “我明明心里也是这样想,但为何还是如此不爽呢?这些臣子用道德的名义绑架君王行事,如此行径,着实令人难受。难怪历史上忠臣一定命不长久,原来根源在这。”
  他敢肯定,只要自己认同裴仁基所言,不去理会突厥骑兵入侵,而是先行对付李世民,行【安内】之实,殿上虽然不会有着什么阻碍,但暗地里却会有着一股海潮般的力量,自发的把自己的名声搞得奇臭无比。
  正当他坐直身体,准备开口,突然心里一动。
  “不对,也不能一口应承樊子盖等人所请,答应得太快的话,就表露出了某些倾向,那些本就心存疑虑的文臣武将,都会觉得君王心善,尽做傻事,看不到多少胜利把握,从而平生事端……甚至有可能会暗地里跟李世民相通,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留中不决,既不让樊子盖这些心念黎民的忠贞之士寒心,也让那些为搏取功名想要从龙的投机分子以希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样,就算明日我再做出决定,先行打击胡骑,如裴仁基等人心里仍会有着念想,认为这样的人才能真正走到最后……”
  “咳……”
  苏辰轻咳一声,待到长生殿内安静下来,才貌似为难地说道:“此事重大,朕得好好想想,今日暂且搁置,明日再议……”
  当下使了个眼色,就有太监高喊退朝。
  苏辰急急散朝,还有着一个原因,就是芯片突然动了一下,似乎有着异变发生。
  这事关系到他的根本,此时已没有心思玩朝堂奏对把戏了,得回去好好研究。
  ……
  回到寝宫,苏辰挥退左右,细细体味芯片的变化。
  那一道宛如长河浪涌的金色气运河流,此时已经慢慢变得细小,最后如潺潺溪水,注入叶片。
  因为分化气运分身而损耗掉的第四个叶片已经重新长了出来,第五个叶片只是长了小半片就没了动静。
  玉色花骨朵还是那么泛着莹光,没有开放的迹象。
  到了此时,气运基本不再怎么增长。
  每日收集的气运,甚至还比不上五岳世界传来的气运流,可以看做已经停止。
  “按道理说,打下长安,推翻唐皇李渊,立大吴皇朝,应该不止这么一点气运,这还比不上当时洛阳一战的收获呢?”
  苏辰仔细看来,就发现不对了……
  当初打下洛阳,收宁道奇,杀四大圣僧、折服慈航静斋,声望传播天下之后,他立刻增长了庞大气运,长出了三片叶子。而打下长安,推翻李唐,只长了区区一片叶子。
  “这是为什么呢?”
  “两次事件,还是有着一些不同的。”苏辰眉头展开,似乎想通了一些东西。
  占下洛阳,是走出了从南统北扎实根基极其重要的一步,从那之后,只要广积粮,缓称王,就可以洛阳为跳板,进可窥视中原,退可割据一方,所以能够称王,牧养一方。
  而此次占据长安,乃是兵行险着,虽然打下了唐皇朝的政治中心,但在天下人眼中,大唐根本还在。
  尤其是在天地意志眼中,李渊等人本就不是真命天子,长安朝庭对后世的影响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真正的实力全在李世民那里。
  只要李世民的势力犹在,大唐这份气运自己是得不到多少的。
  气运之所以停滞不前,也是因为突厥入侵,李世民虎视在侧,前途未卜。
  如果胜了,自然是气数大涨,有着质的突破。
  如果败了,那很可能就会气数削减,想维持先前的局面都不可行。
  说不定还会有着反噬,气运掉光……
  那时才是真的有很大麻烦。
  这一点,也能看出,此时自己仍然有着失败可能。
  突厥入侵这一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打,或许还有着生命危险。
  以至于这方天地仍然认为李世民有着一统天下的很大可能,不再看好自己,气运也就没有多少进帐了。
  天心大部分时候代表着民心,既然天心如此,百姓看法可想而知。
  “这事,还真的需要慎重了,不知李世民和突厥人到底准备了什么样的阵仗来对付我?”
  苏辰心里警惕了一些。
  分析了眼前形势,他越发明白了,先前在大殿之中的争执,在自己这里其实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气运的增减也告诉他,这一仗,任何取巧的行为其实都不可行。
  必须堂堂正正把敌人全部摧毁,并尽最大可能保存中原大地的元气,如此方能获得最多气运。
  若是收获一个残破的江山,最后的结果或许会让自己很失望。
  ……
  当然,在长生殿中芯片的异动并不是气运的大小变化,而是差点被苏辰忘掉的左云天的灵魂烙印。
  在时空通道之中,曾经对苏辰进行夺舍的这片小小灵魂烙印,本就被苏辰用芯片直接保存镇压在最深处,作为穿越时空的坐标引子。
  这份烙印一直以来沉寂若死,苏辰也没想过要彻底清除,此时却不知为何动弹起来。
  “微微闪着金光……并非他自主发动,这金光有着悲悯、慈祥、兼济众生的一种博大,气数竟然旺盛了起来,有了一丝生机……”
  “而且,这份烙印多了一种微弱的反抗力,想要脱离飞走……对了,这份气数并非此方世界的东西,难道在那个世界之中,左云天躺在床上,还能干出什么大涨气运大增功德的事情来?”
  苏辰有些疑惑,又加大了一些镇压力度。
  对于这个意图夺舍自己的左云天,苏辰可没有半分怜悯。
  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人重获生机,他都不可能放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7/17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