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原始时代(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322

  实际上在设计中京城时,苏焱还考虑到未来中京城扩建的事情,随着龙部落人口不断增多,作为国家的中心,中京城的人口也会不断增多,未来势必中京城会进行扩建,到时候以现在的中京城作为内城,直接在内城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更大规模的外城,使得扩建后的中京城能够容纳五万乃至十万人居住。
  三辆马车行驶在用小石子铺垫的平整道路上,很快进入到中京城,马车四周没有多少遮挡,周围的族人能够清楚的看到王坐在马车中,凡是注意见到这一幕的族人纷纷停下脚步,朝着马车方向一边行礼一边狂热的高呼“王”,直到马车远去,族人们才离开这里继续自己的事情。
  马车没有直接前往王宫,而是顺着道路在中京城里转悠一圈,不时的,苏焱还会让车夫停车,慰问旁边的族人,特别是到了居民区,苏焱带着众人挨家挨户串门,慰问这些搬进中京城的族人。
  王本是高不可攀的,原本王就让族人们敬畏,但是苏焱没有想要自己远离族人,经常的串门看望族人,可以消减族人们对王“高不可攀”的印象。
  直到这一趟行程结束,马车驶向王宫,中途苏焱将蛇坚“赶下车”,让他去处理自己的事物。
  进入王宫,王宫占地足有九亩,虽然和历史上那些占地几百亩甚至数千亩的王宫、皇宫没得比,但是对于龙部落来说,占地九亩的王宫已经足够大了,房屋数十间,花园、水池、演武场都占据一些地方。
  一些数百人的小部落的居住地大概也就王宫这么大小吧。
  苏焱一家的物品在众人游逛中京城的时候早已经送进王宫中,王宫中依旧没有仆人,苏焱一家人一起忙碌起来,将各种物品送到各处。
  当然,仅仅是搬过来的这些物品无法装置整个王宫,可以说王宫中超过五分之四的东西都是新的,新桌子、新椅子、新柜子、新装饰陶器、新装饰铜器等等,特别是在召开朝会的大殿中,还放置一张大地图,上面详细绘画龙部落所接触到区域。
  以龙部落的人口,仆人这种职业短期内是不可能出现的,即便搬进到王宫中,苏焱一家的大部分事物都要自己来做,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反正众人都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没有仆人无所谓,有仆人反而会感觉到一些别扭。
  恐怕众人心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家更大了,来回走路都需要更长的时间,好在整个中京城都没有多大,从南走到北,或者从东走到西也仅仅三百三十三丈的距离。
第459章
夏与蝉2/2
  即将成立的国家的国号已经被苏焱定下,夏,即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苏焱为夏王。
  “夏”实际上来源于一种昆虫——蝉。
  蝉在夏天是最常见一种昆虫,作为夏天的特征之一,确实可以用蝉来表示夏天。
  甲骨文的“春”字表示草出生的样子,“秋”是庄家成熟的样子,“冬”是枝果折落的样子,“夏”是蝉的意思。
  表示四季的,都是用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表达的,具体到夏,就是在夏天里叫着的知了,这也符合我们所说的蝉鸣夏的意思。
  蝉是昆虫,却能蜕变、转生,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神秘现象,无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在早于夏朝的一些考古遗址中就发现了很多玉蝉或蝉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蝉象征着高洁,餐风饮露、居高鸣远,不会被世间的污浊和尔虞我诈所侵染。
  古代文人墨客对蝉的评价很高,曹植写《蝉赋》对蝉进行了高度赞扬,唐朝大书法家虞世南,也有首诗《蝉》表现蝉的高风亮节,“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诗别载》“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启以蝉形的夏字作为国号,大概正是看中蝉代表这些神秘而美好的意义,哪个君王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延绵不绝、世代永存、居高鸣远呢?
  当然,这些都是推断,反正苏焱是想着自己建立的夏国能够延绵不绝、世代永存、居高鸣远。
  距离建国时间还有一个半月,即秋季第一天,整个龙部落都在为此而忙碌,实际上也没有多少需要忙碌的地方,从龙部落转变成夏国,大概只是称呼上的转变,真正需要变化的地方并不多。
  龙部落说是部落,其实和其他部落有很大不同之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龙部落是由多个氏族组成的,这些氏族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个小一些的部落,大家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更大的部落,也可以将这个称呼换成联盟或者国家,只不过国家的意义要比部落和联盟更突出一些。
  部落实际上就是一个以血脉为纽带的大家庭,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狩猎,大部分事情都放在一起,整个部落施行的是公有制,族人几乎没有什么私人物品,所有收获要归公,然后再按照功劳或者地位发放。
  蛇部落时期就属于部落,但是到蛇部落和虎部落联合成立龙部落后,龙部落其实就是国家的雏形,苏焱一点一点将这个国家完善,即使还是龙部落的称呼,实际上已经和最初的国家体制没有什么区别。
  “国”本义指疆域,地域,繁体字写作“國”,一个国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拥有固定的领地。
  龙部落目前接触到的统治体制只有那么三种,部落,联盟,阵营。
  部落,即以血脉为纽带的大家庭;联盟,即多个地位平等的部落的联盟;阵营,即一个宗主部落和多个附属部落组成的统治体制。
  部落有小有大,小的部落人口可能不足一百,大的部落人口有数千甚至上万,联盟和阵营的人口都能够达到上万,无论叫法有什么不同,统治体制有什么区别,实际上部落、联盟、阵营三种统治体制最终能够进阶成国家。
  拥有一定的人口基础,拥有明确的疆域范围,拥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拥有强力有效的统治机构……综合起来既是国家,龙部落显然是满足了这些条件。
  对其他人来说龙部落的名字该不该无所谓,但是在苏焱心中“部落”是落后的,唯有国家才是才能代表一切。
  夏国即将成立,龙部落内部没有多少事情需要转变,不过对外还是有一些事情需要进行的。
  第一件事就是(第二)熊氏族和(第二)狼氏族的搬家,正好中京城还有足够的空缺,将熊氏族和狼氏族暂时都迁移到中京城来,不到两千人口,即便加上两个氏族的人口,中京城距离原定的一万五千人口还有两千多的差距,在夏国成立前,会将缺口补足。
  目前龙部落的船只足够多,三十三艘甲型船,三艘乙型船,实际上这些年来一共建造三十四甲型船,有一艘倾覆了。
  在夏国成立前后,龙部落所有的船只都将放弃对外贸易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出两支船队将熊氏族和狼氏族迁移到中京城来,在苏焱一家搬到中京城前一个月,两支船队就已经出发,预计最多二十天时间,两个氏族就会入住中京城。
  第二件事情比较简单,但非常重要,就是邀请龙部落与之交易接触过的部落来参加开国大典。
  这件事情已经进行中,派出的迁移熊氏族和狼氏族的船队顺便将这个任务执行,不过熊氏族和狼氏族都在中京城东方,龙部落还派出一支船队前往中京城西方接客人。
  能够邀请到各个部落的首领最好,即便各个部落的首领不来,也要让部落中地位比较高的人来参加夏国的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是夏国展示自身实力的时刻,规模“宏大”的中京城足以将夏国的强盛表现出来,在开国大典上,苏焱还准备进行一下阅兵。
  史书中有关于“阅兵”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涂山会盟了。
  《淮南子·原道训》中就说,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其他部落对夏虎视眈眈。
  后来禹当了首领,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邀请诸侯会盟。
  据说在大会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而前来会盟的氏族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表示对禹的臣服。
  涂山会盟中,尽管禹没有发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慑诸侯,从而“化干戈为玉帛”,禹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阅兵”的雏形。
  另有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在孟津举行大规模的“观兵”,同时宣称伐纣,要替天行道,此后,武王亲率大军,东渡孟津,与商朝军队决战于牧野,重挫殷纣王主力部队,奠定了周朝立国的基础。
  从这可以看出,此时,“观兵”作为一种检阅部队、震慑百姓或敌人的军事手段,已经开始被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使用。
  观兵即阅兵,苏焱想要进行一次两千人到三千人规模的大阅兵,参加阅兵的战士皆是成年男性族人,以此来让众部落感受夏国的强大,让更多的部落加入到夏国来。
第460章
龙凤之争1/2
  以六万多人为基础建立的国家,放到中国历史上只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国家,当然,也有比即将建立的夏国还要小的国家,比如周代诸侯国中小国,估计有的小国还没有夏国人口多。
  苏焱也想让龙部落拥有更多的人口,但是这非常困难,第一个原因是龙部落成立时间比较短,只有二十三年,若是能再给龙部落二十三年时间,到时候龙部落人口最起码也要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两倍。
  第二个原因则是时代的局限,这个时代大地上所有部落加在一起才有多少人口,往多的说有五百万,那也是分布在星球上各条“母亲河”四周,放到黄河这边,即使加上龙部落,黄河两岸流域所有部落总人口也很难超过五十万。
  第三个原因则是龙部落自身,六万多人口,这对于其他部落来说已经非常多了,相当于四个到五个日部落阵营或者渔部落,龙部落人口越多,管理越麻烦,随着城池的增多,苏焱还要设立二级管理机构,倒不如现在就将龙部落转变成国家,一切再开始进行。
  距离建国之日还有一个月时间,苏焱手书一则通告,下发至龙部落各座城池。
  对于建国的事情,只有龙部落诸位高层、中层比较了解,普通人仅仅是听到一点消息内容,这一则通告就是向龙部落所有族人告知“龙部落将变成夏国”,同时列出“国家”的意义。
  通告中写出由“龙部落”转变成“夏国”时,龙部落内部不会发生多少变动,基本上只是名称的转变。
  最后通告中还写出在建国之日将会举行大阅兵,现在开始选拔各座城池中的成年男性族人,平均每座城池要出三百人。
  当通告下发到各座城池被所有龙部落族人所知时,大部分族人对“龙部落”转变成“夏国”没有多少感觉,反正内部也没有多少变动,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多少影响,只当是名称的变化。
  族人们最最关注的还是通告中最后一条――选拔成年男性族人参加大阅兵。
  “我想参加大阅兵!”一个个成年男性族人暗自下定决心,参加大阅兵已经成为一种荣耀,只有实力强大的战士才能参加大阅兵接受王的检阅。
  龙部落中成年男性族人有八千二百余人,平均每三个成年男性族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被王检阅的一员,这个比例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野战军、城防军的战士们直接获取资格,其他成年男性族人只能竞争剩下不多的资格。
  苏焱将选拔战士的任务交给各座城池的兵部分部去进行,先选拔出来足够的战士,然后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队列训练,到建国最后几天时间里前往中京城,进行最后的训练的排练。
  实际上队列训练对于龙部落族人来说并不陌生,野战军、城防军的战士们经常进行队列训练,后备军的族人们在冬季里也经常进行队列训练。
  不要求达到现代中国军人的那种水准,只要整齐一些就行。
  中京城王宫中,苏焱将梅花、娥月、香香三女还有十位少女召集起来,将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她们。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夏国即将建立,我需要你们给夏国绣一面国旗,就是这个样式,在黑布上用金黄色的线绣出一个大大的‘夏’字,再用金黄色的线绣一条神龙环绕在‘夏’字四周。”一边说,苏焱一边拿出一张国旗的草图。
  草图上设定国旗长三尺宽二尺,‘夏’字磅礴大气,围绕‘夏’字的神龙更是活灵活现、威武霸气。
  多年下来,苏焱的毛笔字和绘画技巧是龙部落最高超的,放到现代即使不是大师水准也距离大师不远了。
  听到自家夫君交代的任务,娥月笑着说道:“夫君,这很简单,不用一天时间我们就能绣出来。”
  缝制衣服是龙部落所有女性族人都要掌握的技术,少女们也早早接触相关的知识并亲手缝制出现一些小物件,高级学堂中更有专门的纺织课、刺绣课,每个女学生都要学习。
  苏焱想了想后回道:“先绣一面出来我看看,若是合格,就多绣一些出来,到时候龙部落的每座城池都悬挂一面旗帜。”
  苏焱将任务交代下来,三女和十位少女也开始忙碌起来,拿来几批黑布,再拿来金黄色的线,众女围坐一圈,先对照好草图,再下针。
  另一边苏焱将任务交给众女后,突然又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和国旗有些关联,既然国旗有了,那是不是应该有专门的龙袍、凤袍。
  苏焱转身前往书房,先画一个草图,等众女将国旗绣几面出来后,再将这个任务交给她们,反正不需要多么复杂,在建国之日到来前都能够完成。
  龙袍,凤袍,龙部落只有龙,可没有凤,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的地位可想而知,不过凤的地位也不低,常常用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龙凤胎即一男一女。
  传说中龙图腾就是各个部落的图腾融合而来,凤图腾大概也是这般来的,凤图腾也可以说是鸟图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3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