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生物探测器(精校)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404

  走进鬼市,在一座大棚之下,到处堆积的都是瓷器、玉器、铜器,其他比较明显的还有陶器、木器和书画。
  莫邪也不是第一次逛鬼市了,所以对鬼市里面的东西,也有着一定的了解,比如瓷器、陶器、古画。
  古玩造假作旧的技术已经很高明,普通人很难辨出真假。
  潘家园“鬼市”上出售的也大多是这类物品,初入行者最好不要碰。
  而一些老照片、老镜框、老唱片、老乐器、老钟表,这些东西几乎都是真品,但是这些东西近几年的升值潜力不大,所以先前莫邪只能把这些东西全都屏蔽了。
  而现在就不用了,这些毕竟也是老东西,要不然超级生物探测器怎么会提示发现文明传承之宝?
  老东西有它的不可复制性,必然有升值的那一天,如果打算自己收藏,不妨先从这些小门类入手。
  不过,莫邪这次的野心可是很大,所以自然不会被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吸引目光。
  莫邪走在人流之中,方圆百米范围之内的所有物品,全部被超级生物探测器扫描了一遍,这一遍扫描,主要是剔除那些一眼假的东西。
  现在超级生物探测器正在通过碳十四的半衰过程,鉴定物品的生产年代,如果超过六十年,这个时候莫邪建立的数据库,就开始起作用,通过大量数据比对,鉴定物品有没有价值。
  所以,虽然一次扫描进数据库的东西很多,但是真正被超级生物探测器提示为文明传承之宝的东西,却少之又少。
  这就是生物光脑升级的好处,要是原来,此时恐怕提示声已经响成一片了,这也是原来莫邪不想在这里捡漏的原因。
  只是分析那一大串提示,就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
  现在莫邪设定了各种条件,还能通过数据比对,进行初步鉴定,能够被超级生物探测器判定为文明传承之宝的东西,就要少多了。
  这样一来,也可以看得出此时的潘家园,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时候,现在要想在鬼市找到一件宝贝,还真是挺难。
  由于很多东西的年代不超过六十年,所以第一时间就被剔除,所以生物光脑的运算速度很快。
  不过,就算这样,一次扫描几万件物品,超级生物探测器也需要分析一会儿,只是一个年代鉴定,就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等着分析结果的时候,莫邪也不闲着,他在鬼市上四处溜达,争取把所有东西都扫描进数据库,到时候慢慢的分析,等着结果出来就好了。
  逛了一圈,莫邪发现这里的鬼市,跟川府那边还真是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高手很多,最起码表现的要专业的多。
  莫邪发现,在这潘家园“鬼市”买卖东西,除了部分买家需要准备放大镜之类的物品,还有很多装备。
  首先是买家卖家共同的必备物品,就是各式手电筒,眼下已入初冬,“鬼市”营业的时间凌晨4点30分,而冬天正值午夜时份,此时天色未明,此刻来“鬼市”,虽有大灯照明,但仍旧是荧光一片,犹如歌星演唱会那般气势非凡。
  除了手电筒、放大镜,这里的“鬼市”上,还有很多人“装备”着一种俗称褡裢的布口袋。
  这些人首先仔细研究相中的物品,一旦成交,马上把自己心仪的宝贝放到布袋子里。
  旧时的褡裢有两个兜,可以前后搭背在肩上,现在只是一个粗布口袋,样式变了,功能却是一样。
  在“鬼市”上看到手拿布袋的人,老“鬼客”就会知道,那些都是收藏迷或者资深玩家。
  而让莫邪十分熟悉的就是讨价还价了,特别是不用说话的方式,他更是熟悉。
  东北和齐鲁等地买卖牲口谈价钱,就不用说话,买卖双方各人一只手,在一个棉袖套里讨价还价。
  当然在这里讨价还价的方式很多,小物件的交易讨价还价,你来我往,大大方方不怕旁人听见。
  而买家相中卖家价值较高的大物件,双方就开始“咬耳朵”,只要看到有两人在那里小声嘀咕,这个买卖十有八九就算做成了。
  在这些讨价还价之中,不时的会出现一些有着怪异腔调的人,这些人都是外国人,黑的、白的、棕的、黄的都有。
  到了现在,国内外游客中的收藏爱好者,也将逛“鬼市”列为首都之行的重要内容。
  这里不少“老鬼”甚至学会了用英语、俄语、日语做起了外国人的买卖。
  守着一堆土得掉渣的老物件儿,操一口时髦的加州英语,听着也十分有趣。
  当然,遇到了一个会说中国话的老外,听着他们的纽约腔调的首都话,就更有趣了。
  潘家园“鬼市”真正卖货的时间,就主要集中在周六的凌晨4点30分开市到早上8点,此时真正的淘宝者和贩卖者最为集中,所以此时这里的人流量最大。
  而八点以后“鬼气”散尽,淘宝者和外地贩运者,不管是否买到好货都已离开。
  此时,外地游客和本市不愿早起的收藏爱好者,才姗姗前来,或看稀奇热闹,或买些自己的收藏回家。
  所以此时过来,莫邪也算是见识到了首都真正的繁华,在这里人山人海,什么样的人都有,这也让莫邪见识了人生百态。
第九十四章
大师制品
  只是转悠了几分钟,第一份分析报告已经出炉,莫邪看了一下,还是一件名家制品。
  有了这种发现,莫邪自然是精神百倍,他很快来到了一个摊位,这边卖的东西不多,只有寥寥几件,但是看样子都是老物件。
  莫邪尊下身体,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才随意的问道:“这座钟怎么卖?”
  “八千八。”老板看了眼莫邪,就不在多做关注,这种小年轻根本没有什么购买力。
  “那件酒壶呢?”莫邪再次问道。
  这件酒壶的壶盖黑亮,这是多少年没有洗刷了?虽然这样看起来比较古朴,但上面的刻字,可就看不到了。
  “三千二。”老板有点不耐烦,他们最烦的就是这样的小年轻,什么都不懂,还特别喜欢问价,最可恨的是他们什么都不会买。
  “一百二,这件酒壶我要了。”莫邪笑嘻嘻的道。
  莫邪的目标就是这件锡壶,这个锡壶通体黝黑,一看就很有年头了,要知道锡壶可是通体亮银色,能够成黑色的,都是年代久远的老锡壶。
  而这件锡壶有着四百多年历史,应该到了明代万历皇帝的时候,而明代万历年间有一个紫砂壶大师叫赵良壁,现在这个名字就出现在了黑漆漆的壶盖内部。
  加上这把锡壶体型精美,个头不小,跟普通农村锡壶绝对不同,所以莫邪一眼就看中了。
  这把锡壶高约17厘米,腹径约11厘米,壶上镶嵌精黄铜铸海棠形提梁,这种硬提梁海棠造型明代才有,金陵市中华门外明嘉靖年间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紫砂壶就是这种提梁。
  另外,此壶壶嘴亦为精黄铜所铸,提梁与壶嘴铜质与明末清初的宣德炉铜质相类,做工精良的铜活与此壶圆润的造型交相呼应,显得典雅大气,韵味绵长。
  当然,这些也可能是先入为主,因为莫邪知道这把锡壶有着四百多年历史,虽然比太监吴经墓出土的那件紫砂壶的年代短了点,但样式相同,所以应该能够值点钱。
  听到莫邪出价,老板诧异的抬头看了一眼莫邪,道:“三千,再少了不行。”
  “就一百二,不要以为我不懂,这就是普通老百姓家里的酒壶,应该是锡壶,这样的锡壶农村里有很多,所以就算是有点年头,也绝对卖不上高价。”莫邪拿起那件酒壶道。
  锡壶很少有落款,这把锡壶虽然有落款,但莫邪知道老板肯定没有发现,所以这位老板很难判断锡壶年代,这也是莫邪不肯出高价的原因。
  “两千八,这个可是传承了十几代人的老古董。”老板道。
  莫邪哈哈一笑道:“这个也就我们听听就算了,自从希拉里在这里淘到了一把老锡壶,这个东西在市场上,还真不稀罕,一百八十块,这是最高价,卖不卖?”
  2016年6月3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曾在这里买了一把民国的小锡壶。
  不要认为希拉里多么厉害,民国距离现在也就不到一百年,她淘到的那种小锡壶,现在农村里有的是。
  不说别人,就说莫邪的几个舅舅家里,每家都有一把,虽然年代不是多么久远,但年代最早的也有个一两百年历史。
  那种锡壶就是简单的民间酒器,原来的老手工匠人,走街串巷专门给人打造这种锡壶。
  当然,民间的锡壶是良伪不齐,而锡壶作为古董,从无数的家庭走向社会,先是古玩商贩不经意间带到了市场上,于是藏家的锐眼发现了它,价格随着交易的频繁而不断上升。
  从最初的几十元,到现在的几千,甚至上万元,而精品在拍卖行之中,有的能够卖到了七、八万元,莫邪发现的这把锡壶,很显然就是少有的精品。
  “八百,少了我连路费都赚不会来。”看莫邪说的很像那么回事,老板终于坚持不住了。
  “八百也太贵了,我最多出两百。”莫邪道。
  “我这个跟村里的普通酒壶不一样,最起码它要大不少,而且是提壶。”老板道。
  莫邪无语,看来这个老板是真不懂锡壶,所以,他才会这么谈价。
  “三百,再多了我就不要了。”莫邪放下这把酒壶,准备离开,当然,他只是做做样子。
  “五百,你要真想要,就让我赚个路费。”老板还没开张,自然有点着急,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位客户,自然不想轻易放走。
  莫邪稍微犹豫了一下道:“好吧!给我抱起来。”
  “好来!”老板高兴的拿起一张破报纸,仔细的抱了起来。
  付了钱,拿到了锡壶,莫邪也笑了起来。
  这种锡壶的名字是明代海棠形铜提梁铜嘴锡壶,叫起来别扭,但怎么也能值个十万八万的,看来系统升级之后,他真的是要做一个淘宝专业户了。
  “赵良壁!”把锡壶拿到手中之后,莫邪仔细扫描了一下,果然,壶盖内部有三个字,这是落款。
  明代张岱编着的《陶庵梦忆》中有“周柱之治镶嵌、赵良壁之治锡、朱碧山之治金银”。
  这里面就提到了赵良壁,他是制作紫砂壶方面的大师,但也制作锡器。
  锡壶的生产和流行比较晚,进入明代始形成规模,出现工艺壶、文人壶和造型奇巧的把玩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