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生物探测器(精校)第3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3/40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钴价一路走低,由最高时86万/吨的价格下跌至不到20万/吨的水平,长时间的低迷,让行业内众多公司亏损甚至出局。
  自去年7月份,钴价由不足20万/吨开始回升,涨至目前40万/吨,涨价已经逾一倍。
  钴价的上涨有供需因素、国内外资本参与等多重影响。
  钴属于小品种,总量不大,流动性差,比较集中,很容易被操控。
  目前钴的产业链里各种身份的人比较多,除了产业链本身之外,现在还有一些资本市场的公司也在参与稀有小金属的“收储”工作,而钴市场容量本身比较小,参与的人多的话,自然就会“火爆”。
  当然,莫邪不怕有人操作钴的价格,因为他想做原材料供应商,价格越高,他赚的越多。
  所以,他只要了解一下那些原材料供应国,和国内钴矿的来源就好了,如果有开采的价值,他自然会开采。
  莫邪稍微查找,就知道,中国钴储量占全球钴储量的比例仅为1.11%,属于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所以中国每年约80%—90%的钴原料来自于刚果。
  刚果(金)是全球钴矿出口最大的国家,钴矿产量约占全球50%。
  所以,只要刚果稍微出点问题,全球钴价就会出现变化,比如2016年全球钴矿产量为10.1万吨,同比增速仅为3.06%,远低于过去几年的7%—10%的高增长。
  主要是由于刚果爆发冲突和整顿,造成刚果钴矿产量下滑近10%,减少供应约1万吨,所以进入一七年,钴价暴增就有了基础。
  当然,国内钴价暴涨也不全是这个因素,作为铜镍伴生矿,钴在自然界的含量非常低,铜价的长期低迷,使得钴矿供给也被迫收缩。
  在过去的几年里,钴的传统供应商嘉能可、欧亚资源、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产和减产现象。
  虽然我国钴产量少,但是目前中国却是全球最大的钴消费国,主要原料全靠进口。
  在全球10万吨的产量中,中国消费至少占了一半,特别是现代制造业中的电池,这一点莫邪早就有所关注,比如他使用的无人驾驶直升机,无人驾驶汽车、潜水摩托等等,都需要高能电池。
  而从具体行业来看,电动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行业,是推动全球钴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目前,镍钴锰三元材料电池,已经成为世界顶级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首选,近日,国家同意自2017年1月1日起放开三元电池在客车上的应用。
  所以,钴的价格,一时半会的肯定落不下来!
  而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钴需求量预计为1.44万吨,2017和2018年新能源汽车钴需求量,预计分别为2.04和2.50万吨,对应增速分别为41.7%和22.7%。
  甚至有专业人士预测,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三元电池,对钴需求将达到3.56万吨金属当量,相比2015年增长10倍,整个钴的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左右。
  综合各种分析来看,钴的基本面情况,确实支撑大涨。
  既然是这样的情况,莫邪自然不想放弃这次机会,而他正好借着这次机会,实验一下他设计的高温高压电弧炉。
  有了这种想法,莫邪的心思转了起来,而在这之前,自然是尽量的收集各种需要的资料。
  “嘿,这个世界上果然有很多聪明人!”只是稍微查找了一些资料,莫邪就发现,国内外钴行业居然全都被寡头垄断。
  看来谁也不是傻子,这电子行业的兴起,带动了电池行业的兴盛,所以就有人盯上了上游产业。
  原来莫邪就知道世界上很多的矿业公司,都是很有背景的大寡头,但是现在,他却发现,他还是把这个世界看得太简单了。
  这个世界上的势力,就像一张网一样,把整个社会笼罩在下面,控制着各行各业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莫邪想要在国内开矿,不是不行,而是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垄断的生意最好做,所以,他如果想要出头,肯定要被国内外的垄断寡头打击。
  特别是在一些小品种矿物当中,这样的情况更是普遍。
  就说钴,钴矿的供应商分布非常集中,嘉能可、等和欧亚资源是全球主要的钴矿生产商,约占全球钴矿供应60%。
  嘉可能是全球最大的钴矿生产商,2017年2月13日,嘉能可购买了fleurette集团所持有31%的股权,以及该集团所持有的10.25%的股权。
  这意味着,嘉能可目前拥有mutanda100%股权以及katanga约86.33%股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对全球钴资源的控制。
  未来嘉能可是否愿意增产,将成为决定钴金属供给的重要因素。
  国内方面,洛!阳钼业成为钴业龙头企业。
  由于自身债务问题,将其所持有fmdrc的100%股权(也即tfm56%权益)出售给洛!阳钼业,已经于2016年11月17日交割完毕。
  洛!阳钼业2017年1月23日公告显示,公司将与bhr
newwood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bhr)合作,在bhr通过股权购买间接持有tfm24%股权后,取得tfm24%的权益的独家购买权,最终tfm权益受让成功。
  至此,洛!阳钼业获得tfm共计80%的权益,tfm剩余20%股权由刚果(金)公司掌控。
  洛!阳钼业进一步加强了对tenke铜钴矿的控制,从而提升了其在铜、钴领域的世界话语权。
  从这些收购案中,莫邪很容易看出来里面隐藏着的刀锋,或是连横合纵,或是大鱼吃小鱼,这些公司全都是想要得到一个地区的垄断权,从而得到世界性的话语权。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贸贸然的闯入这个领域,肯定要受到别人的打击。
  “这个领域早晚要进入,既然是一定,晚进入,还不如早进入!”莫邪很快就有了决定。
  其实他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收购矿业公司,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收购了不少。
  到了现在,莫邪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壳公司,现在困扰他的不是钱财,也不是资质,而是经验。
  做了才有经验,所以,莫邪回家之后,直接来到了他家后山,这下面就有着稀土矿、铜矿、镍矿和钴矿。
  此时莫邪才知道,钴矿是铜镍伴生矿,而这里不管是铜、镍还是钴,含量都不多,但是,这个不多,也是要看价值的。
  同样一百吨的铜,肯定不如一百吨的钴有开采价值,而这里就是这样,虽然相比各种富铜矿来说,这里的铜矿没有任何一点开采价值,但是,加上了里面的钴矿,就有了极大的价值。
  “这里还有各种稀土矿啊,本来不想太麻烦,但是,既然开了矿,这些都是很有必要采集上来的!”莫邪看着底下矿物分布图,直接计算出来了开采价值。
  这些都是伴生矿,各种矿物缠在一起,所以,开采出来了提炼也是麻烦,但是,他研究高温高压熔炉是干什么用的?难道真是为了炼钢?
  别人是炼钢,而且还需要关注成本什么的,而莫邪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他只要尽量提高温度,把各种矿物质分离出来就可以了。
  说的简单点,莫邪就是想要一只能够提供高温的炉子,而为什么还需要高温高压呢?
  因为高温带来的必然是高压,而高压强,附带的必然是高温,所以这个是避免不了的。
  而只要温度高了,任何物质都能够融化,所以根据熔点的不同,很容易分离出各种矿物质。
  当然,就算工业手段没法分离矿物质,莫邪的超级生物探测器也可以分离,只要融化了矿石,从矿石里面提取各种矿物质,就变得简单了很多。
  “现在是采矿,而用人工采矿太浪费时间了,所以,还是继续改装吧!”莫邪再次找出一份资料,看着上面的设计图。
  自从改装了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直升机,甚至是潜水摩托,莫邪就一直在改装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现在开矿,他也想要改装出一种自动钻地的机器,而这样的机器也不难改装出来,其实说穿了也就是一直大号的钻头。
  钻头旋转钻入地下,如果把钻头改装成一辆车子,会是什么效果?
  得到了详细的底层结构图,莫邪回到了西面的实验室中,而在一条走廊之中,堆积这几辆体型硕大的车辆。
  这些就是莫邪准备的改装原形,这些车子很特别,因为它是没有轮胎的。
  如果说车子没有轮胎,你会说用履带,就像坦克一样行走,但是,那也是有轮胎的,只不过是包裹了一层履带罢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
钻地神器
  莫邪购买的这种车子,是真的没有轮胎,它也不用轮胎。
  这么奇葩的车辆,莫邪也是无意之中看到的,这就是苏联老大哥设计的高级产品。
  这车子有三个雨刮器,两进两出灯光配置,无需备胎。
  这货真的是车,学名叫“螺旋推进车”,汽车界的奇葩,越野车中的王者,无论是泥地,雪地,林地,树林,他都能如履平地。
  这车最大的优势就是,不论路那么艰难,他都能蹒跚前进,不过,这种车子在苏联解体之后,就被遗弃在荒山野岭之中了。
  所以,就算是莫邪,也是用来半年多的时间,才收购了三辆。
  只有亲眼看到它的时候,才能知道当年的苏联科学家,脑洞开的有多大。
  其实当时在想到无人自动开矿的时候,莫邪首先想到的是钻头,他想改装钻头,让钻头不止是钻探,还能采集运输一体化。
  后来他无意当中看到了这种螺旋推进车,莫邪的脑洞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因为这东西的轮子,就是螺旋桨,其实就是个大钻头。
  看到这东西,莫邪就知道,人家苏联人早就想到了这个原理,他只要稍微改装一下,就可以让这东西直接钻进地下。
  当然,现在也有改进款,不过是被当船用,但是,这东西不管怎么改装,以它那奇葩的造型,总让人觉得它像绞肉机。
  这种车结构简单,配件数量少,最早用于农机方面,俗称带螺旋桨的拖拉机,这车要比奔驰、乌尼莫克的越野能力强多了,只是不适合上公路,一是速度太慢,二是公路容易被它破坏,再就是他的齿在公路上走磨损太快,得不偿失。
  但是,如果把齿轮改成合金钻头,而且用它来钻地,那这一切缺点,就全部变成优点了。
  当然,它还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耗油量很大,你想,它没有轮子,那么摩擦力就很大,这样耗油量就小不了。
  但是,耗油量大,只能说明它的发动机功率大,这样才能带动庞大的车体,而这改成钻头,又变成了优点,功率大,就能够钻进岩石之中。
  这么说起来,这种螺旋突进车是一点缺点也没有,既然没有缺点,那么怎么没有人制造这种车子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3/4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