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校对)第7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8/1436

  看到柳絮惊喜的盯着自己,韩孔雀并没有太多的表情:“是不是针我可不懂。这一方面你是行家。”
  柳絮的视线重新回到那盒子之中,此时再看,那根针针体直径约3毫米。长约13厘米,针头粗钝,针尾铸成喜鹊形象,工艺精美。
  “这真是扁鹊神针?你从哪找来的?”柳絮把针拿起来,抚摸着上面的喜鹊,惊喜的道。
  “这可不是我找来的。是你发现的,他们我可不认识。因为这里我也是第一次来。”韩孔雀笑看着陈师傅和那位大堂经理道。
  柳絮嗔道:“你现在说这个,以为我会相信?”
  韩孔雀摊了摊手道:“你不信也没办法。我们来这里可是典当东西的,你现在这么惊喜,这位陈师傅肯定会要个高价的。”
  柳絮惊疑不定的道:“真不是你安排的?”
  韩孔雀点头道:“不是,你也知道,我对医学上面的东西不是很熟悉,如果不是你,我还不知道有扁鹊神针这种东西存在呢?”
  “真是我自己发现的?”柳絮笑着道。
  韩孔雀也笑了:“你这不是发现了吗?”
  “那这根扁鹊神针我要了,这位师傅你出个价。”柳絮高兴的道。
  陈师傅看着韩孔雀,他确实不认识韩孔雀,不过他也是被人交代好了,特意送上来的这些东西,所以他道:“这确实是一根扁鹊神针,既然夫人知道它,就应该知道它的价值,这是这个世界上仅存的一根,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柳絮笑着道:“它的价值我当然知道,但说它是独一无二的就太过了,如果真是独一无二,我怎么会知道它的?”
  陈师傅微笑道:“《史记·扁鹊列传》中记载: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这里的‘厉针砥石’就是传说中的‘扁鹊针’。但从《史记》以后,和扁鹊相关的实物和史料却极其少见,就不要说实物了,夫人既然是学医的,就应该听说过这段记载,自然也就知道扁鹊神针,但真正见过扁鹊神针的,绝无仅有。”
  柳絮道:“没有多少人见过我相信,但说绝无仅有就太夸张了,我就知道国内有人收藏着一枚这样的扁鹊神针。”
  陈师傅看了一眼柳絮道:“看来夫人的医学造诣不低,既然是真正的行家,我也不隐瞒,这根扁鹊神针是从京城张家流出来的,他家世代中医,如果你知道国内有人收藏扁鹊神针,就肯定是张家了。这根扁鹊神针最早现身于鄂尔多斯草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品相最完好的扁鹊针,被称为天下第一针,这么说夫人还认为我们会漫天要价吗?”
  柳絮吃惊的看着手中的扁鹊神针,她还真没想到,京城张家的这根扁鹊神针,居然会出现在这里,这时柳絮也有点怀疑,今天遇到这跟扁鹊神针,也许真是意外,因为这根神针确实是国内发现的唯一,就算韩孔雀,要弄到它也应该不容易。
  沉默了一会儿,柳絮道:“就算再过独一无二,也是有价的,你出个价。”
  “就八十万吧!你们现在就这么多钱,再多了你们也没有,少了我们也舍不得卖出去。”陈师傅看了一眼韩孔雀道。
  柳絮惊讶的道:“八十万?就这么一根针,你居然敢要八十万?这位大叔,敢问他的主人,是以多少钱当在你们这里的?我想绝对不会超过十万吧?”
  陈师傅点头道:“当了八万,不过,这跟它的价值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夫人不信,你就询问一下身边的先生,看看他认不认为,这根扁鹊神针值八十万。”
  “不要了,一根没用的破针,居然卖八十万。”柳絮气愤的把盒子一推,转过头不再看它。
  韩孔雀轻笑道:“不要生气嘛!陈师傅说的不错,人家用八万块把这东西弄到手,是他们的本事,这就跟我捡漏一样,难道只允许我们捡漏,不允许他们捡漏?就这样了,这根扁鹊神针八十万我们要了,现在我们在看看其他东西。”
  “他宰我们,你要真买,我们就上当了,我不要。”柳絮拉着韩孔雀的手臂道。
  韩孔雀笑着道:“八十万很多吗?不过是一些纸罢了,你喜欢就好。”
  说完,韩孔雀把那只盒子推到了柳絮身边:“你收好。”
  “你帮我收起来,等回去了我在仔细研究一下,这可是千年前的医学器具。”既然韩孔雀买下来了,柳絮也不心疼钱了,高兴的把盒子又推到了韩孔雀身边。
  韩孔雀轻笑着把另外一只木盒打开,这次是一张挂图,陈师傅把图从木盒里取出啦,小心的打开。
  “这时《雍正铜人明堂图》,存世最早的针灸挂图?”柳絮一眼就认出了这幅挂图的出处。
  张孔雀惊讶的看着柳絮:“你可以啊?”
  柳絮白了韩孔雀一眼道:“我可是特意学过针灸的,就连鬼门十三针也我也学了一些,所以这幅挂图我还是很熟悉的,目前发现的存世针灸明堂图,一般都是乾隆年间或更晚所制,但是这张《雍正铜人明堂图》却是清朝雍正时期的针灸挂图。你看这幅字,就是图下的字迹,这是清大臣将此图进呈给雍正皇帝时,手书的百余字说明,可见这张针灸挂图是供雍正皇帝审阅的初稿。针灸技术历史悠远,但是到了清代后期开始日趋衰落,一些封建卫道士们将其视为医家小道,在皇帝的龙体上进行针灸更是有失体统、不合礼教。1822年,清朝道光皇帝一纸禁令,在太医院永远废除针灸科,因此,这张针灸挂图对研究清前期的针灸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这也是此图的珍贵之所在。”
  柳絮欣喜的表情,所有人都能看得见,不过,韩孔雀看她的眼神却是有点奇怪,很快柳絮就发现了,她奇怪的道:“你怎么用这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
  韩孔雀道:“我现在怀疑,你是卖东西的,而不是买东西的,我是真后悔,在古玩街上时,应该多带你出去看看,看看我是怎么捡漏的,现在你把这幅图一阵猛夸,我们得用多少钱买到手?”
  柳絮奇怪的道:“这幅挂图可是真正的宝物,是进程给雍正皇帝御览的宝物,就算我故意贬低他,难道陈师傅就会认为这是一幅赝品,低价卖给我们?”
第八百六十章
三眼天珠
  韩孔雀苦笑道:“话不能这么说,不管他有多好,你知道就好了,如果你想要,你就要挑它的毛病,尽可能的贬低它,像什么纸质疏松,发黄,发黑,发霉,边角起毛边,保存不善,很容易破碎等等。”
  柳絮一听,立即凑近了那副挂图,仔细查看起来,等看清楚,确认了这幅挂图没有发黑,也没有发霉,她才直起身瞪着韩孔雀道:“你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这幅挂图哪里发霉发黑了?”
  韩孔雀再次苦笑:“你就这么说,他们肯定不敢理直气壮的否定你的说法,要知道这幅挂图怎么也存世一两百年了,所以做过几次处理,谁也不敢说。”
  “真的发霉过?”柳絮看向陈师傅道。
  陈师傅也只能苦笑了:“我们收到手才几天,所以这个还真没法说,不过,现在从画面上看,却是没有发霉虫蛀的痕迹。”
  柳絮看了一眼韩孔雀道:“现在你想办法付账吧!”
  韩孔雀道:“多少钱?”
  陈师傅道:“这是御用之物,最低价格三百万。”
  韩孔雀想了一下,转头四顾,很快发现了周美人身边的小型手提包,他把那手提包向自己身边一划拉,接着手里出现一块金砖。
  他的动作就好像金砖是从手提包中取出来的一样,不过,那块五十斤重的金砖,怎么看都不像是那个手提包能够装得下的。
  “这是五十斤的一块金砖,你们鉴定一下,它足够买下这幅挂图了。”韩孔雀一只手抓着金砖,轻轻的放在了桌子上。
  陈师傅示意了一下惊呆在那里的大堂经理。让她拿着黄金出去鉴定,这个已经用不到他这种鉴定师亲自出马了。
  等大堂经理离开,陈师傅打开了另外一个木盒,这个盒子里塞得满满的,全是纸张。
  韩孔雀和柳絮全都带上了一副白手套。每人拿起一本线装本细看。
  韩孔雀看着不比自己慢多少的柳絮,道:“你怎么这么积极了?”
  “肯定是医学手稿,我在想还有什么惊喜在等着我。”柳絮的眼睛根本没有离开书本。
  韩孔雀笑着道:“我这本上有著作者的名字,你要不要看看?”
  “拿来,这本医书不错,不过我好像在哪里看过。”说着。柳絮放下自己手中的那本,抢过了韩孔雀手里的那本。
  “《任锡庚御医手稿》?我说呢!我确实看过呢!中国人民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曾经专门研究过这套书,《任锡庚御医手稿》还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记录了不少清末的历史。我想你也肯定会感兴趣的。”柳絮一边看一边道。
  “里面有清朝的历史?”韩孔雀问道。
  柳絮道:“这套《御医手稿》,它是光、宣两朝御医任锡庚所作的笔记,御医,这个从周朝开始就有的职业,在清末画上了句号,作为清代最后一任掌印御医,任锡庚在离开太医院后,把他平生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整理。并分订成20余册,这就有了今天的《御医手稿》。这套《任锡庚御医手稿》包括医史、临床、文史、药方四个部分,记录了宫廷御用秘方以及给光绪、宣统两任皇帝和慈禧太后看病的病历笔记。我想其中的文史,那肯定感兴趣。”
  看着柳絮的眼睛闪闪发亮,韩孔雀欣慰的笑了起来:“我当然感兴趣,这套手稿我们要了,再加上这串三眼天珠,不知道多少钱?”
  “那块金砖价值超过八百万。现在就按照八百万计算,刚才的挂图价值三百万。这套手稿一百五十万,这串三眼天珠也算一百五十万。这样正好六百万。这里有一张无记名卡,里面有两百万,韩先生可以查一查,看看数额对不对。”韩孔雀,重新进来的大堂经理,就把这次业务说的清清楚楚。
  韩孔雀查了查卡上的数额,余额确实是两百万,他点了点头,打开了一只小型的盒子,盒子里是一串珠子,不过韩孔雀并没有取出来,而是顺手把盒子连同珠串,推到了周美人身边:“这个是送给你的,希望你喜欢。”
  “什么?”周美人以为这次安排纯粹是为了柳絮,没想到现在韩孔雀居然送给她礼物了。
  韩孔雀笑着道:“一串三眼天珠,并不是多好的东西,等以后我找到了更好的,再给你换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藏密七宝之一的三眼天珠?”周美人惊奇的看着手中的珠串道。
  看到周美人在查看那串天珠,陈师傅道:“相传天珠原属于天神的宝物,因为出现了缺陷,被贬降到人间,后被藏族发现,才有了无数的传说。悠久的历史,美丽神秘的传说,加之藏人虔诚地收藏供养,世代相传,天珠便成为人们心中珍贵的宝物了,所以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眼石是天降之石,为藏密七宝之一。”
  韩孔雀接口道:“史书记载天眼石的内部结构,具有宇宙强烈的磁场能量,经过研究证实为三、四千年前,火星的陨石坠落于喜马拉雅山区,使天眼石原矿在强烈撞击下,次生十四种火星的元素,‘镱’元素磁场能量特别强烈,造成天眼石有不可思议的感应,这也符合藏胞认为天眼石为天降石之说。”
  “真有那么神奇?”周美人有点不信,所以直接问了出来。
  韩孔雀道:“这个谁知道呢?天眼石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间,阿利安人的印度古国,当时的人们为求神佛庇佑,天珠因此被创造出来。当时人们以古老文献中记载的咒术、图腾等符号图案造型,也就是现在天珠上的各种图案,画于石材上,想要达到提升精神(灵魂)意识的效益。依《吠陀经》记载:远古时因受地理环境及天然灾害的影响,求神助佑之心自然产生,‘天珠’因而被创造出来,同时,渗进了各种药物治病,并用巫术咒语的图腾意念,符画于石材上,借以获得诸佛众神的加持与护佑。天眼石用于敬奉佛菩萨之事迹,具代表性的记载为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当时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时,带了一尊从印度请来的佛像作为陪嫁,最后这尊佛像坐落拉、萨大昭寺的释迦殿内后。而这尊佛像即被西、藏人民,镶上了百余颗各式各样的天珠,包括三颗九眼天珠,及三眼天珠、二眼天珠、宝瓶天珠(或称永生瓶天珠)、虎纹天珠和其它带眼天珠,目前这尊佛像安奉于拉萨(lhasa)大昭寺的释迦殿内。”
  “天珠是认人为制造的?”周美人更奇怪了,她还以为这是一种天然宝石呢!
  “天珠又称天眼珠,主要产地在西、藏、藏东、不丹、锡金、拉答克等喜马拉雅山域,是一种稀有宝石,天珠的材质属于九眼石页岩,含有玉质及玛瑙成份,为藏密七宝之一,史书记载为九眼石天珠。
  天珠的历史可溯及五千年前,当时西、藏人发现此矿具有强大的磁场,乃开采此矿并研磨成杵、圆板等形状,由于当时之工程技术并不发达,故仅能取得颜色灰白、无明显纹路之浅层矿石,因此藏人绘制各种吉祥图案于上,经高温处理使颜料深入矿石内。
  天珠的材料一般是缠丝玛瑙,一眼两眼的很多,三眼以上的就少了,多的可以有九眼十眼,就是天价了,古代天珠的眼也有用草药来染色的,现代我们看到的多是现代颜料染色的。
  天眼石分为一眼到十三眼,根据绘制的图案,分为宝瓶、莲花、虎纹、天地、马齿、线珠、圆板珠、寿珠……等,以品相、年代来决定其价值,一般而言,眼多者愈珍贵,据说,持有者可以消灾解厄外,商场事业亦无往不利。
  另外,因天眼石可接天光引地气,吸收日月星辰及大地之灵气,配戴于身即成‘易经’所谓的天、地、人三才合一,于内于外皆能获得很大之助益。
  传说天珠具有很强的特殊磁场,人体也是一个完整的磁场,但每个人的体质和接受磁场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适应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反映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天珠是根据人体的不同状况,而产生的反映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在佩带以后出现以下的现象:如头痛、眩晕、心跳加速、反胃、发热、出汗、口干等现象,也不用紧张害怕,那证明天珠正在调整人体磁场并使之平衡,所以自己的天珠,一定不能随便借给别人观看,就算触摸也不行,以免引起磁场混乱。”
  “我会注意的。”周美人喜滋滋的把珠子带到了手腕上,而那只黄金手镯,则被她收了起来。
  这个时候,柳絮还在看那本手稿,韩孔雀一把夺了过来,道:“以后你有的是时间研究这个,现在我们要出去玩了。”
  “对,我们出来,总不能只陪你这个太子在这里读书。”周美人笑着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8/1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